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核电铁军电影剧情「分析」

2022-03-15 14:08 作者:admin 围观:

  一路风雷激荡 点亮复兴之光

  ——中国能建及成员企业与共和国同行铸就发展伟业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中国能建及成员企业在70多年与共和国同行的伟大征程中,始终以繁荣和发展我国电力能源事业为己任,恪守“许党报国、忠诚担当”的政治本色,铸就“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精神特质,锻造“艰苦奋斗、臻于至善”的境界品格,秉承“发展企业、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使命和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能源行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许党报国、忠诚担当

  这是中国能建及成员企业作为中央企业的政治初衷,是一代代能建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国能建精神文化谱系的血脉灵魂。

  70多年来,我们与共和国风雨同行,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建设新中国电力能源事业的伟大奋斗中,将“许党报国、忠诚担当”的政治本色,镌刻在基因血脉,融入到灵魂深处!

  勇挑创业之任。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电力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血液,急需拓荒起步,先行发展。我们不讲条件,克服困难,投身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电力能源事业。1950年,一批批有志青年从天南海北汇聚长春,组建了东北电业管理局设计处,开启了新中国第一家电力设计院的创业征程。1953年3月,我们收到中共中央发来的贺信,祝贺提前完成抚顺发电厂安装任务,并寄予“争取更大成绩”的厚望,开启了建设田家庵等新中国第一批电力能源项目如火如荼的征程。1956年,西迁令下,近700名干部职工携家带眷、义无反顾,从繁华的黄浦江畔来到秦岭脚下的古城西安,投身大西北的电力建设。1970年,遵照毛主席“赞成兴建此坝”的批示,10万水电大军汇聚西陵峡口,在荒野江滩安营扎寨,拉开了肩挑背扛建设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水电枢纽的序幕。上世纪90年代,在“爱我中华、志建三峡”的伟大使命号召下,我们作为主力军,用20多年时间建设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铸就了当今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巍峨的丰碑。70多年来,从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到第一缕核电曙光,从第一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到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我们一路筚路蓝缕,一路风雷激荡,一路豪迈辉煌,点亮了民族“复兴之光”。

  勇扛兴业之责。70多年来,我们作为电力能源建设的王牌军,以彪炳史册的业绩和座座丰碑,为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跨越,作出了卓越贡献。从建国初期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到2018年电源总装机容量、电网规模位列世界第一,再到2020年装机容量达22亿千瓦,较1949年增长1189倍,实现了我国电力能源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从全国电力主要供应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基本处于无电的状态到2015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人均用电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再到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造福全人类,谱写了新中国电力能源事业的辉煌篇章!

  勇担绿色发展之托。作为电力能源领域的国家队,70多年来,我们始终秉承和大力践行绿色低碳、清洁高效、节能环保的理念,为推进能源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全面发挥国家智库作用,发布《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开展能源、电力“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研究,成立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推动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了能源电力产业发展和机制创新。全面发挥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优势,设计建设了世界领先的超超临界火电工程、世界最大风光储输工程、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特高压输电工程,在水电、新能源、清洁高效火电、核电与清洁能源输电通道的建设上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和世界之最。全面推动开放合作、交流互进,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争做“走出去”排头兵,建立了国际能源署中国联络办公室等10余个国际合作平台,促进了中国能源行业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迈进新时代,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投入到实现“30·60”战略目标的伟大实践中,矢志成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者、排头兵。

  敢为人先、勇于超越

  这是中国能建及成员企业打造百年老店、永葆基业长青的动力之源,是一代代能建人最为鲜明的精神特质,是中国能建精神文化谱系的昂扬基调。

  7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时代挑战和机遇,让敢为人先、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勇于超越的精气神成为前行的不竭动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争当时代的弄潮儿。

  变革图强筑基立业。中国能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勇于改革,敢闯敢拼是中国能建独特的基因密码。上世纪80年代,中央作出电力基建行业全面学习鲁布革经验,推进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等重大体制变革决定后,葛洲坝人直面改革带来的巨大阵痛,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与壮志,首次采用市场经济投标的方式远征大西南,建设了岩滩水电站、漫湾水电站,踏上市场化转型之路。规划设计集团各大电力设计院也经历了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体制变革,成立了当时行业唯一一家全国性的工程咨询公司,并完成了第一个以设计为主体的全过程总承包电力项目——四川江油电厂2台330兆瓦扩建工程,蹚出了能源建设EPC的“中国道路”。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到全面实施攻坚阶段,我们众多的勘测设计、规划咨询、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企业再一次经受了体制机制变革之痛、经营管理转型之难、生存发展未来之忧的重大考验,电规总院从承担政府管理职能,转型为向国家提供权威专业技术支撑,现已打造成国家高端智库。2015年,完成所属企业整体改制,并在香港联交所成功实现整体上市,推动“老国企、新公司”向新体制机制建设的深刻变革。今年9月,再次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实现A+H两地上市,掀开了企业发展的崭新篇章。如今,中国能建以“1466”战略为统领,围绕深化适应性组织建设、优化“三大布局”、实施创新驱动等9大重点领域,全面拉开了新一轮大改革、大发展的帷幕,正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勇于突破书写伟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搏击中,我们牢牢守住市场开发这条生命线,劈波斩浪,浩荡前行。成功实现了由单一业务到多元化的转型。从建企之初以电力能源规划设计建设为主,到向传统能源、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综合交通、市政、房建、房地产(新型城镇化)、建材(水泥、砂石料)、民爆、装备制造、资本等12大业务进发,非电业务已成为重要的经营收入来源和支柱。成功实现了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突破。如今,中国能建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60多个分支机构,业务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南半球的阿根廷,我们承建了中阿最大合作项目——阿根廷基塞水电站。在欧洲的西班牙,我们收购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工程设计企业之一——易安国际公司。在中东的迪拜,我们勘测设计建设的950兆瓦光热光伏电厂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熔盐罐储热量最大的“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以越南海阳燃煤电厂为代表的一大批投资项目投产运营,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的“走出去”业务格局,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标杆和旗帜。

  创新创造引领行业。70多年来,我们矢志成为电力能源领域的领跑者,奋力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矢志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力设计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自己的标准,东北院人边干边学,实践总结,编制完成了新中国第一本电力《设计手册》,成为电力设计人的神圣宝典。如今,我们形成了以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各专业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编制并发布了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123项、行业标准539项。勇当世界难题的破解者。从仅能配合前苏联专家收集基础资料,到建设三峡、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体化能源基地等重点工程,掌握1000兆瓦水轮发电机、1000兆瓦火力发电机等精密安装的“独门绝技”,攻克特高压直流输电等众多重大技术难关,累计荣获包括国家级科技一等奖17项,省部级科技奖101项,专利授权11752项,解决了一系列世界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争做技术高地的领跑者。今天,我们聚焦“30·60”战略目标超前布局,围绕低碳产业领域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等核心业务开展技术攻关,围绕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智能电网、能源大数据等方向打造能源电力数字化发展“能建”方案,在众多关键环节和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发挥设计建设、系统集成作用,推动水电、核电、特高压成为代表中国高端技术与装备“走出去”的金字招牌和国家名片。

  艰苦奋斗、臻于至善

  这是中国能建及成员企业为天地立心、为山川立言的境界追求,是一代代能建人崇高的特质品格,是中国能建精神文化谱系的精髓内核。

  70多年来,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从家园故土到异国他乡,哪里有党和国家、人民的召唤,哪里就能够感受到中国能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境界和人格魅力。

  淬炼百折不挠、忘我无私的浩然正气。70多年来,一代代能建人以亲身参与过一项又一项重点电力能源工程,作为一生的荣耀和骄傲,用一张张蓝图、一座座标志性工程,诠释着守初心、担使命的铮铮誓言,体现着忘我、无我的境界情怀。

  一代代设计大师、技术专家、工程师,如汤蕴琳、吴大真、曹宏勋、徐鸣琴、陈笑霖、谢国恩、许忠卿等,为国家重大电力规划设计,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代代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术能手,如周日山、蒋再英、朱光荣、张秀琴、张建山、梅琳、刘加军等,在葛洲坝、三峡、乌东德、白鹤滩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一线,奉献青春,创造辉煌。正是这种“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境界,“建坝育人”的格局情怀,“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锻造了一支又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队伍,从而塑造了中国能建——电力能源建设领域“第一品牌”的龙头地位,将“中国制造”的技术和品质,推向世界,勇攀高峰。

  练就直面艰险、无所畏惧的英雄豪气。1970年,中国第一座核电厂“728”工程正式启动,华东院、浙江火电作为先行者,发起了对电力技术革命性的挑战和冲锋,“走出了一条核电国产化的路子”。在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的重大考验面前,针对在鄂近20万员工及家属,以及境外项目抗疫的严峻形势,以葛洲坝集团、中南院为代表的企业,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冲在前、干在前、不顾个人安危,为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作出贡献。这种英雄豪气激发着能建人接续奋斗。西南院青年们40年来前赴后继,在海拔3000米的大凉山深处,直面纵横沟壑和皑皑白雪,建立了我国第一座专业化的覆冰观测和研究试验站,为破解输电线路跨越重冰区的世界难题获取了珍贵的原始资料,作出了卓越贡献。藏中联网工程项目在世界屋脊上建起了党员服务站,成为党员成长的“加油站”、凝聚群众的“帮扶站”、能建形象的“宣传站”,在带去电力光明的同时,彰显了党的光辉和能建人的勇气力量。这种英雄豪气砥砺着能建人勇往直前。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从一片废墟中站起来的能建人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之路,不仅修复了被地震损毁的陡河电厂1号机组,更如期安装了2号、4号机组,圆满完成中国第一个涉外合作电建工程。2011年,利比亚政局动荡迭起,能建企业挺身而出,勇当西线撤侨牵头单位,冒着生命危险,圆满完成了中资企业1.2万多人的撤侨任务。2020年,埃塞俄比亚发生系列冲突,能建人带领数百名中国公民跋涉千余公里,穿越交战区和封锁区成功撤离,彰显了英勇精神与责任担当。

  磨砺精益求精、铸就丰碑的必胜勇气。“我们水电人既在江河上成就了物质大坝,又在脑海里成就了精神大坝。人生过得实在,艰难创业自豪。”能建人的工匠精神和工程师文化就是这种巍峨精神大坝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工程师文化的真谛。这种精神大坝和豪迈气概既是全国劳模赵贤安总结出的混凝土浇筑32字要诀,又是秦庆芝和她的团队为“中国天眼”筑起的6座馈源支撑塔,也是扬修设备公司为“华龙一号”制造的核级阀门驱动装置,更是横跨两江三岸大桥上的斜拉索……这种精神大坝和豪迈气概深藏在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秦山核电站等丰碑工程的铸造细节中,积淀在国家科技进步奖、鲁班奖、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掌声里,埋藏在能建工匠一笔一画做规划、一砖一瓦搞建设的践行中。

  发展企业、奉献社会

  这是中国能建及成员企业作为中央企业的经济初衷,是一代代能建人的价值追求,是中国能建精神文化谱系的逻辑主线。

  7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发展企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为使命,以繁荣经济、贡献社会、强企富民为责任,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履行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神圣使命。

  高质量发展企业,矢志成为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70多年来,中国能建及其成员企业,累计完成了国内90%以上的电力规划科研、咨询评审,80%的火电勘测设计、60%的火电建设、50%的大型水电施工、90%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勘测设计。以华东院、浙江火电、广东火电、安徽电建二公司等为代表,完成了我国核电常规岛90%以上的勘测设计业务、60%施工安装业务,完成了全国一次核准规模最大核电项目核岛工程的建设,参建了“华龙一号”境外首堆工程,为我国核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国门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傲人的数字,彰显了我国电力能源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展现了我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的巨大价值,是我们作为中央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六个力量”的最大底气和自信。如今,中国能建在2021年世界500强位列第301位,ENR150强全球工程设计企业排名第3位,近年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均在108%以上。

  高站位发挥国家队作用,全面彰显大国重器形象。7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守“两个初衷”,广泛参与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领域的工程建设,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打赢脱贫攻坚、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民生事业、化解急难险重任务的骨干力量。承建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等多项重点大型工程,铸就了“大国重器”;投资规划广西崇左、甘肃张掖等多个“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带来清洁的能源;建造襄荆高速、延黄高速等交通项目带来便捷的交通;开展昆明滇池水环境治理等环保项目还世界以绿水青山;开发广州南沙金融岛等城市建设项目带来高品质的生活。

  高标准践行社会责任,携手共建共享美好世界。70多年来,中国能建及成员企业一直是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者、实践者和贡献者,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中,以坚定的政治站位,助力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大爱无疆,责任无国界。在海外建设民生工程推动所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赈灾救援、教育培训、供水改造、医疗援助等公益活动,在巴基斯坦开展“共绘家乡美”少儿绘画活动,描绘“一带一路”合作美好愿景;在赤道几内亚捐赠的公益水井,解决了近万人用水问题;在印度尼西亚配套建设的清真寺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在尼泊尔和厄瓜多尔积极参与当地地震的抢险救灾,彰显了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收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金奖”“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大中国企业”“中国走进东盟十大成功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赢得了所在国政府和民众广泛赞誉。

来源: 光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