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南山的部长们 电影好看吗

2022-03-06 19:58 作者:电影江湖 围观:

一部特别大胆的电影终于上线了,它就韩国开年第一爆款《南山的部长们》!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据说,在1月22日上映时该片题材争议较大,迅速拿下400万人次观影,排片量连续8天超过50%。

要说它大胆,主要还是因为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极大地还原了1979年10月26日韩国总统暗杀事件发生前40天的故事。

可是,抛却真实故事改编,历史再现这个限定,从电影角度出发,它的惊悚类型元素也十分丰富,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以及心理角逐方面都打造了惊悚的效果,正如电影开头所说,它是发挥电影想象力的虚构。

那么《南山的部长们》是如何打造惊悚效果的呢?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拍摄手法:工整匠心的舞台剧效果和严酷冷峻的视觉风格,都在强调克制内敛

这部电影主要围绕青瓦台和南山这两个场景进行拍摄,正是契合舞台剧的固定式空间特点,每一个场景均有大量的角色对白为主,依赖于角色表演,更有光影的使用。

除了涉及到朴龙阁需要外景,借助自然天色打光之外,大部分场景都处于室内,很强调光影的使用,带入昏暗而阴沉的影片色调,渲染了紧张气氛,造成一种在密闭空间相互角力的关系,给观众一种神秘压抑的情感。

在最后的一组长镜头里非常明显。

在金部长、郭室长和朴总统吃饭的桌子上,三个人交谈,金部长随即掏枪打了郭室长,进而枪崩朴总统,进而再与郭室长相斗,但是枪卡了壳。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郭室长逃跑的过程中,灯光熄灭,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同时在叙事方面,给人一种类似舞台剧“幕”的效果,正如中场休息时间。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紧接着金部长大喊大叫地找枪,在手下将灯打开的时候,最终的杀戮戏份开始。

此外,《南山的部长们》电影角色基本围绕现部长金规泙、朴总统、前部长朴龙阁和警卫室室长郭相天四人,人物少就代表着可控,所以,场面调度独具匠心,非常工整。

比如在金部长发现郭室长抢了自己部门的事情,正在查找美国监听器的戏份里,镜头跟随金室长从室外进入室内,环顾四周,看见反常情况——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与郭室长正面对决:郭室长对着金部长大骂,两人发生争吵,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这时候朴部长进场,镜头转移,处于画面的中心,成为最重要主角,借助动作和台词发泄情绪,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郭室长上前,指责南山,暗讽金部长,成为画面的次要部分,金部长被虚化。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在有限的空间里,大面积灰暗的色调,制造了舞台剧的「质感」,但是在叙事方面,却引导了情绪氛围,金部长从二把手的位置「掉」到虚化位置。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再比如金部长的第二次「失宠」戏份——

灯光微弱,氛围窒息,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金部长提出建议,而朴总统却顾左右而言它,摆明金部长杀掉朴龙阁不合我意,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最后,伸出想要吸烟的手势,暗示他是否能够听话,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金部长见状,来回走动,找到了一盒烟,却心有不忿,捏坏烟盒,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这时候固定机位,顺着金部长的眼光扫过,朴总统对郭室长窃窃私语。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得益于空间和人物的少,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叙事主要靠人与人之间的对白来推动的,多个场景运用舞台光影和镜头语言转换,让视觉风格更加严酷冷峻。

叙事节奏:倒叙手段,三幕式结构,呈现人物内心变化

这部电影以一种克制内敛的方式,借助经典的三幕式结构,主要呈现金部长的心理变化。

在节奏上,导演借助倒叙的叙事手段,制造悬念。金部长向手下布置病变,突然一声枪响,引出最大悬念,紧接着介绍南山部长的特殊之处,铺垫中央情报局的特殊之处,成为吸引观众的起点。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故事中,在前半部分主要以前部长朴龙阁的被杀为主,金部长的内心救好友和杀好友之间徘徊,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展现,在后半部分以金部长杀总统为主,金部长则以隐忍和爆发之间纠结,最终因为矛盾激发,爆发背叛。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朴龙阁的事件是一个爆点,但不是故事冲突的重点,故事重点在于金部长的心理纠结。

起初,围绕朴龙阁在美国曝光朴总统的黑暗行径,金部长是以挽救好友为主,去了美国处理这一件事,进而了解到了关于朴总统真正的二把手另有其人。他在调查内幕时,了解到对手郭室长想要杀掉朴龙阁。

「救」还是「杀」,成了自己的纠结之处。但是最终,朴总统和金部长一次隐忍含蓄的对话让他杀了朴龙阁。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朴总统:「你觉得我几时到头,下台后也只有金部长能胜任。」

金部长:「阁下想让我怎么做?」

朴总统说:

「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在后半部分的情节中,则主要安排偷听这一戏份,彻底摧毁金部长的隐忍底线。

朴总统和郭室长密会讨论的对象正是自己:「连自己好朋友都杀的家伙,凭什么值得我的信任?」同样,朴总统授意郭室长杀掉金部长时也说了一句话,「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

朴龙阁事件成为金部长悔恨懊恼、奋起反抗的一部分,而走投无路和对革命的失望,才是金部长布局杀死总统的真正重点。

再来说说最后一段枪杀总统的长镜头,金部长从小心翼翼到愤怒枪决,其中又暗含着恐惧、害怕等情绪,比如枪不能用,最后还不小心滑倒在地上,做完事嗓子有干渴的感觉,进而捋头发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将一个突然起义而内心又有矛盾的情绪控制的非常好,自然而然,一气呵成。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金部长细腻的心理变化,在电影里有很多细节可以展示,比如多次沉默香烟一根接着一根,没有半句对白,没有任何画外音、反复听朴总统「连自己好朋友都杀的家伙,凭什么值得我的信任?」「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的录音,站在外面登不上飞机,故作镇定的捋了捋头发等等。李秉宪的「影帝」演技也很好地拿捏了角色,最终顺理成章地构成情绪爆发,引向高潮。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心理角逐:人性考验下权力带来的心理惊悚感

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以强烈官能刺激的惊悚恐怖戏份,也没有强烈的动作暴力,而仍然能够给观众以强烈的惊悚感,在于政治下的人性问题,对于权力体验的一发而不可收拾。举个例子,浓眉大眼的郭室长经常吵着用坦克,但是反派特质外显于表面,反而不那么惊悚,反而有滑稽的感觉,而借助心理角逐的分析,才能洞悉朴总统的可怕之处。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①「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豁出性命搞了那场革命?」

朴总统和南山前部长朴龙阁、现部长金部长一起搞了革命,当朴总统和金部长一起喝酒时,回忆起当年革命时的状况,金部长露出欣慰的笑容。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这是少有的温馨画面。可惜,朴总统将这作为收买忠诚的戏码,第二天,朴总统大骂美国在青瓦台安装监听,对金部长产生不信任。

在最后,金部长枪决总统时,以「革命的叛徒」处决。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豁出性命搞革命是为了登上最高舞台吗?对于金部长来说可能不是,处于中间的朴龙阁可能回答不知道,但是对于朴总统来说绝对是。

②「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

这部电影非常考究内在心理的紧张和参与。

在追捕朴龙阁环节中,朴总统、郭室长和金部长看表演,看起来表面平平无奇,实则暗流涌动,因为处在另一边的法国巴黎,两边势力正在追杀朴龙阁。

当手下报告郭室长,朴龙阁被金部长抓走,追杀失败时,郭室长两眼一瞪,看向金部长,金部长面不改色。虽然看似是两人的斗争,但其实都是掌控在两人中间的朴总统身上。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朴总统曾对金部长说过「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这句话,让金部长下定决心杀掉朴龙阁。

最大的惊悚,在于处于高层的人们通过心理暗示来让手下做出事情,先通情达理,后引而不发,掌握技巧,一旦出现问题,随时甩锅。

同样的一句话,也说过给郭室长去听。在金部长窃听朴总统和郭室长的密会,郭室长出门处理事情,只剩下朴总统一个人的时候,他唱起了歌。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静谧之中,一个人的孤寂有种压迫之感。

当金部长听到歌声时,禁不住流泪,突然“duang“的一声,朴总统慢慢转头看了一侧,整段戏鸦雀无声,「提心吊胆」成为描绘这场戏的标签。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直到朴总统接起电话才结束这场的心理角逐。

而电话中,也用了同样的一句话暗示郭室长除掉金部长,延续性话术制造了基于心理上的惊悚,令人毛骨悚然。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而前部长也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多次出现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丝丝嘲讽意味。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想必,在中央情报局挂着的每一位部长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

当了18年的总统,权力让这位总统变得多疑,善于操控心理角逐。这部电影放大了心理角逐带来的惊悚性,从而带来了一种无力感,这种悲观也来源于对真实历史的「互文」。电影最后,保安司令官全斗赫潜入总统办公室,从保险柜里取出瑞士银行交易明细等物品,接管了总统的秘密政治资金,他就是让两任情报部长疑惑的「伊阿古」。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伊阿古」是莎士比亚不朽作品《奥赛罗》中的角色,是阴谋家也是心理学家。可以说,这部电影的「伊阿古」同样是阴谋家,也是心理学家,他不起眼,默默酝酿,开始了将近7年的独裁。

写在最后

电影虽然主要是历史事件真实改编,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艺术化处理,成就了现在的政治惊悚片。

从拍摄手法、叙事节奏和心理角逐,看《南山的部长们》惊悚感营造

尽管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过于流水账,其实,在整个故事中透露出惊人的惊悚感,比如这场枪决总统事件是为自保,也是为了心怀天下,需要从艺术化处理中去找寻。

它的拍摄手法、叙事节奏都有突破,细节丰富而细腻,心理角逐更为突出,这是《南山的部长们》最值得点赞的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