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鲁迅被吹捧,鲁迅先生骂过的人

2023-11-30 19:08 作者:岑岑 围观:

作为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先生无疑是充满战斗精神的。他脸色冰冷,怒气直立,令人望而生畏。他有最坚硬的骨头,从不表现出任何轻蔑,说话像一把刀,似乎永远不知道如何妥协。他总是冷光刺一句,把对手砍得体无完肤,血流如注。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似乎总是生气的文学家,从来不在乎对方的权力背景,也不在乎这个世界。他该骂就骂,该宽容就宽容。鲁迅先生一生骂过多少人?恐怕他连自己都不记得了。

鲁迅

据好事者统计,有名无实的人物有几百个。其中包括政治权贵、傲慢的商人、著名作家、权威学者、诗人、大学校长、哲学家、戏剧大师、军阀首领等。,包括几乎所有民国名人,甚至外国人和他们的哥哥周作人。

由于同领域的重叠,鲁迅先生的那些同事可能是被骂得最惨的。

鲁迅批评过的同行作家很多:郭沫若、梁实秋、叶凌风、徐志摩、陈西滢、林语堂、高长虹、周作人、胡适等等。根据他们受到鲁迅先生攻击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郭沫若、叶凌风,鲁迅先生批评他的生活作风。

二是因为政见不同而互相攻击的人,比如徐志摩、周作人、胡适、梁实秋、陈西滢。

第三,因矛盾的人生态度而被骂的人,如林语堂、高长虹。

那么,让人好奇的是,这些与鲁迅先生争论的作家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郭沫若

郭沫若:如果要说被鲁迅先生骂得最狠的人,可能就是郭沫若先生了。鲁迅先生写他是“才子无赖”,骂:“隔空看狗,隔空看郭沫若。”郭沫若先生一生有不同见解,但在文坛普遍被人鄙视,有“帝王”之嫌。晚年,他在许多运动中不得不随波逐流,于1978年逝世,享年86岁。

叶凌风:鲁迅先生讽刺是“红唇白牙的天才作家”,称是“新流氓画家”,喜欢模仿赖昌星的画。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凌风的作品风格开始出现转向现实主义的迹象,开始转向学术研究,并一度参加“左翼联盟”。解放后赴香港,创办星岛日报,长期主编副刊《星座》,撰写《张保仔传说与真相》、《香港地方志》等考证和文艺理论著作。1975年,叶凌风在香港去世,享年70岁,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嘱。他收藏的《清代地方县志》被外人高价拒之门外,所有书籍史料全部捐给中山图书馆。

徐志摩

徐志摩:徐志摩在《语丝》杂志上对音乐性的描述很神秘,甚至到了夸张扭曲的地步,所以鲁迅写了《音乐》?他在文章中抨击徐志摩高深莫测的音乐观:“能在生活中处处听到‘美妙音乐’的人,应该是精神有问题,有幻觉,送进疯人院也不足为奇。”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时年35岁。但是很多诗,比如《石安的娜拉》、《永别了剑桥》、《风不知吹向何方》等,最后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

周作人:由于周作人的日本妻子对中国挥霍跋扈,周作人辞职,鲁迅与周作人反目成仇。作为鲁迅的二哥,他的作品在30年代以后日益颓废,在抗战时期沾染了“不服从”的色彩。抗战结束后,被关押在老虎桥监狱,解放后获释。后来做了翻译,写了鲁迅回忆录。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和翻译作品伊索寓言。

1967年,“大灾难”伊始,周作人安详辞世,享年83岁。

胡适

胡适:由于胡适对日本的态度软弱,鲁迅在许多文章中斥责胡适,说他为侵华日军出谋划策,并在《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家。然而,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看,这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密。”20世纪30年代以后,胡适主要写游记、自传和回忆录。建国后,他去了台湾,却屡屡受挫,终身政治理念无法实现。

1962年,胡适在挫折中去世,享年71岁。

梁实秋

梁实秋:鲁迅和梁实秋因卢梭的文章成了敌人,从此开始了一场骂战。鲁迅在《失传的家庭》和《资本家的倦狗》中骂梁实秋:“看见一切资本家就低头摇尾巴,看见一切穷人就趾高气扬地叫。所有资本家都是这只狗的主人,所以你当然不知道你的主人是谁。”30年代鲁迅去世后,他们之间的文学论争结束,梁实秋在抗战后进入四川。此后,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集《雅间随笔》,建国后在台湾任教,先后写了《雅间随笔》续集、《雅间随笔》三集,用20多年时间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颇为世人所熟知。

梁实秋和他的妻子程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程去世,他们还写了一篇长长的悼念散文。梁实秋1987年在台北安详辞世,享年84岁。

陈西滢:1926年“三·一八”后,陈西滢在《现代评论》发表文章诋毁学生的正义行动,遭到进步文坛的批判,与鲁迅斗争,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30年代初,她与女作家凌叔华结婚,后来出国。她也在国民政府的文化部门工作。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得以摆脱监视,安全回国。陈颖夫妇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

晚年,陈西滢定居包道,他后悔与鲁迅争论。60年代再版散文集《西营闲话》,他主动删除了所有关于论战的文章。1970年,陈西滢去世,享年74岁。

林语堂

林语堂:鲁迅批评林语堂的幽默取向:“把屠夫的残忍变成微笑,结束它。”30年代初,战后与鲁迅断交。同时创办《论语》、《宇宙风》等刊物。老舍的《骆驼祥子》全文最早发表在《宇宙风》上。

抗战结束后,他去了美国,并长期坚持用英语写作。先后写出《北京的烟》、《红牡丹》、《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等优秀作品,成为中美文化的使者。

20世纪50年代,她去新加坡短期任教。60年代后定居台湾,后期作品多收于《不谈一集》、《不谈两集》、《不谈一切》。1975年,《北京的云》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

1976年,林语堂逝世,享年81岁,葬于台北阳明山。

高长虹:莽原和狂风社的主要作家之一,因为鲁迅离开莽原杂志后,狂风社成员的稿件被查禁,许广平与鲁迅相恋,高长虹与鲁迅反目成仇。20世纪30年代后,他开始默默无闻,并于1949年去世,享年54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