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简谈2018年这十个月我所读的31本书

2022-02-25 10:00 作者:繁华世界读自己 围观:

1.《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 豆瓣7.9

2018年第一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其实古典的书还是很贴近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固有模式里,觉得事实本该如此,但是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的固有思想作祟,如果你有一份5000元的工作,用20万的贷款买着一栋最一般的房子,那么接下来10年中,在我们最有旺盛的学习力与拼劲的年代,在我们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尝试创业的年代,大部分购房者永远与这些机会相隔。没错,这是古典的想法之一,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没有任何资本的情况下,不要让自己真的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本来不是可以选择什么就做什么吗?但是前期如果只是一直在还房贷中,那就啥也干不了,十年之后你最轻松的事就是你终于还清了所有贷款,然后感觉自己身无分文,能力平平,这却是至关重要,一辈子的事情,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贷款,真的值得吗?

2.《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 豆瓣8.2

前段时间午休得时候都没怎么看书,昨天趁着周末把这本差不多看完了,因为有些篇幅太难懂了,都是讲物理方面得知识,我感觉就算我看了,也只是囫囵吞枣,毫无收获,不过这本书还是很值得看的,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她们不是精神病人,而我们大多被认为正常的人才是,很多道理在她们的描述下显得有条有理,根本找不到别的破绽,你在看她们描述的过程中你都会被她们给带跑,嗯,她们说的事实便是如此,很难反驳。以下是我感触比较深的篇章:

1.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好像也是,时间就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如此反复,而变化的流逝的才是这个世界啊,日新月异,人也是不断变化,随着时间的不断重复老去,直至死亡罢了。

2.进化惯性,应该摆脱惯性试试新的方式,不要遵从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她们说的都对,我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每次如果有从起点开始,可以有无数条道可以通往终点,那我愿意一条道一条道去尝试,每次走不同的道可以接触不同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人生就在于不断折腾尝试。

3.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篇《苹果的味道》了,文中写到他陶醉的半眯着眼回味,然后对直到尝到苹果的清香进行详细的描述,好想吃苹果现在,哈喇子直流,所有的感官,经过那些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

4.《禁果》这讲到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欲望才是负担。的确,以前创办学校真是为了传播知识,现在很多变得功利性,都是为了钱吧,甚至我们念名牌大学都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再没有纯粹的只是为了自己喜欢或者讨厌做一件事,真正喜欢好像变得越来越难。

5.《朝生暮死》这是作者接受她朋友的采访时说的,朋友怕他接触了太多这样的人,自己会变得不正常,而作者也指出关于他的承受能力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在每天早上出生,就做好准备了,准备好接受那些不同的世界,每天晚上我死掉,结束了那些,收取我所需要的,储存,每天面对工作,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人那样的事影响心情,但是要懂得自我调节,别把这些情绪带进美好的梦中就行。

6.《角度问题》我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从态度到方式都是工作的状态,因为是在谋生,而一旦放下工作,便去选择自己的喜欢,这是我喜欢的事,所以不觉得累,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肯定不会觉得累,做不好反而更容易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学会了解决问题,你就比别人多了一样能力。

7.《关于时间》如果你打算得到一些从没得到过的东西,那么你就得去做一些从没做过的事。如果我都连去做从没做过的事的勇气都没有,何来得到。只有不断尝试,才有得到的可能。

8.《满足的条件》我喜欢跑步,跑步的时候你会认识一些也跑步的人,跑步的人大多数是健康的,所以在跑步的过程中会碰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可能是终生伴侣,这样两个优秀的人在一起,互相吸引,真是人间一大美事。所以坚持让自己变好,变优秀,相信吸引力法则很快会让你碰到心仪的另一半。

3.《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 豆瓣7.9

其实读下来可能不太走心,就是没多大感觉,可能这就是韩寒的写作风格,都是给人乍一感觉没多大体会,实则慢慢体味,娜娜是一名妓女,其实对于这样的人设并不让人讨喜,毕竟现实中看这本书的人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妓女,所以并不能了解她们的真实情况,无法产生很多的共鸣。娜娜一生似乎在有了孩子以后才有梦想,她说她的梦想就是成为妈妈,她是乐观的人,毕竟为了生活所迫,现实面前她还是坦然接受。

书中:多数人的一生无非都是与理想背道而驰最终归于平凡,但仍然有人前行。如果真要谈谈,那就是,1988,我也不知道。

简谈2018年这十个月我所读的31本书

4.《灿烂千阳》——美] 卡勒德·胡赛尼 豆瓣8.8

追风筝的作者胡塞尼,第一次看追风筝真的没啥太大触动,同样是战争里发生的故事,但这部更能触动我,或许这里面有太多对女性权利的扼杀,女性追求自由与爱这种类型更能让我产生共鸣之情,可怜的玛丽雅姆,自打出生起就被安上了不幸的下场。哈拉米,私生女,她的母亲娜娜曾对她说: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是的,男人永远是对的,毫无理由,玛丽雅姆不甘,却总是心向父亲,然而最终却被父亲无情抛弃,这算啥,就算心有不甘,玛丽没有任何文化,她也无从反抗。母亲又上吊自杀,可怜的她又被父亲欺骗嫁给拉希德,她的一生没有受到任何爱的滋养,直到莱拉的出现,小说很巧妙的写了两个女人的故事,一开始看起来毫无交集,我还以为玛丽直接消失了,莱拉与塔里克的爱情绝对是战争国家一束灿烂的阳光,照亮整个塔吉尔,即使后来莱拉另嫁他人,为别人生了小孩,塔里克也道出:无论天涯海角,我都陪你的豪语。

5.《送你一匹马》——三毛 豆瓣8.6

再次翻开三毛的作品,是因为那一经典语录"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从前只知道这句话,现在想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书名是送你一匹马,实际上这只是其中一个短篇,写给琼瑶的友谊,这本书应该算是散文记事,在荷西死后创作的。三毛说,我喜欢"将读书当作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如果因为看书隐居,而丧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时显得不通人情,失却了礼貌,那也无可奈何,而且不悔。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话费在阅读。” 三毛啊,你如此爱书,却不怕输,敬佩你的勇气,自由豪放,念书只为自己高兴。你和你的父亲,明明两个至亲之人,明明两个人住在一起,却还要传递纸条留言,你为了工作教育,阅读,却少了分和父亲沟通的时间,你会后悔吗?最爱读你的梦里不知身是客,里面讲了关于读书的观点,还有你如此爱书,我想没有人能做到你这份上。亦喜你说的书不爱借他人,每得好书,一次购买十本,有求借者,赠书一本。自己的书,可圈可点可删,又可在页上写上自己看法,这种划破时空的神交,实在佩服!看书不能急躁,细细品味最是道理,问题是生而有涯,以百年之身,面对中国的五千年,急不急人?更何况中国之外还有那么一个地球和宇宙。读到这段,真是笑死我了,你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那么深入人心,好想把她全记忆下来。你说,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你是一名好教师,想给每个人指引方向,可是一个班那么多,你只能指引一个大方向,启发一个学生最灿烂的潜能,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你说的都对,你将时间奉献给教育,这是你除了荷西,写作,阅读之外最热爱也最愿意奉献时间的地方了吧,暂且说这些了,你的文章,我会继续看下去。现在先看你推荐的阿加莎的书了,也是你爱的吧?

6.《无人生还》——阿加莎克里斯蒂 豆瓣8.9

正如题中所表达的,没有一个人生还,其实本来没打算看阿加莎的书,但是前一本三毛中的书有介绍到三毛喜欢在等待的时候看一本阿加莎的书,嗯,这是非常不错的,然后我就有了想看的欲望。且不说这本书真的存在一些疑点,让人觉得有些太过于为了符合结局而敷衍设置的情节,如果最后一个维拉要是最后没有选择上吊自杀,那法官的计划不就完全不一样了,也许法官早已经摸透了她们每一个人的性格,最后两个完全就是自相残杀的节奏,若没有抓住她们性格弱点,结局或许就完全不一样了吧。网上有人说这是本格推理,不注重写实,这也是,在那个年代,毕竟阿婆开启了孤岛推理悬疑的开端,整部小说读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一开始的十个小瓷人诗,就已经暗示了结局,维拉她们也深知凶手是按着这首诗所布的仪式感杀人,就是觉得有点纳闷,既然知道,为何总是避免不了去相应的场景给凶手留下下手的机会?或许这也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一直读下来,我真的以为岛上就像她们说的是十个人中的某一个,虽然结局的确是,但是过程中早已把凶手排除在外,凶手利用每个人的弱点,尤其大夫,利用他制造假死,每个被怀疑的人总是巧妙的在下一刻死亡,当时法官第六个死去后我就真的以为岛上有什么幽灵在作怪,不然为何十个人没有一人生还,而当最后法官在自述中表达出来,一切才那么明显,小说不能说毫无疑点,但是在那个年代,一切已足矣!

7.《亲爱的三毛》——三毛 豆瓣8.7

这本书收录了三毛在报刊上与读者的书信交流。在这些书信中,三毛敞开了自己真挚的内心,为年青的读者在学业和感情道路上遇见的种种问题指点迷津,帮助他们去战胜成长过程中的迷惘和痛苦。

8.《变身》——东野圭吾 豆瓣6.9

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有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如果只是躯壳,那就和行尸走肉有何区别。纯一的身体一点点变化,属于本身的他正一点点消失,直至变成完全的京极。他虽然幸存下来,可是这和死亡有何区别,思想,兴趣爱好,连自己的爱情都可以抛弃,都可以转身去爱别人,这样还是自己吗?没有了自我的自己,尤其还被杀人狂的思想控制,这必然让人感到害怕心慌,医学界的实验,给了人重生的机会,却也在毁灭着其他无辜的人。小时候的纯一总是被人欺负,嘲笑成胆小鬼,甚至爸爸也是不断讥讽,还让他火烧老鼠,只是为了锻炼他的胆量,这和京极两人的性格简直天差地别。完全互补吧!其实纯一最后性格也不能说完全变身成京极,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的潜意识早已经深种下怨恨的种子,只是碍于外在的性格强大于潜意识,所以纯一本身就是个"老实蛋",直到换脑后,他的灵魂身处可以得到完全的爆发与释放吧!他杀了橘直子那一段,实在让人汗毛直竖,即便如此,也不是纯一干的,结局算是完美的吧!

9.《怪诞行为学》——美】艾瑞里 豆瓣8.3

这个之前写过读书笔记了,就不在此赘述了。

10.《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东野圭吾 豆瓣7.0

在这本书中,我们见识到一个不一样的东野圭吾,不再是一个神秘的推理小说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东野圭吾的书也曾经历过无人问津,签售会上,没有一人的尴尬与难堪(如果我那时候就认识东叔就好了,我一定第一个捧场),错失奖项时的遗憾,获奖时的激动,那种心情,东野圭吾写得坦诚直白,丝毫也没有藏着掖着,他是一个如此通透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是东野迷!

11.《活着》——余华 豆瓣9.3

都忘了第一次看活着是什么时候了,唯一的印象便是全家人都死了,只有主人公活着。现在再次翻开活着,是想重温活着带来的震撼,没有什么比活着本身更重要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或许,在以前那个年代,这句话很好的诠释当时的生活状态,温饱活下去是最重要。你看福贵,娶了个善良通情达理的老婆还不知足,还去外面找小三,竟然还在赌场打怀孕的老婆,真是天理不容!罪恶,小说结局好像印证了那句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虽然也不能说福贵是祸害,但是当你看到有庆因献血丢了生命,凤霞难产而死,家珍病死,二喜被夹板夹死,苦根吃豆子撑死,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独自一人苟活于世,是活着,只是活着而已,福贵的命运就在他赌光家产的那一刻注定就是个悲剧,虽然被人玩弄,但是他本身的性格好吃懒做,花天酒地早已预示了他悲惨的一生。不知道是该说余华无情呢还是,为何连十几岁的小孩也不放过,看到有庆捧着鞋子跑十公里被人称赞,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或许再往好点想有庆最后跑上了全世界,然后光耀门楣,让牛变成鸡的命运扭转过来,可是,作者偏偏要设定悲剧,读者再扼腕叹息有何用!毕竟,故事是作者造的,亦悲亦喜就在作者笔下。可怜的凤霞,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嫁得好老公,可是命运呢?应该说是作者还要让她难产而死,还有独苗苦根,苦了他一辈子也指不定吃上豆子,第一次吃却也是最后一次。不过且不说小说本身,单小说的创作背景就该令人心寒不止,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虽然我历史不好,但是好歹也知道生在那个时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够温饱足够支撑活下去就行,哪里想那么多!小说中的我偶遇福贵,听他讲述他的一生,他爱讲,似乎这样就能把自己的一生再过一遍,还好,结局还有只叫福贵的牛陪着,终于又买回可牛。不至于孤单。只是以后没人给他送葬了,即便有,也只是陌生人罢了,福贵挺明智,藏了一小笔不动产指望将来有人会给他送葬。没错,他想的很周到。只能说,作家实在太奇妙,轻松可以决定几代人的命运。

12.《成为作家》——(美) 多萝西娅·布兰德 豆瓣7.7

什么人能成为作家?写作需要天才吗?作家是可以教会的吗?文学创作需要什么天赋、才能和技艺?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成为作家》可以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13.《一个人的朝圣》——【英国】蕾秋·乔伊斯 豆瓣8.1

读书笔记已经写在本文集了

14.《幸福的拾荒者》——胡歌 豆瓣8.5

胡歌用自己平实的笔触讲述了2006年夏天车祸发生的来龙去脉;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支离破碎的一切,自己坦然面对的乐观和真诚,以及将被撞碎的幸福一个个、一片片拾回的心路历程。

15.《看见》——柴静 豆瓣8.8

读书笔记已经写在本文集了

16.《禅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M.波西格 豆瓣8.3

读书笔记已经写在本文集了

17.《走到人生边上》——杨绛 豆瓣8.0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本书杨绛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18.《仓央嘉措》

19.《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唐家三少 豆瓣7.0

唐家三少以他和挚爱的妻子作为原型,叙述了长弓和木子十七年相知相爱的情感磨练。我是在木子过世后才知道原来这部同名电视剧是唐家三少的原型。

20.《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豆瓣8.5

读书笔记已经写在本文集了

21.《当呼吸化为空气》——保罗卡拉尼什 豆瓣8.8

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这本书是他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

22.《第七天》——余华 豆瓣6.8

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

23.《轻断食》——(英)莫斯利,(英)史宾赛 豆瓣6.9

“断食是健康瘦身的秘密。”如果告诉你这个秘密,你会去做吗?是不是此时此刻好想饱餐一顿。

24.《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 豆瓣8.8

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也是迄今他们夫妇最完整和独立的一本书信集。满满的都是爱。

25.《幻夜》——东野圭吾 豆瓣7.5

《白夜行》姐妹篇,不过这两本对我来说不具太大吸引力,我最喜欢的还是东叔的《解忧》和《恶意》,再也没有比这两本更好看的书了。如果有,欢迎书友推荐。

26.《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豆瓣8.2

这本书早已列入我的书单,只不过只读了卷一和卷二。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与自己的对话,无疑是当代浮躁社会所需。目前先读别的书籍,这本书适合浮躁的时候拿来读读。

简谈2018年这十个月我所读的31本书

27.《我与地坛》——史铁生 豆瓣9.0

这里收录了多篇散文随笔集。印象深刻的是写地坛一文中提到的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要不要***?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 ”以及《好运设计》这一篇和所有对母亲思念的篇章。文笔给人一种舒缓之感,让你能用一种不缓不急、不骄不躁的心态去读。有部分篇章我也写在了这个读书笔记文集里。

28.《我能对现实发言了》——余华

本书记录了余华对于自己作品的解读与自身写作历程的叙述,帮助你认识这个行走在现实与荒诞间最熟悉的陌生人。原本以为他只是一个朴实内敛的文人,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还有《朗读者》第二季最后一期余华作为嘉宾谈了一些自己的生活趣事,让我对这个批判现实作家有了别样的认识。

29.《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余华 豆瓣6.8

这是余华的一本最新杂文集。余华笔下的人物,以及写这些作品的初衷,余华谈了很多,还有关于自己最初的阅读与写作,简直就是一个调皮小男生的人设。很真实的记录了余华的生活,也让我们对这位先锋作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他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

如果你也喜欢读余华的作品,那不妨再去读读这本,或许你会更加热爱这位作家以及他的作品。

30.《极简主义》——[美]乔舒亚·贝克尔 豆瓣6.3

极简主义不是要你一无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质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提倡极简。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应该提倡剃刀哲学。

简谈2018年这十个月我所读的31本书

31.《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豆瓣9.1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有点小拒绝,我以为这是一本我最反感的历史书籍,而且内容还有点多,怕自己读不下去,怕没有让我读小说时想一气呵成的欲望。但是真正读起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这不仅是是一本“历史哲学书”,同时也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越读就越有一种舍不得读完,想每天慢慢去吸收的珍惜之感了。

慢慢品读这本书,真的会涨很多知识。如果你觉得有点这本书有点厚,或者没有时间去读,也可以看最新一期的节目《一本好书》,王自健正在趣味解读这本书,你可以先看下他的解读,如果你有兴趣,再去认真品读原文。

复盘下2018年这十个月,扣除掉一些零散的听书,和偶尔翻翻的书籍,原来我也才读了30本左右,甚至有些还不是精读。接下来要加把劲了,多读书。目前正在读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想正如书名,和书相伴,与书为伍,工作之外不失为一种丰富自我、娱乐自我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