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星船伞兵mobi,星河战队和星船伞兵的关系

2023-11-06 01:43 作者:岑岑 围观:

在美国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曾经出现过众多杰出的作家。但如果真要从中选出一位旗手式的人物,那一定非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1988)莫属。在海因莱因的名字前面,往往会被冠以一大叠吓得死人的头衔,比如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美国科幻空前绝后的优秀作家,美国科幻作家中跻身主流文学界的第一人,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才子之一、三巨头之一等等,但真正能够反映海因莱因和他的科幻小说在众多粉丝心目中地位的却是他那个响亮的绰号“科幻先生(Mr. SF)”。

跟许多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从事科幻创作的作家不同,海因莱因直到32岁时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在此之前,海因莱因曾就读于安那波利斯美国海军学院,这可是世界三大海军学院之一啊。1929年海因莱因毕业,在全班243名毕业生中排名第20位(海军对这个名次有个专门的称谓叫吊床号)。之后他在海军服役了五年,曾经在航母和驱逐舰上服役。可能有朋友说了,啊,一毕业就能上航空母舰,很牛叉呀。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呢,因为海因莱因毕业的时候,别说美国海军、全世界的海军都是迷信大舰巨炮的,海战的主力是战列舰。航母那是二等舰艇,只起辅助作用。真正名列前茅的海军学院毕业生,一毕业都是分配到战列舰上去的,比如说,海因莱因的前辈斯普鲁恩斯(后来二战的时候人家是第五舰队司令,堂堂的海军上将),当年从海军学院毕业后就是先上的战列舰。如果说海因莱因能在海军一直干下去的话,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他至少能混到中校,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混到上校。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看到海因莱因这个名字可能就不是在科幻文学史上,而是太平洋战争史上了,不管是不是挂掉,他一定会成为海因莱因将军。

海军军校时代的海因莱因

海因莱因说到底是没有当将军的命,1934年,因患肺结核,不得不以中尉军衔退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住院修养。退役后的海因莱因曾一段打算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研究生,但同样因为健康原因,几个星期后就放弃了。此后数年间,海因莱因长期为生计四处奔波,曾经做过中学教员,经营过水果种植园,还当过银矿矿工、经营过房地产。后来,他甚至还曾一度打算从政,但因为选举失利而未能如愿。

至于海因莱因后来为什么会混进科幻圈里,有这样一个传说:1939年,正在费城美国海军实验站担任工程师的海因莱因被债务压得抬不起头来。恰在此时,一家科幻杂志刊出了一则科幻小说征文比赛的启事,奖金是50美元。于是,海因莱因决定争取这50美元的奖金。但当他写完自己的处女作后,却觉得它应该值更多的钱,就把稿子寄给了当时最著名的科幻杂志《惊奇科幻故事》。《惊奇科幻故事》的主编、大名鼎鼎的坎贝尔慧眼识金,为这篇名为《生命线》(Life Line)的小说支付了70美元的稿酬,并把海因莱因这员大将延揽到帐下。

然而,海因莱因的写作生涯刚刚开始就被叫了暂停。二战的爆发让曾经笃信孤立主义的美国人再也不能置身世外,尤其是1941年底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后,海因莱因跟千千万万的美国人一样,投入到这场旷持久的大战之中。他以平民工程师的身份到费城海军航空实验所(Navy Air Experimental Station)从事研究工作,顺便还把阿西莫夫和另一位名叫德·坎普的科幻作家也一起介绍到那里工作。二战结束后,海因莱因重操旧业,继续他的职业科幻作家生涯。

在1941年时,海因莱因发表了他的“未来史提纲”,以此为基础,他创作了大量以未来史为主题的科幻小说。这些中短篇小说后来被收入1950年出版的小说集《出卖月球的人》(The Man Who Sold the Moon)之中,其中最有名的两篇就是《出卖月亮的人》和《安魂曲》,前一篇小说写得是一个企业家耗尽毕生经历制造登月火箭的故事,后一篇则是写这位耗尽了自己的一生,最终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大老板,却因为年老力衰无法乘坐火箭飞向月球,直到一个同情他的飞行员冒险把他带上了月球,这位老人终于在月面上安息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2月,海因莱因未来史系列的代表作《地球的绿山》(The Green Hills of Earth)发表在了美国主流文艺刊物《星期六晚邮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上,这篇小说写得是2000年前后人类移居到太阳系内其他星球后发生的故事。这是美国科幻小说第一次出现在主流文艺刊物上,意义非凡。此后,《星期六晚邮报》又陆续发表了三篇海因莱因的科幻小说。同一时期,海因莱因又开始创作面向青少年的科幻小说包括《伽利略号火箭飞船》(1947)和《太空军校学员》(1948)。这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伽利略号火箭飞船》中的部分内容被1950年的电影《目标月球》所采用。海因莱恩和两三位合作者一起共同创作了剧本,这也是美国科幻小说家参与剧本创作的最早个案。科幻电影历史学家约翰·巴克斯特认为,该部影片标志着50年代科幻电影兴旺繁荣的开始。

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因莱因科幻创作到达鼎盛期,其中1956年出版的《双星》(Double)、1959年出版的《星船伞兵》(Starship Troopers)、1961年出版的《异乡异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和1966年出版的《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The Moon in a Harsh Mistress)为海因莱因赢得了四次雨果奖,奠定了他在科幻领域的大师地位。

《双星》基本上就是科幻版的“影武士”:穷困潦倒的演员洛伦佐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挣大钱的好机会。当他弄明白自己要扮演的竟然是大人物邦福特时,已经没有退路可选。邦福特是整个太阳系鼎鼎大名的政治家,他所领导的“扩张党”一直在追求太阳系各文明之间的平等与和睦。他的政治对手绑架了他。如果他不能参加火星人的“接纳”仪式,地球人与火星人的关系便将遭到彻底破坏。天才的洛伦佐不得不扮演这一危险角色,并顺利被火星人“接纳”。但这并不是大结局,两种政治势力的角逐才刚刚拉开帷幕,洛伦佐必将经受更加惊心动魄的考验。

《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其实写得就是一个科幻版的“独立战争”。故事的主角是月球的中央计算机“麦克”和他的维护技师奥凯利。“麦克”作为月球的神经中枢,他的职责是维护月球人工生态圈的稳定,但是只有奥凯利知道,其实麦克是有自己的情感的,跟真人无意。在2075年,月球已经是地球的殖民地,向地球输出各种资源和农产品,而地球则想尽办法压榨月球人。更重要的是,土生土长的月球人因为长期生活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下,已经无法回到地球生活了。所以,月球人就开始独立运动。某天,奥凯利无意中救下了美貌的革命家瓦伊欧,并把她跟同样支持独立的拉·帕斯教授介绍给了麦克。结果可想而知呀,在独立党人的煽动下,麦克也开始变得同情革命啦,而且要制造一种投石器,虽然石头看起来没什么威力,但是你从月球上扔出去,因为加速度的原因,等石头撞上地球就相当于200万吨TNT当量啦。本来,月球人想以此为要挟,跟地球人谈判,结果地球人不从,那就只有开打了。结果,当然月球赢得了独立啊。拉•帕斯教授当选第一任大统领,成为了月球的国父。但是,麦克却从此陷入了沉没,再也不说话了……

《异乡异客》号称是“嬉皮士圣经”:史密斯是人类第一次火星探险队的唯一幸存者。二十五年后,他被第二次火星探险队带回了地球。结果是阴差阳错,让史密斯成为了火星上一切权利的所有者。事实上,史密斯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火星人收养了他(怎么样,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好像拿错剧本了,对,其实这就是人猿泰山的火星版嘛),这让史密斯具备了其他地球人所没有的奇妙力量和与地球人完全不同的思想。靠大富翁、大学者兼大作家朱巴尔·哈肖及其朋友们的帮助,史密斯开始在地球上生活。却遭到一群政治家和宗教狂热分子的无理攻击。但这让史密斯逐渐认识到自己负有先知的责任,于是便开始在这些愚昧和顽固的人群当中,传播火星式思想,最后却遭到与基督同样的命运。

《星船伞兵》是海因莱因最富争议的作品之一。很多人批评海因莱因在这部小说中宣扬军国主义,甚至有反民主和纳粹倾向。其实,只要对小说文本进行仔细研读,我们就不难发现,《星船伞兵》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小说中的男主角里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经过了新兵营的严峻考验,在战斗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星船伞兵。作者海因莱因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又出身海军军校,并有五年的军旅生涯。这让他比一般人更加熟悉军队生活和军营文化。因而,才能把里科的军中人生写得如此活灵活现。

作为一名老兵,海因莱因对纪律与秩序有着不同一般的理解。反映到小说中,作者创造了一个至少要服两年兵役才能取得公民权的未来社会,实际上这是一种义务优先于权利的社会制度设计,类似于古罗马的军事民主制。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处在战后繁荣期的美国社会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现实,不难看出作家通过小说表达出的一种深深的忧虑,以及对人们只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社会义务的不满。

可惜,后来的电影编导显然没有领会到海因莱因小说中的深意。1997年,由保罗·维尔霍文(Paul Verhoeven)执导的《星河战队》(Starship Troopers)上映。尽管取得了还算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却遭到了星船粉丝们的一片指责之声。事实上,这部电影的最初剧本与《星船伞兵》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导演维尔霍文的一个朋友在看过剧本后,认为其与《星船伞兵》有类似之处。于是,在获得小说的改编授权之后,才又对剧本进行了相应的修正,让它看上去比较像是“星船伞兵”。后来,连导演本人也承认,并没有完整的读过原著。如此改编的结果可想而知:小说中经历了战火洗礼而迈向成熟的青年军官,在电影中变成了徒有其表、整天纠缠在三角关系中的傻大兵;海因莱因寓意深刻的未来社会,变成了太空版的纳粹帝国;就连原著中招牌式的动力战斗服也被取消,能看到的只是一群举着自动步枪、缺乏有效防护和火力掩护的愣头青们,成群结队的冲向恐怖的外星怪兽,感觉仿佛是回到了低成本怪兽科幻片泛滥的年代。

虽然饱受诟病,但《星河战队》系列还是在2004年和2008年以直接发行DVD的方式推出了两部续集《星河战队之联邦英雄》(Starship Troopers 2: Hero of the Federation)和《星河战队之掠夺者》(Starship Troopers 3: Marauder)。这两部续集的影响力远不如第一部,剧情与原著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在第三部中出现了疑似原著中机动战斗服的装备,特效方面也有所改进。

1999年,索尼哥伦比亚公司又邀请保罗·维尔霍文出山,执导3D动画系列片《硬汉部队:星河战队历代记》(Roughnecks: Starship Troopers Chronicles)。但后来由于资金问题,这部原计划制作40集的动画片,只完成了36集和一些零散的分镜头。除此之外,日本人也曾经在1988年把海因莱因的这部名著改编成动画片《宇宙战士》(宇宙の戦士),共6集,以OVA形式发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擅长机械设定的日本动画工作者对片中的动力战斗服和其他武器装备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其更接近原著中的描写。仅从这一点来看,显然日本人的改编态度远比海因莱因的同胞们要严谨得多。

1988年5月8日,海因莱因在睡梦中辞世。海因莱因一生共出版了十多部短篇科幻小说集、三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国科幻读者所喜爱。

说到海因莱因对美国科幻的影响,世界著名科幻史学者岗恩教授曾经这样形容:他同时代的作家从他出版的短篇小说和成人长篇小说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后来的许多作家在少年时代阅读了他的少儿科幻小说。其中的一些人模仿他,另一些人则反其道而行之,或攻击其哲学观,或不遵循其风格。但很少作家不受海因莱恩的影响。他是他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科幻小说家。没有罗伯特·海因莱恩,今天的科幻小说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世界科幻协会于1974年授予海因莱因“科幻大师”称号,他也是获得这一殊荣的第一人。如今,大师已经仙去,留下的是无尽的追思和怀念。

永垂不朽的科幻大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