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人类清除计1,人类清除计划可怕吗

2023-11-11 02:48 作者:岑岑 围观:

《人类清除计划》又名《国定杀戮日》,是2013年上映的R级电影,其“杀人不犯法”的核心设定,让这部仅300万成本的小制作引爆全球。

这个设定和《大逃杀》、《饥饿游戏》等名作类似,都是把承平日久的现代人,放到一个野蛮残酷的环境中,没有秩序没有文明,只有暴力横行的丛林法则,其间展示出的杀戮本能、人性阴暗,十分震撼。

这种惊世骇俗的剧情,天然具有话题性,拍出的电影不是探讨人性百态、暴力美学的神作,起码也是个精彩的血浆片、动作片,娱乐性够强。

《人类清除计划》系列介于噱头和神作之间,主创团队通过3部正片,一部前传,两季美剧,将“法定杀戮”的世界观搭建的非常完整。故事内容除了展现丛林法则、人性异化外,还着重探讨暴力源起、阶层对立、政治阴谋等社会议题,比较有深度。

故事背景设定在2023年,那时的美国人口过剩,经济衰退,资源紧张,政府停摆,暴力频发,民众们怒火中烧,整个社会都处在撕裂的边缘。

政府高层顺势推出“人类清除计划”,立法规定每年的3月21日19:00-次日7:00的12小时内,所有的犯罪活动合法,包括谋杀(十级以上的官员除外,武器火力限定在四级以内)。当局甚至动用舆论攻势,鼓励人们宣泄情绪,参与杀戮。

死的人越多,空出的资源就越多,客观上能促进经济循环。有了合法宣泄的途径,杀戮日之外的时间大家反倒比较克制,犯罪率还下降了。一年一度的“清除”,让濒临崩塌的社会形势恢复到可控制状态。

于是,计划的推行者们自诩为新国父(NFFA)。他们鼓吹“清除”拯救了美国,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这项政策,让大众打心底里认为“清除”有利于社会发展,甚至将“清除”上升到宗教救赎层面。

《人类清除计划》第一部,由伊桑霍克和“瑟后”领衔主演。伊桑霍克的儿子在杀戮夜救了位黑人青年,尾随而来的富二代团体,发出死亡通牒,限时要人。屋外的变态随时准备强攻,屋里的黑人青年藏在暗处,像定时炸弹。剧情张力十足,更像是一部密室惊悚片。

伊桑霍克夫妇在是否交出黑人青年上,极其矛盾,心里状态的起伏挣扎非常有层次感,而黄雀在后的邻居们,让惊悚的氛围陡然升高。

第一部开局大热,《人类清除计划2-无政府状态》加大投资,故事的视野放眼到整个城市,通过主角的遭遇展示出杀戮之夜整座城市的丛林生态:穷人们无路可逃被四处追杀;中产们龟缩在房子里勉强自保;精英阶层拿钱买命,优雅的享受杀戮,每年一度的“杀人俱乐部”甚至成了派对狂欢。

故事有两条贯彻到底的线索:

1善恶对立。

男主为复仇而来,结果良心未泯一路救人,最后放下仇恨,这是人心中的善念使然。反派BOSS信奉杀戮价值观,他组织起军队级别的清除小队,对城中的居民楼“定点清除”,这是人心中的极恶。

2贫富对立。

剧中,富人们利用资源赢得权力,利用权力推行杀戮,利用杀戮攫取更多资源。为了满足富人俱乐部需求,无数暴徒四处捉人,形成了杀戮产业链。代表底层势力的反抗军则针锋相对,他们不惜违法,动用四级以上高火力武器疯狂屠杀富人俱乐部成员,公然和政府叫板。

第二部奠定了整个系列的基调,将杀戮夜的各方势力,“清除”带动的产业链,整个社会的对立矛盾等介绍的清晰、立体,故事世界观搭建完整。

第三部聚焦于废除“人类清除计划”

反对“人类清除计划”的国会女议员参加总统竞选且民调极高,她宣称一旦当选就着手废除该法案,走的是相对温和的议会斗争路线。

反抗军走的是暴力革命路线,他们利用舆论宣传凝聚底层势力,在建立起临时救援基地的同时,准备在杀戮夜发动对新国父集团的斩首行动。

新国父集团的精英寡头们同样磨刀霍霍,他们取消了“十级官员的豁免权”,并找来特种兵级别的雇佣军,准备利用杀戮夜将女议员合法处死。

第三部的格局很宏大,涉及的都是顶级势力,剧情也一波三折,够精彩。但限于经费原因,故事还是维持在一个B级片的制作水准,高潮戏火候不足,收尾有些仓促。

值得一提的亮点有三处:

1第二部的男主在这部里成了女议员的安保负责人,他代表的是中产阶层的价值倾向。

2第一部里被伊桑霍克儿子拯救的黑人青年,在这部里成长为反抗军领袖,他代表底层的蜕变历程。

3剧中涉及美国新兴的“杀人旅游业”,全球各地的躁动青年都来美国体验合法杀戮。由这一点将“人类清除计划”的世界观延伸到全球,将“杀戮与暴力”的思索反馈给全人类。

系列第四部电影属于前传,讲述首次杀戮夜的故事。“第一次开杀戒”本来是很有看点的题材,可惜剧情太老套,毫无新意,拍的很一般。主创团队开始转向美剧市场。

《人类清除计划》第一季采取多线叙事,四处行凶的暴力团体、狂热的杀戮嘉年华、忽悠青少年的邪教、护佑一方的豪强、血洗富人宴会的反抗军,以及四处逃窜的主角们,剧情热热闹闹,该有的情节、元素都有了,丰富的细节也扩展了故事的世界观,整体质量中规中矩,可以一看。

这季最大的进步,就是在主题上不在刻意渲染贫富分化、阶层对立,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暴力对人的影响”。

底层工人为解决怨气私设刑堂

中产白领为解决上司雇凶杀人

因岗位竞争,同事之间开杀戒

为解决家暴,妇女团体免费除凶

杀戮似乎成了所有问题的唯一解决途径。

故事展示给我们的是:一旦开了杀戒,就会产生路径依赖,生活中任何不顺、任何情绪都会导向杀戮,事态会不可逆转的走向恶性循环。实际上,这条路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负责蛊惑人心、宣泄情绪、制造魔鬼。

第二季在上述主题上,做了更系统、更深入地挖掘,故事将视野延伸到杀戮夜之外的日子,着重讲述“人类清除计划”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悄无声息地影响大众,全景式展现“暴力对人心的异化”。

本季的故事线大体分三条

1内部精英的反叛

新国父集团(NFFA)为了强化清除政策,利用各种方式对民众洗脑,其中一项就是科学研究:通过各种数据来告诉民众,清除能降低犯罪率,有益于社会发展;清除能定期释放负能量,有益于身心健康。

但实际情况是:生命被无视了,清除成了一门生意经。罪犯被法官草率地判处死刑,因为重型犯可以在杀戮夜卖给狩猎场。警察高层与毒贩头目结盟,因为可以发财和自保。一切反对清除政策的人员都会被清除掉,被清除者的财产还会被依法充公。法制崩塌,文明倒退,体制全面向钱看,部分精英开始反叛。

男主本是一名负责的警官,因不愿与上司同流合污愤而辞职。眼见整个体制越来越乱,他想利用警方的专业技能大干一笔,然后远走高飞。结果,贪婪的上司、政府的调查员、黑吃黑的豺狼组织统统卷进他洗劫银行的超级计划……

女主是NFFA的罪案分析员,主要负责监控民众,调查不法活动。杀戮夜,她通过监控亲眼目睹了恩人惨死。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她恩人(大学教授)的研究课题是“杀戮对人的影响”,研究表明暴力会增强大脑特定区域的刺激,让人对杀戮上瘾,进而形成路径依赖。

这份结果显然不符合新国父集团的宣传,教授于是被清除。女主也被被上司盯上,成了NFFA的通缉犯。女主曾深信体制的宣传,自己的亲人也死于清除政策,事实表明那都是NFFA的谎言,她之前的所有工作都是助纣为虐。

觉醒后的女主联合男主团队、黑客集团,准备利用杀戮夜侵入NFFA系统,公开教授的研究,掀翻整个体制!

这条线是新引入的视角,展示了体制内部的运作,补充了世界观缺失的部分。男主出自暴力机关,女主属于技术精英,他们都是在内心有坚守的人。他们的反叛不仅揭示了NFFA的伪装,还象征着传统秩序与畸形政策的对抗。

2中产阶层的坚守

这条线是由家庭矛盾延伸到邻里矛盾,侧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尤其是熟人之间。值得一提的亮点是:剧中提到暗网悬赏,这是清除时代的衍生行业。男主查出自己成为悬赏目标时,他发现所有邻居都是悬赏者。表面客客气气,背后凑钱杀你。当男主站在门口环视四周,熟悉的邻居们都投来诡异的目光,那一刻还真是惊悚啊。

这条线的男主是典型的美国中产:生活富裕,爱护家庭,有责任、有担当、有原则,即使与人冲突也不卑不亢,处处周到得体。角色身上带有鲜明的折中色彩—不参与清除,只是被动适应,实在逼不得已才会反抗。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人人自危的NFFA时代,这类人大都下场不妙。

3普通民众的黑化

这条线是这季最出彩的部分。详细讲述了文弱男生蜕变成杀人变态的全过程。

男学生Ben 在杀戮夜被同学拉出去探险,结果落入暴徒陷阱,同学弃他而去。Ben垂死之际反杀暴徒。开了杀戒后,他满脑子杀戮,自此一步一步成为变态杀手……

Ben的蜕变历程有明显几个节点:

一开始Ben给人感觉,只是因惊吓而导致的杀戮后遗症(类似PTSD),果农之死是一个节点,是Ben真正意义上开杀戒。因为果农耍无赖在先,客观上也有责任,Ben属于激情杀人,主观恶意还不明显。

警察的潦草办公是第二个节点,不知是为了控制犯罪率数据,还是NFFA暗中鼓励杀戮,总之警方竟然以中暑而死草草结束了果农案。这助长了Ben的杀戮气焰,为他接下来犯案打下基础。

Ben结交死党是第三个节点,这个死党是“清除”的信奉者,给他灌输了很多清除的知识,还吹嘘自己的清除经历。Ben扭曲的价值观开始成型,并模仿死党做有计划有预谋的清除。万万没想到死党只是在装逼,是个伪信奉者,Ben果断清除了他,校园杀手就此诞生。

随着剧情的铺展,我们发现Ben的蜕变并不是是偶然。Ben属于清除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从小接受的就是NFFA的“清除教育”,虽然人性中的真善美,日常生活的公序良俗让他知道杀戮是不对的,但NFFA早在孩童时期就在他心里种下了暴力的种子。正因如此,Ben在反杀暴徒后,才特意拿走他的面具,甚至在东窗事发之际还不舍得扔,这都是内心的魔鬼在作祟啊。

剧集有一个片尾曲非常带感,Monster Under My Bed,歌词、旋律太赞了,结合剧情听,真是绝了!

除了种种子,NFFA还利用舆论的导向作用,将“清除”变成一种风尚。剧中有一个清除排行榜,大家把想杀的人排上去。这个榜竟然成了衡量人气的标杆,很多人争当人气明星。

NFFA还会在清除纪念日给受害者家属赠送礼盒,把被清除者视为为国捐躯,像军人那样备受礼遇,强化清除的仪式感。

正是这些细节,增强了戏剧逻辑,让NFFA的设定扎实可信,也让Ben这个人物变得更有深度,更立体,更具冲击力。

Ben的蜕变历程,细节丰富,层次分明,代入感强。这种变化又印证了教授的研究结果,形成剧情上的呼应,是最具说服力的故事线。

《人类清除计划》第二季,用了10集的时间,只讲述了一个核心:法定杀戮虽然只有12个小时,可一旦接受“清除理念”,杀戮的时间就自动延长为365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