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从心理学角度审视《哈尔的移动城堡》,解读苏菲、哈尔的奇怪行为

2023-11-13 16:10 作者:岑岑 围观:

宫崎骏其人的电影相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必看清单”,他的角色似乎被施了魔法,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吉卜力电影,笔者小时候很喜欢看《哈尔的移动城堡》,相信也和很多人一样,被哈尔的颜值所吸引。但长大后才发现,看似迷幻的魔幻世界,其实只是反映了每个人的内心。

这一次,我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哈尔的移动城堡,解读苏菲和哈尔的奇怪行为。

哈尔的移动城堡解读:牢不可破的命运?故事的女主角苏菲是家里的长女,所以她认为自己有责任继承家业,留在父亲的帽子店工作。虽然她心里不愿意呆在这个小店里,但她总是逆来顺受,就连姐姐夫人都忍不住问她:

“你真的打算一辈子待在帽子店吗?」

她到底为什么总是随缘?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出生顺序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从而解释了兄弟姐妹之间不同的心态和行为。

他的理论提到,一个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通常更成熟、更负责、更独立、更有抱负。而且学者还指出,大女儿比大儿子更容易具备教养和责任的特质,证明女性比男性更重视家庭教育。

如果二胎出生后,大儿子不再成为父母最关心的人,他们就有机会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变得保守,缺乏安全感。相反,二儿子因为被惯坏,有更大的机会产生叛逆和攻击性的心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最小的孩子往往更任性。

可见苏菲作为长女,自觉有责任肩负起家族事业,不能像姐姐一样独断专行。

黛安娜·温尼·琼斯的小说原著还解释说,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个传说:在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庭里,最大的那个人注定要事事失败,找不到自己的梦想。所以,这些谣言让苏菲更加确定自己没有能力,无法打破命运。

苏菲的心态也受到自我防卫机制合理化的影响。人们往往会找借口把一些我们不愿意接受的想法和行为合理化,然后说服自己接受现实。所以苏菲总是合理化自己注定要失败,因为她是长女,这让她更容易接受自己无法离开帽店去追求梦想的事实。

你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吗?也许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会疑惑:为什么苏菲在片中会突然变老变年轻?

其实她的外表象征着她内心的想法。细心的观众可能会观察到,即使索菲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但她整体上是越来越年轻的,这说明她其实也在慢慢地找到真正的自己。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创立以个体为中心的疗愈法时,就提倡自我理论,解释说“自我”是人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不同的自我,即“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的自我”是我们希望达到的自我形象或目标,但同时这个“自我”也是由外界影响建构的。比如,我们会按照我们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来建构“理想自我”。就像苏菲在视频开头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一样,她一直在练习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建构她所谓的“老年人心态”。

“真实的我”是我们真正的样子。那个“我”并不完美,但却是我们最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从经验中建立自我价值时,我们可以逐渐达成一致,即我们可以缩小“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人。所以,当苏菲开始学会倾听自己的想法,慢慢找到隐藏在深处的“真实的我”时,她的身心也逐渐变得年轻,最终没有变回的花白头发象征着这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哈尔,虽然他有着帅气的外表,但是他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内心也是一个懦夫。他越是努力打扮,越是体现出内心的空空虚和恐惧。同样,移动的城堡也象征着哈尔漂泊的心;他把他的房间装饰得很漂亮,但事实上,正如他所说,他是在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我们可以看到哈尔可能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特征,包括夸大自己的成就,需要过度的欣赏,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等等。但与其他浮夸的自恋者不同,哈尔更像是一个脆弱的自恋者。

我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脆弱的自恋者自尊心很低,担心别人的批评,对生活的满意度很低。所以他们的自恋特征是一些补偿性的行为,通过提升自己来掩盖自己的焦虑。

所以影片一开始,金发的哈尔就通过打扮自己,享受虚浮的生活来掩饰内心的失落和焦虑。但当苏菲慢慢走进城堡,帮他清理内心伤痕的时候,他也试图敞开心扉,做真实的自己,也就是影片最后黑发的哈尔。

综上所述,我们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决定会受到舆论或他人看法的影响。所以我们总觉得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限制。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限制自己的是谁?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当苏菲被诅咒成为90岁的老妇人时,她很快接受了现实,因为诅咒给了她一个很好的理由,让她摆脱现实的束缚,找到真正的自己。你给过自己这样的机会吗?当然,解开心中的魔咒并不容易,但或许我们可以从认清自己的需求,接受自己的不足开始,慢慢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