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自然密码电影剧情「介绍」

2022-03-12 11:50 作者:中国新闻网 围观:
《云南密码》导演:望引起人们对“万物一体”的思考

图为《云南密码》影片导演李成才接受媒体记者“云采访”。 缪超 摄

图为《云南密码》影片导演李成才接受媒体记者“云采访”。 缪超 摄

(生物多样性大会)《云南密码》导演:望引起人们对“万物一体”的思考

中新网昆明10月12日电(记者 缪超)《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1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一部名为《云南密码》的影片给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带来极大震撼。12日,该影片导演李成才接受媒体记者“云采访”时表示,“希望此片能够引起人们对‘万物一体’的思考。”

位于中国西南的云南,处在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的巨大皱褶间,海拔差达4390米。巨大的海拔高差造就了云南独特的小气候,这里拥有除海洋、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核心和交汇区域。

《云南密码》导演:望引起人们对“万物一体”的思考

图为影片《云南密码》中景迈山古茶林的画面。 影片截图

云南因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世界,多样生物不仅关系云南,也与中国甚至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COP15大会的主题,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寄语。在此背景下,云南制作了展示当地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影片《云南密码》。

李成才介绍,《云南密码》诠释了云南大地的生物多样性密码,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如何寻找、发现和尊重这个“密码”的。他希望,此片能够引起人们对“万物一体”的思考。

《云南密码》导演:望引起人们对“万物一体”的思考

图为影片《云南密码》中塔黄的画面。 影片截图

“片中,塔黄与迟眼蕈蚊的故事,阐释了生命相互依赖、合作、共生的‘万物一体’理念。”李成才说,塔黄生长在云南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流石滩上,它们层层叠叠的苞片将整个花序轴包裹起来,在天寒地冻的高原形成了一个温室环境,也为一种迟眼蕈蚊提供了庇护住所。作为回报迟眼蕈蚊为塔黄传粉,两个物种之间,形成了合作共赢的机制。“你为我传粉,我为你育儿。”是在云南高原流石滩恶劣环境下,物种演化出的生存密码。

“此片不仅展示云南的自然密码,还展示了这片土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李成才称,他例举了哈尼梯田与普洱茶。

《云南密码》导演:望引起人们对“万物一体”的思考

图为影片《云南密码》中哈尼梯田的画面。 影片截图

1300余年前,崇拜大自然的哈尼族祖先辗转来到云南哀牢山,围绕森林涵养出的丰富水源,在森林下搭建房屋,又在村寨周边依山随势挖田引水,开垦出宛如天梯的三千多级哈尼梯田。沿梯田而下的水流在河流中又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

《云南密码》导演:望引起人们对“万物一体”的思考

图为影片《云南密码》中亚洲象的画面。 影片截图

在云南景迈山完好保存着一片已有千年历史的万亩古茶林,当地傣族、布朗族民众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直接在森林中育茶种茶,使茶林呈现出“乔木层一灌木层一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他们在长期对古茶林的管理中形成了系统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这个密码,不仅属于云南,也属于全人类。”为了挖掘展现生物多样性的云南密码,李成才带领团队穿行在峡谷、密林、雪山之间,长期与原始森林相伴。他们将直升机航拍、无人机航拍与改装穿越机航拍相结合,在极端地理环境下捕捉极致、罕见的画面,同时将大场景与特殊视角相结合,完成云南垂直海拔的塑造,还采用大量延时摄影、微观及显微拍摄,呈现出了丰富唯美的微观生命世界。(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