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越南电影雾山好看吗

2022-03-05 23:21 作者:南方周末 围观:
《爱死机2》“垮了”,网飞模式垮了吗?

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2021)剧照。 (资料图/图)

2021年5月14日,在时隔两年之后,由网飞出品的《爱,死亡和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一次性放出了第二季的全部内容。在形式上,《爱死机》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和模式,整季的八个故事同样是由相互独立、风格各异的科幻动画短片组成的。《爱死机》第一季在豆瓣超过34万人评价,评分9.2;在IMDb超过10万人评价,评分8.5,可谓叫好又叫座。观众期待了两年的《爱死机》第二季,开播后豆瓣评分却一路走低。截至2021年5月16日,《爱死机》第二季的豆瓣评分只有7.0分。

面对这种出人意料的情况,人们不免要问:《爱死机》的第一季真的像它的评分所展示的那样,是一部“神作”么?而现在这部作为续作的第二季,真的像评分所展示的那样,和第一季有那么大的差距么?

失灵的续集

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爱死机》第一季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形式、题材和制作方式。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些方面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使得《爱死机》第二季出现了评分的大幅下滑。

首先,《爱死机》的这种相互独立的单元剧形式本身就容易造成评分过高。

悬疑、幽默、恐怖、脑洞、爱情、无厘头……第一季的十八个短片几乎涵盖了科幻短片所能承载的所有故事类型,并且用从2D到3D、从逼真到夸张的各种画面形式呈现了出来。可以说,《爱死机》第一季能够让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并且印象深刻的短片。而另一方面,《爱死机》的整体制作水平保证了,即使是观众不感兴趣的故事,也不太容易会给人不适的感觉,至多就是看完了完全没印象罢了。而且不同故事类型和表现形式相互穿插,始终给人一种新鲜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审美疲劳。

因此,在看完第一季的十八个故事之后,很多观众对整部剧集的影响会停留在给他们留下了最深印象的、观感最好的那一集,并以此来给整部剧集评分。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能够看到单集评分的评分网站IMDb上得到印证。

在IMDb上,《爱死机》第一季的整体评分为8.5。但是每一集的单独评分差距较大。

第一季的十八个故事,评分不低于8.0的有六个,其中评分最高的为8.6的《天鹰座裂隙之外》。而评分低于7.0的同样有六个,其中评分最低的为6.3的《垃圾场》。

而《爱死机》第一季的整体评分8.5,非常接近评分最高的单集评分8.6,而不是所有单集评分的平均分。

更为重要的是,在对《爱死机》中每一个故事进行单集评分的时候,绝大多数观众同样也会不自觉地给出高评价。

因为面对这样几分钟到十来分钟的短片,观众本身的预期和判断标准,和面对一部正常长度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人们的期待更接近于一次正餐,需要荤素搭配,有菜有饭,能够吃得饱,还得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才好。这就需要影片在人物、故事、表演、道具、画面、配乐等等诸多方面都下功夫去设计打磨,才能获得较好的评价。

而对于一个短片,人们的期待则更接近于一包零食,不指望它管饱,也不指望靠它滋养身体,吃它就是为了吃个滋味,解个闷。因此,一个短片,只需要在某一个点上能够触动观众,给他留下足够深刻的正面印象,就足够获得好评了。

而对于网飞这样的流媒体巨头来说,从开始立项策划,到最终决定制作发行《爱死机》第一季这样的一部科幻单元剧集,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所付出的工作和调动的资源也是超乎想象的。所以,这样的一部科幻单元剧,在十八个短片中有几个制作精良、能让绝大多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

也正是这些原因,《爱死机》第一季才能在全球获得这样的口碑和热度。

但是到了2021年的《爱死机》第二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本身《爱死机》第一季的广泛好评,和长达两年多的等待,就已经让观众们对于第二季有了一个很高的期待值。要想满足这种期待,又做出足够有新意的作品,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续作容易翻车的原因。

而《爱死机》第二季选择的制作和呈现方式,也在很多地方有着不小的问题。

首先,第二季只有八个故事,相较于第一季十八个故事缩减了近一半,这就大大减少了剧集所能涵盖的故事类型,让观众观看时的新鲜感少了很多。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季的八个故事在风格和调性上都偏灰暗、冷峻,少了第一季中占很大比例的那种脑洞大开、可以让人会心一笑的故事类型。在制作方式上,第二季的八个短片有七个都是由3D电脑特效制作,唯一一集2D故事《冰》看着也像3D风格。这八个短片的画面充满了冷色调的夜晚、废土、雨天、密室……这些都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更糟糕的是,第二季的八个故事中,缺少第一季中那样的本身非常出彩的单集故事。短片《沙漠中的斯诺》和《安全屋》的电脑特效做得相当不错,但是故事本身却很难让人满意。《溺水的巨人》在故事上饶有韵味,可惜这种风格太过于平淡,不足以撑起一部剧集的口碑。

综上,可以说《爱死机》第二季在几乎第一季取得好评的所有地方,都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做法。第二季最终收获了与第一季差距巨大的评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如果我们抛开《爱死机》第二季的续作身份,把它作为一部全新的动画科幻单元剧来看,就会发现,它的质量并不像评分显示的那样低。第二季的绝大多数故事,按第一季的整体水准来说都处在及格线以上。其中有几个故事,即便放在第一季也堪称优秀。

IMDb上《爱死机》第二季的单集评分可以作为佐证。八个故事当中,评分不低于8.0的有两个,其中评分最高的为8.4的《突击小队》。而评分低于7.0的同样有两个,其中评分最低的为6.4的《冰》——无论从最高分、最低分,还是全部单集的评分分布来看,第二季与第一季的水准是接近的。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爱死机》第二季在技术革新上,相比第一季有着非常巨大的提升,而技术对动画来说几乎是与故事同样重要的。在第二季中,观众可以看到有着更多细节的背景画面,更逼真的场景和物品。还有更为重要,也更能凸显技术进步的,第二季中的电脑CG人物有着更为自然的动作和表情,有时甚至让人觉得真假难辨。以至于在豆瓣下面的一些留言讨论区,网友已经开始一本正经地讨论第二季的某几集中出现的到底是真人还是电脑特效了。

所以说,《爱死机》第二季,的确没有很多人期待的那么“爱死机”,但是,它要比很多人认为的更加“爱死机”。

《爱死机2》“垮了”,网飞模式垮了吗?

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2021)剧照。 (资料图/图)

科幻单元剧,辉煌“前世”与疲惫“今生”

下面,从《爱死机》这个系列上稍微拉远一些,来看看《爱死机》的这种剧集形式,也即科幻单元剧的发展历程。

单元剧这种形式,是在二十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商业广播的逐渐兴起而诞生的。二战之后,随着电视的逐渐普及,电视剧成了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单元剧也逐渐从广播剧发展成为电视剧的一种形式。

对于单元剧来说,每一个故事本身就是最大的明星。没有长期的演员,也没有需要规划的连续的故事线。另一方面,对于观众来说,单元剧这种形式可以从任何一集开始观看,也可以在任何一集停下,不会因为漏掉一集就看不懂后面的内容。因为这些优势,单元剧更方便尝试一些新鲜的、试验性的题材和内容。因此,单元剧也更容易吸引一些通常不会参与电视剧拍摄的电影导演和电影演员参与。

而科幻,以及在西方语境下与之同属一大类的奇幻、恐怖等幻想题材,因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表现力,天然就非常契合单元剧这种表现形式。所以这一类型的作品,在一开始就成为了单元剧的热门题材。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题材的电视单元剧是1946年开播的《关灯后》(Lights Out)。

自那之后,美国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部到数部科幻单元剧播出。其中口碑最好、对后来科幻界影响最大的,当属1959年至1964年播出的《阴阳魔界(原系列)》(The Twilight Zone (original series))。

《阴阳魔界》播出的时间,正好是二战后美国婴儿潮当中最早诞生的那一批孩子刚刚十来岁的时候,正是他们好奇心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接触科幻的最佳时间”。当时的美国科幻刚刚经历了“黄金时代”,产生了一大批的经典作品。与此同时,以DC和漫威为代表的美国漫画也在这一时期转型,开始创作一些更为成熟的、面向青少年而非儿童的漫画故事。

这些都为美国日后许多科幻作者播下了最初的种子。比如《权力的游戏》系列电视剧的作者乔治·马丁就曾经说过:“我读七年级时,最爱的电视剧是《阴阳魔界》。”

更为关键的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包括小说、漫画、电视剧在内的多媒介的科幻作品开始大量出现,这些作品培养了庞大的科幻爱好者群体。这才是支撑美国科幻产业长达几十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

《阴阳魔界》这部科幻单元剧对科幻界的影响还远远不止于此。在1985年,原版的《阴阳魔界》完结二十年之后,CBS电视台决定重新制作一个全新的《阴阳魔界》剧集。当时已经是知名科幻作家的乔治·马丁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成为了该剧的编剧之一,并由此开始了他长达近十年的好莱坞编剧生涯。最终,在1992年,马丁倾尽心血制作的科幻电视剧《门》未能成功开拍,心灰意冷的马丁重新回到了小说的创作当中,开始了史诗奇幻巨著《冰与火之歌》的写作。以这部史诗奇幻改编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自2011年开播以来,就吸引了大批的粉丝,引发了全球的讨论热潮。并且在2019年,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第八季最终季,给这部剧的所有粉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回顾这段历史,让人不得不感叹,现实在很多时候比科幻更加神奇。

近年来,随着网飞、亚马逊视频、Disney+等流媒体公司的逐渐壮大,影视剧在制作发行传播方面,有了与以往由电视台为主导的模式完全不同的新发展。

与之前的电视台的播放模式相比,流媒体平台最大的区别有二:首先,与电视台一周数集、每集固定时间播出的放送方式不同,流媒体平台一般会一次性放出一部剧集的全部内容,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观看;其次,与传统电视台“挑选剧本-制作试映集-根据试映观众反馈决定是否制作剧集”的制作模式不同,流媒体平台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观众的观看数据和反馈,根据获得的大数据制定下一步的制作计划,从而制作和选择购买更符合指定目标群体喜好的影视作品。

正因为流媒体平台的这些优势,电视台和背后的传媒巨头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创建了诸如HBOmax、Hulu、FOX+等流媒体服务网站。

另一方面,以网飞为代表的流媒体平台也不满足于仅仅作为播放平台存在,它们也逐渐涉足影视剧的开发与制作领域。

其中,网飞是做得最为激进的一个。作为流媒体领域的佼佼者,网飞在全球拥有超过两亿订阅用户,在制作影视剧时有足够的财力和数据、技术支持。

网飞的原创剧集项目于2011年开始筹备。第一部作品是于2013年正式发行的《纸牌屋》,在当年便引发热潮。自那之后,网飞不仅在美国本土制作发行了诸如《超感猎杀》《毒枭》《怪奇物语》《爱死机》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集,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欧洲、拉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投资原创剧集的开发与制作发行。而在这些投资项目中,网飞一般都会采取只管投资、不参与具体制作的完全放权的做法,堪称甲方模范。

在日本,近几年每个季度的动画新番都会有一部到几部由网飞投资。因此,在广大动画爱好者口中,网飞也被称为“网飞爸爸”。在韩国,由网飞投资制作的《王国》《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等剧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播放量。在欧洲,网飞也投资制作了诸如《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无罪之最》等表现不俗的作品。甚至在越南,也有《二凤》这样由网飞投资制作的、结合了成熟商业片模式和越南本土特色的电影。

网飞在世界范围内投资制作出了很多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其成熟的制作体系和丰厚的资金、技术支持,也的确带动了很多地区在影视制作方面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刺激了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网飞模式”仍然不可避免地,对很多非英语地区的影视产业和流行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网飞在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投资制作的影视剧集,在技术、观感以及完成度等方面,相较于这些地区原本出产的同类型产品,是“降维打击”般的存在。网飞这样的流媒体公司做出投资判断的依据,是由大数据得出的观众观看喜好。尽管网飞基本上不会干涉具体投资项目的制作过程,这些剧集也来自世界上不同的地区,表面上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网飞这种体量的投资,相比这些非英语市场上原本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和薪酬会高很多,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这些地区的人才和创作资源。另外,由于剧集质量上的优势,还会分流掉该地区的很大一部分观众群体,这就导致了该地区原本的本土化特色创作的萎缩。

应当说,网飞模式所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可以看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下,巨型跨国资本对于本地化差异性的压制在文化创作领域的体现。只不过,相较于工业和金融业效率至上、利润为王的单一标准,这种压制对于追求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文化产业来说,来得更为明显和致命。

另外,网飞的这种制作模式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与《爱死机》一样,同为科幻单元剧的《黑镜》。

《黑镜》最初是由英国编剧查理·布鲁克创作的英国科幻单元剧。是一部每季只有三集、单集只有四十五分钟的短剧。《黑镜》一开始的成功,和该系列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它那独特的主题和风格。《黑镜》着力于表现现代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该剧借由英国人骨子里的那股冷幽默,以黑暗和讽刺的剧情来表现对这些副作用的担忧。

从导演到演员再到制作公司是“纯正”英国本土团队,再加上与其幽默讽刺调性相适应的短小形式,使得这种风格在前两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黑镜》前两季也因此在豆瓣获得了超过9分的评分。

而在《黑镜》制作权被网飞斥巨资购买之后,因为投资的扩大,每季的集数从三集扩展到了六集,单集长度也拉长到了一个小时。再加上美国的编剧和演员的加入等原因,导致前两季的那种风格不可避免地被稀释。《黑镜》系列从第三季开始,评分就持续下滑,到最终的第五季甚至只有6.8分。

《爱死机2》“垮了”,网飞模式垮了吗?

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2021)剧照。 (资料图/图)

中国的《爱死机》在哪里

无论网飞模式有多少隐忧、《爱死机》第二季有多么让人失望,那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国内观众观看《爱死机》的时候,心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这么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制作出《爱死机》这样的动画?或者说,我们思考得更深入一些: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产生像网飞这样,具有如此技术和资金实力,并且具有这样的投资眼光和运营模式的公司?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现阶段的独立动画制作现状;中国现阶段的流媒体平台现状。

先看中国现阶段的独立动画制作现状。

这几年,我们见过了很多号称“国漫之光”、代表着“国漫崛起”的动画。比如《罗小黑战记》《雾山五行》《灵笼》……

不可否认,这些动画都很好看。它们不止在故事上很吸引人,而且在画面和技术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有的不只出了系列剧集,还制作过动画电影,上过大银幕。但是制作这些作品的背后的动画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为了一个动画集结起来的项目团队,所有人的目的就是制作这一部动画,而不是一个全能的动画公司,能够持续产出各种类型的作品。即便如此,这些团队的产能,也只能保证在不长的时间内,至多周更一集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动画。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较于成熟的动画制作公司,国内的动画制作团队,更多还处在初级的手工作坊的阶段。

再看中国的流媒体平台现状。

得益于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国内的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几家流媒体平台的用户数量和相关数据都相当不错。

但是用户数量庞大的市场并不一定是成熟的市场。可以说,现阶段国内的流媒体平台的绝对消费主力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具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群体——年轻女性。这也就使得国内的流媒体平台制作出品的原创剧集,大部分都是针对这个消费群体的偶像剧和耽改剧。

这样简单的点对点模式,使得流媒体平台的一大优势(通过大数据即时掌握用户喜好,制作相应题材和类型的作品)没有用武之地。而国内已经近乎失控的饭圈控评和水军营销更是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对于这种情况,国内的流媒体平台听之任之,甚至在背后推波助澜,极力引导,打造了从选秀到出道再到出演自己平台的影视剧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一拨又一拨的“粉丝”,也在这样的一个又一个“闭环”中越陷越深,变成了只会给自己的爱豆和背后资本主动营销、洗白的免费水军。

这也就使得,国内的流媒体平台投资制作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的意愿很低。即便进行了投资制作,也更接近摸黑尝试,而不是根据大数据进行预测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即使制作出了诸如《沉默的真相》这样现象级的叫好又叫座的出圈作品,也更多是昙花一现,缺乏总结成功经验、继续制作同类型成功作品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谈论中国什么时候能制作出《爱死机》这样的动画作品或许显得为时尚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应该失去希望,更不意味着普通观众没办法做些什么。

回想一下,就在几年前,国产电影还是那样一个充斥着流量明星和各种“大电影”的混乱不堪的局面。正是通过广大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和电影观众的“用脚投票”,才使得国产电影一步步走上正轨。所以可以期待,如果创作者能够更加负责,观众能够更加理性,国产电视剧和流媒体平台,也会有走上正轨的那一天。

到那个时候,中国制作《爱死机》这样的动画作品,也就不再是痴人说梦了。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海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