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露天电影真的好看吗

2022-03-04 13:22 作者:职场娱乐哈哈哈 围观:

走着走着,人就散了。

走散的,不仅是人,还有不复回头的岁月。

(一)

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杂志,没有课外书,收音机不普及,文娱活动极其匮乏。那时候,女孩最兴跳皮筋、踢毽子,男孩打乒乓球、玩玻璃球。最盼望的就是看露天电影。

作为苏北最典型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放映队走水路,有一个专用的挂桨船。放映员是个美差,每天轮流到村子里放电影,村子里都要好吃好喝的招待。到哪个村子的放映时间是不定的,有时个把月都不见踪影,有时间隔时间很短就突然造访。

有一种回忆,叫露天电影

“突突突突……”某个下午,挂桨船的机器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远远地从小河入村处驶来,有眼尖的孩子看到了,先是怀疑,再向小伙伴求证,然后大喊“今晚看电影啦!”大家欢呼跳跃,奔走相告。不久,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沉静的村子顿时沸腾了。没有人关心放映队来放什么电影,反正有电影看就行了。接下来,就是要抢占位置啦!在河里游泳的,赶紧上岸,拖了长凳直往学校操场跑;在家煮晚饭的,着急往灶膛里放稻草,把锅里的水大火烧开;家有学生的,近水楼台,从教室里拿了小凳先占个有利地形,然后再回家拿大板凳。

(二)

此时,小小的学校操场热闹起来。放映员正忙着插杆竖银幕。放映员是一个中年男人,中等身材,脸膛黝黑。他还有一个助手,帮他看地形、竖杆子、拉白幕。放映员是铁打的营盘,助手则是流水的兵。有一次助手换成一个年轻小伙子,个子高高地、瘦瘦地,很腼腆,与放映员长的很像。一打听,原来是他儿子,刚初中毕业,子承父业接了这个美差。

那边忙着竖银幕,这边忙着抢位置。瞄着银幕的中间,长条凳依次摆开,不一会就铺满了整个操场。占据有利地形后,小姑娘小伙子们飞奔回家吃晚饭。长条凳摆好后,人们是不用担心被挪了位置。

有一种回忆,叫露天电影

放映的位置是最热门的。尤其是小伙子上岗后,放映桌前总是挤满了小姑娘。小姑娘叽叽喳喳的,想引起小伙子的注意。小伙子脸微红的,不抬头看人,只专注地盯着旋转的胶片。只可惜姑娘有意,小伙无情,不久后就听说小伙子订了亲。

红星闪闪,操场响起激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银幕闪过“八一电影制片厂”标志,喧嚣的操场立刻安静下来。

一般电影船来一次放一部电影,有时放映员高兴了,也会放两部。春夏秋三季还好,冬天看露天电影就受罪了。腊月里,穿得再厚也抵挡不住凛冽的寒风。一开始人们还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到后来忍不住站起来跺脚左右摇晃,年纪大的熬不住回家了。年轻的,即使被冻得吸溜鼻涕,也要看完电影。

(三)

看露天电影,是全村最热闹的天,全村人最幸福的一天。而这一天太少太少。精力旺盛的少年便组团到三四公里外的邻村蹭电影。吃过晚饭,少年们呼朋唤友,成群结对,一拨一拨地往邻村跑。到邻村一看,这个电影已经在本村看过了,但这不妨碍大家观看的热情。有时候银幕前人挤人,没法下脚,我们便到银幕反面,看一场“反”电影。或许是走路的缘故,或许是看过的缘故,坐在地上看“反”电影,不一会就打起瞌睡。到电影高潮时往往会不喊自醒。

有一种回忆,叫露天电影

记得当时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孔雀公主》,前面看得迷迷糊糊地,到孔雀公主被捆起来,眼看就要被烧死时,突然一声巨响,男主从天而降,这时瞌睡也惊没了,整个人兴奋起来。

电影结束,已经九十点钟了,这在乡下已然是深夜。走在田间小道,四周黑黝黝的,不见一丝灯光。小伙伴们也不再打闹,一个个屏住气息,专心走路,生怕一不小心掉到田沟里。

如果是夏天的夜晚,田野里凉风习习,头顶满天星斗闪烁,稻苗沙沙作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写“听取蛙声一片”,怕也不过如此吧。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好诗意!而这样的景象只有在梦中再见了。

进了村子,小伙伴陆续散去,各自归家。摸黑进了家门,上了床就沉沉睡去。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杂志,没有课外书,露天电影成为年少时最美好的回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