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颛顼三子黄帝逐疫瘟鬼献方|中华抗疫神话系列解读(2)

2023-11-11 16:54 作者:岑岑 围观:

虽然在中国早期的防疫神话中已经出现了防御瘟疫的绿耕鸟,但它显示了先民在瘟疫防治方面的最初努力。然而,作为一种奇怪的鸟,绿耕鸟是自然力量的体现,而不是人类力量的代表。直到驱除瘟神的神话产生,先民防治瘟疫的自主意识才逐渐清晰。

颛顼的第三子:对鼠疫传播规律的认识

最早的驱除瘟疫鬼的神话应该是颛顼三子的神话。瘟神又称瘟神,与瘟神不同,瘟神受造之时是神,即生而为神;前者生为人,人死为鬼。死后为鬼传播瘟疫,是瘟疫鬼。汉代王充在《论衡解篇》中这样描述驱除瘟神的神话:古时候,颛顼皇帝有三个儿子,出生时夭折,死后成为瘟神。其中一个是“住在河里是鬼。”鬼虐就是疟疾鬼,通常出没于河流,能传播疟疾;第二个“如果你生活在水中,你将是一个幽灵。”这个住在若水的是鬼;第三个是“生活在欧洲的角落,主要的疫情人”。住在房子角落的人会让住在那里的人患上流行病。所以每年年底官方都会举行驱逐疫鬼的仪式,以此来辞旧迎新,纳吉布。民间纷纷效仿,由此产生了驱鬼疫的习俗。

幽灵

蔡邕《独断》和干宝《搜神记》中记载的内容与《论衡》中记载的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两点:第一,两份文件都说住在房子里的第三个瘟疫鬼经常让孩子生病;其次,两份文献都记载了驱除瘟疫的勇士方的内容,而《武断》更详细地描述了方在宫中驱除瘟疫的仪式,包括与瘟疫鬼搏斗,用桃树树枝制成的弓射瘟疫鬼等。

在颛顼三子的神话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类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力量的体现。比如驱疫大侠方,一般都是由中下层武官来扮演,这个角色就是人类力量的代表。此外,这个神话还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内涵:

首先,瘟疫由死神幽灵传播的情节,说明先民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瘟疫的人际传播特性。我们甚至猜测,触摸感染者尸体而得病的经历,是先民对鼠疫人际传播特征的最早认知,这种经历在神话中体现为死去的人的鬼魂传播鼠疫的情节。

其次,虐鬼者和鬼都生活在水中的情节,说明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瘟疫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了传染病往往发生在河流等潮湿地方的规律。长江流域被祖先认为是瘟疫多发区。这类信息保存在鼠疫鬼的神话中,出现了长江是鼠疫鬼居住地的情节。鬼居住的“河水”是长江,鬼居住的“若水”是长江上游金沙江最大支流雅砻江的古称之一。

第三,三子之一的颛顼改造的瘟疫鬼,喜欢躲在人间,在孩子身上捣乱,说明我们的祖先也意识到了孩子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所以也是预防疫情的重点人群。

颛顼三子神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是部分地区保留至今的岁末驱魔仪式的主要依据之一。这种驱除疫鬼的仪式,与其说是封建迷信,不如说是寄托了祖先对健康和安全的希望,记载了祖先对鼠疫传播规律的认识,具有提醒人们预防传染病人际传播、关注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客观功能。

黄帝驱疫:鼠疫防治方法综述

相传驱除瘟疫的仪式是由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创立的。《太平御览》中长达530页的礼仪语录,记录了一个黄帝创立驱疫仪式的神话:人们举行驱疫仪式,提问时击鼓的原因。雄黄回答说:“贵州头多病,黄帝使贵州头沐浴斋戒,以通九窍;击鼓震司祭,以动其心;劳动形式一步一步送阴阳;像洋葱一样喝可以清五脏。丈夫击鼓呐喊,鬼被疫情驱走。一开始不知道,觉得很妖娆。"

游福和雄黄的这段对话真是一针见血。绝大多数的驱疫行为——洗澡斋戒、击鼓司祭、劳动踏步,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提高个体的抵抗力。喝葱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杀死进入体内的病毒。这些预防瘟疫的科学方法是非常珍贵的信息,以神话般的方式代代相传,让很多人受益。

另一种驱除瘟疫的习俗与山臊神话密切相关。山臊是一种住在山里的瘟疫鬼,又名山鬼。它看起来像人类,但只有一英尺多高。《西野奇书》说:山嫂喜欢光着身子抓虾蟹。它不怕人。如果它在野外看到行人点篝火休息,就会靠近,用人类的篝火烤着抓来的虾蟹,伺机偷吃盐吃虾蟹。如果摸山楂,就会“寒热”,即怕冷发热,这是很多传染病的外在表现之一。早在先秦时期,从宫廷到民间,就有焚烧竹筒驱除山味的习俗。《诗经》中有一首诗《汀寮》,描写的是周朝皇宫过年在院中烧竹的情形。《荆楚纪年》上说:正月初一,人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门前烧竹筒,驱赶“邪灵”。这说明,冬天是以感冒发烧为特征的传染病多发期,烧竹子吓跑邪灵的情节看似荒诞,却可能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杀灭病毒方面的浅薄认知。

姗姗

鼠疫鬼方:鼠疫诊疗方法的重大发展

在与各种疫病斗争的过程中,先民们战胜瘟疫的做法增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治疗经验,这体现在驱除瘟疫鬼的神话中,表现在瘟疫鬼提供躲避瘟疫的方法的神话中。

宋代《简毅志》记载了一则关雎密驱疫鬼的神话:关雎密读书时,在正月初一的早晨,看见几个“面目狰狞”的疫鬼。德高望重的关雎密,不仅不怕这些瘟疫鬼,还大声地骂着。在关雎密的斥责下,瘟疫鬼老老实实地坦白了“我们这些瘟疫鬼,大年初一就应该在人间生病”,并说出了一些躲避瘟疫的秘密。清代《鹿苑丛话》中的“墨线”表明,四川成都的道路上出现了墨线,长夏之后爆发了一场大瘟疫。每天都有800到1000多口棺材从成都的大门被抬出来。此前建州(今成都)刺史梦见瘟疫鬼说“过年见龙灯”疫情才回。看到瘟疫爆发的现实,又联系到他梦中的情况,刺史很快与人商议,以五月为正月,命人扎龙灯,放烟花,这甚至超过了元宵节。半个月后,瘟疫鬼看完龙灯走了,瘟疫也停了。

以上两个关于瘟疫精灵的神话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对瘟疫爆发时间的认知。我们联系上面提到的颛顼三子神话和山臊神话,发现这两个神话虽然情节不同,但对年底年初瘟疫爆发时间的理解是一致的。其次,两个神话都表现出了对人类官员瘟疫鬼怪的恐惧,说明祖先面对瘟疫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后来甚至出现了普通人赤手空拳杀鬼的神话。清代《子不语》中记载了一个名为“瘟神”的神话:乾隆二十一年,湖州人徐一申在一个月夜,在书房里发现一个鸡毛掸子莫名其妙地不停旋转。他抓起鸡毛掸子,感觉又湿又软,一股冷气,一股臭味。这个鸡毛掸子其实是瘟疫鬼。瘟疫鬼告诉徐一申它叫吴中,它来自洪泽湖。因为它被雷吓到了,就躲在这里,请求徐一申放它回去。为此,它还提出了避免瘟疫的药方。因为这是一个瘟疫鬼,吴正在遭受瘟疫,徐一申拒绝让它回去,所以他把它塞在罐子里,扔进了太湖。这个来自瘟疫鬼的药方,后来被苏州知府赵文山送去治疗感染瘟疫的人,什么都救不了。这个神话和上述文章最大的不同是瘟疫鬼和人类的力量对比完全变了。强大的是人类,弱小的是瘟疫鬼。这种变化表明,我们的祖先战胜瘟疫的自信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神话中详细描述了瘟疫鬼所开药方的内容,包括雷丸、飞金、明矾、大黄等中药。这个情节其实是传统医学大发展的一个表现,说明当时的医学对很多疾病有明确的诊疗方法和很多经验证的药方。事实上,神话中人类与瘟神力量对比变化的客观原因在于医学手段的进步。

中国驱除鼠疫鬼的神话,既表现了先民在与大规模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许多经验,也反映了他们战胜鼠疫的信心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些内容今天读起来印象深刻,信心大增。今人战胜瘟疫能落后于古人吗?

(作者是“中国创世神话”工程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学研究室主任)

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