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清宫剧的历史与题材类型,宫廷剧演变史,宫廷剧为什么就这么火

2023-12-18 00:45 作者:岑岑 围观:

文|艺能中书令

编辑|艺能中书令

清宫戏的创作并非是从近年才开始的,早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了表现紫禁城内宫廷生活的影片。

1909 年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拍摄的短片《西太后》,大概是最早的表现清朝宫廷和皇族生活的影片,可惜现已找不到存本。

《西太后》剧照

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内清宫戏的创作就已经出现了苗头并渐成趋势。

1928 年王元龙导演的《清宫秘史》和1929 年到 1931 年由邵醉翁等导演的《乾隆游江南》(共9集)是比较典型的“清宫戏”。

《清宫秘史》剧照

1940 年又有朱石麟执导的《香妃》,1948年有根据姚克话剧《清宫怨》改编、由朱石麟执导,著名演员周旋、舒适等主演的《清宫秘史》,这部剧承传历史剧创作的薪火,可以视为早期清宫戏的延续。

清宫剧的再次兴盛

清宫戏的再次复兴,香港电影导演李翰祥功不可没。

导演李翰祥

1977 年他编导的《乾隆下江南》获第十四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1979 年他编导的《乾隆下扬州》获第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奖,1980 年他又执导了《乾隆皇与三姑娘》,以上三部影片被称为“乾隆三部曲”。

它们以君臣斗智斗勇的故事和幽默诙谐的风格开“戏说”历史故事剧之先河。

其中,演员刘永和李昆分饰乾隆与刘塘,再加上个姜南扮演的奸臣鄂容安三个人把乾隆下江南的故事演绎得幽默谐趣,具有极浓的喜剧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来的《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喜剧风格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乾隆下扬州》

1983 年李翰祥创办新昆仑影业公司,在大陆与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合作,编导了影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获文化部 1983 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从此,李翰祥的名字开始为大陆更多的观众所熟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其执导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末代皇帝》等为新的发端。

86版《努尔哈赤》

大陆也开始了清宫戏的拍摄,出现了陈家林执导的《努尔哈赤》和周环、张建民执导的《末代皇帝》等电视连续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预示着清宫戏电视剧高潮的到来。

《末代皇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86 年,由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联合摄制的影片《末代皇帝》,把清宫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

历史高峰:《末代皇帝》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被允许进入紫禁城拍摄的电影。

《末代皇帝》

它用闪回式的蒙太奇手法,以中国清末民初政权交替更迭的史实为基础,一直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战犯的改造以及WHDG命。

在这种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突显了清代最后一位帝王溥仪 60 年的人生历程,着意表现了他从一个封建帝王到普通人的还原过程。

意大利导演贝托鲁齐称这部影片描写的“ 是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

该片表现了西方人对东方文化恣意的想像和特殊的解读,在海外上映后,以其东方特有的神秘色彩和魅力征服了西方观众影片以紫禁城为界,将城外巨大的历史激变和社会动荡与置身于历史之外的紫禁城内的令人窒息封闭、守旧僵化的小朝廷形成鲜明的对比。

把溥仪作为一个个体的人,面对传统的强大的旧势力所表现出的个体生命的渺小与无奈,执着其中的那种挣扎以及要走出那道门的艰难努力,和走出后的多重困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所蕴含的深刻的寓义以及它所展示的历史的荒诞,像一股强烈的文化冲击波,震撼了西方观众,再一次掀起了影视圈里的“中国热”。

1988 年,在第 60 届奥斯卡奖颁奖中,该片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最佳作曲、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美工等 9 项大奖。

这在奥斯卡奖颁奖的历史上实属少见,它使清宫戏的创作成就和国际影响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虽然这部影片中的许多场景已经不在紫禁城内,后半部分已经不在宫廷内了,但它通篇所表现的仍然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王的人生历程,如果我们把清代帝王系列作为一个谱系来研究,《末代皇帝》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还是把它归结为清宫戏。

“戏说”类型的清宫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以李力安执导的《戏说乾隆》为发端,清宫戏愈演愈烈,盛况空前,占据了中国影视天地的半壁江山。

李安

在这些清宫戏中比较多的一类是清代帝王戏,它在整个清宫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们看到的有《努尔哈赤》《太祖秘史》《顺治王朝》、《康熙帝国》《雍正王朝》《乾隆朝》、《嘉庆王朝》、《少年康熙》、《少年宝亲王》、《少年嘉庆》等,几乎囊括了清代十二帝的

全部谱系。

《戏说乾隆》

其中,尤以康、雍、乾三代帝王为多。

康乾两位盛世明君的故事被香港、大陆反复拍摄,从“正说”到“拟正说”到“戏说”,版本不断更新。

仅《康熙微服私访记》续集就已经拍到第四部,“乾隆下江南”更是传统的热门题材,受到持久的追捧。

《康熙微服私访记》

除了上个世纪 30 年代邵醉翁导演的《乾降游江南》和 1977 年李翰样导演的《乾隆皇帝下江南》之外,还有赖水清导演、陈浩民主演的《乾隆皇下江南》、张弓主演的《乾隆皇下江南》、张志中主演的《乾隆下江南》、郑少秋主演的《戏说乾隆》等多种版本。

焦幌、张国立、郑少秋、张铁林等众多乾隆形象已经深入民心,甚至成为一种符号,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认知。

十分明显,这些帝王戏的主调基本上都是颂歌式的,作品极力歌颂其开疆拓土、兴国兴邦之宏图伟业、文功武略。

歌颂其勤政爱民,反腐倡廉的不懈努力;歌颂其驭人治国的政治智慧,仿佛清朝十二帝个个都是兴国兴邦之明君。

作品对其人性的另一面,如残暴、苛政、保守误国、文字狱等等诸多弊端虽有提及但仍然是瑕不掩瑜。

帝王戏的这种描写彻底颠覆了以往传统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帝王形象。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一提到皇帝,人们头脑中首先确立的符码是反动的、封建的、专制的、残酷欺压人民的暴君,是拥有三呼万岁的荣耀和三宫六院的享乐的昏君。

而近年来清宫戏中的帝王形象已经是中性化的了,而且赋予了一种英雄、君子加风流才子的不凡的伟人色彩。

近代清宫剧中“人性化”的一面

在清宫戏中,编导者着重表现了帝王们生活和性格中“人”的一面。

就拿雍正来说,以往一提到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夺嫡篡位、他的残暴、苛政乃至变态,而现代清宫戏版的雍正却更多的展现了其形象的另一面。

以《雍正王朝》为例,编导者塑造了一个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呕心沥血的有道明君。

他每天忙于国政,起早贪晚,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在批阅奏折,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积极的推行改革,扭转了财政方面的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官场的不良作风。而对其残暴和苛政虽有一些描写,但却将其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

应该说,这是比较接近于历史真实的。

考察清代历史可以看出,历代清帝都是比较勤勉的。

康熙便是一个勤政帝王的楷模。

康熙自称:

“致治之道,务在精勤,励始图终,勿宜有间,朕自躬亲庶政,宵肝弗遑。二十余年以来,凡用人行政,事无巨细,罔不殚心筹划,早夜孜孜,有如一日。”

康熙皇帝一生确实如自己所描述的那样弹心竭虑,事无巨细忙于国事,直到晚年仍然是“年力虽衰,而志意始终如一,仍未少懈”。

雍正是一个最难做的皇帝,康熙盛世到了末期已经是一个空虚的外壳,国库亏空、吏治腐败,加之嫡位之争留下之祸患,都给雍正为政之艰埋下了伏笔。

而雍正又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帝王,希望在自己手中纠正吏制的腐败,使国家强盛起来。

他在位 13 年,一方面要用铁的手腕对付觊觎皇位的各种势力,另一方面要实现自己的政治夙愿,励精图治,整顿吏治,聚敛钱粮,真可谓呕心沥血。

他常常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觉,用生命的代价奠定了乾隆盛世之基。

嘉庆也是这样一位勒政的皇帝,他为政 24 年从不懈怠。

清代的帝王与前朝的皇帝相比都是比较勤勉的。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不但中国的封建社会由盛及衰,而且世界各国注视中国的目光也由羡慕、敬仰到充满侵略的欲望。

因此,整个王朝的发展进程中,战争、灾祸、吏治上的种种艰难,都为清代帝王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宫廷情感,皇妃、格格提供了感情宣泄

皇妃格格戏是清宫戏中另一类重头戏。

《金枝玉挚》

如《西太后》、《垂帘听政》、《倾国倾城》、《金枝玉挚》、《戏说慈禧》、《一代皇后大玉儿》、《格格要出嫁》、《孝庄秘史》、《还珠格格》、《少女慈禧》等。

这类清宫戏主要描写宫廷里的皇族女性的生活和命运,表现她们在清代政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她们婚姻、爱情中的情感生活及人性的诸多方面。

《孝庄秘史》

这些女性的命运往往是和家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有悲剧也有喜剧。

清朝帝国是由满人统治的国家,而这个民族对于长幼尊卑的重视程度远胜过其它朝代的统治者,尤其是辈分高的女性会受到特殊的尊重和优待,在皇族系统内尤其如此。

《西太后》

幼主即位,大臣辅政是清代历朝常有的现象,而君临辅政大臣之上的实质上不是年少的皇帝,而是皇后或皇太后。

他们虽为女人,却常因为辈份上的优势而在实际上垄断着整个国家。

这似乎与“即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汉文化传统有所不同。

清朝统治者虽一直奉儒家文化为圭桌,但因为其民族特殊传统和对儒家文化接受上的不同选择,其做法也迥异于汉民族。

清代宫廷中的女性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的作用是非同凡响、可圈可点的。

就拿孝庄来说,她亲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皇太极驾崩时,六岁的福临继承大统,多尔衮把持朝政。而康熙即位时也刚刚八岁。她扶持两代幼主支撑起大清的江山社稷。

皇太极、多尔衮这两个个性极强的男人曾给她的生活带来希望,也给她增加了很多艰辛和痛苦。

国事艰难,大臣擅权,可以说皇家的政权始终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

影视剧中的孝庄太后

孝庄以超人的智慧斡旋其中,即使作为一个男人来说也实属不易,更何况一个女子。

她这一曲折的人生经历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素材再拿慈禧来说,无论其在历史上功过如何,都不能否定她和孝庄是清代两个最不同凡响的女人的评价。

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子,因得咸丰帝的宠爱开始参预朝政。同治继承皇位时刚刚六岁,她和慈安作为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光绪 7 年,慈安太后死,她独揽朝政,凌驾于众多亲王大臣、贝勒贝子之上。同治 13 年同治帝病逝,由其 4 岁的子继承皇位。

慈禧成为同治、光绪两朝实质上的统治者,因此,在清代宫廷的皇妃格格戏中,描写孝庄、慈禧两个人的的戏份较多,内容也比较丰富。

除了她们两个之外,清宫戏中还塑造了一大批形象生动、个性迥异的女人。

她们的命运、婚姻、情感都是皇妃格格戏中表现的重要内容,使清宫戏中增添了一种细腻和柔情。

甚至连其角色扮演者斯琴高娃、潘红、许晴、邬倩倩、赵薇等也因其银幕形象而大红大紫,其扮演的角色也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符号而深入人心。

君臣博弈,君臣桥段

清宫戏中的另一类题材是臣子戏。

这类戏中比较著名的有《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一代廉吏于成龙》、《恭亲王》、《李卫当官》、《李卫辞官》、《天下粮仓》等。

《宰相刘罗锅》

臣子戏中所书写的多为历史上的清宫廉吏、著名人物,因其在位时有与众不同的业绩而彰显于后世,为民间广为传颂,也在清史中留下美名。

也正因其著名,所以才为各路写手所青睐,成为清宫戏的重要题材。

《铁齿铜牙纪晓岚》

这些戏无论是正剧还是戏说类剧,大都比较注重对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塑造,较之帝王戏更具个性色彩,更具人情味。

如《一代廉吏于成龙》、《天下粮仓》描写了于成龙、刘统勋忠君报国,勤政爱民以及与官场腐败进行斗争的业绩,有一种大义凛然、慷慨悲歌的格调。

《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李卫当官》等则属于另外一种风格。

《李卫当官》

作品塑造了刘塘、纪晓岚幽默、睿智、正邪分明的性格,而李卫不羁的个性以及其为官时所表现出的大胆、机智和忠诚也给观众留下了可敬可爱的印象。

《清宫风云》中对多尔衮形象的塑造更是别具一格。

《清宫风云》

既写出了其人性的复杂,又写出了其对爱的忠诚。

他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没有一天不被内心的两种欲望一爱欲与权力欲所困惑,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柳索。

亲情与爱情、忠君思想与权力欲望的重重矛盾把他折磨得痛不欲生,使本来辉煌的人生蒙上了厚厚的沉垢。

这些臣子戏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复杂,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心。

其它的还有太监戏、宫女戏等等。这些戏在清宫戏中只是很少的几部,不具有代表性。

写在最后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在各级各类电视台和影院播出的清宫戏电视剧近百部,其数量之多在历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产和制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而且,一些优秀的剧目被各大电视台竞相播放,重复播放和接拍续集的现象也相当多。

参考资料

吴风:《艺术符号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年 1月。

[意]翁贝尔托·埃科著:《符号学与语言哲学》,王天清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

《电视剧叙事情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年 6 月。

[英]马克·柯里著:《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 年5 月。

[美]华莱士·马丁著:《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3月。

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年6 月。

[荷]米克·巴尔著:《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1995 年11月。

董小英:《叙事艺术逻辑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 年 5 月。

李青宜:《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