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50000《兄弟》:时代动荡里造就的悲喜人生,生离死别中闪耀着人性光辉

2023-10-30 04:44 作者:岑岑 围观:

《兄弟》,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大部头小说,是当代作家余华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文革前后时期,江南小镇上一个重组的四口之家所经历的历史动荡和爱恨情仇。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横跨四十年的中国当代史,也是两个时代两类人命运的悲壮史诗。

余华,浙江海盐人,父母都是医生,他自己也曾做过牙医,后来弃医从文,专注写作,成为了一代名家。说到作者余华,想必大家都知道他那部,曾一度引发全民阅读浪潮的经典著作《活着》吧。我就是源于《活着》这部小说,才开始了解余华和他的一系列作品的。

《活着》,讲述了历经苦难的福贵,顽强面对人生的故事,表达了“人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而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的主题。这部小说,自1992年横空问世后,就广受好评,还被张艺谋拍成同名电影,拿下了戛纳电影节等许多大奖。1995年,余华又写出了《许三观卖血记》,也进一步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江湖地位”。

此后,时隔十年之久,余华曾一度蛰伏,2015年,《兄弟》终于在这场蛰伏中爆发了。这部《兄弟》被余华自诩为“他最喜欢的小说”。余华还是习惯用他手术刀般的语言,描写苦难,直面生死,解剖人性。而他的笔调却诙谐幽默,在悲伤的故事情节中,又透露着些许快乐。用读者的话来讲,就是“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而正是这样的文笔,在读他作品时,往往会被深深带动,又不至于太过悲伤。读者们总是会在他直面生死的故事展现中领会人生的要义,也使得情感得到了升华。

全书分上下两部,上半部分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性的泯灭。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下半部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性在社会中的扭曲和抗争。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

故事从江南小镇的一间公厕开始讲起。李光头的父亲在公厕里弯腰埋头,偷窥隔壁女厕女人的屁股,一不小心掉到了粪池里,活活给憋死了。中学教师宋凡平在周围人群的观望中,大义凛然地把他捞出来,背着送回到他家里。李光头的母亲李兰在羞愤和感激中看着这一切,一阵悸动,也是在同一天,李光头出生了。

在这之后的好多年里,这件不光彩的事情,让李光头的母亲一度陷入了愤懑和自卑,从此昼伏夜出,悲伤度日。在李光头快七岁的时候,李兰与她视为恩人也丧偶的宋凡平结为夫妻。宋凡平是李兰生命中的一道光亮,给予了她人世间的温暖,带她从自卑中走了出来。宋凡平也有个儿子,名叫宋钢,比李光头大一岁。就这样,在这个重组的四口之家中,李光头和宋钢,也成了兄弟。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兄弟,你们要亲如手足,你们要互相帮助,你们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宋凡平这样对两兄弟说着。两个历经风雨的家庭走到了一起,雨后的重生,让他们倍感珍惜相处的情谊,宋凡平和李兰恩爱有加,李光头和宋钢也成了最要好的玩伴。

可是好景不长,这样温馨的日子过了不到一年,李兰就因为头疾复发去上海治病,留下了宋凡平和两个孩子在家里。那时又正赶上文革初期,宋凡平因为爷爷辈是地主而被批斗。游行,辱骂和殴打也成了家常便饭。那个时代,没有法律的约束,人性的扭曲和嚣张也被无限地放大了。红袖章们大肆枉行,只要被扣上了反革命帽子的人,可以被随意拉去,任意摔打,人命也如草芥一样。

但是,无论被怎样迫害,宋凡平在两个儿子的面前,依然努力表现出英雄的样子。在被红袖章们殴打之后, 他还教儿子们扫荡腿的绝招,仿佛这场殴打也只是场比武游戏。即便是被打到胳膊都脱臼肿胀了,也和儿子们说,是胳膊在休息,休息时间长了,就长胖了。他这样做,只为让儿子们小小的年纪里,不要太早地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保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而李兰也一直被蒙在鼓里,宋凡平在给李兰的信中,也是只报喜不报忧。宋凡平曾承诺过妻子李兰,等她病好了,就去上海接她回家。可就那一天清晨,在车站的站台边,宋凡平几经挣扎也没能登上去接妻子的客车,还竟然被红袖章们残忍地打死了。

宋钢和李光头相依为命,在家守候的日子里,李刚虽然只大李光头一岁,也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从半生不熟的米饭到把米饭做熟,到有好吃的也让弟弟先吃。宋刚的懂事和体贴是刻在骨子里的。就这样,他们相伴着面对着父亲宋凡平的离去,等到母亲李兰的归来。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李兰强忍着伤痛,儿子们还小,她知道她不能倒下,安葬了挚爱的丈夫之后,还是要继续生活。那时的她,虽然生活悲苦,但她心里有爱,有宋凡平在她心里留下的光环,支撑着她继续向前走着。

后来,宋钢陪着爷爷在老家生活,为了生计,李兰带着李光头在城里打工。两个兄弟也分开了。但是宋钢还会经常走很远的路来看望李光头,成长不能一起,陪伴从不缺席。就这样,又走过了好多年。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放在李光头这里,是一点都没错。就在李光头十四岁那一年,竟然和他生父一样,也去公厕偷看了女人的屁股,还因为看到了小镇上第一美人儿林红的屁股,一夜之间成了小镇上的名人了。不同的是,李光头彰显了他经商的头脑,还拿这个事做起了买卖。众多迷恋林红美色的人前来探听细节,报酬就是,请李光头吃一碗三鲜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和家庭里,平常他是吃不到的。这样下来,半年的时间里,他用林红屁股的秘密,吃上了56碗三鲜面,吃得油光满面。

而母亲李兰却是受了很大打击。李光头和他生父干了一样的事,让李兰想到了那些年卑微生活的自己,和这些年独自承受的艰辛。这次的巨大悲伤强烈地涌来,很快压倒了她。想到宋凡平已经离开好多年了,孩子们也大了,旧疾和新伤加袭,她实在撑不下去了。

李兰知道宋钢的品性纯良,相信他可以过好日子,就是担心李光头,怕他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所以在临终前,她嘱咐宋钢要照顾好李光头。宋钢承诺说有一碗饭,自己会让给李光头吃;有一件衣,自己会让给李光头穿。而李兰却说不对,应该是一碗饭,兄弟一起吃;一件衣,兄弟轮流穿。这时,身为母亲的李兰或许看得很明白,善良忍让到了极致,引来的就是懦弱和牺牲。她不想让宋钢肩上的责任太沉重,她想让两个孩子都好好的活着。

直到宋钢爷爷去世了,宋钢安顿好一切回到城里,又和李光头生活在了一起。改革的浪潮翻滚着向前涌动,他俩也双双当上了工人,宋钢去了五金厂,李光头去了福利厂。一起攒钱过日子,那时的日子也是知足而常乐的。

李光头凭借活络的经商头脑,在福利厂混得风生水起,带领厂子扭亏为盈,因此被提升为厂长。春风得意的他爱上了李红并开始了猛烈的追求。而林红却很反感这个偷看过自己屁股的小流氓,反而对仪表堂堂的宋钢心生爱恋,还主动向宋钢表白。迫于和李光头的兄弟情份,宋钢虽然也喜欢林红,却一再隐忍,还差点自杀。最后在向李光头的质问中,李光头那句“如果我是你,兄弟也一样宰了”。这让宋钢释然了,应了那句,“我以为你像我一样真诚待你,道德底线束缚了我,承诺捆绑了我,当我得知你并未像我对待你一样对待我,我便有了借口逃脱。”他放下心里的包袱,不再隐忍,投入了和林红的爱恋,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李光头也强忍悲伤,去做了结扎手术。爱上了同一个女人,无论是否心甘情愿,却必须有一个人要放手。这个女人,成了横亘在两人之间一道过不去的坎。

之后李光头潜心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辞去了福利厂厂长的职务去创业了。第一次创业,想做服装生意,不但血本无归,还亏光了投资者的资金。申请回福利厂也被拒,就在县政府门口捡垃圾。而这个时候宋钢和林红还在过着甜蜜温馨的小日子。宋钢瞒着李红,时常接济李光头,还把自己的午饭跟李光头一起分着吃。他还想着答应母亲李兰的那份承诺。林红知道后很是愤怒,她不了解宋钢兄弟的感情和经历,以离婚相要挟让宋钢不要再和李光头来往。亲兄弟明算账,何况他俩本非亲生。宋钢也知道过日子不容易,林红也一直省吃俭用。就这样,宋钢答应了林红的要求,不再理会李光头。

李光头继续捡着垃圾,却没想到还干成了买卖,并且越做越大,成立了李记废品回收公司,把收破烂的生意做到了全国,甚至做到了海外。是的,李光头发达了,他又先后成立了一家服装加工厂,两家饭店和一家洗浴中心,还投资了房地产。他富成了万吨油轮,成了全县人民的GDP。

而此时,人近中年的宋钢下岗了。去码头找了扛大包的工作,扭坏了腰。卖玉兰花又因为脸皮薄,卖了花收不回来钱。去水泥厂上班,又因为大量吸入粉尘,坏了肺。林红所在的针织厂也不景气,闹裁员,被厂长骚扰也不敢和宋钢说。这两口子的日子是越过越糟心。宋钢不愿意去找李光头,李光头也知道宋钢刚直的脾气,就私下给林红钱让林红带宋钢治病。

有了钱的李光头挥金如土,身边美女如云。期间还有不少女人带着孩子来认爹,这是让李光头哭笑不得,他早在林红嫁给宋钢的时候就结扎了,哪来的孩子。但也就是这件事,使他萌生了举办一场处女选美大赛。他想拥有处美人。也就是这场比赛,不但带动了自己企业和小镇经济的发展,还滋生了处女修复行业的市场经济。

宋钢也在这场大赛中认识了外地来卖人造处女膜的江湖骗子,并跟他一起去广州海南创业,卖起了丰乳霜增强丸等假药。为了销路,宋钢还丰了胸,做表演。兜兜转转,赚了3万元之后。他太想念林红了。他回家了。

可是回家后,家里空荡荡的。镇上的人也对他指指点点。他听到街坊说,林红跟李光头好上了。原来在他不辞而别的这几年,林红也在默默承受中崩溃了。她拒绝不了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的李光头,李光头也从未忘记这份初恋,有了钱和地位的加持,他也肆无忌惮了。宋钢接受不了这件事,但他也没有怨恨他们,一个是最亲的兄弟,一个是最爱的女人。分别给他们写了信,就横卧铁轨了。

李光头从此萎靡不振了,后来他抱着宋钢的骨灰盒遨游太空,带他在身边。他也不明白是什么走到了这个地步,他知道,兄弟永远是兄弟,正如宋钢在信里写的:“李光头,你以前对我说过: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现在我要对你说: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林红也消沉了,她骗不了自己的心,那时毫无依靠的心在世事里沉浮,最终她失去了挚爱的宋钢。也沉沦在烟尘流年了。

掩卷沉思,这部大块头的小说,带给我了太多的冲击。时代的变革里,故事情节的走向,也是那个时代里众多人物命运最真实的写照,而其中揉杂着反映的复杂人性,也让人拍案不已。读书的过程中,有读到宋凡平遭受迫害时的义愤填膺,有李光头和宋钢兄弟在面对女人时,兄弟情的真假难辨,甚至违背伦理,光怪陆离。又有被宋钢和李光头患难时刻彼此相伴的感动时刻。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交错和爱恨交织里,很难评价谁对谁错。在时代背景的裹挟中,角色已经不由自己来定义了。就是人性没有好坏,只有当时情境下的利益取舍而已。

对于李光头,面对林红,李光头任性自私,从最开始不允许宋钢爱林红,到后来有钱之后,肆意妄为,不顾及兄弟情和林红在一起。也正是这次任性,让他失去了最后的亲人宋钢,成了真正的孤儿了。

而面对社会,李光头又是个适者生存的人,他从来不在意别人的想法,而且总能把一些普通人看来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周全地为自己推波助澜。他看着糙人一个,确活得相当明白敞亮。在发迹之后,还不忘厂里的工人,镇上的投资者,带着大家一起致富。也私下里帮助宋钢,塞给林红钱,让她带宋钢去治病。

宋钢为人正直,重情重义,信守承诺,但却有太多拘束,活得扭捏而古板。路也是越走越窄。最终他无法面对失意的人生,卧轨前最后一刻也是想着让兄弟和林红能够幸福。他的一再忍让纵容和软弱,也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幸福。

李光头,宋钢,在时代造就的悲喜人生里演绎着他们的故事。细细体会,在悲悯、荒诞、动情、留恋的情节脉络中,总会有份暖流在不经意间触动心房,那是兄弟间情谊的蔓延,那是层层迷雾中的温暖的微光,也是时代裹挟中值得追寻的希望。

故事的结尾,有人走向死亡,却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有人寻欢作乐,却不知道落日的余晖有多么美丽,这就是人世间。而兜兜转转,那些迷途里的人们,也走在了自我救赎的路上,生离死别里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读书分享#​#情感写作小能手#​#情感上头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