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红楼梦》编年考(2):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到元春省亲的时间线

2023-11-05 01:54 作者:岑岑 围观:

《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后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和初试云雨情一段故事,这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很不明确,先暂且放下(待本系列后续文章《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时是几岁?》单独论述),从紧接着的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说起。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什么时候,曹公也没有明写,开篇是一大段虚化时间的叙述:“按荣府中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于是“这年秋尽冬初”,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了,就此拉开红楼正剧的大幕。

所以,搞清楚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间对于梳理后续时间线至关重要。这个时间分析起来有点儿曲折。

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哪天?

第六回中,王熙凤接待刘姥姥时,有一句客观叙述:“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这是贾蓉来见。所以,此时贾蓉十七岁多。而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冷子兴说“(贾蓉)今年才十六岁”。也就是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是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大约一年多后。还能更具体吗?当然能,往后梳理便可明朗。

随后的五回故事,发生的时间非常紧凑。

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是在刘姥姥来的当天午后(刘姥姥中午就走了)。“次日”,王熙凤和宝玉去宁府访尤氏和秦可卿,宝玉第一次见到了秦钟。

晚上回来的“后日”午后,宝玉与黛玉前后脚到梨香院探望有恙的宝钗,引来了宝钗比通灵,黛玉半含酸,这日“下了这半日雪珠儿”。“次日”,秦钟拜见贾母,得入贾家家塾。这是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的事。

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中,在秦钟拜见贾母的“后日一早”,宝玉与秦钟结伴到贾家家塾上学。“非止一日”。“可巧这日”先生有事不在,学房里就来了个顽童闹学。

第二天,金荣母亲向璜大奶奶提起“昨日贾家学房里的那事”,璜大奶奶立刻就去宁府理论,到宁府,听到了尤氏诉说的秦可卿的病症:“他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次日午间”,请来了张太医给秦可卿诊治,张太医诊断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这是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的事。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是在张太医诊治的第二天,是贾敬的寿辰。关于这是“第二天”有两处文字可以佐证:一是第十回中,在璜大奶奶来访那天,尤氏曾对贾珍说:“后日是太爷的寿日。”二是本回中,寿宴这天尤氏有说:“昨日冯紫英荐了他从学过的一个先生,……昨日开了方子。”这先生指的就是张太医。做寿这天的宁府后花园,“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一回中有三个重要线索。

寿宴这天,王夫人和凤姐儿见到尤氏,问起秦可卿的病,尤氏有道:“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这里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上月中秋”,也就是秦可卿八月二十发病,到现在病了半个多月,可见此时应是九月中上旬。

尤氏又对凤姐儿说:“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还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这“初三日”是更明确的时间,指的应是第七回里凤姐儿与宝玉去宁府的那次,也就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第二天。

接着凤姐儿探望秦可卿,说了这两句:“怎么几日不见,就瘦得这么着了!”和“如今才九月半。”更加坐实了这天的日子。

好了,现在可以回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具体日子了。既然凤姐儿和宝玉去宁府是在九月初三,那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当然就是在九月初二。以此梳理,宝钗比通灵在九月初五;宝玉入学至顽童闹学之间的“非止一日”大致有四天光景;宁国府排寿宴大约在九月十五,也就是贾敬的寿辰。年份就是红楼三年,距黛玉进贾府一年九个月。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刘姥姥来荣国府时有“秋尽冬初”的说法,二是在宝钗比通灵这天下了半日的细雪,这似乎都指向初冬十月。我想这也是可以解释的。国人习惯上以立冬日作为进入冬季的标志,而立冬日是在九十月间变动的,比如今年的立冬就是九月二十五,也许红楼三年那年立冬很早,又或者是秋末时节的随口一说。至于九月初五下雪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二、贾瑞病死在哪一年?

解完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之事,继续往后梳理。后面的故事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了。先表的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瑞在九月十一这天设法“偶遇”了王熙凤,腊月初二来给凤姐请安,开始作死,这天一早凤姐刚去探望秦可卿回来。第十一回中明确交代了腊月初二这个日子。

紧接着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凤姐儿骗贾瑞在当天晚上在西边穿堂冻了一宿。贾瑞死不悔改,继续招惹凤姐儿,“过后两日”(也许是虚写),又被讹诈并浇粪,于是百病缠身,“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倏忽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这日”来了个跛足道人,送来风月宝鉴,“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一命呜呼。

这第十二回虽然只是一回,但时间历程可不短。请注意“不上一年”和“倏忽又腊尽春回”字样,意思就是贾瑞病了一年多,在红楼五年春亡故,享年“二十来岁”。

三、秦可卿病了有多久?

接着来表另一枝:“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列位看官请注意,秦可卿这条线可不是接在“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之后。第十二回最后一段起首“再讲这年年冬”中的“再讲”是典型的双线程叙事术语,它将时间拉回到了“毒设相思局”时的红楼三年冬。

再讲的是什么呢?红楼三年冬,林如海病重,写信来招黛玉回去,“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往扬州去了。”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禁尉”中紧接着写道,“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这日夜间”,秦可卿命丧托梦。问题来了,“这日”是哪日?本回写的是贾珍痛不欲生大办丧事,没有线索,接着细读第十四回。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中,讲的是宁府继续办丧事,请凤姐儿协理宁国府,“五七正五日上”,贾琏自扬州遣人来报:“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了。”这里有了一个明确时间“九月初三”,就是说,来人最早九月初三出发。从扬州到京都,一路快马也得至少一个月,按一个月算,口信送到贾府时应是十月上旬,此时正是秦可卿死后的五七正五日,就是死后的第三十三天。如此算来,秦可卿死于红楼四年九月。

“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出自第十四回)后的第二天,秦可卿出殡,“王凤姐弄权铁槛寺”,这是第十五回的事。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为贤德妃。正在全府喜庆之时,贾琏带着黛玉回家了。“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结合前面说的原定“赶年底就回来”,林黛玉再进贾府应该是在十一月。这是第十六回的事。

有看官说了,第十三回中只说了秦可卿死是在林黛玉回扬州之时,不一定就在第二年呀。好吧,如果要是在第三年,那就意味着秦可卿病了两年才死,林如海也病了两年才故。秦可卿倒有可能,实际上她在第二年春就应该大好了,张太医不是说了吗:“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所以秦可卿到九月才死根本就不是因为有病,第三年死也正常,不过秦可卿这么要脸的人能拖到第三年吗?但林如海的病可是真重了,都到了要见女儿的地步了,所以他应该拖不过一年。至于第十三回中贾敬给儿子捐前程写在履历上的“贾蓉年二十岁”(按此时红楼四年应是十九岁),多半是虚报了一岁。

四、大观园修建工期有多长?

说完秦可卿的事接着说元妃省亲。第十六回贾琏从扬州回来后,没几天就传来了允许嫔妃省亲的旨意,马上开始筹划修建大观园。不久,秦钟死。第九回中宝玉对秦钟说:“咱二人一样的年纪。”故,秦钟终年十岁多。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大观园主体已经基本完工了,但没有说这是什么时候,只有一句虚写:“又不知历几何时。”意味着建造的时间不短。但有两个细节可以推测岀大致的时间。

一是,贾政游园时询问贾琏园子里的陈设是否已齐备,贾琏回说:“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意味着此时没到秋天。二是,此时大观园里的稻花村“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杏花是春天的花期,一般是二三月开花。由此可见,此时应是秦可卿死后第二年的二三月间。但此时大观园还差很多内外装修和家具购置等工程呢。

那大观园全部完工在什么时候呢?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明确有说:“王夫人等日日忙乱,直到十月将尽,幸皆全备。”这与前回贾琏所说的“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是相吻合的。也就是说,大观园最终完工在红楼五年十月底,工期共耗时约十个多月。

又有看官问了:为什么不能是一年十个月?不能,因为有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一段情节可做印证。说的是宝玉在二月二十二随众姐妹住进大观园后,在园子写下了几首关于春夏秋冬的即事诗,“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这里说的宝玉岁数是与红楼六年相吻合的,也就是说,大观园只能在红楼五年完工。再说了,好不容易能省亲,谁不快马加鞭赶工期第一时间接闺女回家呀?还能拖过一年?这段情节也同时佐证了秦可卿和林如海的亡故也只能在他们患病后的一年左右。后面还有一些这样的年龄佐证,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谐补余香” 中还有个很强的证据,就是黛玉的一句话:“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这“园子”指的就是大观园。

接着第十八回的后半段就写到元妃省亲了。“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这是红楼六年的事。而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就是在元妃省亲之后的第六天(分析详见拙作《《红楼梦》第十八至二十二回里奇怪的时间线》)。

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年份再辨析

然而以上分析得出的时间线引发了一个重要事项的抵触,就是薛宝钗的年龄。

按以上得出的薛宝钗十五岁生日在红楼六年元月的结论,那宝钗就比宝玉大三岁,而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却十分明白地写出了宝钗只比宝玉大两岁。

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那天,与众姐妹在怡红院开夜宴。占花名行酒令时,袭人抽到“桃红又是一年春”,注云:“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她同庚,黛玉与她同辰。”点出香菱、晴雯、宝钗和袭人同年生人,黛玉和袭人同日生人。那么,袭人的生日就是二月十二(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勺药裀”中明确说到黛玉生日),宝钗就比袭人大二十余天。而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中,又明确写到“袭人……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这意味着,宝钗也比宝玉大两岁。

宝钗比宝玉到底大几岁?若认可袭人大宝玉两岁,那宝钗就只能大宝玉两岁,因为众人都说宝钗袭人是同庚。看来宝钗应该只比宝玉大两岁。

如此说来,宝钗过十五岁生日那年就应该是红楼七年。前面的时间线中,只有秦可卿和林如海的病期一年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撑,难道他们都病了两年?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两年”确实有悖常理,而且贾琏也不太可能在苏州陪着黛玉两年不回家。那么,只可能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在红楼四年。

支撑刘姥姥在红楼三年一进荣国府的,是第六回中描述贾蓉是“十七八岁的少年”的这句话。其实仔细想来,这个证据并不明确。“十七八岁”是个笼统的说法,通常理解为“十七岁多”,但理解成“十八岁”也是成立的。

综上所述,更符合逻辑的结论是: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在红楼四年,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在红楼七年,宝钗比宝玉大两岁。这也填上了贾蓉捐前程时履历上“年二十岁”的坑~这是实打实的年龄。本系列分析文章以此说为准,本文前面推算的红楼纪年均增加一年。

六、王熙凤和妙玉的年龄

这一段中还能得到两个主要人物的年龄。

王熙凤。第六回中,刘姥姥对周瑞家的说:“这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周瑞家的没说不对。故可以合理地推测,此时~红楼四年九月,王熙凤应该是二十岁。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有说:“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今已娶了二年。”说明王熙凤在红楼元年时至少十七(怎么着也得在十五岁及笄后才能成亲吧?),就按十七岁算,红楼四年九月也是二十岁,是能吻合上的。按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给凤姐过生日这段所述,王熙凤的生日是九月初二。比贾宝玉大九岁七个月。

妙玉。第十八回中,在宝玉大观园题对额后,回屋引来黛玉误会,误剪香囊袋,随后一起去见王夫人,有林之孝家的来回话,说了这么一句:“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表明,红楼六年二三月,妙玉十八岁。比宝玉大六岁。

六、此节主要时间线

红楼四年八月二十,秦可卿发病;

红楼四年九月初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红楼四年九月初三,凤姐儿访宁府,秦可卿勉强支撑相见,宝玉见秦钟;

红楼四年九月初五,宝钗比通灵,黛玉半含酸;

红楼四年九月十二(约),群童闹学房;

红楼四年九月十五(约),贾敬寿宴,凤姐儿再次探望秦可卿,秦可卿卧床不起,日渐消瘦;

红楼四年腊月初二,凤姐儿三探秦可卿,秦可卿全身干瘦,当日晚,凤姐儿开始摆布贾瑞;

红楼四年冬,林如海病重,贾琏送黛玉回扬州;

红楼五年九月初三,林如海病亡;

红楼五年九月,秦可卿亡;

红楼五年十月十一月间,贾政过生辰,贾元春加封贤德妃;

红楼五年十一月,贾琏带黛玉回贾府;

红楼五年十一月,皇上恩准嫔妃省亲,贾府筹建大观园;

红楼五年底至六年初间,秦钟亡,终年十一岁;

红楼六年春,贾瑞亡;

红楼六年二三月,大观园宝玉题匾额,同日,黛玉误剪香囊袋;

红楼六年十月,大观园完工;

红楼七年元月十五,元春省亲;

红楼七年元月二十一,宝钗过十五岁生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