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鲁迅和谁有矛盾,鲁迅和谁闹掰了

2023-11-30 19:09 作者:岑岑 围观:

鲁迅批评的同事很多,如梁实秋、陈西滢、林语堂、叶凌风、郭沫若、徐志摩、高长虹、周作人、胡适、施蛰存、张资平等。

这些人受到鲁迅攻击的原因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攻击个人生活方式,如郭沫若和叶凌风。

(2)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攻击的人,如梁实秋、陈西滢、徐志摩、周作人、胡适。

(3)因文风不同、人生态度不同而互相攻击的人,如林语堂、高长虹、施蛰存、张资平。当然,鲁迅一生中与人的辩论很多,我所列举的可能只是被攻击的作家中众所周知的一部分。

梁实秋:30年代鲁迅去世后,他们之间的文学论争就结束了。抗战结束后,梁实秋去了四川。此后,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集《雅间随笔》。建国后赴台任教,先后写了《雅室随笔》续集和《雅室随笔》三集。他还花了20多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写得很好,被世人称道。

梁实秋和他的妻子程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程去世,他们还写了一篇长长的悼念散文。梁实秋和冰心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80年代初,冰心在岛上去世。他马上写了《悼念冰心》这篇文章,让人落泪。后来冰心写信澄清说,他邀请他们在交通方便的时候再见面,但未能实现。梁实秋1987年在台北安详辞世,享年84岁。

陈西滢:30年代初,她与女作家凌叔华结婚。后来她出国,在国民政府文化部门工作。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得以摆脱监视,安全回国。陈颖夫妇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晚年,陈西滢定居包道,他后悔与鲁迅争论。60年代再版散文集《西营闲话》,他主动删除了所有关于论战的文章。1970年,陈西滢去世,享年74岁。

林语堂:30年代初,战后与鲁迅断交,创办《论语》、《宇宙风》等刊物。老舍的《骆驼祥子》全文最早发表在《宇宙风》上。抗战结束后,他去了美国,并长期坚持用英语写作。先后写出《北京的烟》、《红牡丹》、《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等优秀作品,成为中美文化的使者。20世纪50年代,她去新加坡短期任教。60年代后定居台湾,后期作品多收于《不谈一集》、《不谈两集》、《不谈一切》。1975年,《北京的云》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1976年,林语堂逝世,享年81岁,葬于台北阳明山。

叶凌风: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作品风格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他开始转向对知识的研究。曾参加过“左联”。解放后赴香港,创办星岛日报,长期主编副刊《星座》,撰写《张保仔传说与真相》、《香港地方志》等考证和文艺理论著作。1975年,叶凌风在香港去世,享年70岁,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嘱。他收藏的《清代地方县志》被外人高价拒之门外,所有书籍史料全部捐给中山图书馆。

郭沫若:此人一生有不同见解,但在文学界普遍被鄙视。他有“帝王”之嫌,晚年在很多运动中不得不随波逐流。他于1978年去世,享年86岁。

徐志摩:他在1931年的一次空难中英年早逝,年仅35岁。但是很多诗比如《诗安中的娜拉》、《永别了剑桥》、《不知风往哪个方向吹》等。最终成为了流行的诗歌。

高长虹:芒远,矿报社的主要作家之一,于1949年默默无闻地去世,享年54岁。

周作人:作为鲁迅的二哥,他的作品在30年代以后越来越颓废。他在抗战时期沾染了“抗命”的污点。抗战结束后,被关押在老虎桥监狱,解放后获释。后来做了翻译,写了鲁迅回忆录。主要作品有《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伊索寓言》等。1967年,“大灾难”伊始,周作人安详辞世,享年83岁。

胡适:30年代以后,主要写游记、自传、回忆录。建国后,他去了台湾,却屡屡受挫,终身政治理念无法实现。1962年,胡适在挫折中去世,享年71岁。

施蛰存:作为“海派”的代表作家,精神分析小说大师,建国后因为与鲁迅争论而受到迫害,不得不停止文学创作,转向翻译、古典文学研究等等。他一生学术成就斐然,最终成为学术大师。2003年秋,施蛰存在上海华东医院安详辞世,享年98岁。

张资平:作为“创造社”作家和早期的“海派”作家,他的写作风格在30年代以后日益颓废,作品趋于粗制滥造。抗日战争时期他当过假哨所。建国后,曾短暂参与制定《化学工程大全》和地质教材。1957年被捕,1959年死于劳改农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