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卷拍出来的照片好看吗

2022-03-05 23:21 作者:围剿白日梦 围观: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开拍吧》这档节目的画风还蛮不一样的?

在我们的认知中,普通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的喜好一向很难统一。甚至在一些节目里,双方一言不合还能吵起来。

所以当斯文看到《开拍吧》要搞专业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分别点评打分,脑袋里的吃瓜雷达立刻响了。而且第二期节目结尾的下期预告,也是火药味满满。

郝杰导演的原创短片《冯海的梦》,被专业影评人和导演们夸得那是没边了,连“神作”这种词都出来了。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可是到了观众这,却说“不是我的取向”、“导演自己‘爽’到了,但没有让观众‘爽’到”…

眼瞅着随着观影人数的上升,观众实时评分就变得越来越低,一路从9.1分跌到5.8分,跟专业影评人们打出来的7.38分俨然是在两个世界。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预告里易小星还在影厅门口说“影评人就是来跟我们观众作对的”,围观群众也纷纷笑出声给他竖大拇指,一副相当认同的模样。

看完这段斯文头顶的吃瓜雷达忍不住嘀嘀作响。不会吧不会吧?《开拍吧》这是要把专业影评人拉出开战来给观众“助助兴”的节奏??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等了又等,可算是蹲到了郝杰导演的原创短片《冯海的梦》播出,以及他的短片公映之后,专业影评人区和普通观众区的这场口碑“大战”。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但是影评人跟观众正面刚的那种抓马场面并没有出现,双方在观影喜好上虽然依然很难统一,但是在表达方式上竟然比预想的还要peace。

这其实也是斯文看这一期《开拍吧》最欣慰的点之一。

这些年竞演类综艺看了不少,那种一言不合就当场撕起来甚至人身攻击对方的剧情,虽然看的时候挺上头,但回过味来真是觉得没啥必要…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生长环境的人看完之后有不同的感受本身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大家如果意见都一致那才更奇怪。

能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对于创作者来说都会是有价值的反馈。就这方面而言,《开拍吧》这档节目就把格局打开了,做得很清爽。

比如郝杰VS王珞丹的这一组,就是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前者是专业影评人选择的第一名,观众打分最低,后者是观众打分的第一名,专业影评人打分最低。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对比看看他们各自的评价,就知道双方喜欢和不喜欢的分歧点其实都挺一致的。

郝杰的《冯海的梦》触动到影评人们的点主要围绕短片的思想内核、视听手段、影像、原始的力量感等方面展开的。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绿灯会的舒淇和刘震云也对郝杰的艺术审美不吝夸赞,表示很喜欢那种留白跟想象空间,直言他是个伟大的导演。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他们夸奖的这些点可能就正好是非电影专业出身的普通观众们不太容易get到的点了,普通观众的关注点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剧情和主人公的人设上。

有人觉得剧情太弱,不理解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有人表示男女主人设前后变化略大,难以理解他们的动机;还有人直言就是想看一些简单的电影,这部电影不适合自己。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而王珞丹的《陪聊》呢,影评人们觉得这个短片里架构过于宏大的世界观和终极命题,反倒是观众们最喜欢的,觉得这种地球末世、人类遗言的展开很浪漫。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而影评人认为信息量偏低、故事性不够完整的遗言部分,反倒是戳中很多观众泪点的部分,片中那些小人物的遗言让他们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点。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当然了,王珞丹作为演员,本身也能在票房上发挥一定的明星效应,这一点是她的优势,同样也是她承担风险的部分。

沙漠看着一路飙升的实时评分还调侃说这是“饭圈”电影,此处想要帮他@王珞丹 哈哈哈~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看得出来,郝杰和王珞丹这一组真的是承包了这一轮的最大分歧点。

虽然专业影评人和观众的选择分歧很大,但是通过双方的反馈就看得出来,他们并不是站在彼此的对立面上,更不是敌对关系,而是都在用各自的标准去帮自己心里的好作品加持。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这一轮所有的短片同时公映之后,看着大家各种角度的评价和看法,斯文都忍不住在想,如果我是观众之一,我会先入坑哪一部,以及会给它们打怎样的分数?这题还真有点难答。

通过大家各种角度的评价和探讨,斯文也越发赞同张绍刚的那句话,“好看”这件事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被大多数人强推的影片一定是符合自己胃口的吗?被别人批评的影片就一定不好看吗?都不一定吧。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而且就某些偏艺术性的影片来说,“难”看其实也并不一定就等于难看(第一个“难”是困难的难),总有人能get到其中的点。

有人看电影是为了感受艺术氛围,有人看电影是图一个轻松快乐,所以怎么评价都是因人而异的,也没必要在这方面分个孰高孰低。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看到导演们都在为做好各自的短片而努力,大家都有在认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就让人对这档节目的好感度原地up up。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说了这么多映后反馈,说回到这一期节目里的三位导演的创作故事上来。

王珞丹这回有给大家带来不小的惊喜,因为在之前的拉投资环节她是六位导演里最神秘的一个,对于她要拍的短片的剧情基本没有给绿灯会透露多少有效信息,只说了会有很多演员用声音出演。

就说说,结合这些个关键词,谁听了不得往广播剧那方面想啊?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结果《陪聊》的正片一出,好家伙,不仅我们对她的误会大了,她的脑洞和勇气也是真的很大。

作为一个刚尝试转型的新人导演,她是六位导演里唯一一个没有导演作品的。本以为她第一次当导演会比较保守,毕竟拍摄花絮里她连喊“cut”都还不太适应。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然而她一上来就直接拍了一个地球末世的强科幻题材的故事,在构思和拍摄手法方面都很大胆,也很有文艺感。

作为她的导演处女作来说,是有超出很多人预期的,能成为观众票选的第一名也不奇怪。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彭宥纶导演的部分是最让人揪心的,斯文全程都在为她叹气。

前两期节目里跟绿灯会面对面交流的那一part,她流露出来的不自信就让人印象深刻。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明明她已经是一个很受圈里人认可的广告导演了,在我们看来,她转型做电影导演应该不会太难吧?

但是现实总是骨感的,之前那些被否定的经历也让她越来越怀疑自己。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这次她来到《开拍吧》,找到一些经历类似的小伙伴重新组建起自己的拍摄团队,是想要拼尽全力证明一次自己。

斯文一直都还挺看好她的来着,很喜欢她身上那种满心热爱往前冲的劲儿,觉得像她这样拿到的多半都会是那种“逆袭”的剧本吧?人生总不能一直往下落,愿意努力的总该得到一些回报。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结果残酷的现实再一次证明,我们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

因为拍摄团队里的小伙伴大都都是像她这样转型拍电影的,真的到了开拍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问题就全都暴露出来了。

比如现场调度混乱,很多人没有拿对讲的习惯,各部门交流不畅是主要问题之一。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因为时间安排不当的缘故,拍摄进度比预期的慢了很多,这就导致演员的档期冲突。

女主角张婧仪还有十场戏没排呢,当晚就要赶行程进另一个组了,根本来不及拍完,更来不及临时换演员(看这段的时候,隔着屏幕都觉得要心梗了…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种种问题之下,最终就是导致了她的短片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有想到过这个结果,但还是没想到彭宥纶会选择放弃上档,没有把手里的半成品拿出来给大家看。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她的纠结其实也很能让人感同身受。

因为她一方面需要考虑投资方这边的感受,如果她把手里现有的半成品交上去,就算可能会在评分上大打折扣,但多少也能有一些票房,可以尽量减少一点投资方的损失。

如果她放弃上档,给她投资的陈思诚这一轮在她这就将会是“血本无归”,她自己下一轮的投资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但是另一边呢,她面对的是她自己和观众。

观众并不知道影片背后都有哪些令人“头秃”的故事,每一部影片对他们而言都是一份完整的答卷。

那么究竟是要拿着只写到一半的试卷出来赌一把运气,还是要本着对自己和观众负责的态度,宁可不要票房也不能把这种无法完全展现自己能力的东西拿到市场上“敷衍”大家?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彭宥纶最终选择了后者:放弃交卷。

虽然很替她遗憾,但她的这个决定也完全值得尊重。希望接下来的环节里她能像陈思诚说的,吸取这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卸掉心里的包袱,有机会展现出她真正的实力吧。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还有一位就是大起大落的郝杰导演了。

他拍的短片《冯海的梦》有很强烈的艺术风格,前期被绿灯会和专业影评人一顿猛夸,还拿到了强推的资格。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结果短片公映后,走进他的影厅的观众只有那么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这个心理落差是真的有够大了。

来看《冯海的梦》的人少也就算了,结果观众看完之后也大多是一脸茫然面面相觑的迷茫表情。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很显然,这跟郝杰预期的也是天差地别了。

光看交流环节郝杰导演和观众们尬住的状态,就知道他的短片这回在评分和票房方面多半是悬了(郝杰导演的表情也是让人心疼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就像陈凯歌所说的那样,郝杰的一切都是从孤单里来的,成为这样的人很不容易。

既然选择了走艺术电影这条路,要去坚持自己的艺术审美,那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承受更多的不被理解的时刻,背负的孤独感自然也是加倍的。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斯文追完这期节目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跟着不同的导演体验了一遍他们拍电影的全过程,愿称之为沉浸式拍电影了。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来说,平时看到的都是各个创作团队最后的成品,很难看到一部电影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开拍吧》就给了我们一个和这些电影人一起经历和见证的机会,让我们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波一部电影从有剧本雏形到面试演员,再到拉投资、拍摄剪辑、面向观众真实反馈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充满着压力和不确定性。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要怎么平衡自我表达与市场的关系,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根据市场的反馈做一些改变,这是每一位导演在成长路上都必须要去面对的难题。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三期节目看下来,看得出来节目组有在认真地还原电影圈的生态,在尊重电影的基础上,也通过放大了一些矛盾去增强了青年导演们之间的竞争关系,让他们在这个赛程中迅速“卷”了起来。

这种卷不止和作品本身相关,还和宣发等等与电影上映前后的各个环节相关。

比如郝杰说要选最小的一个厅的时候,易小星调侃郝杰是“饥饿营销”。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沙漠“夺人所好”抢先选走胡国瀚最想选的厅,两个都没什么宣发经验的人在上映当天可以说是想尽办法各显神通。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王珞丹发挥明星效应,直接站在影厅门口“迎宾”跟观众合照等等,这些“卷”起来的画面也承包了这期节目里的很多笑点。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虽然《开拍吧》的赛制本身是充满紧张和压力的,就像舒淇说的,节目的内容很像是这些青年导演们快速成长起来的辛酸史,但他们在一起朝着理想的方向往前冲的这个氛围是让人觉得挺有爱挺舒服的。

而且导演们本身并没有降低对于片子品质的追求,作品上映前期的那些焦虑、痛苦,以及后期的辛酸或是喜悦,所有的情绪也都被记录得很真实。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那种五味杂陈的心理变化对于观众来说是很新的感受,也是最能让观众跟创作者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地方。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现在第一轮已经告一段落,结果如我们所见,有人欢喜有人忧。

看到下一期里似乎还有新加入的踢馆导演,本来创作的压力就很大了,他们六位还可能要面对一个大佬级的对手(不会真的是许鞍华前来参战吧?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不管来的是谁,他们要呈现给观众的都是全新的作品,演员阵容和招募的方式也都是全新的。

很难不好奇这六位青年导演下一轮会拿出什么样的原创作品来证明自己,很期待继续见证他们的成长,也期待能在节目里看到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无论是继续坚守自我的追求做理想主义者,还是选择在商业电影方面勇往直前,每一种选择都有很多的可能。希望他们都能顶住压力,别让我们失望~

沉浸式拍电影体验感有!导演们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