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天仙配是哪个剧种哪个地区的,《天仙配》原唱

2023-11-04 16:36 作者:岑岑 围观:

《仙配新传》现场光影剧

黄梅戏电影《神仙眷侣》剧照

《仙女火柴新传》场景

20世纪50年代“神仙眷侣”的剧本

“树上鸟儿成双成对,绿水青山笑靥如花……”说起黄梅戏《神仙眷侣》,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你知道这个故事最早是什么时候流传开来的吗?它是如何成为黄梅戏经典的?目前,当戏剧与科技融合,会发生怎样的裂变?

起源于历史悠久的东汉时期,大多数人都熟悉黄梅戏《仙女下凡》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但你知道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吗?

据史料记载,作为黄梅戏前期积累的“三十六书”之一,《神仙配》是根据东汉时期董永遇仙的故事编成的。宋元时期董永遇仙的故事最早被编入剧本。最早的杂剧是元代编的,但大部分内容已经失传。明代,南方有许多关于董永戏曲的表演书籍。与安徽青羊戏关系最密切的是顾觉哉的织锦(又称丝织、淮阴),也是黄梅戏“神仙配”的最早原型。

清朝咸丰年间,由于原剧种十分简单陈腐,一些老艺术家经过长期实践,在地方化、通俗化的基础上改编织锦,最突出的是加入了大量对话,约占全剧的3/5;还加入了金星,充满了通俗、简单、搞笑的喜剧。盛行于当时安庆府所辖各县。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对黄梅戏《神仙眷侣》进行了全方位的改编和编排。作为主要改编者之一,后来担任安庆市文联副主席的班友树回忆了改编《神仙眷侣》的大致过程:“改组取消董秀才,还他劳动人民的身份;对于前者,父亲的病,借钱,出卖自己和后者,傅傅的求爱,中奖,送人孩子,还挖掘出调情,陪伴的情节和傅之外的好男人形象。全剧框架初步确立,即七场演出,分别为磁窑、鹊桥、鲁豫、上工、丝织、满清、和。原曲白的原则是不必大动干戈,适当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即可,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民间戏曲语言风格,在少数地方略加压缩。”

这样,一场神仙眷侣的故事情节就变成了:把傅家卖为奴,用这笔钱埋葬了他的父亲。这份孝心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她私下下凡,在公公的帮助下,在槐荫树下嫁给了董永。在傅家,七仙女一夜织十锦帛,傅家把董永三年的长工改成了百日。100天结束时,夫妻两人都回家了。吕奉天将奉玉帝之命,强行将七仙女送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保护董永,不得不离开董永前往天庭,夫妻二人在槐荫树下苦不堪言...应该说新剧将仙配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1952年底,由王少舫和潘璟琍主演的《神仙眷侣》在上海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在此基础上,1953年5月,黄梅戏工作者对全剧进行了调整,删去了傅先生认为义子、娶傅小姐的情节,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剥削的强烈愿望。同时删去了董府等十几个不重要的人物,全剧压缩为卖淫、鹊桥、织绸、满弓、离别等七个场景,大部分歌词都是新写的。“特别创新的是,在鹊桥的表演形式上,采用了北京、昆明的传统舞蹈,将原有的表演形式完全改造,使之成为一部小型舞剧,这是黄梅戏传统表演所没有的。”班友树曾回忆道。

1954年9月25日至11月2日,《仙女下凡》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地区首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可谓“一炮而红”:不仅获得了剧本一等奖、优秀表演一等奖、导演奖、音乐奖,还被选入了华东地区观摩演出大会戏剧选集《仙女下凡》。1955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根据《一个神仙眷侣》的舞台演出,重新组织拍摄了这部电影。严凤英、王少舫和许多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轰动,使这部电影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电影奖。1956年2月,影片上映,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据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票房统计,到1959年底,外国及港澳观众达286万,国内观众达1.43亿,创造了当时中国戏曲电影的最大观众群。从此,黄梅戏在神仙眷侣的指引下,名扬全国,走向世界。

因此《神仙眷侣》成为了黄梅戏的经典剧目之一,甚至一度成为黄梅戏的代名词。也赢得了很多学者专家的好评。“话剧《神仙眷侣》奠定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和欣赏性。”“《神仙配》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对传统的大胆创新,突破性地将电影制作与戏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是黄梅戏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充分体现了我国老一辈艺术家善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经典剧目《神仙眷侣》改编前后,人物和主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编后的《神仙眷侣》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喜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唱腔,柔美柔美,细腻委婉,具有纯音乐的品质。”

新创作的精彩呈现,是必须永恒的经典,会通过不断的创新传承下去。

虽然你对“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故事很熟悉,但你想通过经典故事来体验人与仙女之间的爱情吗?当传统与现代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戏剧和科技融合会发生什么样的裂变?据悉,今年10月1日,由安徽出版集团联合国内顶级策划、导演团队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真人光影剧《仙配新传》将在太湖县五千年文博园十里画廊隆重上演。

当《夫妻归家》熟悉的旋律在你耳边响起,当从天而降的“七仙女”和“董永”在你眼前相遇,激情与浪漫、经典与创新共同编织了一场大戏,为你奉上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于一体的多维沉浸式巅峰体验。据了解,真人光影剧《仙配新传》是黄梅戏经典剧目《仙配》的新篇章。内容以《一场神仙眷侣》为蓝本,剧本、编曲、舞蹈均为全新创作。全剧分为思乡、团圆、震怒、归乡四幕。剧情的跌宕起伏和经典《夫妻归家》的曲调在四幕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让经典故事脱胎换骨。

《仙配传奇》在表演形式上有所突破,将真人剧、音乐剧、光影剧合二为一。在歌唱、舞蹈等实景演出中,广泛运用了灯光、水效、全息、裸眼3D激光投影、3D维亚、机械特效、洪水体验等国内顶级舞台技术。在《音乐之声》中,当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立体《清明上河图》上,成千上万的灯光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如梦似幻”的多维度沉浸式体验开始,将为观众带来60多分钟的高潮和多彩的观赏体验。

作为国内第一部以经典黄梅戏为题材来源的真人光影剧,《新仙女火柴传》源于经典,突破创新。相关人员表示,该剧的演出必将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典范,成为安徽旅游的新名片。与此相呼应的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博园林的裸眼五维建筑激光秀《梦回金溪》也在昔日雄伟静谧的状元楼震撼登场。禅源太湖与戏曲黄梅相得益彰,视听震撼惊人。

所以我们说一首歌《树上的鸟成双成对》,家喻户晓,一直传唱至今。一部华丽的真人光影剧,让天地继续领跑。□程堂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