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抽屉里的情书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16 10:12 作者:商务印书馆 围观:

1

《寄不出的情书》《收不到的情书》

"

死亡让你无法言语,让我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我生死相隔,但我坚信自己的思念一定可以传达给你。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江角岳志(41岁)

——《寄不出的情书》

"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封寄不出的情书

感动全日本的186封情书

日文版销售33万册

被改编为常盘贵子主演的电影《抽屉里的情书》

对逝去的亲人、已故的配偶、最爱的人、以前的上司、旧情人……没说出口的真实话语,感谢、愿望、心里头的思念,给予了寄信的人重新出发的力量。

和你在一起之后,

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

风的冷暖、春天来的气息、

秋天降临的氛围……

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

开始有了颜色……

如果没有遇见你,

我的人生可能无法如此精彩。

在全世界几亿人中,为什么偏偏是你呢?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寄不出的情书》《收不到的情书》

著者:[日]《寄不出的情书》刊发委员会 编

翁淑华/潘曼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3.4 定价:28.00元/26.00元

开本:32 页码:294页/200页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寄不出的情书》

《收不到的情书》

内容简介

日本职业妇女株式会社以“寄不出的情书”为主题,征集公众来信。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日本的一次大征稿活动。除了在网站上每日刊发一封来信,还成立了《寄不出的情书》刊发委员会,推进来信选编集结成书并出版。2003年他们推出第一本《寄不出的情书》后,到2009年已经16次印刷了。2005年出版了续集《收不到的情书》,半年时间就第二次印刷。

2

《古埃及<亡灵书>》

"

虽然我四肢乏力,虽然我感觉迟钝,我仍然要慢慢前移,慢慢地,慢慢地走到那些飞离冥界的死者必经的河岸。

——《古埃及<亡灵书>》第74篇

"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古代埃及最为重要的宗教文献集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这部汉译《亡灵书》主要根据瑞士埃及学家爱德华·纳威尔编辑的《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的埃及〈亡灵书〉》,同时参考了德语、英语、法语等现代语言的译本。

导论部分对《亡灵书》的形成和发展、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和西方学界对《亡灵书》的解读和研究都做了系统的介绍,每篇经文后面都附有详细的阐释,对经文中出现的神名、地名和概念都做了必要的解释。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书名:《古埃及<亡灵书>》

编译:金寿福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6年4月 定价:98.00元

开本:16开 页码:514页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作者简介

金寿福,1991-2001年就读于德国海德堡大学,2001年获埃及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埃及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古埃及史研究,曾多次赴埃及参加考古发掘和文化活动,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性专著有《法老――戴王冠的人间之神》(2003年)、《永恒的辉煌》(2003年)等。

内容简介

《古埃及<亡灵书>》是古代埃及最为重要的宗教文献集《亡灵书》的译注本,收录经文190篇,题材包括死者的亲属和祭司为死者守夜时哼唱的铭文,木乃伊制作师处理死者尸体时使用的咒文,葬礼时由祭司念诵的祷文,旨在促使死者复活的各种供品的名单,为死者应对冥界鬼神而提供的密码和暗号,呼吁众神引导和接纳死者进入来世的祈祷,赞扬诸神大恩大德的颂歌,死者申辩自己无任何过错的自我陈述,等等。

3

《亡灵对话录》

"

简言之,您要让我看到,人死后剩下的这个东西是一种真正的生命,而且却是幸福,请您证实神祇们绝非不公正,在这种自始至终都在受难的人生之外有对美德实在的报偿……

奥德修斯和阿喀琉斯

——《亡灵对话录》

"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法国,费讷隆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作为一名天主教大主教,除了神学家的身份之外,他还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他崇尚单纯、质朴、自由和平易,所以,他用文学手法写就的《亡灵对话录》和《论雄辩》,不仅可读性强,平易近人,而且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也能从中读到了解到作为古典主义最后代表的费讷隆为我们展现的丰富场景,诸如治国之道、权术、荣誉、道德、诗歌、绘画等等。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书名:《亡灵对话录》 作者:[法]弗朗索瓦·费讷隆

译者:周国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2年4月 定价:35.00元

开本:32开 页码:252页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费讷隆(François Fénelon,1651-1715年)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曾经担任王孙太傅、康布雷大主教。费讷隆的著作有《论女孩的教育》、《泰雷马克历险记》、《亡灵对话录》、《致学院书》等。

内容简介

中译本《亡灵对话录》包括他早期的作品《论雄辩》三篇以及《亡灵对话录》三十四篇。

在《亡灵对话录》中,费讷隆安排同时代或者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在天堂或者地狱相见,在对话中倾诉各自的感想。每一篇对话围绕一个主题,或谈论治国之道、或谈论权术、荣誉、道德、诗歌、绘画等等。这些对话在不同程度上涉及这些人物有关的事迹,展现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批评。

在《论雄辩》中,费讷隆提出,“雄辩的目的是给人教益和使人变得更优秀”,为了达到雄辩的目的,演说家“应该证明、描绘和打动人心”,而雄辩的源泉则是《圣经》等神学原著。由于这部对话录是费讷隆为王孙写作的读本,旨在诱导王孙热爱和平、以德治国,书中也表现了很强的教谕倾向。

4

《致死的疾病》

"

……绝望是致死的疾病,这是令人痛苦的矛盾。这自身的疾病,总是在死的过程中,要死又死不了,而是死于死(to die death)。

第一部分:致死的疾病是绝望

——《致死的疾病》

"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致死的疾病》中,克尔凯郭尔试图通过与黑格尔不同的方式揭示人的真实经验,特别是朝向信仰的生存体验中的超概念维度,从而避免了思辨理性的抽象普遍性,达到基督教信仰所要求的独一无二的或个人的具体性和除基督教之外再无真实依凭的生存境况。

克尔凯郭尔在《致死的疾病》书中详细讨论了个体生存状态中的绝望形态,罪与信仰之关系,以及如何从绝望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信仰。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书名:《致死的疾病》 作者:[丹]索伦·克尔凯郭尔

译者:张祥龙、王建军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2年4月 定价:45.00元

开本:32开 页码:171页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作者简介

索伦·克尔凯郭尔(Sø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年),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及作家,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著有《非此即彼》、《论反讽概念》、《致死的疾病》、《恐惧与战栗》等著作。

内容简介

《致死的疾病》是索伦·克尔凯郭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于1849年7月出版于丹麦的哥本哈根。此书是克尔凯郭尔最晚出的一批,可以视为他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并且他本人也十分看重这本书,并认为该书与他的另一本《基督教中的实践》一样“极有价值”。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致死的疾病是绝望,第二部分讲绝望时罪。

5

《在世遗作》

"

几乎在所有地方,遵循自己特有尺码的作家都生活在一种远离生活的深深孤独中,但是他们却又没有死人的本领,能够不需要房子、不需要吃喝。在世时期对于遗作就是这般有利。这对这本小册子的命名以及它的产生不无影响。

——《在世遗作》

"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奥地利文学大师罗伯特·穆齐尔,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价为“半个世纪来最伟大的德语作家”。

他的散文集《在世遗作》,或从微观处映射世界形势,或针对时事进行带有明显时代痕迹的嘲讽。

他以昆虫、动物讽喻人类,于荒诞故事中暗藏锋芒,读来趣味盎然,而又值得反复思考。

“穆齐尔的作品直到今天仍令我着迷,也许我是最近几年才彻底理解了他的作品。我在维也纳时其作品只发表了一小部分。我向他学习到的东西却是最难能可贵的。这就是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自己的创作,却不知有无完成之日,这是耐心组成的冒险行动,其前提是一股近乎非人道的顽强精神。”

——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

“贡布罗维茨的作品,布洛赫的作品和穆齐尔作品以及卡夫卡的作品,当然,在它们诞生后三十年才被发现……它们被尊重,甚至欣赏,但是没有被理解,以致我们世纪小说历史中最伟大的转折的发生并没有受到注意。”

——米兰·昆德拉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书名:《在世遗作》 作者:[奥地利]罗伯特·穆齐尔

译者:徐畅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8年1月 定价:50.00元

开本:32开 页码:192页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作者简介

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奥地利作家。在20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没有个性的人》(未完成),短篇小说集《三个女人》,散文集《在世遗作》等。

内容简介

《在世遗作》是奥地利极为重要作家罗伯特·穆齐尔在世时亲自出版的“个人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图像集”仿佛一幅幅静物画,耐心而细致地描摹着微小的事物、定格的瞬间和细腻的感受;“不友好的观察”是对当时德国和奥地利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所做的讽刺和批评;“不是故事的故事”则是五篇短小的虚构作品,其中既有带有穆齐尔自身经历色彩的《乌鸫》,也有《三个世纪的故事》和《儿童故事》这种不失轻快的作品。

6

《来自彼岸》

"

别在这本书里寻找答案——书里面没有答案,当代人手上根本就没有答案。已经解决的事情都结束了,而未来的变革刚刚开始。

——《来自彼岸》

"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赫尔岑自认为他的作品中最好的书(“我从未写过比这更好的书,而且大概以后我也写不出比它更好的作品”)

★《来自彼岸》一书主调任然具有“抒情的成分”,因此这不仅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赫尔岑的最重要的政论著作,英国著名学者艾赛亚·伯林称之为赫尔岑的“信仰自白”和“政治证言”

★《来自彼岸》充满这俄罗斯式的哲学思考,全书贯穿的一个共同主题是历史的意义与生命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如此矛盾夹缠,既义愤填膺,支持革命与民主,反驳保守派与自由派对它们的自大指责,复又同样慷慨激烈,以个人自由之名,抨击革命分子,维护生命与艺术,维护人类的庄重、平等与尊严,鼓吹一个不许人类拿公道、进步、文明、民主,以及其余抽象事物为假借来互相剥削与蹂躏的社会——这种两面、多面作战,使赫尔岑成为他当代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最切现实、最敏感、最透彻、最可信的见证人。

赫尔岑认为,这种由相信进步之必然性而建立的习见的政治末世论,对人类生活是个致命教条。关于这个问题,赫尔岑最深刻、最一气呵成——以及文笔最精彩——的陈述,可见于他命名为《来自彼岸》的一卷论文。这部伟大的辩难杰作是赫尔岑的信仰告白,也是他的政治证言。

——艾赛亚·伯林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书名:《来自彼岸》 作者:[俄]亚历山大·赫尔岑

译者:刘敦健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8年7月 定价:58.00元

开本:32开 页码:214页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赫尔岑(Alexander Herzen, 1812-1870),俄国十九世纪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民主主义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主要著作有小说《谁之罪?》《克鲁波夫医生》《偷东西的喜鹊》,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哲学和政论著作《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和《来自彼岸》等。

译者简介

刘敦健,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俄语翻译家。主要译作有《上尉的女儿》《亚历山大一世》《群星灿烂的年代》《丁香花开》《一本浅蓝色的书》等。

内容简介

《来自彼岸》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赫尔岑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写于1848-1849年间,是赫尔岑流亡欧洲期间的作品。在书中,赫尔岑以书信体的形式,表达了对俄罗斯的命运、欧洲的前景的忧虑和关注,对革命、民主和自由等政治理论的核心话题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对历史的意义与生命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的精神探索。该书不仅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政论著作,更因为其抒情的文风,也成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爱的灵感

奉适之

……

我早准备死,

怀抱一个美丽的秘密,

将永恒的光明交付给

无涯的幽冥。

……

读这些书,你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