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县委大院》,却有些隔靴搔痒不够劲,问题在哪

2023-11-05 20:19 作者:岑岑 围观:

正午阳光的《县委大院》未开播就集齐各路优势,主创团队中孔笙导演的良好口碑,多年不见但观众缘极佳的胡歌以及各种截取自生活的片段和内容保证了剧作的真实感,都成为《县委大院》的绝对优势。

但要说孔笙的这部大剧有什么过人之处,较之同类型的作品,观感上的确要真实不少,但正片内容却有些隔靴搔痒不够劲,问题在哪?

扎实群像拍出细腻厚度

《县委大院》的优势也是正午阳光剧集的优势,能够把扎实群像拍出细腻的厚度,利用各种耳熟能详的熟人演员演绎全新角色,让观众有沉浸感。

胡歌的梅长苏形象深入人心,却因为在《县委大院》中开场跑步吃早饭而瞬间代入到现实社会中,总结隔壁县长对他的提醒,不怪上一任的县长,而是将责任归咎于前几任的问题。

作为新任县长的梅晓歌既没有四处张扬他的工作调动和提升,也在开局遇到各路问题,开发商的各种套近乎,钉子户为了讹钱制造假账本,亦或是自建墙体导致围墙坍塌。

作为光明县的新县长,梅晓歌不仅要一一应对,还要承受着老婆不在身边,独自一人生活的孤独。

梅晓歌虽是光明县的天降县长,但却没有被塑造成主角光环直接拉满,金手指一开解决所有问题的形象,从一开始就将他拍成了一个落在实地的人物。做官有难度,做人有温度,新县长的形象很快就能立的起来。

而同样是领导形象,吕青山和艾鲜枝又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画风,但观感与胡歌饰演的梅晓歌一样,都是真实而又细腻的。黄磊皱着眉头跑到拆迁户的家里,关心的是谁喝了农药,担心有人因为拆迁问题而出现命案。

满面的愁容,额头从未有舒展开的时候,脸上从未见笑脸的吕青山与初到光明县,展现亲和力的梅晓歌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他是光明县的书记,上任时间更早,也对光明县的问题更了解,难以做到偶尔轻松。

艾鲜枝的性格比吕青山和梅晓歌都更加泼辣,面对工作时同样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她的解决方式是快刀斩乱麻,不把问题留到下一次。要查环保,直接关闭厂子,要解决钉子户,不用情理去打动对方,而是用命令或是最有力的政策以绝后患。

而身份不同但性格有一定相似之处的郑贵平和梁宏伟同样是带着一丝圆滑,却因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别。

郑贵平身上多的是商人的油滑和狡诈,在领导面前陪的了笑脸,即便对钉子户恨得咬牙切齿,也能领导在身后装出一副亲民的模样。

梁宏伟则是有官职在身,但也要考虑实际的民生问题,一面当着主任书记,追上访群众,一面偷偷给村民发消息,指挥他们去哪里上访更有用。

观众熟悉的演员诠释全新的角色利弊共存,利在于演技出众,能够建立起角色,但弊端也很明显,演绎角色过多,再加上前有经典人物,短时间内很容易让人出戏。

《县委大院》所描绘的是基层干部群体主视角对准了机关,因此大量的角色以及人物的植入和性格特征等,就会出现元素过多的现象。

剧作下足功夫,从一开始就将各路人物编织在同一张网中,人人皆有代入感。

而剧作打破常规模式,用轻巧的一笔来展现出不同阶层的人物和群众关系,则让稍显乏味的主旋律正统剧作变得格外有趣轻松。

剧作一上场,乔胜利解决钉子户老邱的拆迁问题,基层书记站在门口就差卑躬屈膝,坐在院子里的老人反倒很有领导的派头。角色的地位互换来源于角色之间的人情牵扯,老邱救过乔胜利的命,又与乔胜利的父亲相守,老邱自然就弱化了乔胜利的书记身份。

而乔胜利做工作的方式是无论对方以什么样的态度,都保持着积极灵活,以尊重试图说服对方。但吕青山书记一来,梯子却成了摆设,两人没有人情,只有官与民的关系,自然会被毕恭毕敬的对待。具体事件展现人物性格与关系,《县委大院》在这一点上做的依然成功。

重磅内容落点难把控,民生贴地,机关悬浮

但问题同样明显,由于角色众多,再加上问题不少,《县委大院》在短短几集的时间里就摆出了各种艰难的困境和问题。

最先登场的是数据造假,借隔壁县长之口说出11头奶牛却虚报上亿产值,既说明上一任县长的狂妄,又说明负面新闻传播之广泛。

而围绕拆迁问题展开,各色不同钉子户的需求又各具亮点,村民上访被阻拦,环保出了问题需要关停厂子,但现有订单又不得不抓紧时间搞出来的多重矛盾,一个接一个的上线,具体的事件背后问题同样具体。

比如环保问题呈现出来的是村民们眼中当下接到订单能够赚钱的短期利益,与艾鲜枝作为领导看到的搞好环保就不会出现污染现象,对村民以及光明县的未来都有好处的长期利益形成了冲突。

各自视角的诉求与利益不同,但站在谁的位置上看都是可以理解,也没有问题,但这样的矛盾导致执行起来难度加大。

这样的剧情落脚点是明显关注了民生,观感上就更加贴地,但前期也有大量剧情描绘了机关内部的各种现实特质。比如不停的开会,各种大会小会不断,既有领导表决心,也有领导关起门来讲几句话,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扣起笔盖的习惯展现。

还有领导在一起吃吃早饭的聊天内容,职场新人与老油条之间如何传输经验,避免出现错误等等。机关部分的呈现让人颇感悬浮,一来这一群体的人数有限,感到共情的不会是普通老百姓,通过剧作有感同身受的观众,也是体制内工作的人。

二来机关内容更多的是现实,却也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不见得所有人都能认可剧中领导们的工作方式。

《县委大院》的情绪弱点只有放在民生上,才有可能拍出共情的质感,一旦放在了机关内部,着重去刻画基层干部就会让人难以代入角色。

而后续剧情机关里有人把别人的劳动成果拿来邀功请赏,除了看着糟心,几乎没有正面作用。而对于民众形象的刻画也少有几个正面人物,大都是塑造出了一副刁民形象,给基层干部找麻烦找事情的群像。

编剧一旦站在了基层干部的视角来看问题,而不是真正考虑民生之艰难,《县委大院》就难以成为受普通观众追捧的现象级作品。

戏剧冲突平缓温吞,密集信息输出要素过多

群像刻画可圈可点,还有几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味道,但对于一部影视作品而言,依然需要各种各样的戏剧冲突来支撑剧作的看点,在这一方面,《县委大院》的问题就是过于温吞。

将11头牛虚报成800头上亿产值的做法让人听着无比震惊,但剧作并没有将其拍出来,而是通过隔壁县长之口说出了这一问题,很有不够写实,道听途说的意思,这种戏剧冲突缺乏直观呈现出来的震撼,因此看起来隔靴搔痒。

而钉子户坚决不拆房子的原因也通过老邱和卖油户两家形成了对比。卖油户更加真实贴地,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讹钱,因此不惜做假账,扩建围墙。但老邱的诉求却不那么明确,到底是要钱要物根本没有说清楚。

在群像抛出的同时,该有的戏剧冲突主线却没有建立起来。老邱这一角色看似十分重要,为了劝其拆迁,就连光明县的书记都要亲自到场,但他与县长书记或是整个拆迁政策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矛盾,也依然停留在说不清楚的阶段。

大量的人物和事件导致密集信息输出要素过多,观众没看到想要看到的戏剧冲突就很容易因为剧情过于杂乱和平淡而被劝退。

拆迁,环保等各种问题,原本距离大家的生活很近,也能够通过观众的生活经验来解读这方面的内容,但《县委大院》较之孔笙的另一部作品《山海情》还缺着火候。《山海情》用前几集的内容就立马让没有经历过这些事件的观众深感共情。

人物的悲与喜,面临的麻烦与困境都是现实的,而《县委大院》缺少的就是这种直接抓人的矛盾,以及背后产生的喜怒哀乐情绪。剧作的故事内容的确不少,能够将这些编排在一起也的确很检验编剧与导演的能力。

然而问题是只抛出了情节,却不具备让观众有代入感的内容,就容易导致庞大故事线难以拍出动人质感的问题。总之《县委大院》具备着各种各样的优势,但落脚到这些实际的剧情上就出现了短板,因此《县委大院》更像是一部长短板都很明显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