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1921,1921值得一看吗

2023-11-11 17:08 作者:岑岑 围观:

7月份暑期档火热开启,第一波院线火拼得如火如荼。

电影《1921》6月底开启点映,仅用4天时间就拿下3亿票房,上映以来更是创下了连续8天拿下单日票房冠军的成绩。

影片受追捧的背后,激昂热血的主旋律元素无疑是一大原因。

但从内容本身出发,真正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影片出彩的故事性。

《1921》选取的是-一大召开这一历史事件,讲述1921年13名中共早期党组织成员齐聚上海,确立我党成立的故事。

原本这是一段“被重复拍”的历史故事,但导演却将该片以新角度拍出了新感觉。

自影片上映后,网友好评如潮,其中不乏称赞13位演员表现的。

演员贾玲也夸赞导演黄建新镜头下的角色很有代入感,编剧汪海林则表示自己在电影院哭了2回。

那这部电影凭什么能让人这般“痴迷”呢?

让我们先来捋一捋电影中这13位一大成员,他们分别是:

李达、李汉俊(上海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南小组)

张国焘、刘仁静(北京小组)、王尽美、邓恩铭(济南小组)

董必武、陈潭秋(武汉小组)、陈公博(广州小组)

包惠僧(陈独秀指派)、周佛海(旅日代表)

如今看来,以上这些名字“名气”悬殊巨大,有的人在史书上功绩赫赫,而有的人则因年代久远而鲜少人知。

于是在《1921》中导演黄建新另辟蹊径,从这13个人的角度出发,以一场长达2小时的群像戏还原一大召开这一历史事件。

也依托于演员们的出彩演绎,13位代表各个形象鲜明,充满故事性。

《1921》凭什么能这般受欢迎,导演黄建新如同说书人一般,以电影语言带着这13位历史人物从史书中“走出”功不可没

而这13人也有着各自的不同特点,他们可以分成好几类。

第一类:年龄较大的中年代表

一大参会人员平均年龄28岁,45岁的何叔衡(张颂文 饰)和35岁的董必武(祖峰 饰)则成了这里的老资历。

湖南代表何叔衡比所有人都至少大上10岁,但他其实是个非典型“中年人”。

他有着如同少年一样的冲动爆脾气。

在看到马克思书籍被警察烧毁后,暴怒的何叔衡不管不顾就要与持枪警察拼命,身旁的毛泽东连哄带拉才能制止...

他还有着与自身老学究模样反差极大的谐趣一面。

在看到毛泽东与杨开慧你侬我侬时,当了电灯泡的何叔衡试图抓起雨伞躲开视线。

在横竖躲不开撒狗粮后,他索性主动加戏:

咳咳,还有6分钟开船啊,额...不急,不急的。

据透露,演员张颂文为最大化演出何叔衡的特点,曾专门约导演加班讨论角色。

有趣的是,原定讨论1个小时的他们却在激烈讨论之下,硬生生吵了8个小时。

另一位老资历董必武则多了几分稳重。

祖峰所扮演的董必武无时不刻透露着沉稳气质,参会过程里是他在参与主持局面。

在出现代表激烈言语交锋时,他与陈潭秋成为调和关系的一派,角色给人的印象就是稳字当头。

第二类:25-30岁左右的六大青年代表

除了老前辈之外,影片中25-30岁年龄段的青年代表成为了一大会议的生力军,他们也各有特色。

黄轩扮演学者李达,他演出角色的高阶知识分子特点。

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时,严谨的他跑到印刷厂强行喊停,只为改掉翻译本里的一个词。

组织活动也是一样的风格,为避免妻子学会撒谎以确保任务进行,他对着对方实施一场长达数天的实景模拟,读书人的高度严谨可见一斑。

同时,李达在严谨之余带有一股书生意气,在一大会议即将顺利召开,得偿所愿的他孩子气般跑到自家房顶,为着理想一通大笑。

王仁君所扮演的毛泽东形象也颇为鲜明,这是该演员第二次出演毛泽东。

无论是抽烟的动作,以至于举手投足,再次扮演毛主席的王仁君的演绎自是驾轻就熟,他将一个不卑不亢、充满理想的青年毛泽东演活了。

影片中,那段毛泽东在上海街头狂奔的戏,夹杂其过往在家乡被父亲追着跑的回忆,让人看出角色跑出旧社会跑向新时代的决心。

袁文康饰演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也很是出彩,他是一个本可“左右逢迎”但却坚持本心的人。

贫苦家庭出身的他在友人资助下曾留学日本,既感受过底层疾苦又接受过国外熏陶,为此他对两个阶级习性都很了解。

他穿着朴素长大褂与代表们畅谈未来,并冒着风险主动提供会议场所。

而面对法租界搜查时,他从容不迫地指挥其他人撤退,自己则留下来冒险与对方“虚以委蛇”。

其他适龄代表还包括窦骁饰演的陈潭秋、韩东君饰演的张国焘、胡先煦扮演的包惠僧。

脸上挂着亲和微笑的窦骁还原历史原型陈潭秋形象,该角色在一大也是类似董必武一样的“团队润滑剂”。

韩东君扮演的张国焘则有着强烈的领导欲望,这与原型一度成为我党早期领导人的历史背景类似。

除了爱出风头的气质之外,该角色也有着年轻人的热血,南湖开会期间,正是他唱起国际歌点燃了会议气氛。

胡先煦饰演的包惠僧戏份较少,记者出身的他受陈独秀委托出席,会议中他更多只是参与,没有提出意见。

但即便如此,剧组在角色设定上还是颇具巧思,演员胡先煦和历史原型相似度颇高,可以说是神还原。

第三类人物:少年感十足的年轻代表

刘仁静(刘昊然 饰)、邓恩铭(王俊凯 饰)、王尽美(刘佳祎 饰)三人参会年龄均不足23岁,片中的他们则体现满满的少年感。

这三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经常结伴出行,对新事物保持好奇的他们翻墙也要看商场表演。

但面对家国问题,他们却也有着令人侧目的少年情怀。

王尽美听闻五四英勇事迹时,流露出既憧憬又懊恼的眼神,憧憬于五四运动的热血,更懊恼于自己未能参加。

王俊凯扮演的邓恩铭则是更为感性的少年,夜话聊起人民被剥削的过往时,他的脸上挂满愤慨热泪。

影片片尾还交代邓恩铭1931年为革命牺牲的结局。

在这段戏里,被外界冠上“流量明星”的王俊凯的表现不俗。

他的这场被拷打的戏看着十分真实,同组演员祖峰则称赞王俊凯演得就像老演员一样。

此外,刘昊然所饰演的刘仁静演出一根筋往前冲的少年心性,满脸藏不住的血气方刚。

在张国焘提出中国可以实行议会制时,19岁的刘仁静愤怒地拍案而起,大声呵斥对方。

这三个角色展现出了三种不同的少年感,也展现出了1921年的少年面貌。

第四类:后期“迷失”的人

历史上的13名一大代表里,共有2人在抗日时期沦为汉奸,分别是陈公博(张超 饰)、周佛海(张云龙 饰)。

在影片中,导演没有因两人后期的“迷失”而抹去其参与一大的事实。

相反地,导演还是如实地呈现相关情节,比如在上海会址被查封时,与洋人多次打交道的陈公博选择与李汉俊留下来善后。

但导演也隐晦地为两人后期故事线埋下伏笔。

陈公博举手投足间儒雅得体,映衬其西方贵族教育背景下的气质。

但这位翩翩公子在参会期间惜字如金,他时不时地察言观色,是个不断选择风向的中立派。

张云龙扮演的周佛海则化身借口哥,一大会议在即,他以“与女友吃冰淇淋拉肚子”不靠谱理由缺席前期会议。

这让人想到了历史原型在抗战结束后同样不靠谱的洗白:

(投日)前半段是通谋敌国,图谋挽救本国;后半段是通谋本国,图谋反抗敌国。

总的来说,导演将这13位一大代表形象如实而鲜活地呈现到大银幕前,让从书里走出的他们重焕光彩。

当然了,除了这13位代表之外,出彩的角色远不止这些。

比如戏份上前后呼应的“南陈北李”。

陈坤扮演的陈独秀演出了“狂气”,尽管屡次因言论被抓,但他仍保持反抗态度。

影片一开始,陈独秀就在北京某处繁华地段肆无忌惮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陈坤版陈独秀虽然屡次被抓落魄不堪,但他仅凭眼神中演出了角色的不屈,演绎出刚强的“不怕死”姿态。

相比之下,李晨扮演的李大钊则呈现读书人的沉稳。

即便面对生死威胁,李大钊仍保持从容淡定,演绎出“内敛”的不怕死姿态。

此外,影片几个女性角色的演绎也颇为出彩。

倪妮出演的李达妻子王会悟戏份颇多,她在片中的扮相颇具古典美。

在片尾南湖游船戏份里,倪妮以红色旗袍出镜,烟雨蒙蒙之下,搭配她的古风穿着,为画面增添几分美感。

周也饰演的杨开慧也令人印象深刻,她演出了为了革命勇于付出的巾帼形象。

在与毛泽东的深聊中,她与丈夫一样展现出对于家国的忧思,也投入对时代的责任感。

而在片尾面对敌人时,她那种眼神里透着不屈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组在片尾也拍出了杨开慧遇难的画面,据透露,周也在完成这场戏时炸坏了几套戏服。

总的来说,正是导演组对历史原型的接地气加工及演员们对角色的出彩演绎,才有了《1921》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这群历史人物在摆脱了书上的平白叙述后,在银幕前变得有血有肉,一个个“活”了的角色组成了这段充满诗意的革命简史。

显然,导演黄建新在保留历史原貌下的艺术加工,让观众颇为买账,在赢得如潮的好评的同时,票房也随之飘红。

而观众们也在观影之余,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重新感受到百年以前的激情。

1921年,13位年轻人自上海到嘉兴,对准华夏大地吹起希望的火苗。

2021年,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拿着火把回望前人足迹,显然,这场来自1921年的火还将在新时代烧下去!

青石电影 | 乐乐德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