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乱世佳人》是如何靠一个女人的三段婚姻故事斩获奥斯卡大奖的

2023-11-13 17:43 作者:岑岑 围观:

《乱世佳人》是根据小说《飘》改编而成的一部爱情电影,由维克多·弗莱明 、乔治·库克、山姆·伍德导演,于1940年1月17日在美国上映。而这部小说也是一位生于亚特兰大、长于亚特兰大的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终其一生的唯一一部小说。

该片一经上映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十个奖项。并于1998年,在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中位列第四。

除此之外,票房成绩也一鸣惊人,在北美一共卖了超过2亿张票,当年获得票房超过3.9亿美元。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的话,这是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了(当年的3.9亿美元,在2014年大概等于34亿美元),这也让影片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但它的成名之路似乎并不太顺利,大群的吐槽和质疑声一直伴随着它,很多人吐槽女主的任性妄为和放荡不羁,甚至有人说不过是一个女人的三段婚姻故事罢了,有什么资格获得那么多奖项。

为了感受角色的魅力,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又去重读了一遍小说《飘》,全文的故事比较长,电影也长的离谱,甚至还有中场休息时间。整个剧情看似围绕着郝思嘉的三段婚姻故事,但它所涵盖的主题却比爱情要宽广的多。

以一个女性在战乱年代的婚姻故事揭露了当时的政治色彩,塑造出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作者是怎么形容她的:“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

今天我们从文章的主线:郝思嘉的三段婚姻故事来探索这部影片背后给女主角塑造的独特人格魅力。

01.傲慢背后不屈的灵魂

当时正值美国的南北战争,作为奴隶庄园主女儿,郝思嘉虚荣傲慢自负又倔强不屈,她自信的认为自己就是生活的中心、是男人的中心,认为每一个男人都爱她,都应该围她而转,为她而活。

在那个舞会里郝思嘉率先挑战了传统,不顾矜持的向阿希礼倾吐爱情,甚至提出和阿希礼私奔的想法。在那个时代的女人都在想着“整个生存都在等待”,而郝思嘉却在想着怎样去获取,她大胆的主动出击,主动去获取爱情。这就注定了郝思嘉的命运注定是不同寻常的。

就在她自恋甚至自负地认为自己深爱着的艾希礼一定也是一样的爱她时,却亲眼看到深深爱着的艾希礼迎娶了温柔善良的梅兰妮,这一刻,郝思嘉的自信和虚荣都被压在了地底。

对郝思嘉来说,她的初恋是不完满的,于是,抱着满腹的报复和不甘,郝思嘉毅然决然的答应了艾希礼的表哥查尔斯的求婚。并把婚礼举行在阿希礼与玫兰妮的之前,以此来寻回她的自尊,找回她的傲慢。在这样的报复下也促成了郝思嘉的第一场婚姻。

只是,带有目的性的婚姻终究是要失败的,甚至于新婚当晚,查尔斯在郝思嘉的声声威胁下在扶椅上度过了一宿。这段婚姻的最终以查尔斯在内战中病死,郝思嘉生下遗腹中的韦德而草草收场。

虽然第一段婚姻里的郝思嘉依旧是个虚荣、任性、自私的形象,为了满足自己成为最迷人的女人的虚荣心,会讨厌穿黑色的守丧服,也会一意孤行的去爱别的男人,哪怕会伤害到别人也义无反顾。

但是她内心的正义形象还是在不经意间展露了出来,例如在战争最严峻的时刻,她在医院做护士,即使害怕死亡,甚至一度畏惧,但她依然坚持了下来、在军队快撤退的时候,她带着刚生完小孩的梅勒妮艰难跋涉,终于回到了塔拉庄园、面对家庭的巨大变故也依旧没有放弃活下去,以自己二十岁的幼小身躯支撑起了整个家、亲自下地干活去养活一家人、勇敢的射杀偷窃者,虽然对姐妹没有好脸色,甚至会说出讨厌的话,可是正是这看似无情的人才会在必要的时刻爆发出勇敢和坚强。

第一段失败的婚姻激发了郝思嘉的坚韧,激发了她的斗志,甚至让她丢掉富足生活所带来的傲气及对奢华生活的迷恋,让她知道,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即使让我撒谎,去偷,去骗,去杀人,上帝作证,我再也不要挨饿了。”当郝思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身上所带有的自私享乐的小女人形象已经逐渐褪去。

02.“卖身求荣”下的倔强

第二段的婚姻在被逼无奈中开始的,由于当时提包客的胁通,塔拉庄园需要缴纳三百元的税款,否则将被拍卖。而被郝思嘉视为精神家园的塔拉庄园是她父亲遗留下来的,郝思嘉当然不会愿意失去它。

为了一凑足税款,斯佳丽其实最初打算嫁给瑞特,从瑞特那里得到钱去付税款。她当时的想法就是:“我再也不用在一个月内做其他事情了”,只是在被瑞特识破了骗局之后只能落魄离开。

而此时濒临绝望的她又刚好遇上了自已的亲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而弗兰克能够支付税款,为了能得到钱,她强硬的选择了拆散妹妹与弗兰克。

“她想起了塔拉,想起了乔那斯·伊尔克森,他像一条响尾蛇一样狠毒,就在我的脚边”斯嘉丽太害怕那段挨饿的日子了,这个时候的她为了活下去甚至可以不折手段。

在战争结束后,面对第二段因为虚荣而产生的无爱婚姻,斯嘉丽为并没有因此成为丈夫的附属品,她积极开拓自己的事业,渐渐的她开始恢复了本性,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择手段,并且开始极度的迷恋金钱和对金钱越发的贪婪。甚至不在乎外界的任何流言蜚语。

把弗兰克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她的目的达到了,只是不幸的婚姻再一次上演了,最终,弗兰克死于“3K党”的一次行动,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

03.物质堆砌下的洒脱

郝思嘉的第三次婚姻的男主角也是影片的男主人公瑞特,在经过“3K”党事件后,郝思嘉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嫁给了臭名昭著的富商瑞特。

这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外,也同时是为塔拉庄园的兴盛找到一个强大的经济后盾。正如郝思嘉的父亲所说的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在,塔拉这片红土是斯佳丽的希望,为了这片土地的兴盛,郝思嘉第三次的婚姻还是选择了无爱的婚姻,选择了自己不爱的男子。

婚后她如愿以偿,过上了奢靡豪华的享乐生活,尽情享受着物质生活带给她的快乐。但在南北战争时, 为了家人的温饱而历尽种种苦难的郝思嘉, 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独立的个性, 以及在外为事业拼搏的勇气、决心和能力。

性格中的要强让郝思嘉觉得, 瑞德的钱再多也是瑞德的, 若自己没有能力和胆量去赚钱,就得依附于他, 处处听任他的摆布, 将毫无地位和言权。而她无法忍受这种受压迫的状态。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 才会有人格上的独立人格, 才会和男人一样平起坐。

所以嫁给了瑞德的郝思嘉仍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她继续经营着她的锯木厂, 同时还扩大她木厂的经营范围, 开起了酒楼。在她精心的打理下, 锯木厂和酒楼的生意日益火红, 她变得越来越成功, 越来越光彩照人。

只是物质的满足却让她愈发的贪婪与迷恋金钱。在与瑞特的婚姻中,性格中的自我让她在丈夫面前毫无保留的表现出对阿希礼的爱慕,并且无视瑞特的感受。

她偏执的认为自己一直爱着阿希礼,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关心她所爱之人使得她近乎冷酷的对待瑞特,这让追求完美婚姻的瑞特十分痛苦,他认为婚姻不光是为了肉欲的满足, 还应建立在双方互相爱慕的基础上。而郝思嘉在他们婚姻关系给予她的只是精神上折磨。

最终,瑞特被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压迫的心力交瘁,直到经受女儿宝妮过世的悲痛后,他已从这段婚姻中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也已绝望,他也不再敢相信与接受斯嘉丽的爱了,瑞德的离开也宣告了这段婚姻的结束。

“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女主人公的偏执、冷酷,和带有目的性的婚姻与男主对婚姻的态度不同,而女主人公又毫不掩饰自己,近乎直白的折磨男主人公,无视他的痛苦与自尊,一心活在自己所追求的世界里,不管不顾他人终会使他们的婚姻走向了灭亡。

瑞特走后,郝思嘉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爱,她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虽然不知道故事的最后是如何的,但是我相信醒悟后的郝思嘉对爱情的追逐是不会放弃的。

虽然三段婚姻都是以失败结尾,但无论怎样,有一件事我们无法忽略,那就是斯嘉丽的勇气。她的双手并没有那么强大,可是她心中的爱却能带她去任何地方,冷酷却又顽强的郝思嘉就像天堂里的一朵花,但有一点华而不实。

《伦敦生活》的豆瓣页面里面有一句评论,我很喜欢:“好像我们都是把生活过成这样,浑浑噩噩,却又爱憎分明。”

这就是郝思嘉,她终其一生追求自以为的爱情—艾希礼,即使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即使自己的婚姻支离破碎也依旧没有泯灭她的希望。遭受劫难后的郝思嘉也一直不放弃希望,一直守护着塔拉,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当瑞德走后才意识到了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而不是自以为的艾希礼的时候,她依旧没有放弃追逐。

“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爱上我”这是瑞德对郝思嘉说的,他说他们是一类人,我想,这也是郝思嘉最后想对瑞德说的吧。

“过去的已经过去,死了的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继续活着。” —玛格丽特·米切尔

作者用一个女人婚姻的曲折经历和性格的倔强完整的体现了这句话的蕴意,在阐述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的同时,也向读者提出了“女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女性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在社会中占据怎样的位置。

在《乱世佳人》中的许多细节处,“女性意识”之光辉熠熠夺目。在那个时代,女主角郝思嘉好像一束强烈的光芒,成为文坛上最耀眼的佳人。

我想,这就是《乱世佳人》的成功所在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