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小说:身如浮萍(中)

2022-03-12 12:00 作者:走出房间的岸春 围观:

10

大三的国庆黄金周。周涵到我在的城市见我。这是大学期间她第三次过来。也是我在北京陪伴她的最后一次。之后,我们就分手了。

早在两个月以前,她给我发了新拍的照片。她认为比较美丽的照片。我就预感到我们不能再在一起。现代社会的状况,使我比较容易接受异地恋。因为我想这种异地的情况只是暂时的。相信毕业之后有能力将工作找在一处。

可是,我看见新发来的照片上,她变了。

剪去了长发。短发染成紫红色,不是很浓。戴着大的银色耳环。深深的口红。浓密曲翘的睫毛。弯弯的眉毛,被修剪成细而整齐的线条。还是那张美丽的脸。和国庆在北京看到的真人一样。手里拿着新上市的诺基亚智能手机。

在南锣鼓巷的餐厅里,周涵对我说,我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我说,我知道。

周涵去北京站坐直达特快火车回成都。我独自走在大街上,冷风凛冽,看着宽阔黝黑马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高楼大厦之间常年污浊的空气让人窒息。我重重地抽着烟,缓缓吐出烟圈。天空响起了雷鸣,闪电的光线发亮得恐怖,我吓得发抖。赶紧往地铁站跑去。

分手之后,我开始写小说。写作对那时的我是一种拯救。常常在夜晚,对着电脑敲键盘到很晚。甚至到天亮。我的烟瘾越来越大。每天烟灰缸里装得满满的。脖子被烟雾熏得不自在,但我离不开它。

11

大约是大四的寒假。母亲又提到那个女孩。

郁秋跑了,是九月离家的。被来修沟的外地人带走。听说去了宜宾。小红也跑了,她更早,今年春天就出去了。

真的吗?我怀疑自己听错了。

可惜的是,姐妹两都办了结扎。

她们都分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嗯。她两其实年纪倒不大,郁秋和你同年,二十二岁,月份还小你。

毕业后,家里要我回家乡工作。我在临县的高中教化学。遇到了现在的未婚妻。她来自重庆,和我在一个学校。教的科目是语文。

这一年,母亲说她见到了郁秋。在我邻居家里,郁秋的伯母家。

长得多漂亮的一个姑娘。是我活了四十五年见到过长相最好的姑娘。

我微笑。

母亲又说,长得和***妈一样高大。会说话。还问了你在哪儿工作。

暑假,我回到家中。很想知道关于郁秋这些年更多的情况。母亲知道的很少。一个中午,邻居串门来我家。我急切地想和她说话。直接提到郁秋。

她现在在哪里?

在宜宾。

还不知道以前嫁的那户人家姓什么,在哪里?

邻居说。十五岁的时候,她就嫁人了。开始嫁的人家姓李,在钟家的对面山上。那个男人可以做她的叔叔了。不懂事,被骗去的。

后来她离开了那家。

是的,在李家还没待上一个月。就跑回她母亲的家里。后来钟和梁将她嫁给他们村子的一个小伙子。后来这家姓赵。

离钟的家远吗?

从他家再往上走,不到二十分钟路程。

那家人应该不错。

别说了。世上再也没有比那还穷的人家了。郁秋的第一个孩子满月。我们这头的亲人去做客。看到了她家的情况,还在是一排的三间瓦房。她丈夫的爷爷奶奶都还在。还有个单身的小叔。爷爷奶奶住中间的堂屋,公公婆婆住朝西的一头。郁秋家住朝东的一头。小叔睡公公婆婆的楼上。你说她公公婆婆叫不叫人。我们这头去这么多人,那老头说送去郁秋家的东西不能从中间的屋子拿进去。但整个房子就一个入口。

邻居说到这里,我回想起以前母亲说过郁秋的公公有疯病。

她还经常受到那老不死的打。一个疯子,谁也拿他没办法。

她姓赵的男人怎么样。我问。

小伙子还不错。因为郁秋闹离婚,跑了出来。他来找过几次,穿着西装、皮鞋,高高的个子,相貌很好,赶得上你的长相。我笑了。

邻居接着说,他很会说话。伯母长伯母短地叫我,比亲侄儿都亲热。很同情他。我安慰他,郁秋只是暂时生气,会回来的。我也希望你们夫妻和气。

可是他对他的父亲没有办法。我说。

他也没有本事出门打工挣钱。

母亲忙完活计,从门外进来。听见我和邻居的谈话。对邻居说,郁秋好个姑娘。十多年没见,长这么漂亮。是我活到现在见到过最美的女子。她要是出生在别的人家,如果她的父亲不死,让她上学。那么一定是嫁户好人家。

郁秋的相貌的确不错。邻居承认。

母亲说,以前你和梁有很深的矛盾。现在郁秋能来认你们,不容易。

你以为她真想我们。平时你哪见得着她来,一遇到事就往我家跑。那***,你以为她是好人。

她毕竟离这里远。我打断邻居的话,不想听她往下骂。

12

我终于见到了郁秋。二十三岁的郁秋。

去年的冬天非常寒冷。一个下着大雪的日子。我在邻居家见到她。郁秋穿着长长的黑色羽绒外套,牛仔裤,运动鞋。头发不再是辫子,浓密发丝扎在脑后,前面别了带小块黑布的别针。高高的个子。脸上没有任何化妆。真的很美。眼睛依旧漆黑明亮,大大的,圆圆的。已经变了很多。但我感觉到这张脸是熟悉的。一种阴郁的美,沧桑的美。看不出是二十几岁的人的脸,还是三十几岁的人的脸。

我注视着她,我的眼睛没有转动。

三哥,她叫我。听伯母说你在家,本来打算过去看你的。她的声音是陌生的。郁秋知道是我。

郁秋。要去我家做客。

她点头。

郁秋来我的家里。向她介绍了未婚妻。之前对未婚妻提起过郁秋。她们很高兴地说话。

郁秋说她这次来是为了治病。

宜宾的医疗不更好吗?我疑惑不解地问。

是的,那边的医疗很好。但是回来才有亲人。继父的许多侄儿侄女在宜宾打工。我们名义上是兄弟姐妹。我在那边住院,他们却从来没有人到医院看我。堂哥知道我在医院,将情况告诉这边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各自给我打来电话和发送短信,要我好好地医治。还都给我寄来钱。

我想还是亲的好。我看见她的眼眶渐渐湿润。

郁秋说的堂哥,是她二伯父的长子。和梁吵架那个男人的儿子。

想到他们年轻兄弟姐妹能够这样相处,没有步上一代的后尘。心里替她高兴。我说。他们对你不错。

嗯。这次回县城治病,多亏他们来照顾。在家的都来看我了。大伯母还给我送去腊肉。你知道吗?我差点死掉。四个月前我就回来县城,在县里的表姐家待着。一天,病突然发作,晕了过去。表姐和姐夫将我送进医院。幸亏抢救及时。要是一个人的话,准是没了命。

我叹了口气。

她很有可能在一个人的时候疾病发作。

见到郁秋之前,母亲告诉我,郁秋前一年做了连接输卵管的手术。手术如果成功,能够使结扎过的妇女再次获得生育能力。但郁秋的手术没有成功,怀不上孩子,因此宜宾的男人抛弃了她。现在她独身。这次来县城是医另一种病。她的堂哥打算等她病好了之后,把她介绍给他妻子的哥哥。那个男人去年死了妻子。

郁秋提出想去看看小时候家在的地方。天很冷,我怕对手术后她身体的恢复有影响。

伤口早愈合了。不碍事。主要是明天我要走了,我在伯母家待好几天了。

未婚妻让我陪郁秋去。

雪不停地下,路上已经堆起厚厚一层。我们把衣服上的帽子戴上,缓缓地移动脚步,积雪上有稀疏的脚印,被后来的雪压得模糊。鸟儿鸣叫着,从一棵树的枝头飞到另一棵树的枝头。漫山遍野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认得出河对面山上的人家,有房屋的地方就有未被雪覆盖的空缺,作为明显的识别它们的标志。

我们站在小山旁的公路上,看着一棵枝叶零落的树旁的大地,一片混沌,洁白的雪淹没了大地的轮廓,看不到它的质地。可以确认的事实是,这宽阔的一片大地,除了这棵树,什么都没有。这是棵樱桃树,郁秋一定记得,由他的父亲亲自栽种,在她出生之前。她也一定知道,这土地是红色泥土的质地,夹着小颗粒砂子,也是红色的。

很奇怪,茫茫大地上凸显出一个方形的形状,比周围的地方要高,有公路穿过。郁秋指着说,那就是我家房子的位置。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

我冷得直哆嗦。点了一根烟,有所好转。

她没有说更多。她面无表情地看着那凸显的白色方形。白色晶体颗粒没有杂质。我看到她的眼泪滚落出来。滴在面前的积雪上面,雪堆被泪滴打出无数深深的小孔。

仿佛听到她的心在跳动。透过皮囊听到她的暗涌。郁秋不再是十三年前的那个女童。她的心在迅速老去。变成一个有几段破碎婚姻经历的女人,两个孩子的母亲。岁月的艰辛在她的生命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她仍旧很美。Still。一种沧桑的美,阴郁的美。让我分不清是二十几岁的美,还是三十几岁的美。

她在自己最美的时候,却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的眼神凝视前方,在呼吸。呼出的气流在冷空气中清晰可见,浓密的白雾。我们没有上去山顶。那曾经一起眺望远方的光秃秃的山顶。她是否还想要去远方。她本来是可以幸福的。小女孩曾对我说过,他的父亲去水城是为了让一家过上美满的生活。也就在那年的端午,当他的父亲被白布包裹着,被人用担架抬回来时。幸福的理想被撞击得支离破碎,散了一地,无法被拾起,无法被恢复。

吃过晚饭。大家谈到工作。郁秋说,三哥在教书,要是以后我的孩子得到你教那该有多好。

未婚妻将我辞职的事告诉了她。我已在之前说服了父母。

在我看来,教书是最好的工作,又不会得罪人,三哥,你为什么不继续干。郁秋不解地问。

我说,我不适合教书。静不下心来。心在别处。这样对学生是不负责的。我告诉她,我要去北方。同学已经帮忙在北京找了工作。

未婚妻接着说,他现在在写作。说要把小时候和你的故事写进去。

郁秋笑个不停。她很好奇,说,是写作文吗?那不是老师布置给学生完成的作业吗?三哥都大人了,还要做作业。

旁边的未婚妻忍俊不禁,发出声音的一刹那,把将要喷发的笑声逼了回去。因为她看到了我呆滞沉默的神情。我想,我和郁秋之间已经有了一座大山,这座山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如我家所在的村子和郁秋继父家村子之间隔着的大山。我一直以为很近。实际上。我去过比这远无数倍的远方,到过北京,到过郑州,洛阳……可唯独没有到过她继父的村庄,没有见过在那里生活的郁秋。我有种悲观的心里,永远也到不了那里。因为翻越不了中间高高的山头。

我还是要前进一步的。

郁秋是在第二天寒冷的黎明离开的,天色朦胧。她没有带任何行李。这样是不是更轻便呢,是不是没有负重呢?我去送她,回头的时候。又想起了那个编着两股长长辫子的小姑娘,穿着红底白色牡丹花布罩衣,一团一团的花朵,与孩童相称,好漂亮。漆黑明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

—未完待续—

上一篇:还乡(小说) 下一篇:喘气(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