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 坚持不懈好看吗

2022-03-04 19:58 作者:第十放映室 围观:

上周有个青年导演拍的短片出圈了,一度被送上了微博热搜榜,名叫《刹车》。

短片导演沙漠也顺带着被业内狠狠夸了一波。他的短片在专业程度和对类型电影的把控,确实让饱受烂片之苦的观众看到一点希望。

不过《开拍吧》播到现在,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导演郝杰。

相信很多全程追《开拍吧》的观众都会被郝杰圈粉。

郝杰蝉联过两届First影展的最佳导演,他的社恐、狂傲、内心与外表巨大的反差造成的歪打正着的综艺效果,对这档导演竞技类节目想必都是意外的收获。

昨天,他的短片《冯海的梦》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当然,其评分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专业评审喜欢得不得了,普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口碑两极化严重。

看上去,专业人士与普罗大众似乎又再一次站在了对立面,当我以为《开拍吧》要趁此机会“搞事情”的时候,它倒是坦然地借郝杰自己之口化解了这种“对立”。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的确,在我们忙着争论对错,不断以偏见碰撞偏见的时候,可能早已忘了电影作为第七大艺术天然具有追问、探寻和思考的功能。因此,我们应该有不一样的电影,这些电影也理应拥有存在的空间。

《开拍吧》已经播出三期,迄今为止第一轮竞赛已经全部结束。不得不说,直到《冯海的梦》放映我才放心,这个节目是真的想为电影以及拍电影的人做点什么——

舆论场的声音再大,也不能淹没了电影自己的声音。

01

不得不说,《冯海的梦》是有一定观影门槛的短片。对它的评价,不论是节目中还是网上,争议都比较大。

有人觉得短片晦涩难懂,有人却觉得意味深长,甚至看出了强烈的悲剧意味。

正如郝杰自己所说,习惯了看某一种类型电影的人,会觉得他这部短片什么都没说。

这部片子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交口称赞。

它最好的地方,私以为在于影片的视听语言丰富而有效,充满了好电影应该有的张力。

这部短片的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参与了叙事,如果不仔细留意细节,就会漏掉重要的情节提示,从而对理解本片形成障碍。

但同时他又在时间、台词、情节等地方大量留白供人想象,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圆其说的可能,因此阐释空间很大。

不过无论从什么角度阐释,想要理解《冯海的梦》,必须围绕几个关键词展开。

首先是“时间”。

影片开头就用字幕交代了一个时间,2006年。

因此观众理所当然地以为这个故事发生在2006年一个偏僻的北方农村里。

但短片中段其实出现了另一个时间,就是在女孩和男人去开结婚介绍信时。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结婚介绍信制度从2003年就已经彻底取消,也就是说两人决定结婚这个情节,它一定发生在“过去”,而非2006年的“现在”。

再结合短片名“冯海的梦”,不难推断出,这段很有可能不是现实,而是冯海的梦。

那么问题来了,短片中那哪些是冯海的梦,哪些是现实?冯海又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呢?

当我们努力分辨梦境与现实时,你会发现导演在故意混淆虚实,真真假假,如梦似幻。

比如你会发现片中的不少台词出现时,人物根本没张嘴。这些话他们真说了,还是心里的一个念头?

或者,只是梦话?

有趣的是,不同的理解通向了不同的主题。

片头曾经出现过一个指向九点多的时钟特写,并且像是被什么东西遮住一样,忽明忽暗,接着又出现冯海氤氲着水汽的脚。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这些镜头暗示着有可能从一开始,他梳妆打扮到女孩进门后发生的一切,都是冯海打瞌睡时的一个梦。

在梦里,他是有钱的万元户,可以用钱买来一个女大学生,她甚至愿意主动和自己结婚。但也许醒过来,他抽屉空空,床铺空空,仍然是放牛的老光棍一个。

女孩,也许只是在那个结婚需要开结婚介绍信的年代他曾有过的念想。

又或者是在放牛的路上,无意中看见一个穿皮鞋走过的漂亮女孩的背影,于是女孩便在孤独的夜晚,偶然地闯入了他的梦。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女孩被妈妈差遣过来借钱是现实。

冯海渴望拥有这个年轻的女孩,最终却没能对她下手。

正如郝杰向观众解释的那样,冯海对自己不自知,他没想到自己做不了坏人,他低估了自己的善良。

但多年积压的欲望却侵入了他的潜意识,他也没能意识到。

这里需要注意,女孩洗澡时有一个主观镜头的转换。刚开始镜头是从冯海的视角看女孩,他看到女孩逆着光,强烈的光线映出半裸的剪影。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但接下来,突然出现了一个女孩的视角,慢慢掀下帘布,这时镜头里逆光的剪影是冯海。他面朝光线,窗外一片白茫茫,仿佛在暗示他看到的一切,什么女孩、水盆,一切都是虚妄。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就像那根本不存在的结婚介绍信,还有连真实的身体都未出现的性爱场景,全是梦幻泡影,全是虚妄奢求,是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在梦中的代偿。

妙的是,冯海作为一个孤独的人内心真正的渴望,短片是通过动物隐喻来传递的。

片头的牛和一群大鹅反复出现在短片中。

牛象征着冯海内心善良的那一部分,缓慢、老实,又笨拙(注意,冯海是在牛发出声响后把钱递给了女孩)。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牛望向鹅群,就像冯海望向女孩。

鹅群是世界上最忠贞的生灵,它们保持着动物界稀有的“终身伴侣制”,它们在黑暗的环境中仍然那么洁白、纯洁,像那个知道会发生什么却依然遵循母亲的叮嘱前往冯海家的女孩,又像冯海无法企及的爱情梦——

牛不是被困住窗户中,就是横亘在冯海与女孩之间。无论是牛与鹅,还是冯海与女孩,他们从未靠近过对方。

狗更像是冯海欲望的化身。它的出现颇为滑稽,喘着粗气,眼巴巴望着窗内,但最后,冯海孤零零抱着被子,任凭狗舔舐自己,所有的欲望都化为乌有。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很荒诞,很悲哀。

而结局女孩的自杀,再次印证了这是一场由贫穷、无知引起,同时又混杂着孤独和愧疚的悲剧。

无论女孩自杀是虚是实,都无法扭转她任人摆布的命运。

她以为自己能坦然地拿钱走人,或者又以为自己主动报恩就能安抚自己的内心,而现实是,她要么背叛自己的良心,要么放弃自己的自我。这是她的不自知。

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又或者是冯海在梦中意识到这一点),说出“我不想结婚”的那一刻,这场悲剧终于走向了终点。

可放羊娃的出现似乎又在告诉观众,这个悲剧并没有画上句号。

孤独又不自知的人,还在重复着同一个古老而陈旧的梦。

羊群走过女孩的尸体,人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仍在侵略每一片的领地。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这是一个充满现代性的寓言,整部短片充斥着蕴藉的失落和孤独,人物之间没有真正的对话,正应了陈凯歌对郝杰的评价:

你的一切都是从孤独中来的。

但我很欣慰,《开拍吧》愿意容纳和欣赏这份孤独。

像《冯海的梦》这样追求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短片,放在平时的确很难得到大众的目光,更别说是理解了。

而《开拍吧》能够给像郝杰这样致力于艺术片创作的导演提供拍片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曝光度和知名度。

这不仅在帮助青年艺术片导演,也是说明这档综艺是看得起观众的。

它不把观众当傻子,相信广大观众(不仅仅是看片的600人)的审美和判断力,才敢将郝杰的片子作为“强推影片”呈现给大家。

这点勇气值得褒奖。

02

今年出了一部纪录片《好好拍电影》,记录的是许鞍华四十多年的从影之路。

片子感动了很多人,因为它十分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艺术创作者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以及她处于狭窄环境中仍然尽最大努力坚持电影理想的态度。

其实这部纪录片还告诉观众一件事: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你不仅能从他的作品里看出来,也能从他个人的生活中辨别出来。

所以《开拍吧》有一点做得很好,它敏锐地捕捉了一些电影创作者真正的闪光点,即他们对拍电影这件事的真诚和热忱。

作为一档综艺,它的镜头没有刻意避讳什么,也没有刻意夸大什么,仅仅是诚实地记录下这些参赛导演的种种遭遇,那些青年导演必然面临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戏剧冲突。

像彭宥纶导演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电影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拍完,最后就要面临交不交卷(上不上映)的问题。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如果电影不上映,投资方的钱打了水漂,以后新导演想要再找投资就是难上加难。如果上映,钱能收回来,但作品不完整,对不起观众,导演也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声誉毁了,以后想翻身还是很难。

至少在综艺里彭宥纶还有继续拍片继续试错的机会,但节目也通过一场小型的模拟商讨会把这个难题原原本本呈现给了观众。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当然,如果这些冲突还有剧本编排的嫌疑,那节目里郝杰这一part的内容就真的不能再真实了。

估计观众刚开始看到他连跟演员对话都困难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这么一个社恐又内向,甚至直接拒绝跟别人客套的人(求当时袁弘的心理阴影面积)居然这么有梗。

第一次面对“绿灯会”四位成员,郝杰紧张得说不出话。

但是通过节目插叙,我们看到六年前的郝杰如此意气风发,甚至是年少轻狂,敢在领奖的时候说出“不要给我投资,对我好没有用,要对电影好”这种刺耳的大实话。

果然,即使遭受社会毒打,狠人依旧是狠人。在陈凯歌的引导下,他逐渐打开话匣,当着陈凯歌的面笑称当年的豪言壮语就是“取代陈凯歌”,贡献了不少笑点。

当然,他也悉数道出这些年的困惑和打击,有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有对外界评论的恐惧,有对选择商业还是艺术的摇摆。

当被问到没拍片的六年里都干了什么时,郝杰的反应很有意思。他先是说拉片,人家问拉什么片,他低下头笑,磨磨唧唧好一会才说,主要都是些艺术片。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陈凯歌和其他几个“绿灯会”成员被他突如其来的扭捏给逗笑了,他也跟着笑。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但是这笑背后又莫名有点心酸。

当一个艺术工作者当众承认自己还在坚持艺术时却产生了羞耻心,那么镜头外这些年他内心经历的挣扎,那些在自我否定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节目里的郝杰显得既真实又可爱。

在与演员的双选会上,张静初打破了他门庭冷落的局面,非常激动地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甚至还说出了《美姐》的主题曲。

他笑了。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这么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偏偏擅长冷不丁地抛梗。

舒淇说自己懂他,他笑问,真的懂吗?

再次得到肯定后,他说,我比电影难懂。

你看他哪里变了?

心里分明还是六年前那个骄傲狷狂的艺术家嘛。

当然,懂电影绝不靠嘴皮子,片场才是郝杰真正的主场。

女演员拍到一半就得走,还有重要镜头没拍怎么办?

面对如此考验导演能力的困难,郝杰不慌不忙,拍不了人咱就拍动物,照样完成任务。

听起来怪匪夷所思的,但看到成片你不得不服。

动物的加入不仅完美代替演员补充了叙事,还拓展了影片的解读空间。重要的激情戏用动态的人影来代替,不仅更有韵味,还进一步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

本来致命的缺陷经过郝杰的妙手回春竟然变成本片的优势。

不是爱电影并且有真本事的人,真做不到。

03

像郝杰这样复杂而富有魅力的导演形象,我们很难在一部导演竞技类综艺里看到。

《开拍吧》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各种方法,带领观众进入郝杰的世界,去理解他的转变,感受他的挣扎,见证他的蜕变。

对待其他导演,节目组亦然。

面对偏商业类型化的导演,节目请来的人都能实实在在给予他们帮助,即便是不符合专业人士的口味,也没有人偏激地下定论。

比如易小星明确表示自己拍的是一部商业喜剧片,刘震云不仅选择了他,还在只听了初步构想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可能会影响整部本片合理性的逻辑问题。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刘震云是优秀的严肃文学作家和编剧,但对商业片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偏见,相反,他还挺有投资商业片的头脑,一轮比赛下来,属他赚的最多。

影评人普遍对易小星的短片比较苛刻,但给出的评价很中肯,并没有忽视易小星在剧本上的用心之处。

映后观众交流环节,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种文明的、理性的沟通。

比如《冯海的梦》第二轮放映完毕,郝杰决定跟观众交流交流。

我们能看出在此之前他的焦虑和失落。

五部影片同时在电影院上映,他十分不擅长宣发,看到自己的影厅门可罗雀,实在坐不住,主动跑去王珞丹的影厅“考察”。

王珞丹评价,不被逼急了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眼见自己的观众一轮比一轮少,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需要跟观众沟通交流。

观众对影片有自己的理解,也许从他的反应来看,可能确实有失落,但他并不急于否认,而是在强调“自己的感受最重要”的同时,试图引导观众继续思考。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顺便说一句,此时节目的处理很有意思。镜头记录下了郝杰不得不向观众解释自己作品时微妙的心理变化,在他停顿的片刻,画外响起了略带惆怅的音乐。

电影中失落而不自知的抠脚汉子,与此刻下意识无语凝噎的郝杰仿佛跨越时空,形成奇妙的互文。

这样的细节在节目中还有很多。

从这些缝隙中,我们能感受到《开拍吧》作为节目组,同时也是电影创作活动的旁观者,正在与这些导演们共情。

也不难看出《开拍吧》真心关注他们所处的困境,而不是将他们奇观化,把他们当做制造冲突的工具。

为了还原一部电影从无到有的过程,节目组设置了各种机制和规则,比如“绿灯会”(创投会),比如导演必须在20天内完成拍摄,比如上映时的宣发大战,等等。

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青年导演的纠结、脆弱、困惑。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拥有并守护自己的创作自由,没有外力强行干预他们的创作,或是用单一的评价体系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武断的评价。

这才是真正尊重创作者的态度。

尊重创作者,就是在尊重创作本身。

诚然,专业审美和大众口味之间的鸿沟无法忽略。

但这个行业本应允许不同的类型、风格的电影存在,所有参与者也不应该圈地自嗨,或者抱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孤芳自赏,不是吗?

我们期待的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文明的环境,大家有项目就好好拍,要评价就好好说话。

目前看来,《开拍吧》正在努力呈现这种健康的影视生态,试图让关于电影的讨论回归电影本身。

态度难得,野心不小。

诸位看官且看且珍惜。

不吵架不撕逼,就想看他们好好拍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