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余华新作《文城》评论,余华新作《文城》内容

2023-11-04 03:40 作者:岑岑 围观:

《文成》是余华的最新小说。作为中国读者群最多(甚至超过莫言)的当代作家,余华的书自然受到大家的期待。然而,整体阅读有点令人失望。文成的立意、人物塑造、剧情设计相比之前那些厉害的作品,在空中显得有些飘忽,没有那么感人。

小说描述了一个相貌堂堂、勤劳能干的乡绅,带着女儿千里迢迢找到了欺骗自己、偷走自己财产的“妻子”的故事。他要去的地方是“文成”,他以为妻子在那里。当然,他到不了那里,因为文成是他妻子的真正丈夫阿强送给他的。林祥福虽然最后没有找到妻子,但还是在妻子的老家西溪镇定居了下来。在西溪镇,林祥福遇到了陈永亮,他用家庭的温暖接纳了他。这种极其深情的友谊最终促成了陈永亮为林祥福笔下的张报仇,这也是本书的高潮点之一。林祥福还结识了精明而富有同情心的乡绅顾益民。林祥福也死在了顾一民被救赎的匪窟里,这是本书的又一个高潮。在西溪镇,林祥福经历了暴风雨大雪的天灾和军阀土匪的人祸。这些略显刻意的情节安排,描写了乱世小人物的无奈与悲伤(虽然所有小说情节都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但隐藏刻意痕迹也是作家的基本功之一)。

作者对林祥福、顾益民和陈永亮三位乡绅的刻画非常理想化。他们都很善良,有情,有能力。从阶级来看,都是“善良的地主”,就像《红楼梦》里的王夫人一样。佩戴佛珠不会改变剥削阶级的本质。(小说中,有一个细节。林祥福考虑到自己的意外,就把家里的地处理了,没有分给佃户,而是典当出去了。)当然,并不是说小说只能写底层和无产阶级,甚至写地主和乡绅在道理上更重要。但是,道理是不能靠一些严肃的细节堆砌出来的。

说实话,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一个从小接受阶级观念教育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家财万贯、衣食无忧的乡绅的苦难真的无法引起我的共鸣,以至于作者在小说中刻意表达的信仰感就像是海市蜃楼,在没有基础的云端上虚幻,有点像看武侠小说或者童话,这是一个作家所营造的美好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小说可以作为通俗小说来读。

在余华之前的作品中,《活着》的主角是作为地主的富可敌国,后来成为平民。在诸多磨难的情况下,他能够抓住生命的点点亮,勇敢的活下去;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通过出卖自己身体的精华——血液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这实际上是违背祖先的道德的。《兄弟》里的宋刚和李光头也是底层挣扎犹豫的小人物。小人物的故事总能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共鸣。

但作者的笔法是深刻的,里面的很多情节还是很打动我的,比如四兄弟在困境中对主人的忠诚,比如陈永亮对事业上支持自己的林祥福的重视,最后通过组织民兵为林祥福报仇,比如纪晓梅对自己爱情亲情的压抑,对自己的认同,在亲情和爱情之间坚持选择自己的阿强。小说结尾,纪晓梅和沈死在城隍庙前的雪中多次祈祷的场景也相当震撼,带有一种宗教仪式般的众生死亡的悲壮感。

小说中的“文成”不是真实的,而是林祥福的想象,是他一生都在寻找的地方。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文化城”,乱世的人有,和平年代的我们也有。它来源于我们理解范围内的想象,但我们能否找到它则是另一回事。

还有一点印象深刻的是,余华对林祥福父女对林白家的描述,应该是余华的亲身经历,很有感染力。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作者的女儿刚刚出生。看到那些心理描写,作者一时恍惚,控制不住自己。

我最欣赏的是小说的语言,和我在细雨中读《呐喊》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依然简洁准确。文字简单却精辟,比喻也无与伦比,让人目瞪口呆。小说中有很多从句和倒装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译腔很强。显然,余华的语言仍然受到外国翻译作品的很大影响。毫无疑问,当代作家的语言或多或少受到翻译作品的影响。王小波高度赞扬了王道乾翻译的法国小说《情人》的语言风格,甚至说“当代最优秀的作家总是重新做翻译”。

总的来说,这部余味很浓的小说是一部技术过硬,内容一般的过去式作品。和开书前的预期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