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二十四道拐人物原型,二十四道拐百度百科

2023-11-13 11:19 作者:岑岑 围观:

作为土象的摩羯座,似乎总是和踏实理智,认真务实等接地气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这个星座具有多面特质,很难界定什么才是摩羯座的典型——当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我有点明白我性格里,那些时常冒出的不羁和任性,是怎么回事了。

我似乎有过很多这样的时候,想看看冬天的怒江,就一个人去了丙中洛;想看看泰姬陵,就去了印度;想看看日出时的婆罗浮屠,就去了日惹……

很多年前,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图,险峻的山岭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从山脚一直盘旋到山顶,介绍说,这是史迪威公路的某一段。当时我就震撼了,对自己说,一定要亲眼去看看。这么些年,这个念头一直在心里明灭闪烁,从未消失。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封锁了中国对外联系的陆海通道,滇缅公路成了海外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而物资到了昆明以后,又必须经过滇黔线才能运往前线,晴隆的二十四道拐,这条隐藏在大山里的弯弯细细的公路,成了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大动脉。

这条奇特的抗战生命线,曾经因为美军随军记者的一张老照片闻名全世界,但是具体地址在哪里,却没有人说得清,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云南境内。一直到2002年,才在滇西抗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的多方探寻下,在贵州晴隆县,找到了二十四道拐。

车子慢慢往下开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已经开始在走这条著名的公路了,一直看到路边垒起的沙袋,才恍然大悟,我已经踏上了多年来一直在心里挂念着的二十四道拐。

这堵水泥的挡墙,是当年中美两国的军民共同修建的。当时人口不足5万的晴隆县城,出动了几乎全部壮劳力,每六个青壮年中,就有一个投身这场特殊的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能拉能驼的牲口也全部上阵。

美军出技术,中国出材料和劳力,公路修成后的1945年,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到达重庆,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将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二战期间,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是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 当时的美国公路工程部队就驻扎在离晴隆县城不远的沙子岭,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撤离,而晴隆作为抗战大后方的烽火岁月,也随着美军的撤离,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这座坚固的水泥墙,就在风雨中默默屹立了七十多年,并没有修缮过,还是维持着当年原貌。

每道拐都在转弯处立了碑,写明是第几道拐,游客路人一目了然。 随着交通建设的日益发展,这条路已经不再是主干道,车行很少,来这里的,多半是闻名前来探奇的游客或户外运动爱好者。这样蜿蜒的道路,很适合山地汽车运动,今年的“晴隆二十四道拐”中国汽车拉力赛,就在这里举行。

明清时,这里是个古驿道,又称“鸦关”,关口建有“涌泉寺”,寺外设茶亭,专供路人游客小憩。还有许多名人石刻,可惜都在建造公路的时候损毁了。鸦关之雄奇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诗吟:“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 站在二十四道拐对面的观景台上看过去,诗中描绘历历在目。

景区修建了观景栈道,可以走出去很远,全方位观看这条战时赫赫有名的公路。 沿着栈道,甚至还可以直接下到山脚的第一道拐。不过天梯陡峭,就在悬崖边上,走起来十分惊险刺激。

抗战期间,日寇当然不会坐视滇黔线畅通无阻,经常派出飞机前来轰炸,二十四道拐尤其是他们的重要目标,不过幸运的是,这条神奇的公路,一次也没中过招,倒是县城东20公里处的盘江桥,屡次被炸。 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就在晴隆拍摄,讲述抗战期间,中国军人护桥保路,反法西斯战争的血泪故事。 山风猎猎,云卷云舒。站在山巅,仿佛看到七十年前那些烽火燃情的场景,思绪飞处,忽而热泪盈眶。 历史会偶尔被湮没,但不会永远被遗忘。二十四道拐,这条功勋卓著的路,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

座落在第一拐的空中堡垒,是在当时的防空火力点的位置上复原的,高射炮盘踞在屋顶,军用吉普,大卡车,工程车排列在院子里,清一色美式装备的士兵威风凛凛。 如果你有部队情结,这里还可以换上军装,好好拍一组战地照片。

离二十四道拐不远的史迪威小镇,也是史迪威公路文化的一部分。村口是个汽车营地,十几辆绿色的军车整齐排列,车厢被装修成客房,卫生间浴室一应俱全,在这里住上一晚,想必是非常特别的体验吧!

村里的房子都是美国乡村小别墅风格,米黄色墙,红屋顶,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花团锦簇,凤仙花,美人蕉,玫瑰开得烂醉,蜜蜂围着嗡嗡打转。 我和一户人家的大婶聊天,她告诉我,房子都是自己的,但政府负责外墙装修,村里人都经营客栈和农家餐厅,生意还很不错。不过因为这段时间山上正在修路,来这里游玩的人比以前少了。大婶很有信心地说:等路修好了,一定还会红火起来的! 我走的时候,大婶还热情地挽留我:多玩会嘛,来跟我们一起吃午饭!——这是晴隆人,他们待人的诚恳真切,跟抗战时全民倾囊修建二十四道拐的质朴淳厚,如出一辙,一脉相承到现在。

据说当年滇西抗战史专家戈叔亚寻访到晴隆县城的时候,一出示照片,街上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告诉他:哦,二十四道拐啊,美国人修的,你出县城往昆明方向,一会就到了。好像说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不居功也不自傲,可是这条路,明明在七十多年前,就已经全世界都知晓,晴隆人自己也倾尽全力了啊!——这就是低调的晴隆人。

村口的荷塘里,睡莲正在盛开,一群鹅正曲项向天歌,这是它们的乐园和天堂。 小镇设施已日趋完善,除了农家小别墅,还有教堂,飞机模型式咖啡厅,油罐式餐厅等正在建造中,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美式风情的乡村田园生活。 青山四面。来这里小住两天,看花开,看叶落,被带着花香的透明空气围绕……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美军加油站,就是当年美国公路工程部队的驻扎点,巨大的汽油桶,军用敞篷吉普车,已经斑驳中缅印战区地图,老式电话机和发报机,美式海报,让人极速穿越回七十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门口的路牌上,写着此地离史迪威公路上各个关键站点的英文名字和距离:云南驿,那是个边陲小镇,在滇西高原与滇西横断山脉相交的云南省祥云县,是当时飞虎队和驼峰航线的重要空军基地;TSUYUNG,则是楚雄,然后是昆明,贵阳,最后是陪都重庆。 战争年代的艰难险阻,似乎都浓缩在了这几块窄窄的木牌上。

高高的瞭望塔。

四只巨大的汽油罐排列在草地上,罐身布满斑驳的铁锈,明知道这不可能是当年留下来的,但看到这些,内心仍然是震动的,这是我有限的人生经历里,第一次离战争元素,如此的接近。

指挥室门口的墙上,张贴着各种战时海报,尽力还原了当时场景,直译过来,也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不惧马革裹尸还”。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硬朗的,铁血的。老旧的时钟,文件柜,帆布椅子……看着这些,心里像被什么塞住了,沉甸甸的。

可是看到这些,又忍不住莞尔。上海啤酒,这应该算是当时的特供酒了吧?这倒符合美国人不管走到那里,都要努力享受生活的习性。

这只电话机,也真的是古董了,机身上的锈,足有半公分厚,益显年代久远。

天那么蓝,太阳那么好,和战火隔了那么遥远和年月。但是我知道,我不会忘记这条路。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晴隆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一个人独自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豆小蔻 发布:2017.08.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