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梦华录》的三观有毒:救民报国有罪,赵盼儿不恨仇人,怪父亲

2023-11-20 12:02 作者:岑岑 围观:

@真知新坐标

01、《梦华录》的三观崩了!

在热播剧《梦华录》中,女主赵盼儿的父亲宁边军都巡检使赵谦在国朝议和时,为了救被敌人残害的百姓,擅自出兵,结果被当时还是言官的萧钦言弹劾,治了重罪,无辜被诛,并且祸及妻儿,将赵谦一家作为送给敌国的投名状,男的发配流放,女的被打入了贱籍,充当官伎。

谁曾想,世事难料。

十多年后,赵盼儿爱上了萧钦言的私生子顾千帆。

顾千帆知道两家的这段旧仇后,决定和赵盼儿分手。

在他看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是两人之间一条无法跨越的血海深仇。

赵盼儿身为赵谦的女儿,又岂能和杀父仇人的儿子结合在一起。

万万没想到,赵盼儿对顾千帆说:就算萧钦言弹劾过我爹,就算他现在是个奸臣,那也是他当初作为言官的职责所在,让我沦为贱籍的不是官家,不是你爹,是我爹自己的选择。

看到这段台词,我真的绷不住了

好家伙,赵盼儿果然是顾赵氏,父亲死了,不怪皇帝,不怪仇人,只怪父亲自己的选择。

弄了半天,萧钦言残害忠良是职责所在,赵谦冒着生命危险,为民请命,是罪有应得。

果然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三观真的是炸裂了。

抛开如此狗血的剧情设置不谈,那赵盼儿的这个说辞,符合历史吗?

《梦华录》赵盼儿剧照,她可真是个大孝女

众所周知,《梦华录》的历史背景是在北宋时期。

剧中的皇帝历史原型是宋真宗赵恒,萧钦言的历史原型是王钦若和丁谓。

剧中所说的敌国指的就是辽国,两国的和议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02、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秋天,辽国萧太后带着辽圣宗率20万大军南下,攻打宋朝。

一开始准备迁都跑路的宋真宗在宰相寇准(也就是《梦华录》柯政的历史原型)的建议下御驾亲征。

宋真宗御驾亲征后,北宋大军,士气大涨,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射杀辽军主将萧挞凛。

此时,辽军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辽军南下以来,深入腹地,却没有攻占任何一座大城市,各地宋军节节抵抗,辽军损失惨重,被蜂拥而至的宋军包围了起来,后路即将被断,补给非常困难。

如果宋军齐心协力,制定有效的作战部署,是完全有可能击溃辽军,生擒萧太后和辽圣宗的。

澶渊之盟,宋辽对峙图

因此,萧太后赶紧主动向宋太宗求和(这点很重要,两国求和是辽国先开的口)。

宋真宗是个太平天子,最怕打仗,面对辽国20万,瑟瑟发抖,心中没有必胜的把握。

萧太后一主动求和,他决定见好就收,答应和谈。

景德元年十二月(1004年1月),北宋和辽国在澶州达成和议。

首先,宋朝和辽国都承认对方是皇帝,互相送了国书。

其次,宋辽两国约为兄弟,按双方年龄排大小,宋真宗比辽圣宗大四岁,因此宋真宗是哥哥,辽圣宗是弟弟。

最后,宋辽双方为和谈达成协议。

第一、两国撤兵,以白沟河为界,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第二、宋朝每年给辽国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臭名昭著的岁币由此而来。

第三、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关于澶渊之盟的利弊,千百年来争议不休。

现在史学界认为,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基本维持了百年和平,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也是澶渊之盟最大的历史贡献。

可是,这只是后世史学家,站在民族融合的整体大局分析的,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宋朝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03、澶渊之盟的约束力

自从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来,占据幽云十六州的辽国就是宋朝最危险的敌人。

宋朝一直处于辽国的威胁之下。

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宗(宋真宗父亲)为此两次北伐,可惜功亏一篑,失败告终,宋太宗本人在战争中受伤,最终因旧伤复发病逝(也就是说,辽国其实是宋真宗的杀父仇人,宋真宗是与杀父仇人称兄道弟)。

宋太宗北伐失败后,被迫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一直到北宋末年,北宋始终都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

而辽国自从这次南下后也认识到,宋朝实力强大,自己无法灭宋。

双方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

应该来说,谁也灭不了谁的宋辽两国,进行和谈是大势所趋。

这也是澶渊之盟达成的一个实力基础。

简单来说,如果宋朝有收复幽云十六州或直捣黄龙的实力,根本就不会达成澶渊之盟。

辽国如果可以灭宋压根就不会答应和谈。

澶渊之盟是双方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和约。

也就是说,其实宋真宗如果不给辽国岁币,萧太后也会答应和谈的,宋真宗当了一回冤大头!

宋真宗画像

也正因如此,尽管澶渊之盟时,宋辽两国都赌咒发誓,从此保持和平,共同维持澶渊之盟,实际上这个盟约,对宋辽两国都没有什么约束力。

只要实力允许,条件成熟,双方随时都有可能翻脸。

事实上,38年后的澶渊之盟就被辽国撕毁了。

庆历二年(1042年),北宋被西夏李元昊打得节节败退,辽兴宗(辽圣宗之子)趁火打劫,对宋朝进行外交恐吓,要求增加岁币。

宋仁宗(宋真宗之子,宋朝第四位皇帝)和他父亲一样,一怂到底,选择忍气吞声,屈辱求和,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增加白银10万两白银,10万匹绢的岁币,并将赐币改为纳币,史称庆历增币。

庆历增币本质上就已经违背了澶渊之盟。

宋朝也不要笑话辽国。

宣和四年(1122年),宋徽宗就趁辽国被金国打得节节败退,命童贯率兵北伐,企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从这也就能看出,澶渊之盟只不过一张纸,约束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让宋辽保持百年和平的不是澶渊之盟,而是双方的实力。

04、澶渊之盟对宋朝的恶劣影响

澶渊之盟对宋朝带来的影响是极其负面且严重的。

首先,古代讲究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一个政权的皇帝是绝不可能承认其他国家为皇帝的。

三国时期,尽管曹魏实力强大,可诸葛亮依然说汉贼不两立。

《三国演义》诸葛亮名场面

曹魏皇帝对于蜀汉来说就是贼,同样曹魏也拒不承认蜀汉和东吴国君是皇帝。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互相坚决不承认对方是皇帝。

而宋朝是第一个承认少数民族政权君主是皇帝的中原王朝,宋真宗首开先例。

(有意思的是宋朝私下里也将辽国称为北虏)

到了庆历增币时,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

澶渊之盟,北宋给辽国的岁币叫赐币,地位依旧平等。

可庆历增币后,宋仁宗在辽国的恐吓下改称纳币。

藩属国向宗主国进献礼物才叫纳,这意味着宋朝地位上已经低于辽国。

宋仁宗本质上就是屈辱求和,而这都是受宋真宗影响。

宋真宗一开花钱买平安的先例,导致宋朝皇帝有样学样,一面对辽、金、元的威胁就想着给岁币。

南宋时期,宋高宗甚至向金国称臣,称金国为伯父。

这就导致,宋朝面对外交纠纷始终硬朗不起来。

而这都是宋真宗埋下的伏笔。

其次,宋朝岁币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北宋为了支付澶渊之盟约定的岁币,总共给了辽国1963万两白银,3133万匹绢。

一开始,宋朝以为岁币并不多,宋真宗开始误以为每年要给辽国三百万“岁币”。

当时他吓了一跳,正当同意给的时候,才知道30万。

他当场就喜不自胜,得意洋洋。

《梦华录》皇上剧照,他的历史原型就是宋真宗

当时参知政事王旦(寇准罢相后,担任宰相12年)甚至放言: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实际上,君臣俩都算错了账。

大宋极度缺乏白银,北宋的白银产地主要在桂阳,凤州,建州三地。每年银课收入只有不到22万两。

也就是说,北宋几乎将全年的“银课”,都支付给了辽国。

哪怕是宋真宗时期,也支付一半左右。

辽国就是通过澶渊之盟死死控制了宋朝的白银,导致宋朝货币存在巨大弊端,受困于钱荒、银荒而无力自拔。

而且,白银和绢产在南方地区,运输成本极高,这些成本都是由宋朝来承担。

宋朝的白银

更坑的是,宋朝人其实也知道花钱买不来和平,澶渊之盟根本就没有什么约束力。

因此,宋朝在支付岁币的同时,照样投入大量的军费,防备辽国。

至于宋朝通过榷场把岁币赚回来了,这个说法非常搞笑。

实际上,真正主动要求开榷场的恰恰是辽国,哪怕宋朝不给岁币,辽国也是希望开设榷场的。

开设榷场,对于宋辽来说,本身就是互惠互利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开设榷场宋朝能赚,如果不给岁币,赚的岂不是更多?

宋朝给辽国岁币,辽国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而宋朝在榷场的收入,都是用辽国急需的商品换来的。

因此,《宋史》才批评岁币道:“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政治、军事上,宋朝都因为澶渊之盟受损严重。

05、宋朝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澶渊之盟一方面让宋辽两国基本保持了百年和平,一方面又让宋朝血亏。

因此,宋朝人对澶渊之盟评价也十分复杂。

有的人持肯定态度。

比如,宋神宗时期大臣张方平就曾说:“澶渊之克,遂与契丹盟,至今不识兵戈,可谓盛德大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也高度评价道:“稍以金帛啖之,虏欣然听命,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苏辙这话非常无耻,这估计是汉唐被摸黑得最厉害的一次,苏辙是真有脸称宋朝岁币比汉唐盛世强)

也有的人持否定态度。

比如,宋真宗心腹大臣王钦若(萧钦言历史原型之一)就认为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

宋真宗也高度认可这个说法,他也知道自己丢人现眼了。

《梦华录》里的宋真宗

因此澶渊之盟签订后,他下了罪己诏,后来为了粉饰太平,又进行了泰山封禅,搞了一系列的天书运动,导致宋朝经济凋敝。

苏洵那篇著名的《六国论》其实就是在反对澶渊之盟,花钱买平安。

负责庆历增币谈判的大臣富弼更将庆历增币定义为“实为朝廷之大耻”。

当然,向苏轼、王安石等人既肯定澶渊之盟的同时,又持否定态度。

结语、

看完澶渊之盟,再来看赵谦破坏和议是不是有罪。

赵谦身为宋朝将军,守土安民是他职责所在,敌人杀我百姓,如果他无动于衷,他还算一个合格的将军吗?

哪怕赵谦出兵救民,确实阻碍了和议,可这是罪吗?

要知道,南宋时期,岳飞明知宋高宗和秦桧有意屈辱求和,依然坚决反对与金和谈。

最终,岳飞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宋高宗和秦桧合谋杀害。

可他们公布的岳飞的“罪名”,也不是阻拦宋金和议!

岳飞剧照

也就是说,赵谦的行为,放在真实历史上,也不是有罪。

除非这个朝廷是敌人的傀儡政权!

赵盼儿身为赵谦的女儿,又怎么能把自己打入贱籍怪罪给父亲?

害她一家的人难道不是皇上和萧钦言吗?

赵盼儿的行为,就好比岳飞的后人不怪秦桧残害忠良,却说这是岳飞自己一意孤行的后果。

想必秦桧肯定是赞同这个说法的,想必秦桧恨不得天下子女,人人都是赵盼儿。

《梦华录》这样的三观,真是令人气愤填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