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叶问4:完结篇演员,叶问的事情

2023-11-05 19:17 作者:岑岑 围观:

在2019年最后一批贺岁电影中,《叶问4:终结》凭借高票房和广泛话题脱颖而出。首日和首周票房领先于同期上映的电影相当大的差距。今天是它发行的第10天。截至记者发稿时,票房已达6.7亿,正在赶超提前一周上映的《没有牧羊人的黑马羊》。

《叶问4》依然由执导过《叶问》前三部的叶伟信执导,由“宇宙最强”甄子丹主演。表面上看应该还是有熟悉的味道。动作片不仅展现了让观众热血沸腾的打斗场面,还营造了夸张的英雄主义和主角光环。其实每一部叶问系列的思想主题都从1到4有了相应的变化,叶问4更是凸显了主角叶问作为一个普通人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遗憾的是,似乎很多观众并没有得到这种改变。

《叶问》三部曲内涵的变化:我截取了豆瓣用户最喜欢的关于《叶问4》的前三条热门短评,如下图。

对影片的评价没什么好说的,但从这张图所代表的更多影评可以看出,观众对这部影片主要有两种看法,也可以说是同一种看法:

第一,功夫片、动作片、剧情片,相当一部分人还停留在和叶问前三部一样的认识上,忽略了作为电影的重要故事、思想深度和情感;第二,它确实有表现的主题,比如种族歧视,儿童教育,国家正义,但还是避免不了同样的问题。前三部电影也包含了这些精神和理念。这第四个结局是不是前三部的“优惠套餐”?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纵观叶问系列的四部电影,除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标准打斗场面,每部电影都体现了不同的主题,而且随着主人公叶问的背景和年龄的不同,每部电影所体现的思想和态度都与叶问当时的处境非常吻合。

叶问1:上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占领广东佛山,老百姓在压迫下挣扎。一向重视气节的习武者,为了食物,被打成陪练。叶问是年轻的中年人。看到他的同伴被侮辱和杀害,他愤怒地去为他报仇。于是,他接受了最后的挑战,在擂台上杀死了日本将军三浦,为同胞和中国人民的死伤而战。片中“我要打十个!””这句话广为流传。如果你仔细品味这句话,就能感受到这是年轻叶问面对家国仇恨时应有的情感表达。

叶问2:1950年,叶问一家移居香港。那时候叶问的宝宝刚刚出生,面临着养家糊口的压力。想去香港的武馆教咏春拳,却被同行阻拦。还遇到了被龙卷风打死的西部冠军洪门,侮辱了中国武术,又一次挑起大梁在擂台上打败了洋人的龙卷风。第二部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第一部如出一辙。出来的是对家庭的考虑和对武侠行业不合理制度的抗争。叶问年轻时就从一个民族英雄开始关注工作和家庭。

叶问3:五六十年代,叶问的儿子上学,资本家的走狗去学校闹事。因为保护学校里的儿子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他们和泰国拳王、资本家老板泰森打了起来,之后又接过了同为拳手的张天志的战书,但并没有理会。而是沉浸在与妻子共舞的夫妻间的交流中。第三部,在丰富战斗风格的同时,进一步展现了叶问的“成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妻子和孩子身上,增加了丈夫和父亲的身份权重。这并不意味着叶问越来越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荣辱。一方面,社会环境朝着安全、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他的民族感情或精神是逐渐内化的,没有必要暴露给别人。

梳理一下叶问系列前三个主角的变化,从第一个有正义感的民族英雄到第二个向事业发展和家庭倾斜,再到第三个侧重家庭关系和责任。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主角身上的光芒逐渐变暗,与身边的人越来越近,这也正好符合历史进程。时代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昔日的英雄终将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变得越来越普通。

所以我看了《叶问4:终结》,重点展现了叶问在中老年中关注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具体来说,讲述了叶问从对自己的拳手身份和父亲从不自信到逐渐重拾自信再到完全自信的认知转变过程。

第一阶段:对拳击和为人父没有信心。1964年,我上中学的儿子叶正因在学校多次打架被开除。叶文担心他儿子的学业。叶文的一位侦探朋友肥猫出了一个主意,送他的儿子去美国学习,因为这在当时并不罕见。碰巧在旧金山开武术学校的徒弟李小龙派人送来了邀请函和门票,于是叶问决定先联系旧金山的学校。

然而,叶正非常讨厌学习,一直对他父亲的咏春拳感兴趣。他一心想像父亲一样练习功夫,开一所武术学校,但叶文不同意。得知父亲决心送他去美国留学后,叶正和叶文僵持了好几天,一句话也没说。

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了。作为一个父亲,叶问不知道如何和儿子正常沟通。片中,叶问通过自己在镜头中的沉默,表现出作为父亲的无奈。他告诉朋友肥猫每天晚上十点准时来他家,然后打电话给肥猫让他儿子接电话。然而事与愿违,除了最后一次,他儿子对之前的电话不予理睬。

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电话的细节。抵达旧金山的第一天,叶问在入住酒店的当晚就给家里打了电话。接通后,叶问像往常一样自信地给老朋友“肥猫”打电话,让他让儿子接电话,但未果。然后,从第二次通话开始,叶问就开始称呼自己的朋友为“伯爷”。请注意,这是一个礼貌的名称。“博爵士”是肥猫侦探的身份,疏远了一段感情。叶问知道儿子不会接电话,所以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让人觉得很尴尬。如果他疏远了一段感情,警察看到这个很正常。

叶问在电话里把名字改成了朋友,这是他作为父亲不自信的表现。

其次,叶问坚持认为儿子要去美国读书,拳击没有出路,是对自己的拳手生涯缺乏信心。

再讲一个概念,为什么叶问认为儿子一定要走读书这条路,这其实是心理学上典型的刻板印象效应。

刻板印象效应(Stereotype effect)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一群体的固定看法和评价,同时也将这种看法和评价赋予属于这一群体的个体。虽然刻板印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判断,不需要探究信息就能迅速了解大致情况,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往往可能形成偏见,忽视个体差异。

叶问虽然武功造诣很高,但在一般认知上和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太大区别。

因为在同样的环境下,叶问身边的孩子大多都在按部就班地走着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工作的道路,所以叶问对这个概念习以为常。

然而,叶文忽略了他的儿子叶正的独特差异,他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格格不入”。学校找叶文谈了很多次,但仍无济于事,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劝阻叶正。不是所有人都只有一条路可走,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同一条路。

但如果让儿子放弃学业去练拳击,叶问对自己的拳手生涯前途没有信心。

搬到另一个地方可能会改变人们原来的看法。

第二阶段:对拳击和为人父有点信心。到达美国后,我去唐人街会见了中华总会主席万先生。叶问让他给儿子写推荐信,万拒绝了,因为叶问的徒弟李小龙,狂妄地代表中国武术教中国功夫。

叶问认为他的徒弟李小龙做得对,同意他传播中国功夫。后来看徒弟现场教老外功夫。看到自己在异国他乡取得的成绩,叶问感到欣慰,也对中国功夫有了一点信心。

在为儿子在美国申请推荐信的过程中,她意外地救了被一群美国人欺负的万若楠。她碰巧是唐人街华人总会主席万的女儿。叶问把若曼送回了中华全国联合会的大巴上,两人相处融洽。在公共汽车上,爇曼放心地把剪刀给了叶曼,请他帮他剪头发。

这一集,叶问体验了给别人女儿理发。他很顺利地完成了,好像他是女孩的父亲。再次感谢若楠,叶问有了一点做父亲的自信。

中秋节晚上,唐人街举行了各种门派的武术表演。如男方热情邀请恩人叶问大叔出席,并以其为嘉宾,因其谦虚低调的性格,叶问婉拒。

其间美军反派空匠人大师前来闹事,打伤各门派掌门人,叶问勇敢击败空洋人,为唐人街华人赢回颜面,赢得众人掌声。

那时候的叶文,一个中老年人,在国内大概很久没上拳台了。他在五六十岁的时候打败了唐人街擂台上的强者空专家,获得了大家的敬佩和认可,对自己的咏春拳越来越有信心。

有时候,人的自信来源于被别人认可。

日本精神病学家和田秀树在他的书中说:如果我们感受到周围人的爱、赞扬和认可,我们就会有信心并爱自己。

第三阶段:对拳击和为人父很有信心。万若楠和叶正年龄相仿,生活矛盾相似。如果一个男人在学校喜欢跳拉拉,被教练表扬,当选舞蹈队长,万让她每天练她不喜欢的太极拳,如果一个男人经常因为跳拉拉不能按时练太极拳,他爸爸会教训他一顿。

总之,两位武林高手是在逼孩子学不喜欢的东西。

但是,大人好像很支持别人家孩子的爱好。

如果一个男人和叶问大叔聊天,告诉他喜欢跳啦啦,讨厌练太极拳,叶问当场鼓励支持。如果一个男人很高兴得到认可,就夸叶问是个好爸爸。

此时,镜头捕捉到了叶问若有所思的表情,然后变成了微笑。

在这几秒钟的沉思中,叶问受到了启发。他本可以是一个好父亲,只是之前的思考和沟通有问题。到目前为止,叶问对做一个好父亲非常有信心。

之前美军在唐人街被殴打羞辱。军官赫连勃勃去参加中国大会,打伤了全体首长,随后又重伤了总统万。为了维护正义,叶问主动挑战赫连勃勃,并取得了胜利。

观战的各族官兵尽情鼓掌,不仅仅是为叶问,更是为中国功夫。

此时,叶问对自己的拳击手生涯和中国功夫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部中叶问的年龄已经处于弱势,有些招式确实不够体面,但保命完全可以理解,让影片更加贴近个人的真实情况。

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说:老年是地狱。

人一旦到了老年,维护尊严就更难了。

04结语在一次美国之行中,叶问遇到的人和经历改变了他对拳击和为人父不自信的旧观念。回家后,他当面肯定了儿子对拳击的兴趣,同意教咏春拳,并肯定地教育了叶正:

“其实做人,自信是最重要的,在哪里都一样。”

导演故意把这条重要的线放在最后,大概是想告诉观众,叶问4在保证和前三部一样激烈的动作场面的基础上,在传达思想主题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我看来,《叶问4:终结》这一系列打着动作片标签的电影,结局很差,但在文化输出上,这部电影足以让人惊喜,因为在表达思想内涵上,它不仅延续了前三部家国情怀的宏大,更注重叶问自身的思考,对固化思维的反思和对自我认知的改变,难能可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