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匿名者电影剧情详解「详细介绍」

2022-03-15 14:16 作者:无损音悦曲库 围观: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网飞出品的一部小成本科幻片,阵容还不错欧文加阿曼达组合,两人这几年都有点咸鱼的味道,可惜这次好像翻身还是挺难。电影的创意不错,未来世界人类生活在全天候的监控之下。电影的前半段非常出色,世界观设定,悬念都不错,后半段烂尾潦草收关,可惜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最近看网飞制作的网大,好像都有这种通病,给7分还不错。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电影真正的看头其实就是在未来世界的两大设定之上。首先各种人和物都有数字化标识,并且其他人可以用眼睛读取。就好像每个人都打上了条码,姓名,年龄,籍贯的基本信息,可以用眼睛直接识别。有种脑袋顶着身份证上街的感觉,警察看一眼就知道谁是谁,不用回户籍所在地开证明了。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其次人的眼睛具有了类似监控摄像头的功能,可以直接将看到了图像直接传送到政府架设的云端服务器上保存,执法机构可以随时调阅查询。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这个设定仔细想想是非常可怕的,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想到了,英国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要是天朝十三亿活体摄像头成天满大街乱转会是什么场面,真没法细想。细思极恐。警察有权利调取所有人的存储档案,这不就成了每次嘿咻的时候,都给警察录下了现场直播的存档,还都是主观视角的干货。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欧文是这样一名可以随意提取普通市民存档的警察,注意了是普通市民的,重要人物的是加密的,警察看也需要上级授权。欧文在上班的途中,遇到了一位没有身份标识的女人,此种现象有可能是系统错误,也可能这个人是可以隐瞒自己身份的黑客匿名者。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匿名者入侵被害者视觉系统,杀人后删除篡改被害人视觉存档的连环杀人案。种种线索都表明案件和一位神秘的匿名者阿曼达有关。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为了深入调查,欧文修改了自己的身份资料,以卧底身份开始接触匿名者,试图找到相关证据。可是随着他与阿曼达的亲密接触,他开始发觉事情并不想自己想的那样简单,阿曼达可怕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相像。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电影有浓厚的赛博朋克特征,但是表现手法显得笨拙而又愚蠢,赛博朋克一定要用大量的文字和三维表格才能呈现出来吗?和上面截图类似的画面有几处,已经足够了,有必要隔几分钟就过一遍吗?理解不了导演的想法,只能说导演表现手段匮乏力不从心。

一部细思极恐的科幻片《匿名者》(2018)

前面说过这部人眼摄像头的创意,我觉得挺有意思。在乌托邦的概念之下,对于公民信息的监管和控制,肯定是重要基本国策。电影从反乌托邦的角度出发,大大夸大了黑客的作用,可以任意删改政府数据库中其他人的记忆存档,绝对不会再停留在牟利和杀人层面。有这种通天本事,瞬间打碎整个乌托邦体制,也是小事一桩。这里我再次想到《1984》里说的“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匿名者在这部里完全有能力控制一切,乌托邦压根不堪一击,用不着反。与其把自己隐藏在庞大的数据碎片之中,还不如直接毁掉政府的数据库。

这部虽然在情节和逻辑都显得有些混乱,难以自圆其说,可是这部提出了一个和我们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我们的数字信息安全吗?随着国家大数据政策的推广,我们买房子,买车,住院,上保险,买电话,签字,按手印,拍照从字迹,指纹到人脸识别。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不可能完全保密。

就我本身而言,我对于国家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监管,目前没有抵触情绪,当然像电影里那样接受不了。我个人觉得大数据目前是在提高社会的安全指数。我住的这个单元在十几年前四楼以下的所有住户。都被盗窃过,我对门最倒霉的两年内被盗了两次。在沈阳警方开始天眼行动之后,近五年内我住的小区没发生过一起入室盗窃案。

但是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就在想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吗?我的车险还有两个多月才到期,从上周开始我每天都能接到保险业务员的电话,不是只有我去年上保险的一家,而是所有卖车险的保险公司,都在给我打电话,有些公司的名字我连听都没听说过。保单上个人信息挺全的,现在我的个人信息,满世界买保险都知道。至于还会卖多少次,卖给谁真的不敢想,这让我很不舒服。

电影还算不错,不妨一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