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张无罪山东,我叫张无罪

2023-10-30 16:36 作者:岑岑 围观:

在狱中,张(原型)遵纪守法,拒不认罪,也从未放弃上诉的希望。(电影《天真无邪》剧照/图片)

“我找了几个演员,会演,没人演。”没办法,董凌导演只能亲自扮演“女侦探”的角色。

一个四面封闭的小房间,米色墙壁和米色天花板。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站在刺眼的大灯下,脸朝上,眼睛微闭,双手反铐在背后,白色衬衫纽扣未扣。

这是一张电影剧照。《灯下》剧中的角色叫“张军”。他和他的叔叔“张”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在近12分钟的影片中,身穿红色跨栏背心的张拼命尖叫。虽然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但他的左眼却布满了鲜红的血迹。

2016年9月22日,根据浙江张案件改编的电影《纯真年代》在新疆五家渠市五家渠文化馆首映。公安机关600多人坐满了全场。电影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张和张军的原型是和张辉的叔侄。2003年5月,因涉嫌强奸致人死亡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刑事拘留。由于缺乏客观证据,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浙江省高级法院二审宣告张辉死缓,张高平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2011年12月8日、2013年3月28日、2013年5月16日,《南方周末》三次报道了张叔叔案,是后两页的部分内容。写剧本前,导演兼编剧和时任本报法治记者的常陆聊了一个小时。(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张的叔叔在新疆石河子市检察院检察监督分院原检察官张彪、北京律师、原《东方早报》记者包志恒等人的帮助下,历经十年申诉终于平反。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

冤案可以拍成电影《无罪》吗?剧本上映的时候也叫《检察官》。2014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被张彪的事迹感动,对铁案的平反感到惊讶。他在报告文学和广播剧的基础上,对三万多字的剧本进行了拓展和润色。

王拿着剧本初稿找到了天山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董凌。此前,董凌导演的主旋律电影《杨善洲》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看完剧本,董玲犹豫了。敏感的申诉主体可以做吗,做到什么程度?“说多了可能就过不去了。话太少,就像挠靴子。”但是董玲也对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感兴趣。想想就收下了。

2015年初春,创作团队走访了新疆石河子、北京、安徽歙县、上海、杭州等地的检察官张彪、申诉律师、张大爷等原型。董玲和朱明勇律师谈了两天。王对说,“有一群人站在正义的天平上”。

经过重新梳理,影片的脉络发生了变化,线索从一个检察官扩展到三个检察官、律师、记者。影片的片名也变成了《无罪辩护》,最后取名为《无罪》。主创团队并不满足于重现翻案的过程。“我们想深入挖掘。”

影片为了体现反思,力图表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无力感,现实中的讽刺与无奈接连呈现。张给寄去了满满一麻袋的投诉信,但他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张云发(剧中张的哥哥,原型是张高发)去浙江高院申诉了七年,法院没有留下任何电子记录;张红旗(原型张彪)在退休前最后一次与张交谈。张看着铁窗后远去的背影,眼里充满了绝望...

“这个案子的(悲剧)色彩在于,这么多年大家都受了挫折,却还在坚持。”包志恒说。2011年11月21日,包志恒关于此案的两篇报道《无物证无人证的强奸杀人案》和《跨省作证的神秘犯人》同时刊登在《东方早报》上,直接指出了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苟海峰作案的可能性。次日,浙江省公安厅将被害人指甲里残留的皮屑与苟海峰的DNA进行比对,结果吻合。近一年半后,张的案尘埃落定。

剧本中,包恒(原型包志恒)的最后一幕是在东江机场与朱志勇的悲伤分手。稿子发了,舆论焦点在,案子不变。

包志恒特别害怕看到这样的电影:好像只要检察官和律师一跳出来,整个事件的走向就变了,案子就翻了。“这个案子有二十多个巧合,有一个是翻不了的,至少没那么快。”把人们的努力投入到这些巧合中,他觉得特别难过。

董凌也意识到了这些巧合,意识到了某种“人算不如天算”。有一次,她甚至想把电影的名字改成《苍天有眼》。

“冤案是怎么出来的?如果不公只是一场误会或者没有人错,那拍这部电影还有什么意义?这个案子肯定是人为的。如果不是人为的,我也不会拍。”董玲说。

《女侦探》:让谁演谁就没人演“电影里的角色和真人挺像的,性格和形象都差不多。”第一次看到剧照,一眼就分辨出了张、张军、张云发。不用说,他们非常相似。

因为他长得像张彪,制片人精心挑选了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王洛勇来扮演第一英雄张红旗。张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段时间,王洛勇每天都和他在一起,揣摩他的语言和神态,模仿他的语速和走路姿势。男二号朱志勇(原型朱明勇)由著名演员尤勇智扮演。虽然他们长得不像,但制片人对尤勇智的票房吸引力很感兴趣。

选角的时候,有一个角色让导演很困惑:李。李的原型是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女侦探”聂海芬。13年前,聂在没有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惊魂未定的张辉、进行了“突击审讯”,成功取得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2006年,她成为电视剧《浙江神探》的主角之一,讲述了“5.19奸杀案”——也就是张的案的侦破过程。

“我找了几个演员,会演,没人演。”没办法,董凌主任只能亲自上阵。李的剧本不多。一个是对张和张军的审判,要在三个月内破案。一个是拿着荣誉证书接受面试。在后一场戏里,李的台词都是节目里的原话,一字不差。连《无懈可击》《铁案》的评价都是从电视上抄来的。

为了在法律上做到真实严谨,剧组从张大爷案的一、二审律师那里借来了所有卷宗,“一个大手提包都装得满满的”,反复研究。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场景不应该随意设计。董玲曾向熟悉的知情人了解,具体了解公安机关的审讯过程。椅子怎么用,人怎么铐,人怎么收拾,都有讲究。拍摄时,剧组尽量按照实际情况还原,连一个从公安机关调到检察院的领导都觉得挺真实的。“所以几场下来,大家都觉得更刺激了。”

剧组还邀请了专业人士在片场实时监督。拍摄检察院现场,检察官站在机器旁边;拍摄监狱场景,导演身后跟着狱警。也许是因为每个人专业严谨程度不同,整部片子拍完之后,法律上的大错误并不多,小错误在所难免。

有一幕是重审后法官当庭宣布张和张军无罪。但有人指出,现实中冤案的平反并不在法院,而是法官把裁判文书拿到当事人家里宣读。就这样,这组镜头被删掉了,董玲追求的庄重感和仪式感也消失了。

“在法庭上,律师不能站着说话。”“检察官不能佩戴检查徽章进入菜市场。”“检察院的人出去吃吃喝喝,怎么能穿检查服?”影片内部审查时,公检法各部门领导提出了很多意见,只要有一点法律谬误,就全部砍掉。有多详细?同样的场景,有的检察官戴大徽章,有的戴小徽章,还得剪掉。

“但还是有专业错误。”朱明勇说,字幕中,将“律师执业证书”标注为“律师职业证书”;片尾出现的规律,从词条到内容都是错的。

“这是影评时专业人士给我写的,我照着这个打出来的。”董凌不明白,其他专业人士怎么会在如此重要的问题上,对其他情节和法律的详细审查上犯错误呢?虽然电影已经被打上了广电的“龙标”,但她还是希望纠正类似的伤害。

狱中检察官(右,原型张彪)在该案中发现伪证,他的积极介入成为推动张案平反的关键。(电影《天真无邪》剧照/图片)

坐了十年牢还不回心转意?影片内部审核前,董凌把剪好的初版拍成一张,私下送给广电的朋友“试水”。反响不错,“通过”。她对自己的尺度也相当自信。“什么是‘烈日灼心’?是不是太晚了?”

“在这个基础上不动,或者加点什么,肯定能在戛纳这样的电影节上拿大奖。”虽然我没看过那个版本,但朱明勇断言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真实完整地展现了一个冤案的制作和平反过程,无论艺术手法如何,在法治进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董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一个场景,警察把方便面调料包撒到水里,用矿泉水瓶喂给两个嫌疑人。影评时,有人让“浇辣椒水”的镜头一看到就剪掉。“但这不是胡椒水,这是能量。如果你不给他们喝,他们会死的。”“那也不行。”

因为不可能出现犯罪嫌疑人在牢房内被殴打的场景,所以曾经胁迫张叔叔认罪的关键人物袁(片中化名袁芬芳)根本没有出现,只有一个名字和一张照片在张军等人的叙述中隐约浮现。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对张某叔侄案的再审判决中认为,本案不能排除公安机关非法收集证据,张辉、的有罪供述、辨认笔录等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举报人包恒(原型包志恒)的所有线索也被切断。根据剧本,包恒元去河南、浙江、新疆等地调研,写了两条重磅新闻。在新闻发布之前,他还与报社领导就风险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为了捕捉舆论场最前沿的效果,剧组专门找了一家印刷厂,两个整版刊登张大爷案件的报纸付印下线,先后寄给、张、张云发。

演员尤勇智没有出席首映式。他作为律师朱志勇的角色已经大大减少了。当走投无路时,朱志勇要求在不同的地方重审,这在电影中没有出现。

在五家渠文化馆,人们看到了结局:叔侄们又买了大货车,以长途运输为生。他们不改初衷,依然在漫长的旅途中免费搭载乘客。有人曾建议让叔侄们唱首歌,开心一下。东陵断然拒绝:十年冤狱,你还有心唱?

第一版的结尾有一首歌。这是一个持续了几分钟的长镜头。昏黄的星空下空,一个叔叔和一个侄子蹲在老房子前安静地抽烟,没有人出声。过了好一会儿,张对说:“过两天,我们去给你奶奶立个碑。”又是一阵沉默。接着,张不自觉地唱起了他在监狱里学的一首歌。他轻轻地哼着,哼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