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重庆 皮影戏,巫山皮影戏

2023-11-24 22:10 作者:岑岑 围观:

皮影戏又称影戏、灯影,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最早流行于北方广大地区。据说汉武帝最宠爱的公主李夫人死了,齐朝的方士把纸剪成像来招魂。皮影戏后来的艺术就是来源于这种切人的技巧。在历史的进程中,皮影戏随游民经中原传入三峡,巫山县罗平镇是其重要发源地。

随着皮影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演变成独具地域特色的三峡皮影戏,同时形成了大量的皮影戏群体和皮影戏家族,使三峡皮影戏远近闻名。

三峡的皮影戏说:“皮人苦,累。一怕病,二怕路,三怕匪,四怕猪。”一是因为他们是流浪艺人,四处流浪,居无定所,最怕生病。第二,三峡地区偏僻崎岖。看到房子就哭,山高路远,日晒雨淋。走路是最难的。第三,我怕遇到土匪,因为我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怕抢劫。但如果土匪抓到了,就要让他们表演三五天,还要欺负羞辱。第四,露宿风中,被野兽骚扰,经常在山路荒野相遇,生命没有保障。这首歌谣生动地反映了皮影戏演员生活的艰辛。

在漫长的历史中,三峡皮影戏的内容不断丰富,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唱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民俗风情,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戏剧形式。

三峡的皮影戏按剧情可分为古代戏和现代戏两大类。内容大多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基础,如《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杨家将》、《西厢记》等。它的音乐唱腔是川剧、湖北梆子、土家族“端宫舞”等韵脚的混合,加上巫山当地的民歌和民间曲调,显得神秘而奇特。古代戏曲内容丰富,歌词活泼,曲调随剧情变化,时而欢快,时而响亮,时而悲凉,时而雄壮。在现代戏剧中,笑话插在正剧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的在念叨。现在据说诵经跟主人的身份不一样。比如主人家是种地的,就说“一粒种子落地,万担归仓”;主人家经商,就说“取各方之财,享各方之福”。很灵活,随便来。

鼓和音乐一起歌唱(吕建中摄影)

走出去会进入阶段(吕建中摄影)

三峡的皮影戏也有“九板十三腔”。“板”是指乐器的演奏,“腔”是指歌唱,节奏极其严格。九板包括皮影戏(吕建中摄影)

三峡皮影戏原始古朴,制作精细,形式生动,声韵上升,唱腔悠扬,表演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形神兼备。三峡的皮影戏古老而罕见,各种唱词充满了浓厚的乡土生活情趣和团结协作的相互鼓励精神。它是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民间戏剧形式,具有独特的巴渝民间文化特色。

三峡皮影戏有一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戴(1963—),男,汉族,重庆市巫山县人,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峡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20岁开始学习艺术,现为三峡皮影戏第15代传承人、第18代班长。精通三峡皮影戏的各种技艺,多次在国内各大城市演出,获得好评。

摘自:我身边的戏剧,重庆文化旅游学院编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