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香水背景音乐,香水作曲

2023-11-01 03:33 作者:岑岑 围观:

文 |史论春秋

编辑 | 史论春秋

«○●—【前言】—●○»

电影《香水》是根据德国名作家派崔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改编。

由导演汤姆·提克威执导,上映于2006年,而电影中的配乐为影片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升华主题作用。

该片配乐也在美国科幻和恐怖电影学院,第33届土星奖和第57届德国电影奖中,均获最佳电影配乐奖提名,得到了国际电影界与音乐界的关注与认可。

而剧中格雷诺耶对香气的天赋,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重要点睛之处,从影片一开始他出生在一个脏鱼摊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暗示他在嗅觉上与正常人的不同。

但正是因为他这份对香味的执着,才让他一步步走向了最终被审判的道路上。

而跟随剧情发展的配乐,更是将格雷诺心中的那份执念一一表现出来,从找不到最迷人的味道,到处处寻找的过程,电影的配乐都相得映彰的呼应上去,那么这些经典配乐都具体体现在那些地方呢?

«○●—【通过配乐刻画人物情绪】—●○»

配乐在电影艺术发展的一百年多年以来,已然成为每一部电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多元化配乐是新时期电影发展的必然,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也必然离不开优秀的电影配乐,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从近些年来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的作品中来看,电影配乐也在过去的发展中,达到了一种多维发展的态势。

其中电影配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琴瑟和鸣,交相辉映令电影画面所不能表达的人物情感思想、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及精神世界栩栩如生。

如急性子的人动作迅速,配之以较快的音乐节奏,性子慢的人动作柔和,节奏则相对缓慢。

而《香水》中由英国著名演员本杰明·威士肖饰演的男主角格雷诺耶,表现出阴暗、冰冷、残忍、极端,而又追求完美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可塑造这样一个经典形象,除了演员本身的精湛演绎,配乐也起到了巨大的烘托作用。

在影片58分23秒的时候,为更好地诠释男主角在旅途中见到奇妙风景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影片运用唱诗班吟唱的插曲《至高点》,营造出空灵、神秘的气氛,突显该曲的主题旋律部分。

整体的调性为e和声小调,旋律整体较平稳,并没有大的音程跳进,采用模进的发展手法,最具特点的部分应该为旋律中的B音,作为调式变音。

而它在调式中属于V级,打破了人们内心所期待的音高,也正是这一个变音,使得整个旋律得以升华,与影片中所呈现的情节更加契合。

而在影片后来的“杀人”情节中,局促不安的低音提琴旋律贯穿始终,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对塑造男主角的性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强化了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控制影片节奏】—●○»

音乐是控制电影剧情节奏和情感节奏的有效途径。

而情感节奏的感受直接影响到观众对电影的体验评判,配乐在影片中恰如其分的嵌人,会让人产生浮想联翩的意境,令观众身临其境。

在影片1小时30分37秒,男角格雷诺耶开始疯狂杀人的时候,紧张气氛达到顶点,此时电影配乐让中提琴在二度音程之间盘旋。

调式调性为c和声小调,旋律以两组四个十六分音符为发展动机,在重复一次之后,再将第一组的四个十六分音符重复,将第二组四个十六音符紧跟其后。

一直在大二度与小二度之间来回调度,而如此构建的节奏不仅渲染了惶恐与不安,也让整个音乐氛围以低沉仓惶的节奏,带动了剧情的发展,仿佛加快了男主角杀人的步伐。

由此可见,剧情为音乐创造了具象化的空间,音乐则凸显出剧情的扑朔迷离,两者的完美结合让观众产生了强有力的感官效果,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而影视画面因为受屏幕边框的影响,在画面的展现上总会出现限制和约束。

但音乐不会,它不仅可以表现剧情,更能制造出引人入胜的“画外空间”,同时使这个“画外空间”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系统,借助观众的联想,延伸出无限的空间感。

以音乐作为一种表现的元素,来为影视画面进行铺垫、渲染、增加色彩。

在整个场景中以不同的音乐手法,赋予剧情更为深刻的内涵,这种画框外的世界延伸了人们视线外的内容,更好地传递着影片的信息,表达着人物的情绪和思想。

影片开始时,人声哼唱的主题曲《迷失的爱》,宁静而悠远的娓娓道来,顿时为观众铺陈出惊悚、恐怖的整体色调。

虽然此时没有任何与剧情有关的画面,却已经影响了观众的潜意识。

观众通过听觉感受反射到大脑,产生联想,脑海中的“画外空间”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持续沉重的低音与美妙而空灵的人声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种前所未有的听觉冲击油然而生,故事的帷幕缓缓拉开。

而当影片行至1小 35分35秒的时候,焦躁的主教与众人得到捷报,宣称杀人罪犯已经被捕,但真正的凶手格雷诺耶却仍逍遥法外。

音响与剧情的同步,将整个紧张感延续到了最大程度,随后减七和弦的七音A到三和弦的五音G的出现。

让这种紧张的音效,得以让音响与剧情之间完美的结合,将十八世纪教堂庄严与神圣的气氛跃然于荧屏。

而这种“冲突性”的音画表现,延伸出天堂与地狱、光明与黑暗交织的情景。

通过音乐戏剧化的渲染,并借助于观众联想而产生的画面,为影片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倍添色彩,延伸出多维度的立体空间。

«○●—【配乐推动剧情增强画面感】—●○»

音画关系是电影电视剧得以成立的基础音乐,与画面的同步结合,会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抒发,甚至增幅内心情绪。

而音画同步也是电影电视剧中运用的较多的类型,电影电视剧音乐的一个最主要表现功能,是音乐要以画面中的情节为表现主旨。

两者同步的配合,会在感官上达到高度一致的效果,为整个剧情起到了推动及调节的作用。

本片中,作曲家创作出了美妙而应景的音乐,并娴熟地处理好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影片行至17分59秒,男主角面对橱窗,沉浸于他对未知世界的心理探索时,镜头从远处缓缓拉近。

配着纯净动人的女高音轻轻哼唱的插曲《卖李子的少女》,乐曲悠远灵动,向观众勾画出一个男主角那表面沉睡却又隐藏的嗅觉世界。

正如歌曲的名字一样,远处,一位提着水果篮的少女走来,散发着一股让男主角神魂颠倒的致命香味,诱惑他追寻着这美妙的气味,逐渐加快步伐穿过小巷。

而电影的镜头同时也与音乐默契地配合着,形成音画对位。

在影片行至18分49秒,弦乐队奏出插曲《卖李子的少女》中男主角贪婪地吮吸着扑面而来的香味,犹如置身天堂。

可当他睁开双眼,少女却已走远,弦乐从明亮的高音区突然骤降到中低音区,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扑面而来。

他继续追寻,少女在街角再次出现,同时属于她的标志性音乐也再次呈现,产生出有间隔有层次有内容的视听效果。

此时男主角爱上了少女身上的香味,但寡言的他却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以至于最后错手杀死了少女,此时为配合剧情的发展,女高音哼唱出哀怨的旋律音调,凄美而忧伤。

而《卖李子的少女》的主题旋律部分,一直对B音的不断强调,暗示出B调的调性。

音响从协和到不协和,特别是增四度为整个旋律音响增添了巨大的阴暗,凸显出了男主角内心的慌乱。

而这种手法似乎是作曲家惯用的,在《至高点》的主题部分中与这里有相似之处,配乐紧密地契合着剧情,也体现出作曲家创作的高明之处。

同时烘托气氛的音乐是电影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其功能主要是通过音乐手段,为影片的整体创造某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能起到重要作用。

这类音乐通过烘托方式染影片氛围、强化特定的背景,比如人物情绪跌宕起伏所带动的气氛,还有危险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地域色彩,以及风格迥异的民族特色音乐等,

通过对人们自身经历的共鸣,强化角色的代入感,体验与作品中各种人物的联系及力度,从而深化视觉效果,感染观众。

本片中对竖琴、钢琴等乐器以及人声的运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主题背景,引人入胜。

在电影行至16分34秒,从谱例中可以看出,这段旋律在连续三次下行模进中进行,调性呈现为a和声小调。

这种近似于在耳边回旋的声音,仿佛有一股摄人心魄的魔力,徐徐地引领着男主角,步向他那天才般的嗅觉和还未触及到的神秘领域。

这股魔力驱使他走到一家香水店旁,透过橱窗他看到穿着华丽、身世显赫的贵族小姐们,优雅的品鉴着天堂般的香水味,这时钢琴奏出神秘、梦幻的流动性琶音旋律。

流淌出一丝诱人的气息,而17分4 秒时弦乐组一晃而过的颤音,犹如在美丽华贵的背后潜伏了一层危险的动机,提醒着观众可怕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这些音乐凸显了影片的主题思想,使影片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而当影片行至尾声的时候,也发生了震撼人心的一幕,行刑台上的格雷诺耶用他制作的香水征服了在场所有人。

突然,一筐李子滚下台阶,那个第一位被他杀害的少女的身影浮现在他脑海,电影主题音乐《迷失的爱》再次响起,男主角热泪流淌。

此刻的他才意识到再迷人的香味,也永远不能弥补一个美丽生命的消逝,他显然已经迷失在他的精神世界,再想悔过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

而《迷失的爱》的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强烈的抒情性贯穿整部电影与剧情相互呼应。

不仅奠定了影片整体的基本风格与氛围,更让观众真实地体会到悲伤、落寞与惋惜。

在整部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水乳交融,形成鲜明的主题思想,从而使影片的主要内容更加突出。

《香水》这部影片中,作曲家将声音和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配器方面巧妙地运用了铃、竖琴、钢琴、弦乐、电子合成器等不同乐器的音色效果,并结合女高音和唱诗班,从不同角度深化了该片的基本色调和风格。

在塑造角色性格、跌宕人物情绪、渲染影片氛围以及协调画面的变化等方面功不可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音乐与电影内容的碰撞交融。

影片58分24秒,男主角带着强烈的欲望踏上了新的旅程,此时插曲《至高点》缓缓奏起,音乐中竖琴拨奏出柔美而灵动的琶音,与影片画面中的自然美景相融婉如彩虹般温存而动人。

而影片中钢琴音色的运用,也为故事情节笼置了一层奇妙而朦胧的薄纱,使观众产生无限联想。

«○●—【写在最后】—●○»

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的音乐发挥了多重功能,包括刻画人物情绪、控制影片节奏、延伸画面、推动剧情、烘托环境气氛和升华影片主题。

音乐通过情感表达、气氛创造和主题强化等方式,深刻影响了影片的视听体验,将观众带入故事的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