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hbo美剧火线,美剧火线解析

2023-11-12 04:16 作者:岑岑 围观:

一直是美剧爱好者,应该算是国内较早开始看美剧的,大概从06年左右就开始入坑,最早的《越狱》、《迷失》到现在热门的《绝命毒师》、《西部世界》、《纸牌屋》、《权利的游戏》……这十几年追了上百部美剧,美剧情节紧凑深刻、逻辑严密、演员演技在线……看习惯之后偶尔再看国内的影视剧就无法直视。

自诩看过所有高评价的美剧,但实在惭愧,近期(本文写于2020年12月)才了解到有一部叫《火线》的神剧,对其的评价居然还高于超级神剧《绝命毒师》,很好奇,但也苦于没有资源下载(毕竟是十几年前的),这次疫情广电点播收费频道意外地免费开放,在里头居然找到这部美剧1~5季全剧,于是在家没日没夜地把五季全部看完,仿佛一次饕餮盛宴,回味无穷。确实称得上对其的评价,是一部可以媲美诺贝尔文学奖的影视作品。

回味无穷的剧情

五季看完几个感受:

一、这才是真实的美国社会,虽然总是标榜自由、民主的华丽外衣,但一样充满了欺骗、虚伪、暴力、歧视……因为人性是无法改变的。美国总是以人权来抨击他国确实是非常无耻可笑的……美国政府、政客都是可以随意是非颠倒、睁眼说瞎话的好演员。想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她)去美国,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他(她)去美国,因为那里是地狱。当然这里的美国可以自己替换成任何地方……

二、美国的民主就是相互博弈,不断送人情、还人情……如果用剧中直白的说法,政客之间就是相互喂屎吃,比的就是看你有没有本事“逼迫”对方吃下你拉的屎,至于是兴高采烈还是苦大仇深并不是关键。

三、众观五季,几百个人物出现,几乎没一个是世俗认可的好人,有自大自我私生活混乱的警察、有虚伪欺骗道貌岸然的政客、有仿佛吸血鬼的律师、有努力实现抱负不断学习进化的毒贩、有充满侠客精神重情重义的强盗、有最后完成自我救赎的毒虫……甚至可以这么理解,没有一个是绝对的坏人,因为每一个的成长环境很大程度决定了他成长的轨迹和一生,所谓的好只是运气好投了个好胎……这也确实是社会现实,所以这种片子国内是拍不出的,美国能拍至少算是一个“自由”了。

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管是哪个城市、哪个领域、哪个街头,更迭的只是芸芸众生,永远不变的则是游戏规则和生存模式,不管是什么制度……老的毒贩被清扫,新的毒贩继续;老的政客高升,新的政客接替;老的侠盗被杀,新的侠盗出现……一阵雷霆万钧的行动之后一切都没有改变。这是社会最根本的规则——每个人都只是在历史滚滚车轮下的一颗尘埃,不能改变什么……

整部剧的主线是讲述巴尔的摩一个警察(男主人公麦诺提)及他的同事为了打击毒贩不择手段的过程,每一季突出的主要矛盾都有所不同,第一季侧重的是毒贩的商业模式,第二季则是码头工会、工人及代表的美国蓝领生存现状,第三季侧重政治领域的博弈;第四季侧重的是教育领域;第五季则是新闻出版领域。

剧情庞杂,人物众多,自己也只能通过对剧中几个主要人物进行简单分析了。

男主人公,巴尔的摩刑警,麦诺提

混不吝的警察——麦诺提

第一季的时候看他确实觉得他为了查案越级汇报是个挺“正面”的形象,离异私生活混乱酗酒这些都还是可以理解,第一季之后因为越级得罪直接上司被发配闲职挺同情他的,但第五季把他这种不按规则的行为方式造成的后果进行了无限放大,就觉得他确实是个混蛋。第五季的时候FBI进行侧写描述的一段话几乎就是对他的客观评价,在职场中所谓的不畏权威就是不服从领导安排,虽然站在他自身出发点是为了查案,为了将罪犯绳之以法,但如果不遵守职场游戏规则一定是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剧中他也确实越混越差(他的正向对比就是黑人中队长丹尼尔斯),所有人都知道他办案能力很强,但都不可能再接受他在团队中继续存在……即使达到了好的结果不用正确的方式一样是没有能力的一种体现。

五季剧情里他浮浮沉沉,人生经历大起大落,中间似乎理解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做了一阵子居家好男人之后又故伎重演,以他认为正确的方式伤害了身边所有的人。剧中在警察的交流中无数次提及前妻、离婚律师,确实说明了美国警察这个职业家庭的不稳定性,麦诺提也只是在做巡警生活规律的那个时期才安心地回归家庭,之后重新做回刑警则又重新开始混乱的生活,同时还带坏了本来安稳家庭生活的女同性恋同事。所幸最终都逐渐认识到生命、生活的根本只是家庭、家人,这点我也相信是编辑、导演想要对每一个观众重点传达的。

黑人队长,丹尼尔斯

正直励志——丹尼尔斯

应该算是全剧中屈指可数的几个正面人物之一。工作能力强、正直无私、原则性强,给予犯错下属改正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他也同样不畏权威,但他的做法是在合理社会规则下进行,同时也甘于认栽,他的存在应验了一句话——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虽然没有任何背景单纯靠自身努力拼搏——剧中多次强调他在高层没有任何人脉和背景,第四季一个对话细节,第四季在22综命案办公场所、已被取缔的学校就是他的母校,同事们都不敢相信他是毕业于此,说明他的成长环境与剧中大多数黑人同样恶劣,但一直通过自身努力拼搏摆脱了阶层枷锁考上了不知名的大学当上了警察并快速地升为分队长,最后还考取了律师执照。

有所波折但最终得到广泛认可短时间坐上了警察局长的高位,他也和男主人公一样敢于违逆上司的意思,按自己的做事原则进行工作,他不突破职场规则也反复跟下属强调不允许突破规则……即使被圆滑、世故从政后的前妻游说,甚至不惜牺牲职场晋升也要坚持原则,这点确实让人佩服,最终他因为不愿意配合市长在竞选州长期间要求美化犯罪率数据,急流勇退辞职当律师去了。

剧中丹尼尔斯珍视家庭生活,前两季与妻子三观一致家庭和谐,所以很少有在酒吧中出现的场景,印象中仅有一次还是因为要跟男主人公解释、沟通与女检察官的关系,后来他也和同样有野心、意在从政的妻子离婚,但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私生活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与妻子理念不合,应该说是他妻子主动抛弃了他,因为有一个镜头场景是他与妻子激烈沟通后妻子上楼睡觉直接关灯……说明了妻子是不屑再跟他进行交流。

剧中他也有了很好的归属和最美好的结局,用一句美剧中常见的句子就是“you deserved”。

黑人毒贩二头目,String,线哥

非典型黑帮份子——线哥

一个有思想有上进心的毒贩,他主动学习,利用空闲时间主动跑去大学学习商业课程,课业优秀(很多场景镜头,上课认真笔记,课后主动找老师咨询贩毒过程中因为品质问题带来的困惑,被杀抄家后家中大多数是大学课堂笔记和作业),利用商业理念经营贩毒,整合其他毒贩组成贩毒集团,努力地漂白同时引导老大亚文上岸利用贩毒的钱进行正道投资,逐渐做一个体面的生意人。

把他和黑人警察队长丹尼尔斯单独拉出来对比发现会很有意思,同样都这么励志,甚至比丹尼尔斯更加励志。记得剧中纽约来的绅士杀手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在美国最需要害怕是有图书证的黑人”,这也强调了阅读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把线哥和丹尼尔斯单独抓出来比较,就能发现选择的重要性了,一个黑道,一个白道,相同的肤色同样的励志,在黑道犯错的成本太大,往往不是被捕入狱就是死于非命,白道再怎么只要愿意努力至少也能有稳定的家庭和收入(像剧中阿泡那种吸毒沉沦的除外)。

有点可惜也有点悲哀,也正因为是线哥不断学习成长才逐渐拉大了和老大亚文理念不合的鸿沟,导致最终两人相互猜忌暗自运作致对方死地,导致自己被杀,当然也怪他自己前期耍小聪明运作了一些阴谋败露有关。

哎,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也告诉自己一个公司领导团队共同成长的重要性,线哥是自己作死的没错,但种种矛盾的起因也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发现与老大亚文的理念不可调和,他用贩毒攫取第一桶金后就希望逐渐漂白转入正道(像很多前辈一样),但老大亚文还是原始的街头帮派理念,这种理念上的偏差在现在不少创业公司股东之间的争夺都是你死我活的暗自拼杀,在黑道就更加赤裸裸了。

顺便提下毒贩老大,亚文

江湖义气——亚文

一直隐身幕后让线哥出面管理社团,他相当于董事长,线哥是总经理,但剧中他居然被捕入狱,线哥因为一直小心谨慎理性而没有任何牵连。作为一个毒贩老大,他讲义气重感情,这点成就了他也毁了他。

当线哥主动交代亚文外甥是他安排人杀死的,亚文也没有安排人杀线哥,在纽约杀手告诉亚文是线哥暗示欧玛杀他,一定要杀线哥,亚文还希望用钱缓解纽约杀手的怒气帮线哥脱身……亚文确实是一个好老大,值得人尊敬。但也确实因为太江湖气,总以为所有问题都能用兄弟情谊、道上规矩行事,忽略了自身的学习成长,导致只能在一个较低的平台进行运作。

不管是贩毒还是公司运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思路,而只有不断学习成长才能察觉到公司内外细微的改变,而做出及时的策略调整……人心齐,万事平,可人心哪这么容易齐啊,确实太难太难了!

黑人侠盗,欧玛

行侠仗义的欧玛

估计看过这部美剧的人,都会非常喜欢剧中的黑人侠盗,欧玛——个性张扬、爱憎分明、分析问题深刻。看的过程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来称呼欧玛,“强盗”、“抢劫犯”“杀手”这些词都太单纯,不能反映他剧中体现出的精彩,因为他虽然是抢劫犯,但他只抢杀毒贩,不会伤及平民,抢来的钱也会分给贫民,贫民小黑孩都把欧玛当做崇拜偶像,让我想到了武侠小说中的“愿意路见不平、劫富济贫”的侠客,故称之为侠盗再合适不过。

他和纽约过来的绅士杀手两次碰面(第一次他被误导去杀绅士杀手打伤了对方,发现是被利用后放弃杀对方,所以欧玛并不是那种单纯嗜血的杀人机器;第二次纽约杀手养好伤后回来寻仇,两个人相隔十米,失了先机的欧玛在面对纽约绅士杀手举枪瞄准之下依然不慌不忙,并且缓慢地掏枪,两个高手对决对话的都让人印象深刻)、一次合作(为了杀线哥)的场景都非常精彩,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编辑会把这么一个强力人物定位为同性恋。

对于他的结局在第五季中后期屡次出现的那个黑人小屁孩,其实我当时也隐约感觉到——他会是让无数毒贩老大闻风丧胆、侠盗欧玛的终结者……欧玛居无定所,行踪漂浮,“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即使抢了毒贩,大多数毒贩老大都愿意认栽(毕竟贩毒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这些算是行业可接受的损失),但先是性情中人的毒贩老大亚文,咽不下被抢这口气,觉得要给所有抢他的人一个警告和震慑,残忍地杀害了欧玛的同性恋人,激起了欧玛疯狂的报复,之后是马洛……即使最后阶段马洛已经算是当地势力最大的毒贩老大,他的人马依然被欧玛杀得屁滚尿流,欧玛甚至当街叫嚣马洛是个胆小鬼……因为担心被杀,手下甚至不敢告诉马洛这件事(最后整个团队被抓后在拘留所的一个手下才无意提及,又担心马洛发飙闭嘴不提,让人忍俊不禁)。

为了报复亚文派系,欧玛主动申请当证人指证亚文的打手小鸟,法庭上与被告律师的针锋相对绝对是整部剧最精彩的场景之一。欧玛法庭上直接把对方律师怼得吐血——“我们都以抢劫毒贩而生,只不过我用的是枪,你用的是公文包……”不得不说欧玛说的非常直白和深刻。

既然提到毒贩律师就顺带说几句感受吧

确实像欧玛说的,律师也是“抢劫犯”,只不过用的方式比较文雅。帮毒贩打官司赚钱,线哥想要漂白洗钱也都是通过律师,通过漂白的钱进出律师两头都要抽取费用,最后马洛也成了律师的客户,并且通过最后各种扯淡的原因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律师发现他利用此案极大地扩大了在贩毒行业的知名度,加强了自己的吸血能力和范围,专门邀请给予他大力协助的调查员(前警察)回家吃饭……

剧最后还有一个细节场景,律师带着马洛参加上流社会宴会,带着马洛到处认识商界精英,特地跟马洛强调以后要跟商界人士谈事一定要带着他一起……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私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分一杯羹,贪婪丑陋的嘴脸通过这些小细节暴露无疑,想来编辑是对律师这个行业深恶痛绝……

既然有律师这个穿着西装的流氓精英阶层,美国政客更是流氓中的流氓。

虽然看过《纸牌屋》对美国政府、政客下限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剧中的几个政客还是不断刷新了自己认知的下限。剧中有几个政客,一个是黑人参议员,一个黑人市长,一个白人市议员(第四季后当选了市长)。

黑人参议员全剧的表现就是彻彻底底的骗子、垃圾,毒贩再凶狠再政客面前一样被耍得团团转,就是一个个待宰的羊羔,毒贩毕竟是毒贩,被逼急了也是不管不顾的,要不是线哥和亚文闹翻,参议员就上西天了。但不得不说美国政客是在社会食物链的顶端,对谁都能啃一口肉,黑人市长也跟参议员算是一丘之貉。

白人市议员年轻有为,竞选之时雄心抱负满满,包括当选之初到处许诺各种改革,要改善警察薪酬……但作为批评者总是容易的,自己操盘后面对前任留下各种烂摊子也只有一碗一碗地“吃屎”……

剧中尤其第五季由男主人公“制造”的连环杀人案被媒体曝光以及最后被小范围戳穿后,各类政界、新闻界精英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如何从这一事件上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市长在广场集会中大声疾呼注重游民生活环境的疾呼就是最大的讽刺。

这可能就是美国广大民众最大的悲哀,因为那些政客是不会真正关注选民的诉求,一切事件一切团体都是他们需要时用来利用的棋子,用过之后丢弃。始乱终弃、一地鸡毛……

其他也有不少值得一提的人物但也不一一回顾提及。

五季看下来,很多思绪还在脑海中不断涌动尚未平静沉淀……

只感觉每一季开始查案都是困难重重,毫无线索,中间逐渐完善了犯罪组织脉络,但最终有充分证据到案的都是中下层的小喽啰,真正的幕后主使始终逍遥。雷声大雨点小匆匆地结案,贩毒的街角依旧贩毒,犯罪集团依旧犯罪,改变的只是换了一批人……

查案付出了种种艰辛之后就像是绕了一个圆圈,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一切没有任何改变。可即使是查到犯罪、贩毒集团首脑又如何呢?难道犯罪行为、贩毒行为就会在这城市、这世界消失吗?社会在进步,行业在更迭,犯罪这个行业应该不会消亡,因为,人性是不会改变的……

个人以为第五季是五季里最精彩的一季,剧情辗转起伏,让人拍案。男主人公为了调动资源抓毒贩“制造了弥天大案”,不管于公于私似乎其他人都从这个谎言中获取了或多或少的利益,唯独男主人公,在遭受了同事鄙视不齿的同时还饱受良心的谴责,当然,相信他最终还是收获了内心的平静,知晓了生命的真谛……

所以,得告诫自己,什么事不能随便冲到前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该都比较惨!

还是好奇查了下巴尔的摩市的介绍:是美国马里兰州最大城市,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海港城市,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人口78.3万 (1980),黑人约占55%。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79名。

就此罢笔吧,最后的一点感悟,昨晚半夜看完从脑中跳出的:

能让你成长的都是那些经历的痛苦

成就一个人的优点往往就是他最致命的弱点……

写于2020年1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