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星河战队vs星际争霸,类似星河战队的手游

2023-11-06 01:42 作者:岑岑 围观:

今天半只猫要复盘的电影是1997年的《星河战队》

论资排辈的话,绝对排得上十大科幻电影之列。

《星河战队》

推荐指数:★★★★★

悬疑指数:★

视觉指数:★★★★

剧情指数:★★★

看到《星河战队》,就想到《星际争霸》

半只猫第一次看《星河战队》的时候,立刻就联想到了一款经典的即时战略游戏,80后90后应该都知道,00后知之甚少,叫《星际争霸》。

看到电影里人类和虫族大战的场景,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跟半只猫一样会有《星际争霸》的既视感。

人族vs虫族

人类和虫族之战

男主角相当于《星际争霸》中的机枪兵,只不过电影当中包得没有那么严实。炮灰的程度,跟游戏是一模一样的。

《星河战队》的男主

《星际争霸》中机枪兵

男主的小女朋友最开始驾驶的,是人族运输机,

女主(左二)

《星际争霸》中运输机

我记得游戏中运输机驾驶员的CV也是女性,还有对抗单位瓦格雷也是女性驾驶员的。

瓦格雷(强力对空单位)

女性驾驶员

影片最后小女朋友得到了晋升,开始驾驶星际战舰。这和游戏中人族的终极单位星际舰也是如出一辙。

星际舰(大和战舰)

电影中的星际舰

电影里最常见的虫族兵种,则让我联想到了游戏里虫族的基础兵种——小狗(或者叫迅猛兽)。

电影中基础兵种,叫“勇士”

虫族小狗

虫后

和游戏中一样,这个虫族兵数量繁多,动作迅捷,虽然只要机枪兵一半的钱,但是得几个机枪兵才能打得过一个,如果升级过“狂狗”,打机枪兵更是像切菜一般。

几个机枪才能干掉一个小狗

成群结队

虫族有个不起眼的小家伙,学校期间还被男女主角解剖来着,后面出现时似乎是侍奉脑虫的仆人,这跟游戏中虫族的“农民”——工蜂就很像。

农民——工蜂

可怜的工蜂

电影里的工蜂

电影里还有一个飞行的虫族单位,让我联想到游戏里虫族的飞龙,只不过这个飞行单位的攻击方式是近战,游戏中则是可以远程还可以弹射。

《星河战队》中叫做跳跃者

近战的飞行单位,直接取人首级

飞龙战术

飞龙

在虫族的星球上,还有两种巨型的虫族兵,一个是能从屁股喷射出电浆球射击飞船的“电浆虫”,

电浆虫

电浆虫的威力

完整的虫子

一个是埋伏在地底,能够喷射火焰的“坦克虫”,样子非常像我们认识的甲虫,

坦克虫

坦克虫的威力

这就是你和机枪兵作对的下场

这两个兵种相结合,让我联想到神族的科技兵种——金甲虫。移动速度很慢,但是威力巨大。

金甲虫

比较遗憾的是,《星河战队》中,没有神族的概念。其实《星际争霸》中的神族就是人们对高智力外星生命的一种幻想,他们的长相跟许多科幻电影里外星人的样子异曲同工。

神族

外星人

如果电影要是引入第三种族的概念,星际玩家一定会为之疯狂。

《星际争霸》是1998年发行,比《星河战队》晚了一年,因此也不免让人产生遐想,是巧合也罢,是借鉴也罢,《星河战队》和《星际争霸》终归还是有诸多可以交相呼应的地方。

《星际争霸》和《星河战队》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

关联是一定有的,比如《星河战队》中致命的外星种族——虫族。

虫族的世界

《星河战队》描绘了一群来自宇宙并且与人类为敌的外星虫族,虫族有着完整的社会群体构成,繁殖能力极强,拥有庞大群体的集中意识,不畏牺牲的个体。这一设定对娱乐业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僵尸的诞生。

虫族——一个新的种族

如果玩过《星际争霸》的战役模式,你会发现人族第三关的防守撤离,几乎跟《星河战队》哨站防御一模一样。

较为激进的《星河战队》爱好者认为,《星际争霸》的人族、虫族相关设定基本是全面抄袭了《星河战队》,甚至可能由此导致了没有人再愿意为《星河战队》开发游戏了。

《星河战队》对《星际争霸》一定是有影响的,但是影响更大的,应该是《星河战队》改编的原著小说《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

《星际争霸》的游戏从1995年就开始投入制作,项目开始时间比1997版的电影还早。至少在视觉呈现,模型搭建上,《星际争霸》更多是自己原创的元素为主。

但在设定层面,《星际争霸》多多少少都借鉴了《星船伞兵》也就是《星河战队》的原著小说。

其实即使借鉴了,也不丢人,借鉴的又何止它一个呢。(后面半只猫会为大家来做一下盘点)

诸多游戏身上都有《星船伞兵》的影子

小说作者海因莱因可谓是科幻界的奇才,从时空穿越到星际战争,几乎在所有现今流行的科幻题材中均能看到他曾经作品的影子。

海因莱因和他的科幻世界

就《星际争霸》而言,小说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四点:

1.设计了动力机甲这种装备。这种机械外骨骼可以大大增强人类的单兵作战能力,同时兼备单兵的灵活性和装甲部队的火力和防御力,在这之后几乎变成了各大科幻作品中人类的默认装备。《星际争霸》人族的基础单位,几乎都装备了动力装甲。

机枪兵的动力装甲

动力装甲

《明日边缘》中的动力装甲

2.提出了虫族的概念。这种异文明兼具外星怪兽的破坏力以及星际文明的组织性,其带来的异化感和压迫力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火星人”,很快成为了科幻作品中与人类进行对手戏的热门人选。《星际争霸》里的虫族,基本就是脱胎于小说中的概念,又在游戏中继续演化了虫族的历史。电影中有母虫,那玩意儿实在是太丑了,《星际争霸》的游戏中,虫族核心角色——刀锋女王,就酷得多了。

母虫(脑虫)

say嗨

母虫被捕

3.深入探讨了未来人类社会和军队的内部环境,为星际战争中的人类文明奠定了高压、悲惨、挣扎的基调,彻底抹消了此前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这一方面的影响最显著的体现在人族的设定中,人类的步兵大都是由犯人洗脑而来,并在军营里接受高强度的改造和锻炼,战时充当炮灰。

人族士兵

报名处失去双腿和一只手的那个士官就是最好的例证。

失去了手和双腿

4.最后,海因莱因还在《星船伞兵》里提出了通过变异、进化,增强整个种族战斗力的理念。这一点在书中仅仅是一笔带过,但对之后的科幻作品则有着重大的启发作用。个人或组织靠着变异进化,最终拥有超凡脱俗的力量在这之后变得屡见不鲜,上面提到的刀锋女王就是最好的例证,

刀锋女王

还有被寄生后的人类基地生产出来的自爆兵。

自爆兵

关于原著小说——《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

接着《星际争霸》的梗,我们继续聊原著小说《星船伞兵》。

小说发行于1959年,其实小说的英文名和电影《星河战队》的英文名都是一样的,都叫Starship Troopers,但是为了和前者区分开来,电影最终翻译成了《星河战队》。

发行第二年,《星船伞兵》获得了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

海因莱因——科幻三巨头之一

要知道雨果奖相当于科幻艺术届的诺贝尔、影视圈的奥斯卡,属于获得一次能吹一辈子的级别,而海因莱因4刷雨果奖,可以说是科幻界神一级的人物,所以他也是著名的科幻三巨头之一,与艾萨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齐名,而另两位在科幻写作的领域都得称海因莱因为老师。

从左向右依次是:罗伯特·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

而海因莱因1959年的《星船伞兵》则是科幻界的泰山北斗,其地位,相当于魔幻界的《指环王》,被后来的无数电影和游戏借鉴和致敬。下面我就稍微盘点一下。

★《星际争霸》刚刚提到了,几乎照搬了《星船伞兵》中整个虫族的设定,后来又在《星际争霸2》中直接使用了《星船伞兵》的故事设定;

★《星球大战》模仿了《星船伞兵》职业军人的设定;

★《异形》太空虫族的灵感来自《星船伞兵》;

★《机动战士高达》参考了《星船伞兵》中的动力装甲等机甲概念;

★《光环》深受《战锤40K》的影响,而这两部作品都使用了《星船伞兵》中“投射舱式空降”的概念;

★《老人的战争》作者,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前主席约翰·斯卡尔齐亲口承认,自己的代表作从各个角度模仿了《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启发了美军科研项目,又再一次成了《钢铁侠》《明日边缘》和《第九区》的灵感来源......

类似这样的盘点,我可以做一天,几乎是没有办法穷尽的。海因莱因的科幻理念在当时来说,实在是太超前了,以至于后来的科幻创作,除非脑洞大开,否则都很难超出他当时建立起来的体系。

《星船伞兵》体系

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是非常推荐你去看一下《星船伞兵》的原著小说,因为你会获得许多电影无法给予你的体验。小说和电影,因为创作年代的不同,所想要表现的东西也是完全不同的。

小说发表的年代是二战老兵艾森豪威尔作总统的年代。那时候冷战逐渐升级,在大众文化中,《星船伞兵》里著名的人类与虫族大战通常被理解成冷战思维。

海因莱因本人是一个十足的军迷,参过军,但没上过战场,在军队里做技术研发。

海因莱因年轻时在军队(摄于1929年)

小说出版的50年代,很多老兵动笔写了不少反战小说。但海因莱因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对于战争的恐怖和冷酷没有切身的体验,所以他的文字里总能透出一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主战思想,当年就有许多人因为这点批评他,甚至评论他为军国主义思想宣导者。这让《星船伞兵》以及海因莱因本人一度陷于矛盾尴尬的境地。

海因莱因

读者说他宣扬好战,但他也阐明战争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读者说他宣扬法西斯,但他笔下的政府还挺民主。

总而言之,《星船伞兵》的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也的确是一部极具争议的作品。

时间来到90年代,《星河战队》的剧本进入了导演保罗·范霍文的视线。

保罗·范霍文,拍过《本能》《全面回忆》等

他召集了一批擅长黑色幽默的艺术工作者,对原著小说中的所谓“军国主义”照拍不误,但是全都改成了冷嘲热讽的视角。我们看到电影里最滑稽的,莫过于一次次的电视广告宣传画面,每回最后还不忘给观众留些悬念——你想知道更多吗?

你想知道更多吗?

你想知道更多吗?

总的来说,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星河战队》还是让人喜闻乐见的。

原著中许多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和设定都得以保留,文字不容易描绘的战争场面得以在大荧幕上呈现。最终观众们有幸收获了一部足以载入史册的科幻经典。难以想象,1997年的电脑特效,即使现在看来都不显得过时,甚至比一些粗制滥造的所谓大片,看起来更加酣畅淋漓。

97年的电脑特效

特效很棒了

不过也有观众发现了,范霍文导演的《星河战队》,更多是将重点放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人虫之间的种族大战上。原著里对西方政治及社会生活的独特思考与观点在电影中则被缩小和淡化了。

在电影当中,半只猫看到的反战元素要比主战元素更多一些,看到的视觉元素要比思想元素更多一些。

电影和小说一样,也抛出了平民和公民的概念,用灾难点燃人民心中公民意识的火焰。

但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描绘战争的残酷。在与虫族的战斗之下,士兵断手断脚的情形几乎就是家常便饭。男主也毫不避讳地吐槽,机动部队就是负责***的,飞行部队就是负责去飞的。

战争的残酷

机动部队负责死,飞行部队负责飞

总之,

要视觉,就看《星河战队》;

要思想,就读《星船伞兵》;

要刺激,就玩《星际争霸》。

总有一款,适合你。

最后的彩蛋福利(《星河战队里另一些“视觉”元素》)

撩妹技能Get

#科幻电影##科幻##经典电影#

感谢您对半只猫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