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朴可涵电影好看吗

2022-03-06 19:46 作者:燕来堂艺谭 围观:

镕铸经典,风清骨俊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

文/陈漫杰

方斌先生,笔名了悟,曾用号醉墨斋,两为斋,后以释迦牟尼佛句“藏六如龟,防意如城”自署藏六斋,普宁市洪阳人,现居深圳。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先生从政退休后,不喜名利场,于是皈于佛教,吃素清修,抄经颂佛,潜心书道。 先生少家贫,食不果腹。青年时期参加海南知青上山下乡十五年焉。自谓“住过草棚,当过工人、农民、文书、教师、编辑,种地、放牛、养猪、做饭、开荒、伐木、种橡胶,粗活贱活全干过”。先生性好诗文,痴书道,习书六十年无间断,早年学习二王、李北海、颜鲁公、何子贞,中年后专力北碑《爨宝子》、《嵩高灵庙碑》、《好大王碑》、《天发神谶碑》。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力倡尊碑,碑学遂影响扩大。自清乾嘉后至民国期间大家辈出,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吴昌硕、弘一法师、于右任……诸公各自树立,流风之美称中兴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百废俱兴,老一辈岭南碑学大家有赖少其、秦咢生。赖少其书学金冬心,朴拙有新意;秦咢生学《爨宝子》最用力,书方正劲健。在当今,岭南书林能深得魏碑风骨者当称方斌先生了。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方先生碑力入古功深,法度严谨,气象雄正,古穆清刚。先生对历代名碑名帖皆能深入研究,兼收并蓄,从高处,大处,深处,厚处,窥古人之奥蕴。先生论书曰:“世人多写帖,乃不明帖之弊,盖帖为肉,肉多则浮软,若胖妇之臃肿,清刘墉之字尤甚。碑为骨为筋,骨立筋备,则格调雅逸,挺拔有凛然之气,若清操节义之雅士。故善书者必深晓个中利弊。夫碑帖兼容,取其骨肉,然后方可高古厚拙。吾临池数十载,体会殊深,权作引玉之砖,愿诸君验之。”故先生以北碑南帖互济,真行草隶皆能融化魏碑笔力,元气淋漓,得古逸格调。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我在深圳曾见过方斌先生题写的大字“环宝斋”匾额,沉稳朴茂,骨肉合度,点画极变化之美,气象高古,得《爨宝子碑》神髓,又曾见过先生用好大王体写的自撰联:“继祖承恩德广嗣馨代有人师垂世范,绪勋汲惠声隆族望史开元老遗宗风。”用笔圆健,力挽万牛。先生用魏碑写的《心经》古穆平和,直追古人;信札行书则点画生动,闲逸秀雅,已臻化境。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自古大书家,必皆饱学博识、文釆风流之豪杰。先生常说:“夫书法之大道在文,故先贤谓文可载道。盖文可涵毓襟膺,变化气质,拔升灵魂,含蕴慧智。窃以为果有志于书法,则须四分临,六分读,书法之功在书之外,惟此可以成器。”先生学识渊博,出入儒、释、道三家,诸子史集多所涉猎,晚年更潜心释氏之学。先生为文,引古论今,杂文集《南窗偶记》行笔简洁,语言诙谐,街头巷尾趣闻尽收笔底,针贬时弊,引人为正;诗词格律严谨,炼字细密,境界豪迈,得李杜风骨。如《游罗浮山》一首:

汹涛碧海壮狮锋,极目罗浮万障雄。

百丈寒霜腾剑气,千年仙榻遗儒风。

飞云顶上烟霞滃,白鹤观前紫气冲,

但借名山昂傲骨,归来把酒醉诗翁。

韵律严整,笔力雄健。由著名诗人林从龙主编的《当代绝句三百首》其中选录有先生的《游无钖太湖》:

淼烟波一鉴空,渔舟数叶亦朦胧。

分明已见西去,尤恋江南暮色浓。

风格又与前首迥异,取法苏公,婉丽冲淡,意韵深远,写太湖景色,读之有如身置其境,可谓匠心独运。还有发表在《羊城晚报》的《敦煌赋》、《中华诗词杂志》的《乌木赋》,铺陈并举,气象恢宏,想象极富浪漫主义,堪称佳作。 先生好游历,全国各地名胜古迹、灵山异水几乎踏遍,所到之处多留诗文。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盖先生学识渊博,阅历广远,胸识自高,求尽知古人笔法精髓。其学古不泥,故能冥想玄化,道法自然。晚年所书,虚中运实,平中运奇,圆融无碍,尽得天机。

世所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先生之作,确非时流俗品,惟识者宝之。曾有书友对我说:“某书坛名家在肯定方先生北碑功力深厚的同时,又承认看不懂先生书法大美之所在!”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时下“二王、苏、米、赵”书风盛行,而大多只得诸家之流媚却得不到诸家骨气。对历代经典不循,对艺术无敬畏之心,各自创新立法,狂怪惊奇,眩目取誉,互竞声价。世人多爱妖娆而贱骨质,以燕卵为宝珠,夜光为怪石。魏晋碑学内美,识者鲜矣!良可叹也!然果有博识慧眼者必重先生书,著名书法理论家、学者西中文先生谈论先生书作:“予初见其书,惊为高士!先生书静如处子,脱尽火气……得老僧之入定,见婴儿之未孩。” 岭南大学者陈永正先生写给先生的信中对先生的字评价说:“古拙朴厚,以臻天人合一之境,当学佛有得所致也!”又一信说:“先生之书高古拔俗,迥异时流……当世滔滔,能解此也不易也!”可谓知先生者矣!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方先生现为广东省佛协常务理事,事佛虔诚,为人慈悲,他同情疾苦,乐善好施,二十年来坚持做慈善公益事业,用书法润笔费先后捐赠给教育、灾区、弱势群体、慈善单位、寺庙等三百余万元,并义务为全国数十个慈善单位、寺庙写匾写联。并亲自印刷先后抄写佛教经书、劝善书等七万余本,赠全国各地寺院信众,分文不收。先生自己行善,也劝人行善,弟子众多。经过了几十年对学问书道之潜研,先生名德日隆,索字求学者日多,可谓实至名归,但先生学问练达,世事洞明,纷纭尘事自然不撄心滑性,故近年来心性返归冲和,视名利如浮云,日间唯事佛抄经,临池赋诗为乐。先生发微信给我说:“余弱冠涂鸦,曾遭人贱看,时以为辱,故发愤砥砺。翰墨因缘,风雨六十载,倾一生心血,未敢松懈。近十余年,怀韬光养晦之志,轻功名浮华之惑,不与时人论高下,抄经礼佛,品茗听琴,诗联赋吟,醉心于此。澹功名,粗茶饭,游天地,啸林泉,赏风月,念弥陀,颇得大自在。虽无名车豪宅,却甘居陋室研磨。”由此可见先生襟怀。

近二十年来书林奇怪百出,“相矜以知,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而先生不随流俗转,不趋炎附势以争利,隐于闹市,守住书学正统,盖其用心至重至远矣!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踵武前贤,博涉百家;书道各体,实臻化境;碑学章草,最为俊逸;诗词文赋,也烁奇彩;体德行善,劝人以正;镕经铸典,风清骨俊,盖吾先生之谓欤!

方斌先生先后出版了杂文集《南窗偶记》,书法集《两为斋墨迹》、《藏六斋墨迹》、《藏六斋自作诗词书法信札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书法集方斌卷》等十六部著作,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六家电视台先后八次为其拍摄书法专题片,《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中国书法》和《书法导报》等中外十几家报刊杂志曾专门介绍其人其事,先后在中国美术馆、香港、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举办八次个人书法作品展。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艺术简介

浅谈方斌先生其人其艺(陈漫杰)

方斌,自署藏六斋,1946年出生,广东普宁人,现居深圳,退休后皈依佛教,潜心学佛,抄写大量佛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深圳书法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

方斌曾先后出版了杂文集《南窗偶记》,书法集《两为斋墨迹》、《藏六斋墨迹》、《藏六斋自作诗词书法信札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书法集方斌卷》等十六部著作,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6家电视台先后八次为其拍摄书法专题片,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中国书法》和《书法导报》等专业媒体也为其做过专题报道,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全国各地举办8次个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