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魏彦茹简历,魏彦勋书法作品

2023-11-17 13:49 作者:岑岑 围观:

“二乔论证”让法律飞入寻常百姓家。

线索:

青阳是革命老区,是“刘巧儿反婚案”、“马锡五审判法”的发源地,红色法治文化底蕴深厚。

致力于创新普法实践、推进法治建设的庆阳市司法局法治宣传教育科科长魏,巧妙利用这一本土文化资源,组建了普法宣传教育队,打造了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二乔说法”多媒体品牌。

《二乔论》通过抓住当地家喻户晓的法治红色话题,引用贴近工作生活的典型案例分析法律问题,引起干部群众的关注,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进行传播,使法律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了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016年5月,魏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荣誉称号。今天《甘肃政法好故事》栏目为您讲述她创新普法实践的故事。

《刘巧儿抗婚案》是1942年发生在华池县的真实故事。也是时任陕甘宁边区陇东特派员、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院院长马锡五审理的典型案件。它对广大妇女冲破封建婚姻藩篱,依法争取婚姻自主和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它被改编成秦腔《刘巧儿怨》和鞠萍电影《刘巧儿》,并广为流传。

2014年3月的一天,魏有幸拜访了《的原型》冯的家。在回忆过去、思考当下的交流中,她恍然大悟,“刘巧儿抗婚”、“马锡五审判”等红色法律文化基因早已在老区人民心中生根发芽。为什么不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呢?

回首两年前,为解决全市普法工作缺乏通俗易懂的法律读物的问题,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她整合普法资源,组建普法队伍,创办了《庆阳普法》间断式内部报纸,每月全彩印刷两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实用法律知识,受到广大干部群众读者的广泛欢迎。

但由于发行量和内容的限制,庆阳普法只能送到各个政府机关、乡镇,法律法规知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为此,她一直在努力寻找一条适应新媒体时代,既吸引人们眼球又滋润人们心灵的普法之路。

这一次,她走近了《》的原型冯,想出了用红色法律人物宣传普法的主意。她反复思考,虽然新媒体时代人们每天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获取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但传承红色法治文化基因所承载的信息,一定会引起老区干部群众的兴趣并被他们接受。

回到单位,魏和普法团队共同研究,提出了“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培育公民法律信仰”的理念,并决定将其命名为“二乔论”,打造多媒体普法品牌。

思路决定出路。魏的思路得到了局党组的充分肯定,在组织协调、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快,一个名为“二乔说”的微信公众平台诞生了,短短一个月就吸引了3万多粉丝,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在魏看来,触动老区干部群众心中红色法治基因的,正是“二乔话”这个巧妙的名字。这让她很欣慰。她想:有了好听的名字,一定有好看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养眼润心”的好效果,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微信平台每天都要“说话”。我们团队创作的内容供不应求,不一定受群众喜爱。

“我们正在寻找专业的机构来提供帮助,为公众提供更具服务性和实用性的法律内容。”魏的想法很快被付诸实施。他们多方联系,最终选定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提供内容服务,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签订合作协议。

此后,《二乔理论》每期选择一个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或焦点话题,引用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案例,讲解与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让广大受众每天学习一个或几个法律法规知识点,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律的熏陶和法治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魏开始整合多媒体思维,带领普法团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普法布局。他们以多种方式旅行,进行协调和沟通。先在全市11家司法行政机关门户网站和20家市县有影响力的官方微博、微信上发布二乔的声明,再以专题栏目的形式在当地主流报纸、广播、电视上发布,不断提高其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吸引粉丝的能力。

2014年5月26日,“二乔说”微信公众号内容开始在陇东日报、庆阳电视台、庆阳广播电台等30余家网络平台和主流媒体同步播出,让“二乔说”一夜走红,形成了多媒体普法的集体效应。

为增强“二乔理论”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和服务性,魏还协调公益律师参与,开设法律咨询窗口,公布法律援助电话,解答群众法律疑问,提供线上线下法律服务。

与此同时,魏和普法小组成员多渠道收集网上咨询信息,全面捕捉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他们不仅在《二乔说法》中积极响应,还配合相关部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庆阳普法联合行动进行集中解读,形成了从《二乔说法》到庆阳普法的普法格局。

据统计,截至目前,“二乔理论”在各类媒体发布普法案例1700余篇,累计阅读量2000多万次,公益律师在线法律咨询5000余次;庆阳普法已编辑120多期,发行180多万册。每期至少带动了一万多人学法。

“二乔理论”成为品牌,普法效果日益明显。2014年12月,一位维护残疾儿子合法权益的父亲从庆阳普法网了解到法律援助知识,申请法律援助将儿子告上法庭。目前已获得60余万元赔偿。2017年5月,一个出高价买彩礼结婚离婚的农村小伙,从《二乔的说法》上看到相关案例和法律解释后,鼓起勇气将女方告上法庭,法院判决退还彩礼8.5万元...有关方面不断传来学法用法的生动事例,魏和他的同事们都由衷地高兴。

在此基础上,魏还借助说的影响力,成功注册了说的商标,组建了说的文艺宣传团队,开设了说讲堂,制作了微电影《嫁衣》等普法产品,不断凸显了说的宣传教育价值。

2018年6月,在互联网+中积累了丰富普法经验的魏带领普法团队寻求3D技术支持,建立了“庆阳网上法治教育基地”,开通了网上“宪法学习堂”和直播平台,通过整合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画、视听讲座、电子书阅读等方式,为人们带来了尊法守法的全新体验。

“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是魏多年普法创新实践的真实感受。她说,在新媒体时代,要提高“吸引顾客”的能力,增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乔话说”品牌的成功创建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

当然,“二乔理论”的成长与当地红色法治文化的滋养密切相关,它容易使人们真诚信仰法治,从而逐渐形成依法办事、遇到问题想办法、依靠法律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良好环境。(记者张建强·马治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