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76年唐山大地震,华国锋向毛泽东报告后坚持:别人能去,我也能去

2023-11-06 13:08 作者:岑岑 围观:
前言

1976年的春天,毛泽东的病情越来越重,身体明显虚弱。6月份,毛泽东再次发生心肌梗塞,陷入昏迷。幸好在医生的抢救下,才脱离生命危险。不过从此,毛泽东一直躺在病床上,身体失去行动能力。

图|电影《大格局》中的毛主席(左一)

与此同时,在毛泽东的推动下,华国锋成为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负责处理各项事务。这意味着,华国锋接过巨任,守护新中国。

令毛泽东感到欣慰的是,华国锋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毅然扛起重任。

华国锋:别人能去,我也能去

1976年7月,中国发生一件举国震惊的事件,唐山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投入紧张的工作,繁忙的工作让他每天几乎睡不了几个小时,忙得一直顾不上回家。

每天深夜,他要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地震专家的分析和预测,再和指挥部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处理关于灾区的各种事情。

第二天天亮,华国锋忙完所有事情,才回到中南海守护毛主席,了解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平时生活中,他一边守护毛主席,一边与指挥部和国务院联系,掌握处理地震前线的各项事务,争取第一时间针对情况做出决定。

8月2日,专家们经过研究,预测北京附近地区不会发生地震。得知这个消息,华国锋回到房间,就给毛泽东书写一份报告:

主席:

根据地震局的分析,近日北京地区没有发生六级以上地震的预兆,我拟明日去唐山,开滦煤矿、天津两三天,了解抗震救灾情况,参加慰问活动,妥否。

请批示

华国锋

八月三日

毛泽东虽然病重,身体虚弱,但是依旧非常关心灾区的人民,也一直坚持处理中央文件,因此报告呈上去不过一个小时,毛泽东便批复:同意。

得到毛泽东批准后,华国锋下令准备前往唐山的各项事项。此时有人提出建议:唐山的机场比较小,并且经过地震,设备都来不及修复。指挥塔被破坏,地面的指挥人员都只能依靠目测指挥飞机起降。这时乘坐飞机过去,要面临一定的危险,是不是再等几天,等到京山铁路全线通车再过去。

华国锋听后,没有接受,坚持:我不能再等下去了,别人能去,我也能去。

4日上午,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华国锋乘坐专机前往唐山。不久,飞机抵达唐山,即将开始降落。

图|华国锋在唐山机场

华国锋从窗口望去,只见唐山地区基本夷为平地,地面上都是高低不平的碎砖乱石,完全看不出城市的痕迹。北面则全是断壁残垣,连完整的房屋都很少见,只有一座小山上还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凉亭。

很快飞机开始滑行,望眼望去,只见到处都是帐篷,到处停放担架,躺着正在救护或者准备运往外地救护的伤员。

不久,飞机降落,华国锋一下飞机,便受到前线指挥员的热烈欢迎。年轻的空军战士们,跑过来引导飞机停放到载人位置,将伤员抬上飞机,立刻又起飞了。

原来自从地震发生后,唐山机场便成为拯救生命的重要生命线。在机场内,一辆破旧的塔台指挥车,成为临时的指挥塔。调度员同志们顶着烈日,穿着背心和裤衩,戴着草帽,用目测指挥飞机的起降。

由于机场不仅有运载大量物资飞进来的飞机,还有运载伤员,将物资运出去的飞机,因此飞机飞行密度很大,同时有十几架飞机运载伤员,在空中盘旋。此刻,时间就是生命,多一分钟就能多抢救一人的生命。

据资料记载,唐山机场最多一天起降的飞机多达350多架次,平均每两分钟一次,密度最大相隔时间为20秒钟。

要知道,当时唐山机场只是一个中等军用机场,而且地震过后,设备损坏,余震不断,现场还有无数的群众。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山机场的飞机起降一次事故都没有出现过,堪称国内航空史上的奇迹。

华国锋看到这一幕,非常感慨。他顾不上休息,马上来到灾区,慰问正在机场工作的同志们和战士们。

只见战士们冒着酷热天气,边集中,边前进。他们为了抢救掩埋地下的群众,用铁锹,铁棍挖,挖到邻近有人的地方,害怕伤到人,便只能用手直接挖,挖得双手鲜血直流,骨头都露出来了。

看到这一幕幕,华国锋忍不住上前握住战士的手,心疼地说:“战士们,你们辛苦了。”战士们看到华国锋,纷纷上前与他握手,表示要坚决完成任务,拯救人民群众。

慰问结束后,华国锋对工作人员们说:“战士们都没有经验,部队也没有经验,他们来得太过匆忙,还没有来得及带工具。立即通知各地启用起重机和吊车等大型机械,要充分调动资源和财力,不惜成本,拯救人民的生命,救人是第一位的。”

到了中午,华国锋来到机场临时搭建的前线指挥部。所谓前线的指挥部,其实就是一座帐篷,加上当时高达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帐篷里暑热难忍,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并且时不时还有余震干扰,让人坐都坐不稳。

最难的是天空中还有频繁震耳欲聋的声音,指挥部里的指战员只有放开喉咙讲话,对方才能听得清楚,条件十分艰苦。

在这样的条件下,华国锋和同志们一起坐下吃了一顿午饭,也就是空运而来的方便食品,和从各地带来的大饼等食物。至于水源,则只能用机场的井水烧开后再饮用。

边吃,他边听取刘子厚等人的汇报。唐山军区的司令员是一位老红军战士,地震发生时被压断一条腿,幸运被救出后,他见灾情如此严重,立即来到地委和市委,组织人员抢救群众。一旦有人被救出来,要马上加入抢救队伍。就这样,在他的组织下,抢救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大。

而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被救出后,带人去抢救市委书记许家信,再赶到市委机关。他们边在马路上,边研究工作。他们深知,越是困难时期,更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必须投入工作。

当时由于唐山地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唐山大力发展煤矿工业,成立五个大矿厂,这些矿厂有着数以千计的工人,周围地区有着无数的居民。因此他们首先想到的事情便是通知各矿打开备用通风口,抢救井下工人,第一时间保证工人和群众的安全。

但是即使如此,由于街道狭窄,生产区和居民区混杂,人口密度过大,附近又没有可以疏散的地方,因此抢救工作进展得非常艰难。

汇报到这里,华国锋坐不住了,说:“我们抓紧时间,现在就去市里。”说完,饭都没有吃完,就带着工作人员乘车前往市区。

在车上,许家信向华国锋汇报:“只有凤凰岭上一座亭子没有坍塌,建筑破坏率高达95%,居民住宅高达97%以上,有60多万的人民被埋在下面,经过抢救,已经有四五十万人脱险。”

华国锋问:“那群众吃饭和喝水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许家信回答:“一开始最困难的是前三天,没有政府组织,人们到废墟里挖粮食。很快附近的省市送来食物,用飞机空投。现在几十口人住在大通铺,吃一锅饭,基本的食物都靠外面运来。各地纷纷出谋划策,解决大部分用水问题。”

华国锋说:“现在必须动员全国的力量,飞机不够就再调,现在铁路也快修好了,用火车运载伤员,救人永远是第一位。”

经过一系列探讨,他们到达市区。只见到处一片瓦硕,惨不忍睹,上空弥漫着一股股恶臭,地面上可以看到用席子盖着的尸体,还有流淌着的血水,爬满一群群的苍蝇。

废墟上众多解放军战士们和群众们正在清理楼板,砖石等,仔细寻找每一个存活的人,尽力挽救每一个人的生命。

看着这些,华国锋再次赞叹部队战士的努力。他得知矿井工人大部分都获得安全后,感到欣慰:“走,我们去看看他们。”

话落,他一下车,群众们蜂拥前来,争先恐后与他握手,兴奋高呼。大家把他拥进一个棚子里,和工作人员继续了解抗震救灾工作。

在谈话过程中,虽然棚子里余震不断,让人坐不稳,几次颠起来,但是华国锋依旧泰然自若,像家人一样,问长问短,关心工人的安全。之后他又仔细询问井下工人的安全问题。

据汇报,在地震发生后,数千名井下工人第一时间撤到大巷,组成一支有序的队伍,慢慢撤退。他们互相搀扶着,轻声招呼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走了四五个小时,才从备用的风口来到地面。

来到地面后,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家人,而是遵从组织的安排,参与抢救工作。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救灾的主力军。

听到这里,华国锋点头:“好,好,工人阶级就是硬骨头,依靠这种精神,我们一定会再建设一个新唐山。”在座的同志们情不自禁鼓掌。

之后,华国锋和工人们一起研究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的问题,掰着手指头算账,如何能尽快恢复生产,建设一个新唐山。

接着他乘车来到唐山钢铁公司的高炉前,准备下车查看情况。但是他一下车便被群众拥住,争着要和他握手。不过一会儿,人越来越多,人山人海。

华国锋大声说:“这次地震带来的灾害很大,给我们唐山造成巨大损失,毛主席和党中央都很关心唐山人民,我代表中央慰问大家。”

工人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听后,不禁热泪盈眶,激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到声音停了,华国锋接着说:“大家要振作起来,有毛主席在,有党组织在,我们一定能克服灾难,重建唐山。”

群众用响亮的声音回应。就这样,华国锋讲一句,群众喊一阵,高呼口号,场面非常热烈。一会儿,华国锋离开了此地。

到了黄昏时刻,他又回到机场。来不及休息,他在前线指挥部的帐篷里召开会议。第一件事便是救治伤员,虽然广大医疗人员困难,就地抢救十几万重伤员,但是唐山现在条件还是太差,伤员无法得到进一步治疗。

他说:“伤员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救人是第一位的。伤员已经从废墟中被救出来,就一定要很好地救治他们的生命,保住他们的性命。”决定增加五个省市接受伤员救治。

第二件事情是防疫工作,按照一般规律,大灾后一定会有大疫。虽然唐山地震发生后,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但是由于水源遭到破坏,无法满足群众饮水的需要,群众不得不饮用其他水源,已经出现疾病爆发的苗头。

华国锋当即下令,调用飞机喷药,大量调用药品和卫生防疫人员,奔赴灾区,参与救治工作,一定要尽力控制灾区传染病的流行。

第三件事情是住房问题,地震使得唐山的房屋遭到严重破坏,居民住宅更加严重,无法住人。华国锋根据国家当前情况,决定搭建简易房,让每家都能住上房子,度过这个冬天。

第四件事情是重建唐山工作。华国锋提出,重建后的唐山一定会比地震发生前的唐山,更加宏伟,更加美好。重建唐山,我们一方面要讲干劲,一方面要讲科学,专门派专家考察设计。

会议一结束,华国锋又马不停蹄连夜乘坐火车去往天津。一路上,他查看沿途的灾情,一边看,一边听取铁道部的汇报。

不久,火车到达天津,他先来到军粮城查看发电厂的情况。因为之前天津汇报军粮城着火,但实际上发电厂没有着火。经过了解,他才得知原来地震发生时,远处看去天空一片火红就像着火一样,发电厂确实一切正常。

接着他来到天津市区,慰问受灾居民,查看具体情况。第二天上午,华国锋风尘仆仆乘坐火车,赶回北京。一路上,他照样边走,边查看灾情,听取汇报,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

8月底,抗震救灾告一段落。为了宣传在抗震救灾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几千名代表,举行大会。在大会上,华国锋做报告,总结宣布抗震救灾的成果。这些成果,蕴含着全国军民的努力,也蕴含着华国锋的贡献。

图|华国锋

以前大多群众都不认识他,不理解他,而这次唐山大地震期间,华国锋所做出的努力,让人民了解了他,认识了他,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之后的日子,华国锋依旧奋战在国家一线,为稳定国家,发展国家而努力。1981年6月,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位,开始过上远离公众视野的退休生活。

平静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他长期居住在京西皇城根南街9号院,过着平静又规律的生活。据华国锋的妻舅透露,华国锋很早就在北京找到几个葡萄园,学习种植管理葡萄技术。

华国锋的孙女也说,像香山,植物园这些种植果子比较好的地方,他们的工作人员有时也会和华国锋一起交流种植技术。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记者就曾看到院子里有两个很大的葡萄架,最多的时候,这里种着五六十个葡萄品种,味道非常好。

不过这样的葡萄,华国锋却只能吃几粒。因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华国锋便被诊断患上糖尿病。从此,他的饮食习惯被严格控制在二两八钱。

很少的时候,他也会破例。一次吃饺子,他就吃了十多个,还想接着吃。经过夫人韩芝俊的允许,才能多吃两个。

从这点可以看出,他和夫人韩芝俊的感情很好。事实上,他们是一对从少年夫妻,走到白头偕老的伴侣。说起两人相伴多年的爱情,也有着一番美好的故事。

韩芝俊是一位思想进步,端庄大气,一身正气的女子,在山西参与宣传工作时,与华国锋结识,成为同事。韩芝俊的三舅,发现华国锋喜欢看文艺节目,便从中做媒,撮合两人成为知己。

图|华国锋和韩芝俊结婚照

新中国成立那年,两人情投意合,向上级正式打结婚报告,结为夫妻。他们在一名地委干部家中,举行简单的婚礼仪式,现场只有一张方桌子,摆着水果,花生和糖果等东西。两人对着毛主席的画像三鞠躬,再向大家介绍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便算正式举行婚礼。

婚后2个月后,华国锋夫妇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来到石家庄整训学习,后又踏上南下征途。一年后,妻子韩芝俊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又生下两个女儿。

华国锋的工作繁忙,经常下乡工作,忙得顾不上回家。妻子韩芝俊便边在家照顾孩子,边参与工作,成为华国锋生活中的贤内助,好同志。

20世纪70年代,华国锋调任中央,韩芝俊也来到北京,参加工作。自此两人一起忙碌工作,照顾家庭,生活忙碌又充实。

1976年,毛泽东逝世,华国锋成为国家主席,妻子韩芝俊也成为第一夫人。但是她非常低调,待人友善,人们经常称呼她韩姨。

生活中,她和大家一样,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过着平静又有规律的生活。直到华国锋退休后,韩芝俊也随之退休,一起过上平静的退休生活。

每天大约五六点钟,韩芝俊会起床,先是在自家菜园里劳作一番,再把华国锋叫醒。华国锋苏醒后,也先会在院子里走一走,或者在屋子里坐一坐,等着吃早饭。

据孙女介绍,华国锋的早饭一般以牛奶为主,有时候会加个鸡蛋羹,但他自己习惯在牛奶里放一勺咖啡。他的牙口很好,喜欢吃些馒头片,或者吃烤得很硬的东西。

早饭结束后,华国锋便会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报纸上。这时,妻子韩芝俊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也会静静坐在一旁,一起看报纸。他们看的报纸种类很多,很杂,各自看的报纸种类也不一样。

图|华国锋和韩芝俊

到了午饭时间,华国锋则喜欢食用面食,特别是山西的特色面食,他都非常喜欢吃。午饭过后,华国锋夫妇一般要午休到下午才会起来。如果身体允许,华国锋会会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

晚饭时间,华国锋也吃得很简单,一般喝点粥或者吃点饭,烧饼就结束了。晚饭结束了,两人坐下来一起观看新闻联播。

几十年来,两人一起相伴读书看报,平静度日。在韩芝俊的陪伴和照顾下,华国锋养得心宽体胖,精神硕硕。虽然身患糖尿病,但是养得好,身体也没有大碍。

平时的一日三餐,有时韩芝俊也会亲手给他做,看着他吃完。随着时间过去,两人年龄大了,行动不便,才请来一名厨师专门负责。

就这样,在静静的岁月中,两人携手度过几十个春秋,白头偕老。从这点可以看出,华国锋的品性温良厚德,是个可以托付的伴侣。

在他们的心中,无论岁月如何变化,世事如何坎坷,只要他们永远相伴在一起,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份爱情,跨越半个多世纪,单纯又悠久,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华国锋的一生,前半生深入基层,稳抓稳打,后半生得到毛泽东的赏识,致力于国家建设,可谓壮阔非常。在历史的关头,他扛起国家重任,肩负起国家建设的巨任。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正是在唐山大地震期间,华国锋的实际行动,让人民逐渐了解认识他,从而信任他。几十年的历程,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的心向着党和人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