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波兰国宝级剧团: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我们用唱的就能打动你

2023-12-18 07:53 作者:岑岑 围观:

导演Jorge Brall说:

“即使你不了解李尔王,你也能理解‘李尔王之歌’的悲伤。”

01李尔王原著大纲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故事讲述了老李尔王打算在退位前把土地分给三个女儿的故事。分封的原则是每个女儿有多爱他。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用甜言蜜语哄骗父亲,但小女儿考狄利娅忠于诚实和坦率,说:“我爱你只是根据我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多也不少。”。李尔王非常生气,驱逐了他最小的女儿,把她嫁到了遥远的法国,并把土地平分给他的两个虚伪的女儿。没想到,李尔王被两个谄媚的女儿视为昏庸无用之人,逼得他流落荒野。

小女儿考狄利娅得知父亲受到不公平对待,从法国发起讨伐,但被击败、俘虏并秘密处决。两姐妹也因为权力和男人互相残杀,都死了。前来迎接小女儿的李尔王在悲痛和愤慨中疯狂死去。

波兰“山羊之歌”剧团

在观看波兰“山羊之歌”剧团的短片《李尔王之歌》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屏幕感受到演员们的张力和他们所扮演角色的生命力。即使是背叛亲友后老去的李尔王,或是被流放后孤身一人的考狄利娅,依然可以通过歌声展现生命的脉动。

《苏格兰先驱报》评论说,在山羊剧团的《李尔王之歌》中,“人类的情感溢出了语言所能表达的能力,创造了一部最强大、最独特、最悲惨的戏剧。”

波兰“山羊之歌”剧团被誉为欧洲最具创造力的戏剧团体之一。剧团以阿卡贝拉的声乐表演为基础,结合传统乐器和世界音乐等元素,创作出通过音乐和肢体传达情感的作品。

在我看来,Brall的莎士比亚改编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重在讲述主要故事或最具代表性的冲突场景。过去的作品,比如《麦克白》讲了一个梦,《樱桃园的画像》展示了一个最后的晚餐,而《李尔王之歌》这部戏剧就是一个流亡者和流放者。

03李尔王之歌

《李尔王之歌》将故事分为12个轨道,由10名演员和一名导演完成。他们的唱功毋庸置疑,对乐器的掌握也各不相同。

有人质疑其叙事的连贯性,有人批评其故事的完整性,有人期待更戏剧化的表达,还有人期待更连贯的观剧体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每首歌只有5分钟,哪怕被导演解说“打断”11次,它的音乐都是美的,演绎也是有爆发力的。

作为观众,我本想试着闭上眼睛,只靠听觉去感受歌曲中的情绪,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演员们随着音乐迸发出来的能量,让我完全不满足于只靠耳朵去欣赏,甚至想通过眼睛去看演员们身上的能量。

只见大家都在唱歌,被围在舞台中央的老国王气得浑身发抖。他不需要台词,鼓鼓的脸颊和耷拉的眼皮都是在演戏。我还看到我最小的女儿科迪莉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她的父亲。她紧绷的小腿肌肉和额前凌乱的头发也是表演生动而有机的一部分。

这样的艺术作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值得推荐。

谁理解你的悲伤?

尼采说,“悲剧是从音乐的精神中诞生的”。

这也是Brall导演作品的表达方式。古希腊作曲家克拉特鲁斯说,“如果语言指的是它所描述的对象,那么音乐指的就是隐藏的、看不见的现实”。

Brall说:“我对这样的现实感兴趣。我用音乐触及现实,但这种现实往往被认为不是现实。”

所以通过音乐,我理解了《李尔王之歌》的悲伤,以及难以通过文字感知的情绪。

我记得在看《李尔王》剧本的时候,因为我的造诣有限,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的情绪那么容易激动,但是在音乐表现形式上,这样的疑惑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角色和对话,心理情绪转化为能量,在生理上积累后爆发,直到你不自觉流泪的那一刻。

导演说:“它是一个‘能量过程’,某样东西发生、发展、深化,达到一个临界点,然后爆发、释放。我不想打断这个过程。希望剧能回到最初的状态,回到它诞生的时期。那时候就像一个仪式,而不仅仅是讲什么故事。”

这也是作品只展现部分主要故事的原因。剧情简洁才能适当积累能量。

科迪莉亚的悲伤源于她的内心无法被感知。她和同一个演员唱过哀歌——4岁,11岁,17岁——用不同的音色和情绪诠释了幼童的无助,少女的迷茫,女性的绝望。

李尔王的悲哀是因为他贪婪自负,不顾忠诚背信弃义。他时而轻哼,时而发怒,最后他目睹了好人的死亡,也无法改变亡国的命运。

我相信每个观众对《李尔王之歌》的悲伤都有自己的理解,导演只是想用这种古老而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悲剧的解读。

“山羊之歌”这个剧社的名字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悲剧”一词。开场前,导演告诉观众,该剧的灵感来自一次画廊经历。时代造就了不同风格的绘画,每一种风格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你没有看过第一幅画和第二幅画,你就无法理解最后一幅。

《李尔王之歌》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首歌,都是那天画廊里的那幅画,能量萌发,积累,爆发,回归。

很喜欢最后一首和第一首的呼应。作为一个悲惨的故事,它没有让观众陷入巨大的悲伤。值得庆幸的是,它始于灵魂般的“在天堂”,终于它,给了能量一个坠落,给了情感一个回归。

Photo |上海音乐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