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火红年华演的是什么,《火红年华》演员

2023-11-11 05:01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魏延·朱斌

近日,由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展现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电视剧《红色岁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剧作为一部描绘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工业电视剧,以多事之年的伟大生产实践为背景,从个人与行业、时代与场景、理想与现实等多个维度展现了特定时期工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它不仅艺术地再现和描绘了那个真实的历史时期,也给这类题材的创作和创新带来了一些启示。

第一,通过生动的个体成长故事,写出大工业建设的劳动精神。近年来,《方正》、《钢铁时代》、《国家的命运》等一批工业剧,或遵循主旋律话语的表达,从国家领导人和科研人员交织的视角展开波澜壮阔的建设史,或切入工人中的“斗智斗勇”,体现克服困难的智慧。《火的一年》在延续主题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采用“成长”的写作方式,通过大一毕业的大学生夏在“109冶金工业”群体中的沉重经历,逐步展现川南钢铁的铸造与建造过程。一方面,夏与王牌施工队队长的默契配合,代表了年轻技师与老工人师傅的“合力”,见证了工业施工的成功离不开“工作经验”与“先进技术”的共同努力。而同样拥有学士学位却习惯“喊口号”、做表面文章的纪,则与夏形成鲜明对比。在两人的反对下,夏逐渐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而纪的“工人之上的自我神话”也被大家所不齿。应该说,以“成长”为渐变的叙事策略,使工人形象贴近日常维度,给观众带来了相应的启示。

二、突出现场特色,彰显“好人一下子好上三线”的奋斗精神。与其他题材相比,工业题材的场景主要放置在相对固定、单一的工程单元中,但也正是这种具有强烈标识性的环境,更容易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从而在心理上回到时间场景。剧中从“二号信箱”、“四大金刚”等老行头,到现场环境、机器设备、生活用品的还原,细节中透露出历史感。该剧以成都青白江和攀枝花市高家坪为拍摄场景,还原了钢厂建设时期特有的川渝地貌。早上江边学生的讨论,晚上炼钢工人的淬火场面,都被塑造成一种生机勃勃、锐意进取的氛围。在这里,团结集体的劳动法则与个人生活的理想信念相互映衬,共同汇聚成“伟大来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史诗意义。

第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被归纳在家国同构的叙事范式中。在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下,回答者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素不相识,却像施工队的革命战友一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正如《家国情缘》这部剧的主题曲所唱:“走过山河也是浪漫。”李欣玫与乔嘉丽的无悔爱情,与吴维系的师徒关系,齐光福夫妻为救文书的无畏牺牲,都反映了“三线建设”时代人们遭遇的挫折和高昂的斗志。“家”的田野,成了每一个背井离乡的建设者的安心。“109冶金”工人、本科生、技校生等不同群体之所以第一次团结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凉席棚发生火灾后重建水泥房的共同需求。该剧用水墨描绘了许多工人家庭的场景,柴米油盐的温暖和琐事的烦恼在其中流淌。“苦”与“乐”的交响,让工人的“小家”构成了建筑时代“大国”的含蓄修辞,蕴含着他们对幸福的希望。在社会变迁的叙事背景下,工业剧应该真实具体地呈现工人自身的精神状态和人生选择。该剧并没有止步于“大三线”施工队的表演。如“109冶金工程”转移到深圳后,吴离开单位走上经商之路,凸显了改革开放大潮下国企员工心态的变化。从被动卷入时代潮流,到矢志创业突围,吴的成长经历也从“激情”到“成熟”,演变出工人阶级多元化的生动写照。

春花秋风。聚焦新中国建设进程的工业剧作为时间记忆的载体,虽然属于编年题材,但其精神依然可以连接到今天。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推进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仍然要靠大力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工业剧以此为基础,以各行业建设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为素材,实现工业建设的真实写照和劳动品格的创造性提炼,谱写了一幅以“大后方”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为代表的精神画卷,自然具有“风吹树叶成波浪”的标杆力量。如何在剧情中更好地将主题优势转化为精神上的启发和启迪,是相关创作者需要探索的创作命门。

(作者魏延是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朱斌是陕西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剧影视专业2019级博士生。)

来源:光明。com-文学评论频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