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三傻大闹电影好看吗

2022-03-03 01:50 作者:牧心微笔记 围观:

文/牧心

图/网络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2011 年由印度电影艺术节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一部影片,由印度知名导演阿米尔汗执导。

当我们依旧在脑海里以歌舞片来简单定义印度电影时,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则以对高等教育问题深刻的思索而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

这部以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 《五点人》改编的电影采用了导学的手法,向观众讲述了三位主人公兰彻、拉加和法罕三个人的大学生活。

这部电影斩获了多项大奖,在豆瓣评分达到9.2分,深受观众的喜爱。

豆瓣评分9.2: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代教育的3重启示

它的巨大成功,除了电影中独特的印度式的幽默,流畅的电影节奏,成功的情感刻画,更重要的是电影对于印度高校教育的深刻思索,它成功地让观众在诙谐幽默的氛围当中思考严肃的教育问题。

影片当中的三个主角,兰彻、法罕和拉加以及一个主要的配角———“模范”学生查尔图,都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十分具有代表性。而四人的学校生活的点滴和生活的发展和走向更加引人深思。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部电影究竟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

01 教育的理念:填鸭式教育,还是启发式教育?

在这部电影当中,非常明显的一组教育方式的对比,就是填鸭式教育与启发式教育的区别。

影片中,当教授问学生什么是“机械”的时候,兰彻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和说明,但教授并不满意,反而另一位模范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一字不漏地背诵过的时候,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赏。

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无论在印度还是在国内,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

豆瓣评分9.2: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代教育的3重启示

但兰彻就是兰彻,他代表的是对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反叛,当他对校长的这种教育方式提出质疑后,校长将他拽到教室的讲台,让他来讲课。

兰彻并没有像其他教授那样照本宣科,而是出了一个古怪的题目,却没有任何人解答得上来。

于是,兰彻说了一段让所有人值得深思的话:

“现在把你的人生往回倒一分钟,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激动吗,好奇吗,为你能学到新知识而高兴吗?没有,你们都陷入了一场疯狂的比赛,这样的方法有什么用?即使你拿了第一,你的知识多了吗,不,多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校长,我不是在教工程学,你才是工程学的专家,我只是在教你,怎么教书。因为我不像你,我不会放弃我的差生。”

电影借兰彻之口,表达了对于填鸭式教育的反对,和对启发式教育的认同。

豆瓣评分9.2: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代教育的3重启示

而所谓启发示教育,是指通过激发兴趣和热情的手段,让学生们拥有对知识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知识有渴求。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我们要关注的是,让我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通透。

因此,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应当及时地摒弃不合时宜的单纯地灌输和填鸭式教育,而是采用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方法,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02 教育的手段:打压式教育,还是鼓励式教育?

电影中有一个重量级的角色,也是印度传统教育体制的代言人,就是皇家理工学院的校长。

这个校长采取的是冷暴力施压的管教方式,对于不满意的学生行为,动辄就是专制、侮辱、谩骂,甚至写信给家长勒令退学。通过打压式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管理。

在这种的打压式教育之下,先后出现了许多悲剧,一个是学生乔伊禁受不住压力自缢身亡,一个是他的儿子受不了他的专制也自杀,还有一个就是主角之一的拉加,也用跳楼来表示反抗。

豆瓣评分9.2: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代教育的3重启示

不言而喻,这种打压式的教育手段是拙劣的、不人性的。它的弊端就在于,当面被压抑得越厉害,后面就叛逆得越厉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后果呢?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

“如果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训练成乞丐和盗贼。”

也就是说,打压式的教育将人视为动物,仅仅进行简单的、刻板的行为训练,而无视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因素。所以才出现了上述的反抗。

与之相反,鼓励式的教育则有着许多的优势。

我们知道,自信心是一个人人格的支撑,是精神世界的根基。而鼓励式的教育则使人因自信而自重,因自重而自尊,因自尊而自强。鼓励式的教育更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自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自己的尊严感。皮鞭不只会降低学生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鼓励式教育手段的优势。

03 教育的原生底色:家庭教育是怎样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三傻》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大学校园里,但三个主角背后的家庭教育,却是不得不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线和教育因素。

拉贾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对于原生家庭贫困无力的恐惧。为了能够得到好的工作,养活一整个家,拉贾背负了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因酗酒被校长谈话,勒令退学后,他选择跳楼来结束这种恐惧(最后被救治过来,终于想明白)。

豆瓣评分9.2: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代教育的3重启示

而兰彻的家庭教育则比较宽松。在影片中,兰彻的父亲只是一名富豪家的园丁,但却告诉孩子:不要受到身份的限制,让他去学校偷偷旁听,鼓励他去追求梦想。

另外一个主角法汗的家庭,则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他们抱着“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想法,期待孩子们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买房,买车,期待孩子们去满足世俗的观念等等。

教育学家李枚瑾曾在《今日说法》里感叹道: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的交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我们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期望和设想来给孩子的人生做规划,却忽略了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主见,他们不应该过分多地承载父母的期望和梦想,而应该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不过,法汗的故事最后依然是美好的结局,因为他最终通过与父亲真诚的沟通,卸下了背负的父母期望的重担,也获得了父母的支持,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摄影事业,最后还取得了特别好的成就。

豆瓣评分9.2: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代教育的3重启示

这说明,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并非只是一意孤行,当孩子将自己和父母都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实现这样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最好的结局。

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应当营造出充满爱和平等以及尊重的环境下,培养出人格更为健全的孩子。

这是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的底色。

04 结 语

除了以上三点,这部电影蕴含的教育深意还有许许多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比如落后的教育体制的弊端,对学生心灵的人本主义的关注,以及更多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等等。

但从以上三点来看的话,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学生,至少要做到这样几点:

一是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对老师甚至是权威提出质疑。

弗朗西斯培根说: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就不能仅仅是灌输和填鸭,而应当是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二是要用兴趣和关爱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发展,鼓励他们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追求物质的财富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尽量考虑不同学生的专长和兴趣爱好,在价值观念的引导上,要鼓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专 业兴趣,以兴趣来引导人生,以兴趣作为支撑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豆瓣评分9.2: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代教育的3重启示

三是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木霍林斯基说过: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个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及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

学校和家庭都是孩子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

因此,《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虽然已上映多年,但其中的折射出来的教育理念却依然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实践。

豆瓣评分9.2: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代教育的3重启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