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一个“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戏曲三代人

2023-11-10 09:13 作者:岑岑 围观:

新华社石家庄10月16日电(记者杜):“英雄豪杰肩担道义,拓荒者写文章巧……”日落黄昏,西边的“鼓韵书屋”传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悠扬的鼓声。弟子们围坐在乐亭鼓手赵睿和曾晓峰身边,排练新歌《铁肩灵魂》。

2021年10月15日,赵睿、丈夫曾小凤、女儿曾丽、孙子李梓豪在鼓韵书店练习歌曲。(由受访者提供)

58岁的赵睿是当地著名的乐亭大鼓“夫妻档”,是乐亭大鼓市级传承人。她从艺41年,丈夫曾小凤做了30多年的“绿叶”,专注于三弦伴奏和鼓词创作。一路走来,他们见证了这个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繁荣、沉寂和复兴,始终不遗余力地走在保护和传承的道路上。

乐亭鼓诞生于明末清初。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类型之一,唱腔丰富多样,曲调悦耳动听,群众基础广泛。2006年,乐亭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赵睿与乐亭鼓结缘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乐亭鼓还是一种草根艺术。赵睿从小就喜欢听鼓书。只要她听说哪个村子里有书,不管刮风下雨,她都会一直在那里。

13岁时,一个讲故事的老人给了赵睿一副鼓。她像个宝一样藏在兜里,在上下学的路上边走边玩。她忍不住把手偷偷伸进口袋,在课堂上蹭来蹭去。

1979年春,乐亭县文化馆曲艺队招生。赵睿甜美的声音和气场让她一见钟情。

“进了曲艺队,就像鱼遇到水,从沟里游到河里,整个人都活了。”赵睿说。

她渴望学习专业知识,曾师从乐亭多位著名鼓手,边学边表演。他们的演出遍及京津冀,远至上海。

乐亭大鼓不仅把赵睿从一个热爱文艺的农家女孩变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明星”,还为她结下了一桩美丽的姻缘。

赵睿和曾晓峰在秦皇岛老年大学教乐亭鼓。(由受访者提供)

1985年秋,赵睿随师傅到乐亭县香岛村,由时任农民夜校教师、民兵连长的曾小凤负责接待。聪明的曾小凤不仅妥善安排了布场和食宿,还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台录音机,录下了赵睿的演唱。听不够就追他到别的村。

命运就这样降临了。出于对乐亭大鼓的热爱和对爱人的支持,曾晓峰开始创作三弦和鼓词,一对年轻的“平行花”在舞台上绽放。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文化节目的多样化,曲艺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生计,夫妻俩转行,做过水产养殖,开过饵料厂,收过山货。

然而,在20年的转行生涯中,夫妻俩从未离开过自己的老工作岗位,每年都参加近百场公益演出。他们的《美丽家园》、《走进乐亭》等作品成为经典曲目。

“我们还成立了一个民间艺术团来当商演。大家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但乐亭大鼓是作为礼物节目来唱的。”曾晓峰说,“我们不能失去家乡文化。”

最后,对初心的不断守望,也引起了国家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项目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乐亭县加强了乐亭鼓的保护和传承,建立了鼓库,免费培训学员,义演惠民...乐亭大鼓重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年初,在乐亭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夫妻俩的公共图书馆“古韵书屋”顺利开业。每天都有曲艺界的同行,爱听书的“粉丝”,络绎不绝来这里交流的艺术家。

赵睿带领弟子在“鼓韵书屋”排练室练习乐亭大鼓的经典唱段《韩影遇见娘》。(由受访者提供)

最年长的徒弟是他的女儿曾丽。34岁的曾丽在牙牙学语中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她6岁走上舞台,10岁在全国少儿曲艺比赛中获奖。

从艺术学院毕业后,曾丽在北京燕山歌舞团工作了4年。2011年,她带着对曲艺的热爱回到家乡,现在在乐亭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工作,从事乐亭鼓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曲艺这个家创作了《礼赞民法典》《礼赞环卫》等许多契合时代主旋律的精品乐亭鼓,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将正能量送进千家万户。

如今,曾力4岁的儿子李梓豪也成了乐亭鼓的“童星”。凭借一首幽默的歌曲《塞上的牙齿》,他在幼儿园就收获了不少粉丝。

“我儿子的胎教音乐是乐亭大鼓。”曾力说,不管孩子长大后做什么,都要培养他对家乡艺术的感情。乡音里带着乡愁,这也是他爷爷奶奶的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