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剧本《茧》是怎样的结构,展开了整个故事画面的描写,茧剧本杀凶手

2023-11-24 22:06 作者:岑岑 围观:
结构:双线并进的复调结构

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中提到,一个故事,就是由一个个功能相连接形成,进而组成的的一条有着固定模式的线条。那么,双线叙事,顾名思义,是以两条故事线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方式。

剧本《茧》以“林知夏与张老师坎坷的婚恋”作为明线贯穿整个剧本,同时设置暗线“女性独立意识逐渐觉醒”穿插在主线故事内,两条线交织并进,共同推动剧本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无论是谁都拥有追求自我个性与欲望的权利。

明暗双线的叙事线索

关于线性叙事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虽然当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于“故事线”的某些看法:“故事情节应该为一个整体,一个个事件的起承转合要符合一定的原则。情节本身要有一定的长度,具体表现为能够容纳足够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篇幅。”

按照这一观点,线性叙事就是故事本身由很多有联系的情节串联而成的一条完整的线段。同样的,希利斯·米勒在谈到线性叙事时,也有相似的说法:“叙述沿着原有的路径从头至尾重新追溯一遍,从而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藤野先生》就是明显拥有明暗双线设置的作品,故事的明线是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暗线是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作品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一般我们所说明暗双线的叙事方法,一般以明暗两条线索交叉推进,“明线”一般是一件事或一个人物。

而“暗线”的的设置方法有很多,可以是一个贯穿剧本始终的意象,也可以是作者的态度,想要抒发的中心思想等等。

“明线”往往是剧本中最明显的戏剧冲突,所以剧本《茧》中的“明线”就是——酱园店三女工以及林氏姐妹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看似独立实则交织缠绕的故事。

剧中除了作为戏剧冲突展开的“明线”以外,另有较为重要的“暗线”设置。隐藏在林氏姐妹以及酱园店三女工的日常冲突之下,是人性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对个性解放的追求,这是不能被压抑的需求。

剧作的“暗线”是妹妹林知夏的精神在压迫下不断成长,不断壮大最终冲破樊篱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林知夏的个性处于被压制,被禁锢的懵懂阶段。

林知夏从小在姐姐的教养下长大,可以说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被林知春一手塑造起来的,她胆怯地回避着这个世界,盲目地信任着姐姐,压抑自己正常的心理、生理需求,和姐姐一起躲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就像躲在“蚕茧”里一般。

第二阶段:林知夏被外界鲜活的生命力和生活气息所吸引,尝试挣脱姐姐的束缚。

楼上的幽暗阁楼和楼下的酱园店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楼上是让人窒息的,是压抑人性的扭曲世界,而恰恰相反,楼下的世界却是如此大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毫无遮掩地呈现。楼上楼下,虽然只隔着一个小小的院子,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对于年纪已经不小,却一直对男女之事一无所知地林知夏而言,楼下发生的——在林知春口中“丑恶,污秽”的一切,却是瞬间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林知夏虽然在姐姐的教导下远离俗世,远离异性,但是她内心深处对男女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没有被磨灭,只是一直被压抑着。

这种向往是人性的本能,就如同蚕总是要破茧而出的,所以即使从表面看起来林知夏总是对姐姐低眉顺眼,言听计从,但事实上,只需要外界的一点点刺激,林知夏的人性之光瞬间便可成燎原之势,再也无法被压抑。

第三阶段:林知夏最终选择打破禁锢,破茧成蝶。无论是与酱园店女工的互动,还是与张老师的恋情,都是林知夏一点点打破樊篱的助力。

与酱园店女工的相处中,让她明白真正的,有烟火气儿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时期的林知夏,与女工们的交往还偷偷摸摸,试图瞒过姐姐林知春。

而后认识了张老师,却是让她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更让她明白了曾经和姐姐一起生活的日子是多么的让人难以忍受,所以当姐姐发现了她和张老师的恋情后林知夏并没有选择遮掩或是逃避,而是勇敢的对姐姐的控制做出了自己的反抗,最终更是与林知春决裂也在所不惜,因为人一旦觉醒,就如同想要破茧的蚕一样,要么死于沉默,要么勇敢地破茧成蝶,总之是不可能再回到禁锢自己的茧里面。

多重解读的开放式结构

谈到一部剧本的戏剧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对戏剧情节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发生的顺序、事态发展的趋向和事件发展头绪的布局安排。”

本剧主要遵照开放式结构来叙述,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剧情,出场人物较多,剧情展开的时间较长,情节更为丰富、曲折。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福舒瓦的《油漆未干》,林兆华的《窝头会馆》等。《油漆未干》在哈医生一家庸常的生活中展开,因为曾寄居过的无名画家而不再平静。

哈医生穷困潦倒时突然得知在自己家里被当成垃圾的画作价值惊人,在一波高过一波的惊喜过后,最后这些价值连城之物却并不属于他们。这部剧完全是按顺序推进剧情的发展.这种结构的长处是:剧情连贯,故事进行的过程完整。

在笔者剧本文本《茧》里,笔者着重强调了“开放式”的构建。剧本中,虽然故事的整个发生过程都集中在酱园店的后院里,因为在那里可以看见酱园店的前台,同时依稀可以窥见姐妹俩居住的阴暗阁楼,但是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高度集中,这样矛盾冲突的设置也相对集中起来。

本剧从事件的开端写起,有头有尾的自然铺开。姐姐林知春一直想掌控妹妹的思想,让妹妹服从自己的管束。但是几十年过去,妹妹林知夏在终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自己朽木一般的身躯重新焕发生机之后,终于鼓起勇气,不再对姐姐逆来顺受。于是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姐妹关系上的裂痕越来越深,越来越让人无法忽视。林氏姐妹两人,从小打小闹,将矛盾逐渐升级到酿出悲剧。

酱园店三女工之间只有互相猜疑,和背后嚼舌根,同时由于林知夏的反抗,林知春和三女工之间也产生了矛盾。这部剧向我们主要向大家展现了酱园店后院里的女性角色之间的互相猜疑和嫉恨,随着剧情的发展,她们之间的摩擦逐渐不可收拾,最终演变为一幕幕的人间悲剧。

开放式结构是根据戏剧情节展开的方式和剧本表现的生活时间的长短划分的戏剧结构类型之一。

特点是从事件的开端写起,有头有尾的自然铺开,把事件的完整过程正面在舞台上展现出来;适于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有着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完整,能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发展过程,和更广阔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优点。

由于本剧的时间跨度长达大半年,线性叙述,由大小戏剧冲突穿插形成主线剧情,所以“开放式”的戏剧结构更适用于本剧。

开放式”结构法对于本剧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广度宽,曲折多,原原本本,有头有尾,内容丰富,场面热闹。本剧四幕包含了开篇“李学民和宋主任的冲突”,第二幕“酱园店三女工的冲突”,第四幕“老宋杀妻”和“姐妹决裂”四个主要戏剧冲突,这些戏剧冲突有小有大,互相交织,丰富了戏剧的内容。第二,时间线长,人物性格有发展过程,容易写得生动。

本剧中女主林知夏的性格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她经历了自身由顺从到觉醒、反抗的一系列过渡,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层层递进,这样林知夏最终的觉醒才不至于让读者觉得牵强附会,难以自圆其说。但同时,这种结构也易于造成结构松散、情节不够集中,反映生活不够深刻的缺点。

因为剧情广度宽,思想深度就可能会受到影响。时间地点被拉开,那么就会增加人物和情节的设置,因此往往注重情节,就兼顾不到剧中角色的细致刻画,如果不太重要的戏占了一定的篇幅,那么重要的戏便没办法充分的发挥,过场戏变多,势必使重头戏分散,不集中,结构容易松散。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向莎士比亚学习,所选的情节,虽然曲折复杂,但都是紧张的好戏,都是生活中的危机事件,同时尽量组织得紧凑严密,层峦叠嶂,奇峰竞起,使得本剧得以读起来引人入胜。

《茧》是一部充满嫉恨,压迫,不甘情绪的剧本,但同时也饱含着对生命里美好事物的渴求,对女性个性解放孜孜不倦的追逐。剧本中,林知夏对婚姻爱情的追求,表达了身处黑暗压迫环境里女性的呐喊,笔者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剧本,能让读者感受到女性灵魂中永远无法被压抑的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笔者在创作之初,曾反复研读了经典剧本比如小说《家》和话剧《家》、小说《生死场》和话剧《生死场》、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话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异同,首先研究了经典剧本比如小说版《茶馆》和话剧版《茶馆》,小说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话剧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异同,认真分析改变者的思路,思考从文学到戏剧的话语转变,寻找戏剧独特的表现手段,思考每一幕之间的切换方式。

从经典入手,认真分析改编者的思路,同时观察话剧中每一幕的舞台布景,思考幕与幕之间的场景切换。同时,笔者广泛阅读有关“谎言”和“人性”相关方面的理论书籍,包括斯科特所著《谎言解析》和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等,以期能有助于更深入地开掘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