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德川家康是怎么靠着宫廷桃色丑闻让武家成功介入天皇和公家事务的

2023-12-02 12:17 作者:岑岑 围观: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武士的国度,它被这些头顶月带头,身着各色羽织直垂,带着两把刀就要怼天怼地怼主公的军人统治了800年。这期间无论是高天原降到世间的代表——天皇还是原来的主角——以藤原北家后裔为代表的公卿都似乎退居到了幕后。

羽织

但公家权力的消失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更像是一次慢性中毒,从平清盛开创昙花一现的平家盛世开始,到德川庆喜作为末代将军宣布辞官纳地为止,公家的势力几经反复,从后醍醐天皇颠覆镰仓幕府,迸发出想做中国式帝王的野心,到安土桃山时代,公家在足利义昭仍是名义上将军的背景下,给予了了织田信长左近卫大将的武家栋梁官职,要知道这时候将军的公家官职才是左近卫中将,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昭然若揭。

那么公家什么时候彻底丧失了其政治影响力呢?答案是江户时代,都说德川家康能忍所以摘到了最后的果实,但在笔者看来,家康在忍背后的相机而动才是他最特别的优势,东海道的第一弓变成织田信长的第一功以后,德川家康就从质子混成了主子,三河复国是德川霸权的起点;小牧长久之役相持小胜之后整军易帜,果断换得了日后五大老之首的地位,相比某东北军领袖混成了一枪不发撤关内,德川家康的结果算得上关原决战屠大龙。

而公家影响力的衰退也归结于德川家康顺势而为,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一则桃色新闻,还是一则来自皇宫的桃色新闻。大家知道,日本的天皇御所里并没有宦者的存在,复杂来讲因为这是一门比较难以掌握的技术,就连离中国更近的朝鲜学到的都是非完全版,而日本的畜牧业落后导致实践的匮乏,恰恰更加剧了这一情况。而简单来说,从日本皇室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和弱小到完全不需要第三方势力来制衡的现状来看也都不需要这样的特殊人群存在。

所以京都的天皇御所的主要劳动力来自于女官,这些女官或者说宫女名义上也就是天皇的人,但日本因为并没有收到儒家以及其他宗教关于男女之防的影响,所以一直以其对于乱性的容忍度还是比较高的,也正是有这样的背景存在才会催生出《源氏物语》这样的作品。但虽然偷情的男女双方和吃瓜群众纷纷表示接受,但绿帽换任何一国家的男人都不会觉得是一件可以坦然接受的礼物,更何况是想要万世一系的天皇家。

不是每个男人都可以像林克一样愉快接受一顶绿色的帽子

所以1609年的夏天,因为典侍广桥氏、权典侍中院氏、掌侍水无濑氏、唐桥氏、命妇赞歧五位宫女私通公家众而被搅动的热闹非凡。

京都御所的清凉殿内,天皇的御弟智仁亲王,传奏劝修寺光丰,以及出自藤原北家的摄家众按照尊卑依次而立。而在他们之前,一个男人正襟危坐。似乎隔着帘幕都能感觉到黄栌染御袍里面的怒意。

天皇的装束

“传奏可将朕意传到?”

劝修寺光丰连忙应答:“微臣已向幕府传答陛下之意,大御所也表示做出如此秽乱宫禁之人必当重罚,不过仓促死刑不利于惩前毖后,为了彻底杜绝这类忤逆事件再次发生还是应该彻查事实真相后再做惩处。”

“岂有此理,他要权,朕让他做武家栋梁,他要名,朕赐他太政大臣,现如今朕要处理内务,他倒要管教起朕来了,皇室衰弱如斯,仰人鼻息,这家我难道也管不得了!”连高高耸立的立缨冠都在后阳成天皇的怒火下止不住颤动。

“陛下息怒,公武相济,才是家国长治久安之道,陛下所言家事,其实不然,天子以国为家,天子家事即为国事,幕府执庶务,参国事,常例矣。况幕府虽参议此事,最后定夺还是出自陛下。“

“传奏所言正是臣等之意,请陛下圣裁。”一直没有说话的摄家众似乎心有灵犀一般,齐声作答。

“荒谬至极,荒谬至极!宫禁之事,朕意已决,非杀之不足以正伦常!“后阳成天皇猛地站了起来,继续喝问道:“诸公与朕同心否?”

清凉殿内霎时间哑然无声,徒留天皇的怒意徘徊在内找不到宣泄的口径。

“诸公与朕同心否?”

“与朕同心否?”

天皇一次高过一次的音调终于发挥了作用,稀稀落落的敬如圣意在殿内陆续出现。

京都的御所

这就是发生在1609年8月4日,京都御所清凉殿内天皇逼问摄家众是否同心的事件经过,得到了支持的后阳成天皇立马召见了幕府使者,并当着他的面宣布了处死涉事宫女的敕决。

但是口号要是有用,中国男足早就拿世界杯了,所以天皇的敕决也仅仅是表面文章,虽然敕决了死刑,但并不是斩立决,幕府在朝的代表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还是在两天后组织了对涉案的公家众和宫女的讯问。经过了半个月的审讯,板仓胜重带着结果和皇太后所属女官长和天皇正室女官长两人先后来到德川家康跟前汇报情况。

德川家康做出决定似乎也花了不少时间,可以想象板仓胜重对天皇震怒的形容让他习惯性的开始选择进退的时机,一个月的时间,他既留给自己用来做出未雨绸缪的布置,也留给了京都的摄家众进行公关,更留给了天皇本人来消化这种愤怒。

九月二十三日,板仓胜重带着德川家康的意见重新回到了京都。到了这个时候,后阳成天皇似乎也明白了蚍蜉不足以撼大树的道理,表示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所有惩处都由家康来定。于是以流代死,涉案人员无论男女都被流放到了边地,甚至有些公家众比如说德大寺实久仅仅只是受到了天子的责骂以示处分。

就像后来的后水尾天皇一样,感觉受辱的后阳成天皇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手段,只好撂挑子不干,不等1609年的时间走完,后阳成天皇就已经表示工作压力太大,要求提早退休。虽然家康面临的情况于秀忠不同,并没有送女入宫等皇子降生的造人剧情,但是天皇迅速退位只会让武家处理宫女插手公家事务的不利影响扩大,德川家康虽然想给公家定规矩,但善于选择时机的他也认为这个时候并不适合一步到位。不过为了让本来就心存不满的后阳成天皇能够接受延期让位,那还得有一个由头。

1610年2月,眼看让位仪式即将在一个月以后举行,德川家康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其第五女的死让这个冷酷的天下人都来不及哀伤血脉的凋零,就赶紧奏请天皇怜悯自己老年丧女延期举行让位。

纵然天皇盛怒,却也没有办法,毕竟处理宫女私通事件受辱的教训刚刚摆在眼前,只能无奈接受。

四月,家康的七条让位意见就和武家传奏一道来到了御前。

第一条、 让位必须由大御所德川家康或征夷大将军德川秀忠上洛主持

第二条、 亲王元服仪式在年内举行

第三条、 天皇母亲女院当返回御所监护天皇

第四条、 摄家众如有意见当在商议后上奏天皇

第五条、 公家众应立志于学术行仪

第六条、 公家官位接替应勉励奉公

第七条、 重新起用宫女私通事件中遭到流放的公家众

以上七条除了第二条是对天皇的让步以外,其他几条几乎涉及天皇家事(女院),国事(公家、摄家)的方方面面。

后阳成天皇一看这七条,自然是两眼一瞪,胡子一翘,气个半死,索性一息尚存,但除了能口吐芬芳以外也只有拖字诀了,但问题是家康不怕拖,急着让位的是后阳成。火上浇油的是当年的十月份家康再次向摄家众发出指示,要求他们明确向天皇表明支持幕府的意见,如若不然,未来不论是骏府还是江户,都不会向他们提供一丝一毫的援助。

与对摄家众的威胁一道,家康一样给了后阳成天皇三条意见,不是威胁却又胜似威胁,尤其是家康再次强调了需要摄家众提报具体意见,这等于对本就权力局限于公家小圈子的天皇说,你还是安安心心当吉祥物好了。

后阳成自然是一个不认,但家康对摄家众的威胁显然有了效果,他们一面表示在内心确实支持天皇让位与亲王元服仪式同时举行,一面又特别矛盾的表示时局艰难还是要顺从幕府的意思,优先亲王的元服仪式。为了寻求支持,他们还四处走访关系,女院是天皇生母,要拜托,智仁亲王是天皇亲弟,也不能疏漏,甚至最后对直言,若天皇再不肯斡旋有所舍弃,那么公武关系将受到极大影响,这将动摇到国本。

或许是天皇的耐心到了极限,或许是来自家人的劝谏让他感到了走投无路的挫败,也或许是他看到了天皇作为虚君的无奈,总之后阳成天皇的心情从宫女私通事件时的雷霆之怒,到了此时已经化作了妇人般的叹息:“唯有以泪洗面,无能为也矣。”与天皇内心那根紧绷近两年的弦一起断掉的是天皇对于公家的掌控。

薰有抱住她的公生,后阳成却只有劝他放弃的亲信

而德川家康的七大要求经过了系统化的阐释,在1613年以《公家众法度》的形式正式颁发,其中大部分内容规定了公家众的言行举止,但文末却暴露了幕府的野心:各条所裁决,依五摄家及传奏,如有上述之故,需交由武家处分。这里面有两层意思摄家和传奏是公家的监督人,有检具检察权。而武家是最终的决策者,人事的奖惩都得由幕府来定。

这还不是全部,一年之后家康就开始针对皇室和公家制定更详尽的法度,这次的准备相比1613年显然更为充分,光是准备时间就有足足两年,引经据典,各项条款都出自历史典籍。

这就是大阪夏之阵后颁发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如果说《公家众法度》仅仅涉及到公家,摄家,那么《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则把手伸到了整个公家世界的一头一尾,头是指皇室,尾是指寺社、门迹。

天子诸艺能之事,第一御学问也,通篇开头就规定了天皇的工作就是好好开发兴趣爱好做学问。早在几百年前的德川家康就明白了君主作为形式上的领袖只需要品行端正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事实也证明了天皇实际掌权的危害,后醍醐掌权,开启了日本的南北分裂时代,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实君,一步步将日本拖下了军国主义的深渊,或许日本政治的平衡就在于这种自摄关、院政、武家三个形态下不断弱化的君主权力。

而《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的颁发人,也值得我们注意,这一法度除了大御所德川家康征夷大将军德川秀忠署名以外,还有关白二条昭实的名字在上面,这也就意味着相比于《公家众法度》这样武家单方面颁发规定公家行事的法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获得了公武双方的联合署名,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法度就是公武双方联合颁发的,再结合法度针对对象全方位覆盖了上至天皇和宗师,下至门迹和寺社,表面上是幕府和天皇就宫女和退位事件争斗的自然产物,但本质上是德川家康看准了时机将武家的手伸到了公家核心地带,限制天皇,扶持摄家,并监视公家,一打一拉,轻易就将天皇最能依仗的势力纳入到了自己的控制范围。

更关键的是获得公武双方一同背书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从此成为了幕府管理公家和朝廷最基础的法理依据一直延续到了幕末,后来历代将军在公武关系上所做的调整以及新法度的颁发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们才会说公家不是天皇的公家,摄家却是武家的摄家,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摄政关白还有五摄家会在幕末在王政复古的口号下与将军一起走到了政治生命的终点。

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