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解读《潜伏》:李涯的阴谋与阳谋,潜伏李涯是好人吗

2023-10-31 08:44 作者:岑岑 围观:

这是小僧《解读潜伏》系列第28篇原创。

转载需征得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链接。

在电视剧《潜伏》中,左蓝是剧中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角色,她温婉端庄、善解人意,是余则成的灵魂伴侣。

左蓝

她的意外离开,令很多人惋惜,也迫使余则成不得不走向成熟。

表面上,她是死于马奎的报复,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源自李涯的诱捕计划。

如果没有李涯的诱捕,左蓝就不会独自离开谈判驻地,不会遇到马奎,不会为了掩护翠平先走而中枪,更不会牺牲。

左蓝牺牲

这一段,也是网上争论最多的话题。

那么,左蓝到底该不该见马太太?

她的死是不是导演的剧情杀?

李涯的诱捕计划到底有多厉害?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李涯一箭双雕的诱捕计划,以及余则成和左蓝是如何应对的。

1 意味深长的两人对话

李涯在回到天津后,站长吴敬中与他第一时间谈到的就是左蓝和余则成的关系。

吴敬中再提余则成与左蓝关系

李涯在这里第一次展示了他的情报分析能力。

李涯其实也并不知道余则成和左蓝的关系,但多年的特工经历让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对周围人和事保持怀疑,没有侥幸,只看证据。

所以,他对余则成和左蓝的关系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判断。

一种是两人相恋只是巧合;

李涯的第一种分析

另一种是左蓝为了策反余则成而假装与他恋爱。

李涯的第二种分析

这里涉及到一个生活中常用的定律——墨菲定律。

1.1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定义大致上是:事物一旦有变坏的可能,就一定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墨菲定律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

1、大多数事物并非表明那么简单;

2、大多数的事情比人预计的要复杂;

3、害怕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所以,很多时候,人的直觉也很准。

而在很多谍战剧和破案剧中,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这个知识点。

此时的李涯与吴敬中,最担心的就是余则成与左蓝是同伙。

按照墨菲定律,越是怀疑余则成,他就越有可能真的是中共。

所以,李涯才提出来诱捕计划。

这个计划非常完美,不仅有连环计,还有计中计,可谓是一箭双雕,我们后面会详细分析。

老谋深算的吴敬中在听到这个计划后,都不由得赞叹。

吴敬中都称赞李涯的计划

这就要说一下校场口和河北难民请愿团。

1.2 较场口血案

1946年1月31日,由国民党发起,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共同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顺利闭幕。为促使政协会议的相关决议贯彻实施,重庆的19个民主团体计划于2月10日上午,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

中统特务提前获得情报,并在会议当天,纠结了一批特务对现场进行扰乱和破坏,殴打在场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李公朴、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马寅初等60余人被打伤。

这场血案刚好被路过的周恩来和冯玉祥遇到,幸而得到了制止。

1.3 河北难民请愿团

全称是:河北省难民还乡请愿团事件。

1946年1月,在美国人的介入下,国共双方在北平成立军调部,但中统的陈立夫对此十分不满。

为了扰乱军调谈判,陈立夫授意河北省党部主任委员刘瑶章等人,组织了一批由地主、豪绅、流氓、特务组成的所谓的难民团,共计2000多人;在北平进行游行示威,并对军调北平办公地点进行打砸破坏。

时任中共谈判代表的叶剑英及其随从人员险些遭遇人身威胁。

最终,在美方代表罗伯逊少将的周旋下,闹事的流氓特务才渐渐离去。

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刘瑶章,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熟悉。他就是《北平无战事》里马汉山的上级:北平市市长、北平民事调配委员会主任。

较场口血案和河北难民请愿团,都是中统策划的、针对国共军事谈判的破坏活动。

这两个行动属于彻底的流氓行径,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破坏目的,但却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了中统的丑陋的嘴脸。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相太难看。

所以,军统的吴敬中才会对此不屑一顾。

相比之下,李涯的计策高明很多,我们逐条分析。

2 饭局背后的阳谋与阴谋

李涯的接风宴,只有吴敬中和余则成参加。

这场三人饭局很明显是吴敬中安排的,而吴敬中在饭局上故意提出策反左蓝的事。

吴敬中做铺垫

这句话刚说完,李涯就提出要回避。

李涯提出要回避

余则成立即明白,这是李涯的意思。

余则成看出真实目的

为什么余则成能断定这是李涯的主意?

原因有二。

第一,军调谈判这么久,吴敬中也早就知道余则成和左蓝的关系,如果真的是吴敬中想让余则成策反左蓝,为什么不早说?

李涯刚来,吴敬中就提出让余则成去策反,这很难说跟李涯一点关系都没有。

吴敬中提出的策反左蓝

第二,余则成利用了一个逻辑学推理——逆否命题。

我来简单回顾一下逆否命题。

原命题: A ——> B

逆否命题: 非A<——非B

举个例子:

原命题:如果小红去公园,那么小明也去。

逆否命题:如果小明没去公园,那么小红一定也没去。

套用到剧情中就是:

如果李涯事先不知道策反的事,那他就不知道吴敬中要说什么;

如果他不知道吴敬中要说什么,他就不会回避。

而现在的情况是,他主动要求回避。

根据逆否命题,说明他知道吴敬中要说什么,进而推出他事先知道策反的事。

而如果策反真的是吴敬中的计谋,那吴站长肯定早就提出来了。

事实是,吴敬中一直没提,直到现在才提出来,说明这不是他的计谋,那只能是李涯的主意。

2.1 阳谋:试探余则成

这就是李涯计策的阳谋。

李涯计划让余则成去策反,然后分别记录两个人的口供。

后面,余则成在汇报时,吴敬中就曾要求他把谈话内容写下来。

吴敬中让余则成写下谈话内容

随后,吴敬中就把余则成的记录给了李涯,让李涯抓住左蓝后,也要一份口供。

如果余则成和左蓝所说的不一致,那这其中一定有猫腻,余则成身份可疑。

如果两人所说的一致,也并不能说明就没有问题,因为李涯还设置了第二个考验。

2.2 阴谋:诱捕左蓝

李涯在二人见面的时候,安排了马奎的妻子打电话约见左蓝。

马太太打电话

这是李涯整个布局的核心,也是最高明和阴险之处。

既考察了左蓝和余则成的关系,又能伺机抓捕左蓝,可谓是一箭双雕。

我们从洪秘书之口,知道了李涯的阴谋。

洪秘书讲出李涯的计划

李涯的目的,就是抓捕左蓝。

后面的剧情中,他对现场的人员有过明确的分工,不仅让马太太携带了重要文件,而且还安排了人拍照,然后将左蓝抓捕,人赃俱获,如此一来就可以冠之以破坏和谈的罪名。

李涯安排人拍照

3 李涯的计策效果如何?

效果非常好!

因为余则成和左蓝,都中计了。

面对马太太的电话和约见,余则成第一反应是不能去。

余则成的反应

而后来,余则成在与吴敬中的对话时才意识到了自己中计了。

余则成突然意识到中计了

这里,吴站长有一个动作——双手交叉胸前。

吴敬中的抱胸动作

从心理学上说,这种双手抱胸的动作,意味着一种心理上的疏远,也就是对余则成的不信任。

也正是这个动作,提醒了余则成,这不是一个好奇心占主导的举动,相反,这是一个刻意掩盖自己的行为。

剧中吴敬中对于下属汇报多数情况,都是持半怀疑态度的。

比如,陆桥山说马奎和左蓝私下交换情报时,吴敬中的反应就是充满了不信任。

吴敬中反问陆桥山

再比如,余则成提出用美元和金条赎人时,吴敬中的反应。

吴敬中问怎么赎人

相比之下,吴敬中对这个电话所展现出的淡定反应,缺乏必要的职业敏感,反而欲盖弥彰。

同样,左蓝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

然后两个人就各自采取了补救措施。

4 余则成与左蓝的补救措施

4.1 余则成的对策

余则成说他去了另外一个房间

余则成的这套说辞是符合常识的。

作为中共的谈判代表,左蓝对军统派来的余则成有提防心理是很正常的。

尤其是此时,余则成在军统内部描述两人的关系是政治立场不同的旧情人。

余则成对吴敬中评价左蓝

那么,左蓝接到电话后,支开余则成是人之常情。

从吴敬中听到这番话后,所流露出的失望的表情也可以验证,余则成的应对还不错。

吴敬中失望的表情

但这是余则成单方面编的瞎话,他一不知道李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知道左蓝会怎么办。

而事实上,左蓝的补救措施其实也不错。

4.2 左蓝的对策

左蓝在意识到李涯的圈套后,反复斟酌决定冒险见面。

左蓝最初的计划

很多人对这部分不理解,认为左蓝完全没有必要理会马太太的电话,更不必去见马太太。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

我们因为开启了上帝视角,知道李涯的诱捕计划。

但当我们站在左蓝的角度去分析时,就会明白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了。

关于电话。

左蓝是陷害马奎为峨眉峰的直接帮凶,剧中他们俩不止一次见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陆桥山看到,误以为两个人在交换情报;

马奎后来被天津站认定为峨眉峰,也是基于此。

余则成和左蓝接到马太太电话

所以,左蓝作为假的峨眉峰(也就是马奎)的上线,是不能拒绝马奎太太的电话的。

试想一下,你的同志因为你被捕,你会对他的家人不理睬吗?

关于见面。

为什么马太太的电话那么巧,偏偏就是余则成见左蓝的时候打了进去?

这是李涯故意为之。

站长要求马太太打电话

如果左蓝不见,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余则成的阻拦,或者马奎的峨眉峰有问题。

而这两点对余则成都是致命的,一个说明他亲共嫌疑,另一个说明峨眉峰另有其人。

亲共嫌疑不必多说,峨眉峰另有其人是非常危险的。

之前的视频中,我们曾经说过,佛龛李涯从延安发回的情报,就提到了余则成可能是峨眉峰。

李涯在延安时,发回的电报

余则成一系列的谋划,才给马奎套上峨眉峰的帽子,这下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左蓝必须去见面,这才能说明马奎就是峨眉峰,余则成也没有劝过她。

如此一来,余则成才是安全的。

左蓝的分析

而这正是李涯要的结果。

左蓝如果不去,就会增加余则成被怀疑的风险。

如果去了,就会有被捕的风险。

从这就能看出李涯这一招是多么厉害。

不仅是连环计,还有计中计。

如果一切按照李涯的计划,那左蓝和余则成很可能就被一网打尽了。

但却出现了意外。

5 三个搅屎棍

5.1 站长太太斗小三

这本是一个略显俗套的情节,翠平与站长太太误以为马太太是小三而大打出手,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马太太被当做小三而误打

那就是翠平发现了偷情者其实另有其人--洪秘书。

5.2 洪秘书透露计划

被翠平捉奸的洪秘书羞愧难当,所以才会对余则成坦白一切,连带着他躲在衣柜里听到的李涯的计划。

洪秘书说出计划

余则成于是及时补救,安排翠平去左蓝必经的巷子口阻拦,却不曾想遇到了马奎。

5.3 马奎意外出现

马奎的出现,扰乱了整个计划,左蓝开枪打死马奎,恰好提供了不去见面的借口。

马奎的意外出现

只是由于实战经验不足,而没有及时处理好,导致了左蓝的牺牲。

6 左蓝的意外牺牲

之前网上有一些观点,认为左蓝没有及时补刀杀死马奎;

也有人说,左蓝之死存在剧情杀,是为了给翠平让路。

在这里,我有不同观点。

6.1 关于补刀

由于剧中曾几次对翠平战术动作的着重体现,很多网友提出左蓝的战术素养不高问题。

但不要忘记,翠平是游击队员出身,但左蓝不是,她是读书人,并没有经过完整的特工训练,也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翠平徒手战马奎

所以她在一枪打中马奎后,没有意识到要再补几枪。

左蓝出枪击中马奎

作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女子,她能第一时间出枪打中马奎,已经是非常好的战术动作了,甚至游击队出身的翠平都称赞有加。

翠平对左蓝的称赞

我们不能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她文武双全。

6.2 牺牲的意义

如果硬要说导演刻意为之,那就是通过剧中角色的牺牲,来揭示战争的残酷性,这也是很多战争题材影视作品所缺少的。

余则成送别左蓝

更何况,左蓝的牺牲,升华了余则成的革命信念。

因为他最初就是为了左蓝才加入的中共,现在左蓝死了,他最初的信仰没了,他还会继续战斗下去吗?

左蓝的遗物

导演在这里,引用了《为人民服务》的一段话,堪称点睛之笔。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选自《为人民服务》

自此之后,余则成渐渐认识到,他并不单单是为了一个女人加入中共,而是为了信仰,为了主义,为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

余则成读《为人民服务》

所以,当我们认真观看前后剧情,把自己代入角色后就会发现,左蓝的死也许是剧情的需要,但在逻辑上并无漏洞,甚至有推动剧情,升华主题的效果,这也是编剧兼导演姜伟的功力所在。

7 两处精彩的细节

7.1 打哈欠

这是发生在余则成与李涯一起时,余则成偷看翠平传递的情报——一张麻将牌。

在这里,余则成假装打哈欠,实际为了看牌。

余则成打哈欠

最精彩的是接下来李涯的反应,李涯也跟着打了一个哈欠。

在《潜伏》的剧本里,只有余则成假装打哈欠的设计,李涯是没有任何动作的。

《潜伏》剧本中,没有李涯打哈欠的动作设计

所以,这个细节是李涯的扮演者——祖峰自己加的。

为什么祖峰要加上这个哈欠?

那是因为,打哈欠会传染。

换言之,一个人打哈欠,会引发周围的人也跟着打。

而且,这种传染,会因为关系的亲密度和对人的关注度更加明显。

请你回想一下,同个宿舍的舍友,一起开会的同事,一个桌上的牌友,是不是都存在这种现象?

这就可以看出,祖峰老师对细节研究得多么深刻。

7.2 麻将牌

第二个是麻将牌——红中。

翠平在设法传递消息时,因为既不能单独说话,也没法传递字条,所以她选择了身边的麻将牌。

翠平偷摸麻将牌

而这张麻将牌,在后面剧情中再次被提到。

那就是在查叛徒袁佩林时,北平乔站长来天津秘密会见袁佩林,站长太太陪同乔太太打麻将,发现找不到了。

于是才有翠平假意回家拿牌,实际上是传递信息给余则成——北平乔站长来天津了。

翠平给余则成打电话

而余则成也是顺着这个线索查出了袁佩林的藏身之处。

导演姜伟对细节的把握,对剧情前后逻辑的呼应,真的是做到了极致。

下一期视频,我们将重点分析余则成是如何挖出叛徒袁佩林,并结合袁佩林的历史原型,回顾中共地下组织的一些工作方式,期待大家的观看。

谢谢大家,喜欢的话还请点赞转发,也欢迎大家对剧情和视频内容留言讨论。

我是小僧,一个致力于多角度分析影视剧的文艺青年,我们下一期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