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卫不可以如何讲解,大卫不可以应该怎么讲

2023-11-01 22:31 作者:岑岑 围观: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603号

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大卫不可以》讲读

一、内容介绍

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

二、绘本信息

文图:[美]香农(Shannon,D.)

译者:余治莹

阅读年龄:2~4岁

奖项:1998年凯迪克银奖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4月

三、活动目标1、能根据画面人物和情节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者猜测到的内容。2、感受绘本故事幽默诙谐的同时体验妈妈的温暖。3、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5、想象自己小时候做过的坏事,把干的那些顽皮的事也画下了,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四、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看看大卫在做什么事情:他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扭八的书垛上,另一只脚悬空,伸出双手去搬放在高桌上的玻璃鱼缸。鱼缸很大,感觉比大卫的大脑袋还要大上两倍,里面盛满了水,还有两条吓得惊慌失措的红鲤鱼。此时,鱼缸已被他挪出了桌面,由于倾斜,水已经撒了出来,摆放鱼缸的高桌业已倾斜。看到此情此景,无论是谁,都会吓得胆颤心惊。可是,调皮的大卫却是无知者无畏:他咧着大嘴,扭着脖子,面朝我们,在得意洋洋地大笑呢。他觉得自己好有本事,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呢。

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们听到了一句坚决、严厉、不可违抗的命令:“大卫,不可以!”大卫没有危险了,因为他的母亲来了。

作者以巧妙的构思、细致的画面、简单的文字,通过封面,将大卫和他的母亲是谁、主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诠释的淋漓尽致。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大卫究竟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不好的习惯让妈妈忍无可忍的一再说:“大卫,不可以”呢?

讲读:

封面上,这个圆头圆脑,咧着大嘴,露着调皮坏笑的男孩就是大卫。他正在干什么?

这里他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扭八的书上,一只脚悬空,用手托着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玻璃鱼缸,鱼缸很大,里面两条游着的金鱼看样子也受到了很大的惊吓,看到这个场景,无论是谁,都会替他捏一把汗,但是调皮的大卫毫不在乎,依旧是咧着嘴笑,在这一触即发之时,有一个满含警告的声音传过来,就是:“大卫,不可以!”

终于救下了这个小淘气包,让我们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而你知道吗?此时妈妈在大卫眼中又是什么形象呢?你的家里是不是也有一个调皮爱闯祸的小朋友呢?就像他一样。

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现在让我们跟随大卫的脚步,看看他还做了哪些不可以的事情!

互动:

1、大卫在叠放书本时妈妈有没有阻止?大卫站在树上时妈妈有没有阻止?大卫在刚开始够鱼缸时妈妈有没有阻止?并没有,大卫妈妈只是在看到鱼缸即将倾倒下来摔碎的一瞬间,及时阻止了大卫。

2、大卫在做什么?他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扭八的书垛上,另一只脚空,伸出双手去搬放在高桌上的玻璃鱼缸。接着会什么样的事情?

【扉页】

解析:

扉页中的妈妈双手叉腰,然而只有身体,没有头,这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简直是恐怖。

这说明妈妈一直在关注着大卫的一举一动,对于大卫刚开始虽然也称为“调皮捣蛋”的行为并没有阻止,而是允许大卫自己瞎折腾,而在即将发生危险的那一刻,阻止了大卫的继续行动。

黄色代表着性格优势。在小孩子的眼中,妈妈个子高大,甚至连脸都没有进入画面。但你仿佛都能看到妈妈生气发飙的样子,甚至脚还会敲两下地。妈妈这样的形象,配上“大卫,不可以”,甚至显得有些简单、粗暴。

这一页常常让我反思,这形象是不是不够尊重孩子?在淘气的大卫眼中,这个妈妈的形象真的是严厉、发威,让大卫们恐惧的吗?未必,说不定,大卫们还觉得大人们的这个模样有点儿滑稽好笑,要知道,这样的时刻一天中可不止一次。

讲读:

这是大卫的妈妈,她双手握拳叉腰,一只脚微微翘起,我们只看到妈妈部分身体和动作,这是站在大卫的视线角度来看的。虽然我们看不到妈妈的表情,但是也能从这些动作的细节中感受到她的情绪,那就是妈妈真的很生气!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你觉得妈妈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呢?可以模仿一下她的表情吗?

互动:

1、这是被谁看到了呢?两手叉腰,但没有显示头脸的妈妈。是被妈妈看到了,可是妈妈这时候的表情,我们却看不到,你们猜猜,妈妈这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2、你从哪里看出来妈妈很生气了?妈妈两手叉腰。你能不能上来也给大家做一做这样的动作呢?两手叉腰,做出生气的动作和表情。

3、一只脚尖翘起来代表什么?妈妈结实粗大代表孩子心中母亲的威严和不可抗拒。

【第1画面】

原文:

感谢词:感谢我的母亲玛莎是她让小时候的我守规矩。感谢我的太太海蒂是她让现在的我有规矩。

作者小语:

几年前,我的母亲寄来一本书,那是当我还是个小男孩儿时期的作品,书名叫做《大卫,不可以!》。书里画的全是我小时候各种不被允许做的事,里头的文字则几乎都是——“大卫”和“不可以”(这是那时候我唯一会写的字)。重新创作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我猜想这会很有趣,同时也是纪念“不可以”这个国际通行、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会听到的字眼儿。不过,它显然没有办法阻止蜡笔因此远离客厅的墙壁。

解析:

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妈妈大喊“不可以”的真实性和普遍性。然而仔细想想我们什么情况下对孩子说“不可以”?真的只是呵斥,只是发飙,只是立规矩,只是管教吗?

看来,童年最无邪、最无畏也是最让人头疼的行为是没有种族和国界之分的!

看来,每个妈妈都有对着孩子大声喊“不可以!”的权力。

看来,任何场合,任何事情,都需要从小养成规矩,需要有成人在边上陪伴、提醒、鼓励。这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应该给予孩子的教导,是送给孩子人生最好的礼物。

讲读:

这本书是讲守规矩的,从作者小语中看到大卫·香农不是个守规矩的娃。他长大了之后守规矩吗?在扉页作者写着:“献给我的母亲玛莎,是她让小时候的我守规矩。献给我的太太海蒂,是她让现在的我有规矩。”不由得猜测大卫·香农一定从小到大都是那种特豪放不拘小节的人。小时候能不出大篓子,多亏妈妈的不可以,长大以后在既爱他又包容他的妻子“不可以”的规劝下,慢慢成长修得自己的圆满。所以大卫·香农要把这本书献给母亲和妻子:“感谢我的母亲玛莎是她让小时候的我守规矩。感谢我的太太海蒂,是她让现在的我有规矩。”

在满是涂鸦的墙上,大卫规规矩矩写出了妈妈经常说的那句话“大卫,不可以!”开启了故事的主题。显然,大卫已经深深记住了这句话,并从规整的笔体中悟出了守规矩的大卫。互动:

1、作者儿时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要感谢妈妈和太太呢?

2、此刻长大的大卫留给读者一个怎样的联想呢?

【第2画面】

原文:大卫,不可以!

解析:

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45度,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正欲去够妈妈放在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你看他,紧抿着嘴巴,舌头却翘露在外面,两只眼睛盯着那只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

在“淘气”中,我们还看到了大卫的努力,他的不断尝试、坚持和专注。

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大卫,不可以!这是妈妈的声音。

这里的不可以应该有两层含义,首先不可以吃饼干,妈妈把饼干桶之所以放在那么高的地方,一定是不希望他轻易拿到。第二个不可以,就是大卫这样的动作太过于危险,所以一定要及时的制止他。

看这一页让孩子知道了什么:可以爬高,但要自己保护自己;发现问题,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工具;自己动手能力,锻炼自主能力,知道自己能“行”;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吃东西之前先问家长。

讲读:

我们看到大卫有了上次的经验,知道了站在叠放在一起的书籍上并不稳固,这次搬来了一把椅子。但是仍旧经验不足,椅子离柜子的距离有些远。

妈妈看到后大声说:“大卫,不可以!”

《大卫,不可以》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有些家长非常喜欢,有些家长坚决不看,称其为反面教材,担心孩子看过之后会去模仿书中的行为。而另一种观点则大加赞赏。

对《大卫,不可以》提出质疑的家长原因在于,原本来挺乖的孩子,看了后把大卫的这些坏习惯全都学会了。与看完《小猪佩奇》后,开始喜欢跳泥坑了,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我的看法是,即使你家孩子不看《大卫,不可以》,他迟早也会学会借助外在的东西去够高处的饼干,也会喜欢在洗澡的时候玩水,在睡觉的时候玩闹。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阶段的正常表现,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外在展现。相反,如果你家孩子一直都特别听话、特别乖巧,才是不正常的表现,家长应该高度重视。

所以《大卫,不可以》并不是引诱我们的孩子成为坏习惯的尝试者,而是借用案例来规劝我们的孩子如何面对危险和坏习惯去规避。

这就看领读者讲读的方法是否正确了:

一般家长的讲法是:大卫趁妈妈不在的时候,站在椅子上,去偷吃饼干。你看,大卫那个馋样。可是,你觉没有觉得这样做,是多危险呀,要是摔了,妈妈多担心呀。你说,大卫这样做,好不好呀?

而当孩子听到你这样讲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引起共鸣,非常羡慕大卫可以这样玩。作为孩子,他们想的就是玩自己喜欢的,要感觉到自己能“行”的力量。

正确的讲法是(来自网络):

  “你看,这个柜子最上面放了一个饼干桶,小哥哥在干吗呀?”

  “他去拿饼干桶。”

  “他够得着吗?”

  “够不着,但站在椅子上就可以。”

  “对呀,要是你也够不着一个东西,你怎么办呀?”

  “我也搬个凳子!”

  “好!可你看见没有,小哥哥危险不危险,他会自己保护自己吗?”

  “我不知道。”

  “来,咱们去搬个椅子,你也试试。”

  此时进入实操阶段,孩子兴高采烈的去搬小椅子了。然后按照图像,进行模仿。

  “发现问题了吗?”

  “按照小哥哥的样子,好像拿不着,还会摔跤。”

  “对喽,那你把椅子往前移一点呢?站在椅子中间试试。”

  “拿着喽!爸爸,快给我讲下面的吧!”

  “知道怎么自己保护自己了吧?是不是要先站稳呀?”

  “是的。”

  “对了,你想吃东西之前,要和爸爸打招呼哦。”

  “好咧!”

互动:

1、大卫在做什么?他站在椅子上拿东西。他拿东西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正欲去够妈妈放在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

2、脸上的表情又是怎么样的呢?紧抿着嘴巴,舌头却翘露在外面,两只眼睛盯着那只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

3、妈妈会对大卫说什么?为什么说不可以?

4、这次大卫是有进步的,踩椅子,比踩一摞书,稳定性要提高了许多呢。可画面上看,还是有什么问题呢?椅子有点儿远了,大卫的脚尖儿踩在椅子边儿,还是很危险,也许下次能再改进些。

5、透过大卫的肢体、表情,你看到了怎样的大卫?为了吃也是很努力的,你看他努力伸着手臂,一副不够着不罢休的模样,整个神情都非常投入。

【第3画面】

原文:天哪!大卫,不可以!

解析:

你看,站在客厅里的大卫,头上、脸上、手上、腿脚上糊满了黑黑乎乎的泥巴,头上的泥巴还插着几根草和两个小蘑菇,糊在腮帮子处的泥巴上居然有一个长尾巴的虫子,腿上长着草,脚上插着小树枝。干净的地板上是他的两只泥巴脚踩后留下的两串黑脚印和从身上掉下来的黑泥点儿。大卫一脸无辜的样子站在那里。

看到此时的他,站在家长的角度,无论是谁,都难以接受的,这不,他的妈妈平时总说的“大卫,不可以!”,此时又加了两个字“天哪!大卫,不可以!”可是他自己不觉得闯祸了,表情一脸无辜。小朋友们,在此时如果你是大卫的妈妈,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

请注意,妈妈可没有说“大卫,不可以玩一身泥巴回来哟!”。而从大卫这么深层次大面积的玩泥巴来看,这也肯定不是第一次,大卫妈妈的不可以并没有限制孩子的探索,束缚孩子的自由玩耍。

红色的墙面代表着妈妈的惊诧,也代表着大卫的一脸的无辜。

讲读:

大卫从户外活动回来,在客厅留下一串泥脚印,大卫的头上身上也都是泥巴。这泥土真有质感,肥沃丰富,上面竟然还长着小草、蘑菇,甚至大卫下巴上的那块还挂着一条肉虫子。 妈妈看到后急忙惊呼“天哪!大卫,不可以!”

不可以什么呢?不可以这么脏兮兮的弄得房间到处都是,去,快去洗澡。

接着我们来看看大卫是怎么洗澡的吧!

互动:

1、大卫从野外回家了,你看到哪些让你皱眉头的事?

2、如果你是大卫的妈妈,看到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会说什么呢?

【第4画面】

原文:不行!不可以!

解析:

大卫在洗澡。澡盆里放着大卫的一些玩具: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黑鱼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满地,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而大卫仍然大开着水龙头,面戴潜水镜、头顶“黑鱼”、手拿“鲨鱼”,把这里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这样,可大卫的妈妈却说“不行!不可以!”。

因为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我们应当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节约的教育,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本书实际上说的是孩子的界线问题,整个故事,大卫都在疯狂试探妈妈的边界。妈妈呢,给予了大卫很大程度的自由,只有在涉及到危险和破坏的时刻,才会对大卫说“不可以”。否则,如果妈妈时刻限制大卫,我们就不会看到一个灵动的、活泼的,花样百出的大卫。

此书的优点:画面非常接近孩子的画,让孩子非常喜欢;孩子做“错”很多的事情,但妈妈依然是爱孩子;孩子做的事情,与生活中几乎没有两样,让孩子有很强的共鸣感。

此书的缺点:视角不好,都看到孩子调皮、捣乱一面,没有看到孩子的长处;管理上,简单粗暴,都是以“指责”、“命令”的口吻来说;限制了孩子自主发展,在一系列“不可以”的情况下,不能做到“我能行”;妈妈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和不耐烦,总觉得给自己又找了许多事情。

讲读:

大卫这是洗澡吗?简直是海盗大战。你看看这装备,头戴海盗帽、眼罩潜水镜、嘴插潜水管、手持鲨鱼,旁边还炸了水雷,这是在追杀前方的军舰吗?鸭子也吓得张着大嘴努力逃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孩子都希望这样洗澡,肆意痛快地玩耍。然而,妈妈说“不行!不可以!”指的是什么?不能这样玩吗?

如果他的妈妈是完全禁止的话,大卫洗澡时都不会有这些装备和玩具了。所以大卫的妈妈并没有阻止孩子的天性,而这里的“不可以”强调的是尺度。

互动:

1、满头满脸都是泥的大卫去洗澡了,你觉得大卫是在洗澡吗?妈妈会对他怎么说?

2、大卫自己是玩得很开心,可是会带来哪些麻烦呢?

【第5画面】

原文:大卫,快回来!

解析:

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卫,突发奇想,居然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你看他:两脚腾空,右脚掌朝前,左脚心朝后,五指张开、双臂伸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小白狗站在屋外的草地上,惊愕地不知所措,飞奔的大卫,耳畔回响着妈妈焦急的喊叫“大卫,快回来!”

妈妈出于本心的大喊却看出她管教的尺度,天性和教养该如何平衡?这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保持天性的孩子,他活泼淘气搞怪充满想象力,让我们头疼,每天都让我们充满挑战。但,这不就是孩子应该的模样吗?“不可以”不是要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只变成规规矩矩的乖,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尺度。

屋外的大道宽阔而绵长,有一些弧度,使人感觉远处蔚蓝的天空和大道连在一起,看不到尽头,大卫家的尖顶房子静静地坐落在绿树掩映的路旁。

泥猴、洗澡和户外跑这三页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大卫的画面先是在左边,到了中间再到右边,天空和道路将空间感无限延伸,带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作者在这里运用绘画语言,将动与静、妈妈的焦急、人们的惊愕与猜测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作者把无数的想象和问题留给了读者。

讲读:

只是他就这么直接出去了,光着个身子,露着小屁屁,就跳着脚儿的跑出去了。狗狗在旁边看得都无语了。妈妈焦急地大喊“大卫,快回来!”

妈妈的“不可以”没有一丝一毫影响到这种快乐,而你注意到了吗?在这里,妈妈并没有用“不可以”而是“快回来”。好吧,光溜溜可不可以?可以,在家里。出去撒欢儿就不行了。

看着大卫的背影,你会心的笑着,感受到他的欢喜、雀跃,活脱脱像个滑溜的小泥鳅,到处乱窜,让你抓不着。大卫这个孩子是自由的,他保持着童真的快乐。

互动:

1、大卫洗完澡后,大卫又做些什么?他要干什么去?会不会有危险?这时妈妈焦急的喊他,怎么喊?

【第6画面】

原文:大卫,不要吵!

解析:

大卫身穿红色的仪仗队服,硕大的脑袋上扣着一个饭锅,左手举着一把勺子正在起劲儿地敲打着右手里的一个饭锅。你看他,双眼闭着,鼻孔朝天,呲牙咧嘴地陶醉在敲打乐中。妈妈大喊“大卫,不要吵!”

我们似乎听到了刺耳的敲打声和大卫得意的吼叫声以及妈妈的愤怒的喝斥声。这个情景使我们认识到:孩子喜欢敲打,无可非议。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这一页和前面的构图完全不同,用了一个完整的对开页,缓解了重复图画带来的视觉疲劳,带给读者惊喜。孩子的嘴是黑色,里面的各种食物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画家运用夸张的技法,强烈的色彩对比,带给我们一个贪吃的孩子的形象。

然而透过画面,我们就看到了大卫的好奇心,他喜欢探索、勇于尝试,富有想象力又有创造力和行动力。这些能力不就是我们希望孩子具备的吗?这就是你家那个真实的小孩,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大卫。

讲读:

回到家,大卫穿上了红色的仪仗队服,没有乐器怎么办?老妈正在做饭,大卫眼前一亮,直接抄起平底锅和饭勺,头上扣个深底锅,刚刚好当礼帽,大卫叮叮咣咣玩起了鼓乐。

小孩子都酷爱敲敲打打,敲打锅碗瓢盆我们都有经历,孩子们玩起这个可比敲打玩具还要过瘾,大卫也玩得不亦乐乎,只是玩着玩着就越来越嗨,你看他闭着眼睛大笑的陶醉模样,可以想象,这敲打演奏的动静也越来越大。

妈妈大喊“大卫,不要吵!”

互动:

1、这个情景使我们认识到:孩子喜欢敲打,无可非议。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借此机会,反问孩子妈妈平时上班也很辛苦,中午要睡会觉休息一下。大声吵闹对不对呢?

2、大卫在做什么?你觉得这个声音怎么样?这时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第7画面】

原文:不可以玩食物!

解析:

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孩子的想象力,什么东西都能为我所玩、为我所用。

如果是一个严格控制和压抑孩子的妈妈,可能当大卫刚刚对土豆动手画嘴巴时就被制止了,你怎么可能看到他玩得这么开心?

讲读:

大卫坐在餐桌旁边吃边玩,他把蒸熟的土豆刻上眼睛、嘴巴,一个可爱的土豆头就出来喽!两根黄瓜当胳膊、两只鸡腿当腿,用餐叉把它们叉在一起,形似一个食物玩偶。大卫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互动:

1、借此机会,可以对孩子说什么?“宝贝,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玩的,这样玩了就不能吃了,很浪费粮食的。”

2、大卫在吃饭的时候玩什么?小朋友你说说看你有没有这样玩过?妈妈都是怎么对你说的?

【第8画面】

原文:大卫,不要吃了!

解析:

吃东西的大卫大脑袋占据了几乎整幅画面,而他张开的饕餮大嘴又占了整个面部的四分之三强,黑色的口腔里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食物——鸡腿、胡萝卜、花椰菜、青豆等等,就像无底深渊;画面的底色是红色的,大卫的脸也是红色的,表明大卫已经吃得太多了,可是大卫仍然在不停地吃。画家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技法、强烈的色彩对比,把一个毫无节制、贪吃的孩子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两个情景提醒家长既不能让孩子玩食物,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多。否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在《大卫!不可以!》中,是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写的,妈妈都没有出现过完整的形象,仅有几个半身像和寥寥几句“大卫,不可以”。作者想通过孩子的视角作画的手法,提醒家长多站在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理解孩子心智和能力的边界。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经历,书中的场景几乎都是现实场景的翻版!踩着凳子拿饼干,洗澡玩水,光着屁股跑,在床上跳来跳去……这些调皮捣蛋的事儿,你说哪个孩子没干过吧?

讲读:

孩子一旦吃起来也是很可怕的,大卫的嘴就像一个无尽的黑洞,占据着整个画面。鸡腿、胡萝卜、西兰花、青豆、蓝莓、小青瓜等等等等,统统丢到嘴巴里。

这情景是否让我们想到了自己呢,嘴巴竟然那么大能塞这么多的东西。

互动:

1、看看大卫的嘴巴里有什么?天那,他吃了那么多的东西,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2、你看到大卫吃了什么?一顿饭吃那么多好不好?

【第9画面】

原文:回房间去!

解析:

全书没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故事,只是一幅幅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全书没有妈妈的头像,但从图中看出非常气愤的母亲:一位身穿白底蓝点短袖上衣、下穿绿裙子、腰扎黑色腰带、双手握拳叉腰,可就是这样不可以的画面,太贴近孩子的真实生活了。书里用图画还原各种生活情境,列举出妈妈禁止他做的事情。对于正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来说,这些画面几乎都都在生活中出现过。

讲读:

天已经很晚了,大卫还在看电视,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休息。大卫皱着眉头、噘着嘴,极不情愿地向自己的房间走去。请注意,画家在这里把电视节目定格在太空超人的画面,还有大卫走时手里攥着一条黄布单,为下一个情节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这是大卫被妈妈管教后第一次表现出不高兴。实在是太爱看超人了嘛!大卫回到房间就会老老实实滴睡觉吗?怎么可能?让精力旺盛的孩子睡觉那是多么大的难题,而且还是天天要面对的难题。

互动:

1、你看大卫的表情代表啥呢?

2、天很晚了,大卫还在千什么?他在看什么动画片?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大卫愿不愿意去睡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垂头丧气,手里拿着餐巾。那你觉得他回到房间会做些什么?

【第10画面】

原文:躺下来!

解析:

大卫回到房间,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扮演起了超人。他穿上紧身衣,脚蹬妈妈的红色高腰靴,戴上蓝色眼罩,脖子上系着那条黄色餐巾,模仿电视里的太空超人,肆无忌惮地在小床上又蹦又跳,玩具熊已经大头朝下,枕头扔到了床头上。

画家把大卫的被子的图案设计为各种各样在太空往来穿梭的飞行器,可想而知,妈妈此时只能用命令的话语才能让兴奋异常的大卫“躺下来”。

结合画面我们再深思大卫妈妈的每一句话,她的出发点是什么?大卫的安全、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她怎么能“恰到好处的拿捏管教的尺度,行为的边界”呢?情急之下怎么还能如此“理性”?完全以妈妈爱孩子的本能,在保护着孩子呀!保护着他的探索、保护着他的安全、保护着他的想象力、保护着他的健康、保护着他的创造性、保护着他的适应性……

讲读:

回到卧室果然没有好好休息,大卫就用之前带着的黄布单当披风,又戴上眼罩,穿上靴子,十足一个小超人,延续了刚刚看的电视节目。

他怎么像超人一样飞起来呢?在床上蹦,越跳越高,越玩越嗨,连玩具熊和枕头都被震翻。这还咋睡?

于是妈妈对大卫命令“躺下来!”

互动:

1、大卫又在玩什么游戏了,他的被子上都是什么图案?因为他太喜欢超人了,这时的妈妈,会对大卫怎么说了?

2、兴奋异常的大卫会“躺下来”吗?他会做什么?

【第11画面】

原文:不可以挖鼻孔!

解析:

作者采用特写大卫的脸,为了强调这是个不好行为。

如何阅读绘本才能发挥功效是需要研讨的问题,如这本习惯养成绘本,最简单的方法是避开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在孩子3岁以后再去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而如果在这个期间阅读应采用引导式阅读,以本书的封面为例:

引导孩子观察画面,如果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请让孩子自己描述。看这个叫大卫的小男孩想要把鱼缸拿下来,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书摞起来,可还是不够高,只能使劲踮起脚伸长胳膊去拿。你看小鱼都露出惊恐的表情,它们也怕自己掉下去吧。

你觉得这样危险吗?“危险”

那你觉得这个时候大卫的妈妈会说什么呢?“不行”

大卫的妈妈就是这样说的“大卫,不可以!”

其实大卫还是挺聪明的,知道用书来把自己垫高。只是这个方法有点不安全,如果大卫想要拿到这个鱼缸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讲读中肯定大卫自己寻找办法的行为,鼓励孩子在遇事时先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再提出这个办法可能不太安全,找到更好的方法。“他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

另外还可以有别的回答,比如找个安全一点的椅子等。

我们说不可以的出发点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那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完成想做的事情。

后面的内容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式阅读,让孩子自己去判断行为,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其实还一种“模拟演练”,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做场景描述,让孩子自己表达,自己评判,而不是一味地告诉他,这样不可以。《大卫,不可以》就是将生活化的场景浓缩在图画中,且都是坏习惯的场景。我们可以重建这个场景,将孩子带入场景中,让孩子去发泄,家长做适时的引导。这样再回到生活中,孩子就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样的做法是不可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卫,不可以》算不算一个坏习惯改正指南呢?

读绘本是要付出很多心血的,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还要考虑很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拿到绘本之后,家长要先读并思考的原因。

讲读:

你以为躺下来大卫就会老实吗? No no no 小孩子的脑袋不停的转,还能玩点啥,还能玩点啥?无聊的时候,大卫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挖鼻孔。这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

互动:

1、看看大卫有什么坏习惯?你要是大卫的妈妈看到了大卫的这些坏习惯,你会对他说什么?

【第12画面】

原文:把玩具收好!

解析:

大卫把玩过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片狼藉。而他却跪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科幻影片。妈妈让他“把玩具收好”。

妈妈没有因他是个孩子并且要看电视而迁就他。这也给我们做家长的一个很好的启示: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家长不能包办一切。

你还记得吗?大卫踩了一客厅的泥脚印以及洗澡时弄得浴室池水肆意一片狼藉,那时妈妈并没有强调让大卫承担责任,帮着收拾好。也许是因为大卫年龄小,那些很有可能都是妈妈在屁股后面收拾的残局,而这一次的混乱全部都是大卫的玩具、物品。前后情景对比,妈妈不再说“不可以”,而是给出正面的指令“把玩具收拾好!”,大卫其实每次听到妈妈的指令都会很乖地立即执行。你看他从一身泥,接着就听话的去洗澡。

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强了,通常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在某些我们控制不了的环境中,接触坏习惯并吸收后,再表现出来,这几乎无法避免。

我们不要怕坏习惯,堵不如疏。孩子心智发育到一个新阶段,自我意识增强、秩序感建立、空间探索能力提高、个体认知的差异也表现出来了。然后,孩子就迅速变成“大魔王”,各种坏习惯也纷至沓来。这时不要恼怒,这恰恰证明了孩子正迈开他人生的第一步。如何帮助他走好这一步,如何引导他分辨好坏,才是我们的必修课。

《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给了我们改正孩子坏习惯的方法。

讲读:

看大卫把玩过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是不是有同感呢?是不是为自己的坏毛病找到了同路人呢?此时大卫没有收拾,而是聚精会神看起了最爱的超人,而且距离电视非常近,这是不是不好的习惯呢?

不让洗澡中玩就赶紧出来,叫回来穿衣服就赶紧穿上,不让玩食物让吃饭就听话了,不让看电视,让收拾好玩具,虽然极不情愿,会怎么样呢?

大卫每次都很“听话”,执行力也“很强”,只是配合画面,不禁让人大笑,没错,你是听话了,只是又发展出了新状况。

这个故事的节奏一直是“搞事情——听话——搞事情——听话——搞事情——” 所以,妈妈让大卫“把玩具收拾好!”,别担心,他一定是立马就收拾了。

互动:

1、大卫还有哪些不正确的行为呢?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他自己紧紧凑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第13画面】

原文:大卫,不可以在屋子里玩!

解析:

我们相信大卫一定把玩具收好了,可是他精力旺盛啊,这不又在厅里玩起了棒球。

孩子是怎么收拾东西的?肯定是边收拾边玩。也许收收这个就衍生出新的游戏,也许整理那个就又玩了起来。大卫果然抄起了棒球棒,玩了起来。

他甚至还换了棒球服,戴上了帽子,又是全副武装的玩家呀。在屋里打棒球,我们可以想而知会发生什么?而你看偏偏这页家居摆设是多么精致,大卫旁边是个玻璃茶几,上面有座玻璃罩的钟表、瓷质花瓶和细胳膊细腿儿的芭蕾舞女孩。大卫后面是独腿桌,桌上还有个精致的台灯,后方还有座钟表立在墙边。大卫妈赶紧大喊一声“大卫,不可以在屋子里玩!”

大卫身穿棒球服,头戴棒球帽,一手托球,一手举棒,茶几上的花瓶,预示了他又要闯祸了。

讲读:

大卫身穿棒球服、头戴棒球帽,右手托球、左手举棒,正准备在客厅里挥棒击球。大卫的对面摆放着玻璃茶几,茶几上有一个钟表、一个跳芭蕾的女孩儿玩具,还有一个漂亮的瓷质花瓶,里面插着一束鲜花;身后是一个圆桌……还有一些其他的物品。大卫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打棒球。妈妈的“不可以”没能阻止大卫,结果可想而知。

互动:

1、大卫又要准备玩什么了?他在哪里玩?妈妈大声的叫一怎么叫?妈妈的”不可以”有没有阻止他玩棒球?猜猜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时妈妈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

2、大卫想在家里干什么?这样做会有什么危险?那你们快告诉他呀。比比谁说得好听?你们若说得好大卫就真的不会那样做了。

【第14画面】

原文:我说过,大卫,不可以!

解析:

大卫不听劝阻,挥棒击球,也击碎了花瓶。大卫的妈妈很生气,她处罚大卫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反省思过。大卫背对着我们,头却转过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挂在委屈万分的脸上。让人感到此时的大卫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那样的惶恐。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让妈妈操了那么多心,妈妈还会爱自己吗?

这也是故事的转折点,大卫坐在右中间的墙角,他背后的空间是无尽的想象,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背后无奈的妈妈。

大卫真的做错了什么吗?我觉得他没做错什么。哪个孩子不是这样长大?特别是男孩子,相信大卫再大一点,“破坏力”指数还会增强。

如果说大卫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应该是那个花瓶被打破了。我们能看到茶几上至少有三件易碎品,偏偏是那个漂亮的花瓶被打碎了,那一定是妈妈最喜欢最在意的东西。大卫一定知道,他毁掉了妈妈的最爱,所以,他才收起“獠牙”,小心的坐在板凳上,用带着泪水的小眼睛,偷偷的看着妈妈。

除了书名页及最后一页外,整本书都是由跨页组成,且图画都是满版,让读者和图画之间没有距离,或者说画面上的空间仿佛延伸、扩展到现实世界里来。这样的做法也让大卫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他可以不受限制、为所欲为。每个跨页模拟的情境大都独立,与其他跨页不相关,只有最后三个跨页明显有连续性,大卫在客厅里打棒球、被妈妈处罚、妈妈叫他过去,然后以妈妈对他说“我爱你”做故事结尾。不过,每一个跨页里发生的事,都会让读者产生联想,甚至把两页的情况串联起来,比如妈妈叫大卫回房间去,和大卫在床上假扮超人这两页;或者大卫在浴缸里大玩特玩,和他光着身子跑到街上。整本书的文字虽少,而且几乎都是妈妈发出的命令句,图画却给予读者很多自由想象的空间。

讲读:

话音未落,就听见稀里哗啦。是谁把花瓶打碎啦!“我说过,大卫,不可以!”不过此时说啥都晚了。

妈妈看着满地的碎片,尽管她知道大卫不是故意的,但她觉得这次有必要惩罚一下大卫,让他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做的,做错了,就必须受到惩罚。还要让他知道妈妈对他的纵容,是有界限的。

大卫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反省思过。此时他的头转过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那表情有紧张,有自责,有伤心,有后悔……此时的大卫一下子就蔫儿了。看见孩子这个样子,当妈的还能说什么?继续数落、责备吗?还是继续讲道理?

被妈妈罚坐在板凳上面向墙角反思自己错误的大卫,现在心里害怕极了,他害怕妈妈会因为自己打碎了花瓶不再爱他。同时,他也知道了,妈妈对他的纵容不是无底线的。如果他碰触了底线,那么就必须要受到惩罚。

大卫越想越害怕,忍不住转过头,偷偷的看向生气的妈妈,此刻的大卫不再是平时的顽劣形态,而是变得小心翼翼。

互动:

1、大卫闯了祸被妈妈罚坐在了凳子上,他现在觉得怎么样?他觉得很委屈、害怕。他在害怕什么?他不听话怕妈妈不爱他了。

2、大卫坐在那里?他为什么哭?

3、大卫知道自己错了吗?

4、这时候的大卫,会在心里说什么呢?

【第15画面】

原文:宝贝,来这里!

解析:

这本书单纯的看文与看图,都得到一个极为表面的“负面”刻板印象。作者抽取的人物特征非常典型、集中,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文词简练不给一丝一毫的解释,而通过超级夸张的图,将两个鲜活的形象在我们的脑中交织,构成一幅幅生动母子图,并且让我们对这对母子片面的印象深信不疑。当画面发展到最后的两幅图,这种爱、温馨、接纳与前面对母子认知的冲突感,让我们倍感出乎意料的震撼。而当我们被爱打到后,重新把前面的文图结合起来,去思考妈妈和孩子每个人背后的出发点,让每一幅定格的画面活起来,脑补出前后的逻辑关系,才让我们更理解孩子的行为,看到妈妈的爱其实一直都在。

讲读:

大卫是个天真无邪、淘气调皮的大男孩,他总是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到底干了些什么呢?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

但在故事的最后,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害怕的流眼泪。原本以为妈妈会像往常一样责骂他,然而妈妈却对他说:“宝贝,来这里。”是妈妈亲切的呼唤。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

互动:

1、大卫的妈妈怎么做的?妈妈现在的表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2、故事里的大卫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子呢?3、大卫的妈妈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妈妈呢?是一个很严厉,但又是一个温柔内心充满爱的妈妈。4、你喜欢这样的妈妈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第16画面】

原文:大卫乖……我爱你!

解析:

妈妈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在扉页,一位身穿白底蓝点短袖上衣、下穿绿裙子、腰扎黑色腰带、双手握拳叉腰,是一张没有头颅的半身画像。虽然看不到表情,我们却能感觉到她的愤怒和严厉。第二次出现在最后一页,画家只突出画了妈妈在用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怀中的大卫,大卫则扑在妈妈的怀抱中,画家虽然还是没有画出妈妈的面部表情,但我仍然感受到了母亲的美丽、母爱的深沉以及孩子的乖巧、可爱,多么动人、温暖的画面。

在故事中,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的话“大卫,不可以!”书最精彩的就在这页: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太经典了,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

“风雨”过后、母子相依的场面太感人了。同时我也想到,大卫的妈妈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把那些“不可以”的道理讲给大卫听。也让我们每位读者都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条件的爱,对孩子的接纳。

大卫的妈妈她懂得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什么情况下该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什么情形下采取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处罚。

讲读:

大卫怀着不安的心,张开手臂,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里。被妈妈拥抱着的大卫,此刻没有那么害怕了,妈妈的怀抱依然是这么温暖。

感受到妈妈的爱后,大卫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大卫内心所有的不安,也在这一刻被抚平。

原来,无论他闯多大祸,妈妈都会依然爱他。大卫,在这一刻知道了妈妈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他闯祸而减少。

互动:

1、大卫把房间里弄得乱七八糟,还不小心打算了妈妈最心爱的花盆。妈妈还会爱他吗?

2、妈妈把大卫搂在了怀里,对他说了什么?

【封&底】

解析:

这套书的槽点在哪?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1. 书中除了“大卫,不可以”之外,几乎没有别的文字,这种强势的制止行为,不应该是父母该做的,推广这个,绝对是错误的。

2. 书中罗列了许多小朋友的“错误示范”,比如挖鼻孔,本来孩子没有这种行为,看书之后反而获得了启发,开始了坏习惯的“探索”。

绘本有很多种,情感引导类、逻辑训练类、基础认知类、趣味玩具类……而《大卫,不可以》这本书,它不是指导向的绘本,不是让我们拿来学习和借鉴的。它其实是一本双向启发的绘本,不仅教育孩子,更启发大人。

如果你读完觉得大卫妈妈处理的方式不对,我们不能这样,那恰恰是作者希望出现的效果。

当你的孩子出现某些“探索”行为,即将引爆你时,“大卫,不可以”这句话,会像一个小铃铛一样在脑中“叮铃”一响。提醒你,别吼!要好好教育!

看,这本书对大人的教育作用就达到了。

五、作者介绍

大卫·香农是美国知名图画书作家及画家,为儿童创作了二十多本精采的作品,同时也是各种重要奖项的常胜军。他最钟爱的《大卫,不可以》曾获得凯迪克图画书银牌奖。

《大卫,不可以》确实是作者大卫·香农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他五岁那年,画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本图画书,记录了一件件***妈不允许他做的事情。每一幅画上都写上了“No”和“ David”,因为这是他当时唯一会拼写的两个字。许多年后,当他早就遗忘了自己的这本涂鸦之作时,妈妈却把它寄给了他。于是,在隔了三十九年之后,长大成人的大卫·香农终于让自己童年的涂鸦重见天日,用这本《大卫,不可以》来和我们一道分享这段温馨的成长回忆。

他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时说:“当我准备把它画成一本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如果没有圆脑袋和尖牙,我就无法把他画出来。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于是他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六、绘本拓展

绘本的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读,值得拓展思考。

拓展建议:

关于这个绘本的拓展,需要孩子大一些才能更好的进行。主要是分析与讨论。

可以跟孩子一起想一想有哪些事情是目前还做的不太好的,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做的更好,需要父母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做一个计划表,一起完成。也可以同时提出一些父母做的不好的地方,让孩子帮忙监督改正,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