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人性的挣扎与毁灭——“狗血剧”《雷雨》,是一出怎样的时代悲歌

2023-11-29 16:38 作者:岑岑 围观:

如果把《雷雨》拍成影视剧,当代观众肯定会从各方面吐槽《雷雨》故事的狗血。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也有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大家庭八口人,两代人跨越30年的爱恨情仇,不就是现在影视剧里最常见的风流韵事和三角恋吗?正是因为这些剧情,在当代网络的各种批判下,《雷雨》一定会被归为狗血剧。如果抛开现在的社会背景,让《雷雨》回到1934年,这场雷雨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雷雨》诞生的背景自《雷雨》诞生以来,对这部剧的解读一直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视角来谈谈这个上演于30年代的悲剧故事。笔者认为,只有先阅读这部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读者才能真正理解登上当时文化舞台《雷雨》是为了向世界反映什么。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迅速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侵蚀、冲突和冲击,中国新文化的开端由此开始。

1934年,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交流和更新的大阶段。“古今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同时又牵扯着人们的思想。西方文化像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渗透到中国文化和普通群体中。曹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冲击下,写出了这部体现社会矛盾、揭露社会黑暗、具有深刻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因此,《雷雨》体现了中国封建伦理思想与个性解放思想的复杂斗争,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家庭伦理悲剧。

周朴园的人性:《雷雨》真正反映了什么?其实这部剧的每一个人物都穿插着作者对人性和社会完全不同的思考。作品中有三个典型的男性人物,即封建家长周朴园和经过新思想洗礼的兄弟周平和周冲。剧中的周朴园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也是最早反抗封建礼教秩序的人,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

30年前,周朴园不顾家庭差异,爱上了她的女仆石萍,并生下了儿子周平。然而他们之间的这段感情终究只是注定的爱情。在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压力下,周朴园与封建伦理秩序的对抗以失败告终。尽管他和石萍是真心相爱的,但周朴园生活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中,这使他成为各种矛盾的导火索,甚至彻底摧毁了两个家庭。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周朴园意识到封建制度的顽固,所以他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为了保证封建家族的尊严,他最后成了一个世俗虚伪的封建资本家。在周朴园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他的虚伪和伪道德,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资本家虚伪、肮脏、丑陋的一面。曹禺通过这个角色告诉世人,封建主义是如何扭曲人性,摧残爱情的。

周氏兄弟的人性的两个儿子不是人类悲剧的受害者。作为父女俩的私生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刻上了“私生子”四个字,所以他注定要带着这个头衔生活一辈子,这也让一生都活在周家的夹缝中。他也是一个受过封建思想教育和新文化思潮的新青年,但作为私生子的自卑和懦弱,使他选择了与继母祎凡乱伦,甚至爱上了自己的亲妹妹四凤。

他的两次注定的爱情都是他懦弱的性格和在封建环境下追求个性解放的产物,所以他的爱情是为了摆脱封建礼教。可惜他和他的父亲走了同样的路,犯了同样的错误,无法回头,也无法挽回,因为乱伦罪是他必须承受的惩罚。因此,等待周平的最终结局只能是封建礼教压制下的人性毁灭,而不是通过感情的救赎。周冲兄弟的角色是最生动和简单的。虽然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但他对新思想和新趋势的接受程度远胜于周平。正是因为年轻,周冲对顽固的封建制度认识不足,周冲像个傻子一样挣扎,最终被封建礼教摧毁。

女性人物的人性:《雷雨》中的男性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她们在为欲望而挣扎,而戏剧中的女性在为救赎而挣扎。首先是石萍,串联整个故事的侍女。她原本是周家的丫鬟,却爱上了周家的错主,生下了和四凤两个孩子,并最终做了母亲。做了母亲后,四凤更怕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因为三十年来,她还在苦于玩弄和抛弃周老爷的感情。为了抵制这种封建礼教,石萍干脆不同意女儿去富家做丫鬟。

然而,四凤却踏上了她母亲的老路,但她走的这条“老路”比她母亲的更悲惨,因为爱上她的是她的亲哥哥周平。所有这些悲剧都是当时封建社会和阶级统治的结果。石萍在反抗封建礼教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力和悲哀。她前半生失去了爱情,后半生失去了孩子,最后因为封建礼教陷入了永远的绝望。石萍作为一个卑微无力的底层女性,无论她如何反抗封建礼教,最后的结局都只能是毁灭。

祎凡,另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是封建礼教制造的婚姻悲剧。受过高等教育、一心追求自由的祎凡最终与大她20岁的周朴园结婚。祎凡的生活更像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她根本不想被这种封建家庭生活侵蚀。为了表达自己的厌恶,与继子乱伦,亲手撕破封建家族虚伪的嘴脸,让周家和陆家同时分崩离析,一起走向末路。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祎凡的人性早已扭曲。对她来说,秩序和礼仪只是制造悲剧的根本因素。综上所述,曹禺的《雷雨》其实是在揭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性以及封建礼教压制下的黑暗与邪恶,所以《雷雨》从来就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狗血剧,而是一部反封建的时代挽歌。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雷雨》中的人性

人性的抗争与毁灭——论《雷雨》的思想主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