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韩国电影燃烧讲的什么故事,燃烧电影 韩国

2023-11-04 01:49 作者:岑岑 围观:

初看《燃烧》只觉得一头雾水,看似清晰简单的叙事线索却隐藏了种种谜团,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在细节中“燃烧”的电影, 必须要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才能在各种细节中寻觅导演的一方良苦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滴水不漏的好故事,才能领会到电影背后的深刻意义。

电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出身贫寒的送货员兼业余作家李钟秀偶遇昔日邻居海美后萌生情意,然而海美非洲之行带回富二代BEN,三人见面后不久海美失踪,钟秀遍寻不着,从各种细节与推断,他渐渐意识到海美可能为BEN所杀。

【孤独的底层人民生活管窥】

《燃烧》里男女主人公李钟秀和海美都是在底层求生存被无视的社会边缘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物质极其匮乏。

男主人公李钟秀没有华丽的家境,只有离家出走的母亲、因患有愤怒障碍症打人入狱的父亲、已经出嫁不在家中的姐姐。家庭的残缺与情感的匮乏,使得他他默默隐忍着,匍匐与偷生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李钟秀的家庭状态,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韩国传统的家庭伦理情感的残缺和疏离。后工业社会里人们物质上虽然丰足了,但是内心的失落感、疏离感和孤独感却无法排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阶级之间的差距、人与社会之间的脱节成为了社会主要矛盾。

在电影中,他偶遇了昔日好友海美,体会了一份突如其来又淳朴的感情,短暂邂逅与交往又很快离别。重逢之后海美的身边已经有了别人,那个人叫BEN,是个富二代,在经济上与他们差异巨大,家庭富裕而稳定。于是钟秀退守一旁,默默喜欢。

邻居女孩海美,总显露着一张灿烂的笑脸,在男性面前生动地展示着女性的魅力与活力。她喜欢到外面看看,于是去非洲旅行,试图追寻人存在的价值,包含着生命个 对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的痛苦求解。她不甘于凡俗,除去一切温情脉脉的自我欺骗,去远方追寻,直面存在的勇气,破解无处可躲的孤独,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存在。

其实,她也是孤独的,家人的冷漠不闻不问,而在富家子BEN的眼中,她就像无人在意的、韩国遍地都是的塑料棚。她蜗居在狭小的居住空间里,除了一间房,就是窄小的洗手间。这些密密匝匝的日常生活物品和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也同样展现了海美物质的窘迫,这间小房子便是钟秀和海美亲密接触的地点,也是惠美走后钟秀最流连忘返的地方。钟秀常常躺在惠美的床上,眼望窗外,内心涌动着无可名状的悸动和欲望。

可以看到,虽然屋内的摆设相当驳杂,但影片试图于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戏剧性情境,使得人物的感情张力有释放的可能。

导演李沧东似乎不满足仅仅外在揭示时代症候、道德 习俗对年轻人的压制,他在电影中更注重深入内里的表达。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海美夕阳下舞蹈,海美那曼妙的半裸身姿在极其瑰丽的夕阳下放飞,又似欲挣脱出去,渐渐随着夕阳西下而隐没,这个镜头显得韵味无穷,是她迷惘、孤独、悲凉的极致体现,宣泄压抑和困扼的灵魂束缚,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抒情高潮, 使观众的情绪上升到一个极致,让观众对她产生了无 限的怜悯。此情境既增加了这些场景的情节内涵,又加强了人物情感的无限张力,同时引发对于爱情、生命 的思考……在环境的选择塑造上,将镜头放置于带有烟火气的生活中,又在其中寻找诗意与哲思。

影片通过镜头截取与放大边缘人孤独迷惘的一面,使之令人震惊与思考。钟秀孤身一人,住在冰冷、破旧的家宅里。 即使身处相对繁华的都市中,喧嚣繁杂的氛围里,主人公浑身上下透着孤独的味道。"内心的孤独"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人与人因为内心的封闭,情感表达与沟通的障碍,而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人类存在意义的最大威胁是怎样面对生来就有的存在孤独。

电影糅合了爱情、悬疑等多种元素,前半部分用琐碎的生活和温情叙事勾起了观众内心的情感微澜,其细腻的情感叙事为后半部分剧情的反转作了映衬,也为主人公忧伤的结局平添了更为伤痛的色彩。

导演李沧东将故事设置在不安的社会环境和压抑的社会氛围中,通过生活化的呈现推进故事,对"人性"抽丝剥茧,其间选择尖锐的当代韩国社会问题作为叙事切入,以悬置暧昧不明的结局拷问社会。在这部电影中,其实从来不缺少对边缘人群的关切和展示,镜头不遗余力地挖掘他们的伤痛与别离、挣扎与毁灭。尤其是能对精神的创伤与情感的撕裂进行独到的表达。用影像完成了电影对社会的现实观照与理性剖析,表现了病态的"罪"的社会。

【海美之死——穷人的爱情沦为富人手中的玩偶】

电影中,海美在和 Ben、钟秀聚会后跟随 Ben 离开,之后便不知所终,无人知其下落。钟秀多方寻找海美无果之后,开始推测海美可能被害。

电影对于海美可能的死因,给出了两个思考推理方向——一 是被债主杀害; 二是被 Ben 杀害。观众会得出海美可能被债主杀害,是因为钟秀在找海美之前做商场促销员的同事了解海美踪迹时,其同事说出这样一段话: "……卡奴被催债催到一定程度就会销声匿迹。"另外,钟秀在一次查看大棚的过程中, 接到一通电话,没有人说话,但有急促的跑步声, 在一声尖锐的抢夺电话之音之后,钟秀就再也联系不上海美了。由此可以断定,海美曾经试图联系过钟秀,但是没有成功,依此可以判断海美的消失是被债主杀害。

但是对于该结论是否正确, 电影并未给出结果,却将更多的笔墨着色于钟秀 对 Ben 的怀疑,电影以此将杀害海美的凶手步步 指向 Ben。

Ben 曾向钟秀透露过他有烧塑料大棚的特殊癖好,并将近期的计划告知钟秀,提到: "……就在离这里很近的地方,特别特别近的地方。"海美失踪后,钟秀每天查看家附近的塑料大棚,发现并没有一个被烧掉,他由此判定 Ben 所谓的烧塑料大棚,实际是杀害少女。而且,Ben 在说这个计划 的时候,海美就在离他很近的屋子里睡觉。

值得一提的是, 他在 Ben 家里的洗手间中发现了很多女性的饰物, 其中一件便是他曾送给海美的手表。所有这些, 都将 Ben 指向了杀害海美的凶手。 实质上,作为一个杀人凶手,坦诚地向他人透露过往事迹以及近期计划是非常不合理的,但是导演却利用 Ben 的身份给了这些合理的设定。

因为,韩国是一个穷人和富人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国家, 青年失业率已呈现出在 OECD 成员国中最快速度上涨的趋势,钟秀、海美以及 Ben 都属于韩国的青年一代。不同的是,钟秀和海美的生活穷困潦倒,而 Ben 则是海美口中的那种"即使年纪很也很有钱"的人。

在富二代Ben的认知里,塑料大棚是既没有用看着又心烦的乱七八糟的存在,或许,在他眼里,钟秀和海美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塑料大棚。他们这样的人不配谈情说爱,不配谈论文学,不可能拥有想要的一切。这从他对海美的失踪毫无怜惜,并三番五次询问钟秀的文学创作成果便足以见得。

因此,在钟秀追踪他的过程中,他气定神闲,甚至还邀请钟秀去参加在他家里举办的与朋友的聚会,这一切表明,Ben 视海美与钟秀如杂芜,他对海美的欣赏不过是如对跳梁小丑般的玩味,只是无聊时光里的消遣罢了,被钟秀追踪却轻松逃脱,他享受的是一种被追捕而不得的优越感。

不过,对于 Ben 是否是真正的杀人凶手,电影并未直接点明,虽然他落得了被钟秀杀害的结局,但从他被刺之后不解的神情,将他解读为无辜者并不为过,不过他也并未试图辩解,将他认定为凶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虚实结合的重点意象】

在电影开头提到,海美有一只猫,叫锅炉。在去非洲旅行之前,海美将猫托付给钟秀照顾,并对钟秀提出必须去她家里照顾的要求。但是钟秀在照顾猫的整个过程中,从来未见猫的踪影,对此,海美的解释是"一旦有外人来家里,我们家锅炉就会躲起来,绝不出来"。

李钟秀也因此对猫的存在没有产生过怀疑。海美失踪后,钟秀找到房东,房东关于猫的一席话令钟秀突然迷茫起来: "哪里有猫啊,我们这里不能养猫。"在这里,观众会断定关于猫的存在只是海美向钟秀撒的一个谎罢了。

不过,后来钟秀在 Ben 家里发现了一只猫,Ben 的解释是一 只长得好看的流浪猫。然而当钟秀对着猫喊锅炉时,猫立马向其狂奔而来。这似乎又推翻了猫不存在的假定。导演似乎借此将 Ben 塑造成了海美的杀人凶手,不过对于海美的死乃是存疑的,所以,海美是否有一只叫锅炉的猫仍难下定论。

当观众怀疑猫的真实性时,导演用猫的粪便这样的细节证实了猫的存在;当观众忘记了猫的作用之时,这只猫却灵敏地跑入观众的视线之中, 带来失踪案的重要线索。与影视"静音艺术"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猫的不出场,其实是为了在后续剧情中更有戏剧性地出场,而且可以做到一出场就抓住观众的心。

事实上,在追踪海美失踪线索的过程中,观众是随着钟秀的思想来判断凶手的,这样做更容易将观众的目光锁定在钟秀身上,因此,猫存不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猫"的存在令整个剧情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令人捉摸不透。

电影的意象藏于各种繁琐的镜头之中,而《燃烧》 作为一个叙事极为缓慢的电影,意象便被更加的重视起来。 而当这些意向叠加在一起,积累的力量让观众逐渐明悟、 逐渐走进导演的"构思世界"。

再要提到的是,是那头栖身于破旧牛棚的老牛。这头老牛是唯一陪伴在钟秀身边的活物,代表着他的原生家庭 与阶级地位。从细节上表现了老牛糟糕的生存环 境,正是钟秀底层社会地位的写照。这头牛朴实、沉默、 孤独、接近于自然,钟秀正如这头牛一样,没有得到 过土地以外的高尚教育,亦没有一个同类听其言语, 于是他们俩"相依为命"、互倾互诉。

还有一个重要线索,便是电影中人们口中的"井"。海美曾对钟秀说自己幼时掉进过一口枯井里,而当她消失之后,钟秀开始四处求证这口井的存在。钟秀询问了里长,得到"没听说过"的说法,从海美的家人那里得到"海美可会编故事了,编得毫无痕迹"的说法。最后在与分离 多年而回来要钱的母亲谈话中,才最终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井"其实代表着惠美的处境,生死不明之时, 她像幼时掉入枯井那样孤单无助,进而钟秀才感受到自 己肩上有救她出"井"的责任。通过一口井,钟秀发现每个人口中的海美都不一样,其实连钟秀自己认识的海美都是伪装之下的她。细想之下,钟秀和惠美的相遇只是一个偶然,如若当时惠美没有在促销时叫住他,他们与陌生人无异。

其实这正展现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哀——在你的生命中曾经出现了一口井,可是无人知晓你的生命历程,亦无人关心它。

意象藏在细节之中,导演用积累的力量达成观众心头的震撼,而在细节的勾勒下,每一个悲剧人物的性格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未出现在荧幕上的漫长故事全部隐喻到位一场用细节表现的悬疑杀人案,在李沧东导演的手下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只有循着一个个细节, 才能将它所有散落的光芒汇聚起来。

正如结尾处钟秀将 Ben 的尸体燃烧后脱光衣物扬长而去,他脱掉衣服,证明甩掉束缚,他心中的"大棚" 也烧掉了。

【阶层是社会异化后不可跨越的悲哀鸿沟】

一直以来,不同阶层的生活情况和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矛盾都十分的引人瞩目,甚至成为重要的话题性事件。

正如韩国电影《寄生虫》《熔炉》等影视作品,都展现了貌似平静枯燥的生活下恐怖、 心寒甚至噩梦般的另一面,电影将基于人性的考量置于冰冷的阶层差异与特定的情境中,在一方面呈现了阶层对个体所造成的压迫与痛苦,另一方面又揭示了现实世界的不公和荒谬,将人性善恶及其多变性、思辨性、复杂性加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阶层问题往往与其他社会问题有着盘根错节的关联,并不是孤立与断裂的,而电影对阶层的表现一般是以戏剧化的形式来促进观众的觉醒,当代的韩国社 会在阶层分化的语境中充满了裂隙与异化,《燃烧》正是通过电影的语言展现出了底层阶层的情感困境挣扎以及阶层之间的冲突矛盾,它们都对现实世界及人性的黑暗面加以揭露和批判,但最终仍是在追求社会秩序与伦理关系中走向了毁灭。

现实生活中各阶层价值观并不统一,就像影片将BEN作为社会高阶层的人的代表进行了适度还原,外表正常的形象,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疯狂,尤其烙印了更深层次的变态和黑暗,由此对应着人性深处的极度扭曲与变态,代表着被欲望所驱使的生命个体,惨虐而孤独的灵魂。面对他人鲜活的生命时,他的疯狂使得人性阴暗面大爆发,以其充满生命悖论的行为展现了人性的丑陋与黑暗。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无疑加速了人和社会结构的异化,用无言的假面来隐秘缝合现代化所造成的个体的异化,人性变得异常空洞又邪恶。

电影中BEN的无聊空虚乃至无穷的杀戮,实际上是一场人性黑暗、人情冷漠的写照。这样一种残酷的主题在以李沧东为代表的导演的镜头下都体现得淋漓尽 致、令人窒息。 一种原始、扭曲又极致的压抑感觉着实令人心寒,让人不得不对人性再次进行考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