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基地好看吗

2022-03-05 19:19 作者:南方周末 围观:
科幻小说影视化:《基地》《沙丘》一言难尽,《三体》会好吗?

科幻剧《基地》第一季(2021)剧照。 (资料图/图)

2021年11月,腾讯版《三体》剧集放出了首支时长三分钟的预告片。在预告片中,“三体游戏”“地球三体组织”“古筝行动”等原作小说中的情节均有展现。此前不久,网飞版《三体》剧集公布了包括本尼迪克特·王、艾莎·冈萨雷斯、周采芹在内的12位主演的选角结果。这些消息,表明传闻已久的《三体》剧集这次真的离观众不远了。

在期待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达了对这两版《三体》剧集的担忧。

一方面,以国产网剧普遍的制作水平,让人好奇,腾讯版《三体》剧集能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三体》原作复杂的故事和宏大的技术奇观。以至对于这支预告片,很多评价都提到“演员阵容不错,特效没法期待,看剧情了,希望剧情别拉胯”“特效不要过多期待,因为预算有限,工业水平有限,剧情好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以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又让人担心,网飞版《三体》剧集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三体》这样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而不是把《三体》制作成又一部美式流水线的爆米花剧集。

近期两部同样改编自经典科幻巨著的影视剧的播出可以映证,这种担忧并非完全是杞人忧天。

科幻小说影视化:《基地》《沙丘》一言难尽,《三体》会好吗?

电影《沙丘》(2021)剧照。 (资料图/图)

“魔改”口碑不好,忠于原著争议也大

2021年11月19日,由苹果公司制作发行、改编自阿西莫夫同名科幻巨著的剧集《基地》播出第一季最后一集。

这部电视剧版的《基地》从开播时便引发了许多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对阿西莫夫原著小说情节和人物进行了大幅度的“魔改”,仅保留了“银河帝国即将衰亡”以及“历史心理学”等核心设定。这种激进导致《基地》在豆瓣电影的评分只有6.4分(满分10分)。

早前的2021年10月22日,由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电影《沙丘》在全球同步上映。

这部预算高达1.65亿美元的科幻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科幻小说。出版于1965年的原著小说是世界上首部雨果奖、星云奖双奖作品。因其宏大庞杂的世界观和故事性,《沙丘》被普遍誉为科幻史上的经典作品,也被视为最难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科幻小说。

维伦纽瓦这次执导的《沙丘》,将重点放在再现原著小说中那个复杂而又陌生的沙丘世界上。这使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呈明显的两极化:喜欢的称赞影片富有“史诗感”,完美复现了原著的宏大与深邃;不喜欢的则批评它“节奏缓慢”“沉闷、故事平淡”等等。

《基地》与《沙丘》,大幅改编与忠于原著,面对同样公认的经典作品,两种完全相反的影视化方式,都遭到了质疑与批评。经典作品的影视化,到底该怎么做?

合理的“魔改”

实际上,小说和漫画(图文小说)之类静态作品的影视化,就像是把一部作品“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必然需要进行结构和叙事的变化,这是由不同艺术形式本身的差异决定的。

按照一般的感性认识,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应该尽可能还原原作的情节、内容和所要表达的内涵。但实际上,在影视化过程中,对于原作进行“魔改”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而且这种看似背离原作的“魔改”,很多时候都是合理的,甚至是必须的。

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原作创作时代距今比较久远,其中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普遍审美。比如在《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的主要漫画原作《无限手套》中,灭霸集齐六颗无限宝石,消灭掉宇宙中一半的生命的动因,是为了把这些生命作为礼物,献给他所追求的死亡女神。这样的剧情放到现在的理念下,怎么看都不可能照搬到大银幕上。

有的则是受限于原作采取的表达和呈现方式,使得影视化时不得不进行大幅度的改编,比如同样由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电影《降临》。在其原作《你一生的故事》中,特德·姜采取了非常特殊的第二人称写法,而且通篇打乱时序,进行碎片化写作,只有读完整篇小说,才能领会整个故事。这样的写法对于一篇小说,当然是非常新颖且成功的,对于改编的电影,进行大幅度的重新演绎则是必然的。

还有的是因为原作内容太少或者太多,无法把整个故事按原样放进一部正常长度的电影里。比如2019年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刘慈欣的同名原著是一部仅两万字的短篇小说,而电影版《流浪地球》作成一部时长两个多小时的情节扎实的电影,就必然需要加入很多原作中没有的情节和人物。又如所有改编自金庸长篇小说的电影,都只能截取小说中的几段故事,或者其中的几个人物来演绎。

科幻小说影视化:《基地》《沙丘》一言难尽,《三体》会好吗?

腾讯版电视剧《三体》(2022)剧照。 (资料图/图)

《沙丘》《基地》影视化复盘

对于《沙丘》和《基地》的影视化来说,上述情况都是存在的,而且异常明显。

《沙丘》和《基地》内容的宏大体量和复杂程度,使得它们的影视化难度极大。也正因如此,电影版《沙丘》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对照原著内容来说仅仅是一个加长版的“预告片”。而《基地》第一季的十集内容,也只讲述了原著故事的开端而已。

而且这两部系列小说原著的写法,就都属于极难影视化的类型。《基地》采取的是片段化的写法,整个“基地三部曲”正传由九部中短篇小说组成,每一篇都是独立的小故事。这就使得照搬原作进行影视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沙丘》采取的则是百科全书式的写法,从历史到人物再到沙丘的自然环境事无巨细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写,这种写法对于影视化来说,工作量大得难以想象。

另外,作为成书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基地》和《沙丘》中的很多内容在今天看来有些奇怪。比如《沙丘》整体的故事和结构都显得非常的“古典”和“老派”。再比如《基地》中的制服是“用永不污损的塑料制成”,川陀的图书馆记录资料用的还是微缩胶片,这样的细节描写现在来看早已过时。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基地》和《沙丘》成了“最难改编的科幻小说”。

面对这样的难题,维伦纽瓦选择尽量忠于原著,去还原原作的风貌和神韵。可以说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它不仅需要在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花费极大的精力和资源,而且也使得观看影片的门槛变得很高。广大不熟悉《沙丘》原作的观众对影片给出“缓慢”“沉闷”“难懂”之类的评价也无可厚非。

面对同样的难题,苹果出品的《基地》剧集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做法——仅保留《基地》的核心设定,对剧情进行大幅度原创式的改编。这种做法有着极大的风险和挑战。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那是历经时间考验的、沉淀下来的佳作。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和重新演绎,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更加严苛的评价。

可惜的是,《基地》剧集的原创部分做得很难让人满意。不知道是编剧能力问题还是刻意为之,在剧集中完全感受不到《基地》原作中那“科幻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一样宏大的故事。整部剧集中大篇幅呈现的,是盖尔和谢顿养子的感情戏,赛佛·哈定的感情戏,以及年轻的克里昂一世的感情戏。庞大的银河帝国,看上去只有克里昂一世和他周围的几个仆从,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小小的花园,而维系人类未来的希望的基地,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露营地。

这种格局上的缺失所导致的,是剧集中一旦涉及到超越个人的事件,就都会给人一种尴尬和虚假的感觉。比如最后一集中谢顿的再次登场。安纳克利安星球与狄斯比斯星球数百代人相互仇视斗争的历史,在谢顿寥寥几句“嘴炮”之下就烟消云散,大家就一起携手面向未来了。

正式因为这些无法忽视的硬伤,使得《基地》剧集的口碑从开播前的备受期待,一路下滑到了结束时的6.3分(满分10分)。

《三体》影视化的“难上加难”

让人不免感到忧心的是,《沙丘》和《基地》影视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困难,在《三体》上同样存在。

《三体》系列小说是宏大程度不亚于《沙丘》和《基地》的鸿篇巨制。仅仅第一部的内容,也远超一部常规体量的科幻剧集所能承载的极限。

对于网飞版《三体》剧集来说,还面临着更加艰难的挑战。

网飞版《三体》,说到底是一部由美国影视公司制作的电视剧。而《三体》的故事能够成立,并且格外鲜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强烈的中国元素,这是三体故事不可或缺的根基。《三体》中的人物,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是活生生的。比如只有经历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叶文洁才能成为叶文洁。再比如只有在京城的基层公安系统摸爬滚打几十年,才能形成史强那种看似油滑、不按规矩办事,但是有十分有效的处事方式。凡此种种,网飞版《三体》剧组那些欧美背景的编剧和演员能否理解并在剧中还原,是让人非常怀疑的。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网飞版《三体》的主要受众是欧美观众,对于他们来说,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真实存在的。真正还原原作的《三体》剧集,让他们看懂,并不会比国内观众观看《沙丘》电影的门槛低多少。这么做的结果,大概率会收获《沙丘》在国内“难懂”“奇怪”的观众评价。因此,很难期待网飞版《三体》剧组会去做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一版《三体》呈现出的,大概率会是像《基地》那样,保留相关设定,但是对剧情和人物进行相应的改编的“美国化”《三体》。

而这种做法,对编剧的能力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考虑到美国原创剧集近几年的趋势,以及欧美整体行业大环境的倾向,让人不得不对网飞版《三体》捏一把汗。

而腾讯版《三体》剧集,则面临着来自另外一个角度的,同样严峻的考验。

作为21世纪唯一一部真正“出圈”的国产科幻长篇小说,《三体》在国内科幻迷以及三体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三体》的原作小说,在国内有着极高的普及度。“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黑暗森林法则”“思想钢印”等语句甚至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一部分。这种普及度,使得人们会自然地期待看到一部制作精良、能够准确还原原作情节和内核的《三体》剧集。

制作一部电视剧,需要导演、编剧、演员以及全体剧组人员和投资方的共同努力。腾讯版《三体》已经公开的信息,看上去并不那么让人乐观。

导演,是引领整部剧集的工作,全面负责艺术和技术方面事项的核心人物。一部剧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能力和水平。腾讯版的《三体》的导演杨磊在执导《三体》之前,最近几部担任导演的影视剧是:《了不起的儿科医生》(2020),豆瓣评分6.1;《鲛珠传》(2017),豆瓣评分4.2;《逆袭之星途璀璨》(2017),豆瓣评分4.0;《九州天空城》(2016),豆瓣评分5.7……

更大的问题在于,在国内现阶段的电视剧中,可以看到言情、悬疑、都市、奇幻等诸多类型,但科幻剧这个类型是缺失的。不只是科幻剧,科幻电影也少之又少。除了包括《流浪地球》在内的少数几部电影,大部分冠之以“科幻”标签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像《疯狂的外星人》《被光抓走的人》这样披着科幻外衣的××电影。在没有制作科幻剧集的经验和先例的情况下,一上来就挑战《三体》这种高难度作品,很难抱有多高的期待。而且仅就《三体》第一部来说,影视化难度也非常高。“三体游戏”“古筝计划”等内容要求很高的特效和制作拍摄能力。想要演活叶文洁、史强、汪淼则需要很高的演技和编剧、导演功力。这些对于现阶段的国产网剧来说,都将是非常大的挑战。

当然,就像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之前,没有人料到它会成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一样,虽然《三体》剧集制作看上去困难重重,但它总算是从一次次遥遥无期的官宣走到了实际制作这一步。也许最终的成品也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毕竟,科幻本身就是无限可能的嘛。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海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