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扫毒,扫毒电影的演员表

2023-11-06 05:52 作者:岑岑 围观:

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看了《扫毒》后,会想到回顾起旧香港电影呢?

最近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从《扫毒》身上,我看到了从未逝去的「旧港片」精神。

1、情怀这个东西

经过《全城戒备》的失败尝试和《新少林寺》的创新,陈木胜总算再度发力,回归自己最擅长的警匪片领域,重拾自己最拿手的枪战和爆破,带着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和吴延烨炮制出了这部明显带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烙印的港式英雄片。

也好久没有从香港电影中看到庙街,在《扫毒》其中一场在庙街大火并,演员从楼上飞堕,跌穿街档幡帐蓬,滚到地上,但众人又可以立即翻身,继续追赶逃跑,很典型的港产片啊。

几乎是看成龙的动作片长大的,就是看这些,真人上阵,能人所不能,在香港最繁忙的地段,拍摄最惊险的动作,绝无半点电脑合成,香港动作片就是靠这些打造漂亮招牌。

八九十年代不少动作片和黑帮片经常在庙街取景,多得《庙街十二少》,还令人以为真有其人。之后转型的中港合拍片,使香港观众看到内地不少美妙风景,以及横店片场的旧街。也开阔了港陆两地演员的合作和交流。

市场大了,制作巨了,视野阔了,同时也有很多东西被遗忘了。

冷不防才发现「香港精神」到了哪里去呢?所以看见《扫毒》的庙街火并和泰国一战,那一瞬间特别感动。

感动的不单来自久违了的庙街风景,还有公共屋村。香港的公共屋村从未如此亲切有美感,戏中几场在屋村天台发生的情感飙戏,张力够,剧力强,够地道。公共屋设计就是工整的实用美学,这种充满香港历史的质感和味道,在今天看来是多么亲切可贵。

《扫毒》很多情节和场景,都刻意怀缅和重塑过去——对深受八九十年代英雄片感染的一代,是怀缅;对新一代特别是90后的观众,更是重塑。

三个男主角在空荡凋零的出租屋内“誓要去,入刀山”,还要有人玩秋官腔,很多人会迫不及待骂老套,但真正新潮的人才不会对老套不敬。毕竟,饮电视剧奶水长大的人,都不会觉得古龙金庸的小说或武侠剧《陆小凤》是老套。

《扫毒》算是一次「港片精神」的彻底回归。

港味是什么?港味是浪漫英雄主义,是通俗加料堆砌,是猛火爆真人骚,是射不完的子弹,是打不死的主角,是有点做戏咁做的演技,是古装沟时装、警匪沟武侠的混杂江湖兄弟情。这并不表示过去的就是最好,过去的成功模式再次以本土形式高度专业地呈现,还要再说什么?

尽管很多人都在说陈木胜的《扫毒》剧情庸俗,禁不起考究。毕竟情怀对谁来说都有两面性。在这方面,我投陈木胜一票。

2、港产警匪片特色

《扫毒》集结了卧底片、毒枭片、英雄片、警匪片的元素,这些都是旧日香港电影的重要类型。《扫毒》显得十分怀旧,八十年代感觉尤其强烈,秉承男儿热血的阳刚传统。《扫毒》也许是老土的,但角色之间不乏凝聚力。

《扫毒》时间比一般港片要长,两个多小时,剧情逆转和人物变化的幅度很大,令人产生很多情绪,颇煽情,够激情,亦很豪情。但更强烈的一种情绪是,悲情。令人回忆起八十年代的悲剧英雄片时期。

从《门徒》到《毒战》及《扫毒》,尽管都是缉毒警察的故事,都是卧底警察潜入毒品集团搜集情报,面对性命危机和危险处境。虽然题材一样,故事设计类近,但三位导演风格就各有不同。

《扫毒》的场面很火爆,子弹横飞,血花四溅,这就是暴力快感的泉源。

陈木胜的警匪片经常能够为暴力快感提供养分,而这种快感其实也是男人的快感。《扫毒》毫无疑问男儿味浓,刚阳气重,但又不是一味站在烈火山上狂燃猛烧。《扫毒》很重情,男女私情是其次,最重的是男性情义。

这种情义由激情堕落到悲情的深渊,再从悲情的深渊领略超然的豪情,特别令人忆起八十年代由吴宇森导演《英雄本色》打开的港片盛世──悲剧英雄片时期。

陈木胜的《扫毒》,就像他过去的电影,大场面特别多,而且相当火爆,破坏力也很强。这种视觉本能特色,是从昔日成龙电影发展开来的,陈木胜曾经跟成龙合作,很懂得善用和发展「火拼」这个要素。《扫毒》跟陈木胜电影例如《三岔口》《男儿本色》一脉相承之处,是再次由三个男人角色,引发一场“三角”矛盾。

这种三个男人的“三角”矛盾,在陈木胜电影中很常见,但不是陈木胜独有。

如较旧的《三个受伤的警察》,或麦庄的《窃听风云》系列,都用了这个模式。而三个男人的情义,其实就是《英雄本色》中的豪哥、Mark哥与杰仔的原型。从《英雄本色》一路发展至今,这种角色设计,传承下来就是香港警匪片的特色之一。

虽然同是三个男人,但设计也可以有很多变化。《英雄本色》豪哥与Mark哥是黑帮,杰仔则是警察,但杰仔又是豪哥的弟弟,人物的矛盾便形成了;《扫毒》的人物设计是,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都是扫毒组探员,古天乐是黑帮卧底,刘青云是理想化的上司,张家辉则是忠心的执行者。三人同坐一条船,共同的敌人是卢海鹏演的泰国大毒枭,但后来沉船了,三人竟然走上三岔路,互相变成彼此的敌人。

3、火爆动作戏展现男性情义

《扫毒》的人物设计很仔细, 重视逻辑,亦很有效果。

假如《英雄本色》太早让豪哥死了,变成Mark哥的个人秀,而杰仔的占戏分量相对较少,三个演员演出不够平衡的话,《扫毒》则由始至终都维持在三个男人鼎足三立局面,戏分平衡而完整,每个角色都有完整的内外挣扎。

就像三条大小接近的河流,共同开展,水流急湍,充满变数,在互相交汇的一刻,没有因为消融而变为沉静,反而激起更大的浪花。三河由顺流突变成逆流,互相排斥,惊涛骇浪,浪花四溅,但又隐约远见终局又是另一景象,令人巴不得沿着河流不断往前跑,要尽快跑到末端看风景。假如真的有像刚才所说的自然景观, 肯定是蔚为奇观,成为著名景点了。

而剧本能营造出这种效果,都可说是一个属于香港电影的精彩奇观。

《英雄本色》的兄弟情义,是有情有义;《喋血街头》的兄弟,是忘情忘义;《扫毒》的兄弟,是试炼是否真的能「誓要去入刀山」。

无论是先有情而后无义,还是先无义而后有情,《扫毒》真正的意义,不是来自任何一幕枪林弹雨,而是一幕文戏:在医院的病床前,三兄弟重逢面对其中一人的母亲逝世,三人竟然来一次身份互换,以角色扮演来完成忏悔。当完成忏悔后,三人便释然,便毋惧悲剧结局来临,一起笑着当上悲剧英雄。从另一角度, 便是再次诠释「英雄本色」。

《扫毒》让人想起八九十年代英雄电影的丰盛,亦把当时最好看的英雄片带回来,影片不单充满英雄式悲情与豪情,亦满载香港情,是今年另一部出色的本土主义电影。

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都发挥得很好,而张家辉的角色就更突出了。

除了影片中的文戏,或许陈木胜这种对动作场面的追求才是真正港产片的精神,那种八十年代风格,但求娱乐性丰富,不理故事情节合理与否的作风,其实多年来他都坚持到底。

观乎《扫毒》的情节,本来三兄弟复杂的恩怨,背叛、出卖、复仇,以及两难的抉择等等。其实大有潜力发展成一个心理张力强劲的故事,不过导演明显对这些兴趣不大,要的是一场最后的决战。

从一开始,三位主角反覆唱咏的《决战前夕》就是为了这一刻,带点浪漫色彩的大厮杀。

《扫毒》也继承了陈木胜前作《新少林寺》的超强火力,泰国外景出动直升机及机关枪扫射,场面震撼。但真正扣紧剧情的是男性情义,导演巧妙地利用一首旧歌点题,三位男主角爱唱《誓要入刀山》,当中不乏慷慨激昂的歌词,以“豪情无限/男儿傲气/地狱也独来独往返”来彰显他们的正义感。

故事前半段火力十足,后半段回到香港后剧情较松散。

陈木胜素来偏重动作,弱于写情,这次也不例外,三位主角的性格前后变化极大,导演未能好好掌握,几场三人冲突的场面流于表面,说着激昂的对白,却未能感动人心。结局时,导演再安排一场三人与八面佛的正面开战,疯狂的扫射,陈木胜回到他最擅长的部分,拍来赏心悦目。

加上最后主题曲《心照一生》,看后真的是感动爆炸。

4、谈一谈卧底

在香港电影的世界之中,警察最常见的工作很可能是扫毒。

由《跳灰》开始,毒贩和警察就在不断地斗法,到了合拍片的年代,在有关香港警察的电影之中,贩毒的情节依然比比皆是,不说那些讲卧底、讲神探的故事夹杂的扫毒故事,主线是扫毒的,就有《门徒》《毒战》以及《扫毒》。

同样是黑社会的财路,色情架步、赌档、翻版货什么的,是远远及不上毒品那么神秘而又带着威胁。而且,鸦片的产地金三角、金新月等地,都是战乱频仍,割据武装山头林立之地,更加让这门生意显得十分「上镜」。

所以这种警匪斗争“造就”了很多经典的港产镜头。

陈木胜导演的《扫毒》,开宗明义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关于扫毒的故事。

片名没有告诉观众的,是这部电影同样是关于卧底的故事,而且是一个关于双重卧底故事。三个任职扫毒组的主人翁,就有古天乐扮演的卧底探员,而和他接头的刘青云、张家辉,则是他从小一齐成长的多年好友。从这个设定,就可以见到导演想把故事在兄弟情谊、忠诚与背叛上做文章。

就如他的前作《新少林寺》一样。而一首贯穿全片的怀旧金曲《决战前夕》,则是很露骨地刻画三个人面对毒贩义无反顾的心情。

有趣的是,同样是做卧底,古天乐演的卧底可能是香港电影史上“最优闲”的卧底。

还没有从警察学堂毕业就被吸收为卧底的他,多年来在毒贩堆中打滚,但有时间娶妻生女,在海边有间向海的大屋,而且他的太太似乎还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和警察的接头人联络,还有专用电话…

这样的卧底,比起《无间道》里面的梁朝伟、或是《门徒》里面的吴彦祖等前辈们都要轻松得多了。起码,他不用住在专门的安全屋,不用断了最亲人的联系。而担心身份暴露,性命不保之余,还有时间挂念快要临盆的妻子...

在过去的港产片里,卧底们的私人生活总是十分可悲,很少说有什么感情生活的,最多不过是《门徒》里面吴彦祖和萍水相逢的单亲母亲张静初有段暧味的关系。哪有像《扫毒》中的古天乐般,有一段婚姻关系要修补,和亲人的关系更成为后面剧情的一个关键点。

可以说,在卧底细节的处理上,《扫毒》可说是创上香港电影最为「戏说」的纪录。

而对于动作戏的刚需,适量的情感加入在目前来看也是一件好事。

《扫毒》在内地和香港的票房分别为2.4亿和3200万。

对比起来,明显是香港观众更加买账。而《扫毒》在内地不但票房一般,还引来了一片吐槽声。《扫毒》之所以能在香港获得成功,主要是这种老式英雄片帮助香港观众重温了曾经的黄金年代,剧情的漏洞和无数的BUG早就变得无足轻重。

或许《扫毒》之后,我们再想看纯正的香港英雄片,真的就只能选择视频网站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