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麻雀为什么要改女主,《麻雀》为什么这么火?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3-10-28 00:58 作者:岑岑 围观: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电视剧《麻雀》热播的启示。

由浙江前程影视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联合出品的60集谍战剧《麻雀》在湖南卫视真的火了,一股强烈的追剧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共产党人“只有祖国和信仰才对得起”的真谛。

电视剧《麻雀》的播出引发了一场久违的国剧追逐。国庆假期,家人朋友聚会,《麻雀》的剧情、人物、演员成为热门话题...

在影视剧“泛娱乐化”、国产剧内容“虚拟空”的当下,是什么原因让一部主旋律的革命谍战电视剧有如此的号召力?

9月初,《麻雀》在湖南卫视开播,被称为“史上最高值谍战剧”。当李易峰、周冬雨、张若昀、阿迪、安德鲁等年轻演员出场时,很多没看过剧或刚看过的“老观众”都急忙断定“小鲜肉”和“偶像演员”比不上之前的谍战剧,甚至有人断言这部剧很难买得起。

但随着《麻雀》的播出,该剧越来越火,“唱衰”的论调被打破,“颜值”也很快被淡忘。大家讨论的都是角色设定:“陈深的扮相原来是他的潜伏面具”、“许是菜鸟特工”、“苏三生简直是妖”。

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剧情和人物命运:“毕忠良步步紧逼,陈深会不会暴露?”“许毕成为什么不告诉陈深他和唐山海是假情侣?”“李小男是地下党吗?”……

不知不觉中,《麻雀》一直处于人们注意力的不断转移中,一眨眼就播到了50多集。连续近30天蝉联全国电视剧收视日冠军,全国年度收视率前3毫无悬念。网络播放量突破15亿,全民追剧热潮初具规模!

国家追求戏剧、演员、摄影、美术、灯光、音乐、服装、化妆、道具等。《麻雀》的肯定是肯定的,但是当我们一层一层的剥去这些外在表现的时候,突然发现《麻雀》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就在于它的故事,一个以信仰为核心的好故事。

一直被组织藏在雪中的陈深在狼窝里,扮成“汉奸”,等待组织激活,期待报效国家和民族。这是什么样的痛苦?终于等来了组织的开打,得到了期待已久的任务,但马上就目睹了上级+战友+亲人的受伤和被俘,却无法自救,因为任务不允许暴露自己。这是什么样的残忍?当他终于煞费苦心地实施营救行动时,“总理”沈秋霞告诉他:我不需要你的营救,我的任务是启动你,保护你,你的任务是获取信息,完成任务。这是什么样的舍生忘死?最终,沈秋霞被陈深射杀,但她临死前的微笑告诉我们,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启动了陈深,保护了陈深,死而无憾!多么慷慨的死法!从《麻雀》的剧情中可以看出,沈秋霞的一言一行都蕴含着信仰的力量,不仅像教科书一样教会了陈深,也将观众带入了信仰的情境中。此后的剧情中,敌我双方暗斗,斗得你死我活,虐心至极。麻雀用生动的故事,一步步释放对信仰的诠释。

其实从拍摄之初,麻雀就表现出了“唯有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的主题。当观众还没有意识到或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噱头的时候,当观众还在专注于眼花缭乱的演员阵容的时候,这个主题已经悄然植入了全剧的故事之中。随着故事的全面展开和剧情的层层推进,观众被扣人心弦的谍战情节牢牢吸引,被不同于以往同类型作品的复杂情感所感动,但往往容易被忽略:真正打动他们的是这些谍战情节和复杂情感背后对信仰的深刻诠释,是剧中主角为了祖国和信仰,在狼群包围的险境中忍辱负重。是一种信仰,平时的人往往想当然,或者知道,但不知道为什么。“民族生存”和“民族仇家仇”这两个词,对于绝大多数活着的人来说,是非常抽象的。革命先驱为保家卫国而流血牺牲,这只能在史料、小说、影视作品中看到。即使过了50岁,也只有少数人经历过战争。对于和平年代出生长大的60、70、80、90后来说,战争和牺牲可能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电视剧《麻雀》里没有蒙面英雄,也没有完美革命者。他们也有情感,有恐惧,有生与死,有爱与生,也有错误与挫折。但在他们心中,信仰是至高无上的。为了信仰,最心爱的人可以含泪放弃,最宝贵的生命也值得奉献。而《麻雀》却以谍战故事为载体,将信仰二字默默投射到每一个观众的心里。面对不断攀升的收视率,《麻雀》的制作人,前程影视董事长周感叹:“其实《麻雀》点燃了观众心中的感情和热血!”正是这种燃烧的热血和情怀,驱使观众一集接一集地看《麻雀》,看这部非常真实血腥的电视剧。

我们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铭记历史、相信历史,才能树立忧患意识,才有进取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麻雀》的火爆与其说是一部被观众认可的好电视剧;不如说《麻雀》对信仰的论述,与人们心中所蕴含的关于国家、民族、信仰的感情产生共鸣,形成共鸣,实现升华。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永不过时。当我们看到00后的少年拿着手机看《麻雀》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我们共产党人信仰的种子已经埋在他们幼小的心里,一定会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