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数码宝贝出现在现实的是哪个,数码宝贝的历史

2023-11-01 03:26 作者:岑岑 围观:

来源:动画学术趴(babblers)

原创作者:疯癫的A兵者

《数码宝贝》迎来20周年,20周年纪念剧场版中的太一已经22岁了,你是在几岁与他们相遇的呢……

文/疯癫的A兵者

《Butter-fly》的旋律再次响起的时候,你可曾想起当年放学之后,围在电视机前无忧无虑地观看新一集《数码宝贝》的童年时光?

2019年3月6日,是《数码宝贝》动画20周年纪念日。20年前的3月6日,《数码宝贝大冒险》的第一部剧场版短篇先行上映,随后,TV版《数码宝贝大冒险》于3月7日开始正式播出。

也就在3月6日,官方借着20周年纪念日的机会,发布了数码宝贝系列的20周年纪念剧场版的特报预告。该剧场版动画预计于2020年初春上映,届时我们将有机会再一次与太一等人继续未尽的冒险。

作为二十年前的一部经典日本动画,《数码宝贝》由于引进的原因在中国地区取得了超越其他地区的人气,成为了国内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之一。

虽然当年幻想成为的被选召的孩子的我们今天都已经长大,而当年动画的一些歌手和声优也已离我们远去,那个数码宝贝世界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在中国的动画爱好者心目中,《数码宝贝大冒险》是一部难以忘怀的动画作品。

不过,《数码宝贝大冒险》的台前幕后却大有文章。临时拼凑的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奉献了一部经典动画。但是迁就于种种压力,其对原设的修改也埋下了动画“四世而亡”的“祸根”,使得《数码宝贝》这一IP成为日本动画界“昙花一现”的典型代表,未能进入国民级常青树行列。

始于周边,终于周边的《数码宝贝》动画

“数码暴龙”携带机

《数码宝贝》虽然常常被当做“童年情怀”,但其实它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业推广动画。数码暴龙是当年万代旗下的一个跨媒体企划,目标是推广男性向的“战斗拓麻歌子”。“拓麻歌子”是当年拯救万代于破产边缘的电子娱乐产品,有着类似于“电子宠物”式的玩法,强调育成属性。然而,“拓麻歌子”本身受众群体的局限性比较大,女性居多,而男性较少。

万代为了拓展男性用户,增加了“战斗属性”,开始开发“数码暴龙”携带机。这在日后成为了《数码宝贝》动画系列的源头。《数码宝贝》的衰落也一定程度上是携带机退出历史舞台大背景下的必然。可以说《数码宝贝》是一部“周边相伴始终”的动画作品。

“数码暴龙”携带机于1997年上市,在日本一度比较火热。万代在看到商机后,开始准备为“数码暴龙”进行推广。最初的《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团队由此开始组建。

拼凑出来的团队,形形色色的人员

万代在1998年已经开始逐步联系各方,准备推出各种各样的宣传产品。最早联系的是集英社和东映动画。万代当初希望《少年jump》的总编辑鸟岛和彦参与,不过最终鸟岛和彦推荐了中鶴勝祥,而后者成为了《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的人物设计。

企划由东映动画、富士电视台和读卖广告社共同承担,东映动画则通过电视企划部部长找到东映动画的关弘美,让他担任制作人。关弘美接手之后,希望能有一个有制作“大量怪兽和人类出现”动画经验的人担任导演,于是就想到《仙魔大战》制作团队的成员——角铜博之和贝泽幸男。前者成为《数码宝贝大冒险》的导演,而后者则成为了续作的导演。

仙魔大战

“数码暴龙”作为跨媒体企划,其组织是相当松散的。这是初期以及之后发展都一直面临的巨大问题。

到了1998年秋天,东映开始联系数码暴龙原作玩具企划公司Wiz的渡边健史、在V-JUMP上进行漫画连载(即数码宝贝粉丝中著名的《数码宝贝:V驯兽师01》)的薮野展也,以及东映旗下的“新人”细田守。

渡边健史提供了数码兽的设计(原案只是携带机上面的点阵图),薮野展也则提供了当时他为漫画创作的主角形象——八神太一。也是在他的强力推荐下,护目镜成为了《数码宝贝》系列主角中最具辨识度的外貌标致之一。

而细田守则是在秋季获得了短篇电影《数码宝贝》(俗称《滚球兽的诞生》)的制作权。东映和万代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作为“先锋”在1999年的东映动画节上为TV动画进行“预热”。

《滚球兽的诞生》

解决了团队问题之后,《数码宝贝》TV动画开始了自身的“战略规划”。而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要思考在Pokémon动画已经风靡全球,地位不可撼动的情况下,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并以此生存下去。

Pokémon巨大光环压力之下走出的道路

《数码宝贝》诞生的时机,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这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独特的风格,也是“被逼出来的”。1999年《数码宝贝大冒险》播出时,全世界已经进入了所谓的“宝可梦狂热”。而就体量大小而言,《数码宝贝》根本无法在影响力、收视率等方面与宝可梦正面抗衡。所以制作团队不得不搞“错位竞争”,而这却意外地成就了一部经典。

与各相关方面商谈的结果是只做怪兽的故事很困难,而且当时已经有「精灵宝可梦」了,……为了打出与「宝可梦」有显著区别这张牌,而让搭档数码兽进化,不仅展现出数码兽可爱的一面,同时又让人感受到「数码兽」作为怪兽要素进化和恐怖的一面。

——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制作人 关弘美

Pokémon的成功对《数码宝贝》而言,既是一种成功的经验,更是一种挑战。原样不动地走Pokémon的老路,是注定没有生存空间的。“找到自己的个性”是《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上线之前,创作团队最重要的议题。

显然,只做怪兽故事,《数码宝贝》是没法和精灵宝可梦进行抗衡的。于是他们准备追加人类、人类家庭以及人类社会的故事作为《数码宝贝》的核心。至于怪兽的形象,制作团队则选择突出数码兽“恐怖”和“怪兽”的一面。

这在当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早在“数码暴龙”原案仍是Wiz的玩具企划时,就已经有人发现了“问题”。“数码暴龙之父”渡边健史在设计数码暴龙的时候,已经感到很多“优秀经典设计”(比如火之龙,水之怪兽,草之种子)已经被Pokémon抢占。

很多人将《数码宝贝》人气局限归因于万代本身错误的形象设计方向,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万代知道什么形象会深入人心,无奈已经被人抢占。为了防止任天堂的律师函威胁,渡边健史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参照基督教、传说,依照美漫风格设计真正的“怪兽风”的数码兽。这一点,《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利用得很好。

《数码宝贝》第一部中的天女兽&天使兽

随着企划的进行,虽然有怪兽的设计但无法判断会产生怎样的反响,考虑到只做怪兽的动画会很困难,于是让我们追加了人类角色。

——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制作人 关弘美

正因为上述来自于Pokémon的压力,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故事将核心放在了“人物”身上,突出了“成长”主题。而相对地,关于数码兽的设定则要“随意得多”。制作组篡改了不少原作游戏和携带机的设定。

但是与此同时,也正是他们打出的“人物成长”这一张牌,最终使其成为了真正的经典。

成长与人类角色结合出的经典

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之所以成为“童年情怀”和经典,是因为其出色地表现出了“成长”这一主题。八个孩子,性格各有不同,家庭环境也各有不同,但却都在几天之内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当他们告别数码宝贝的世界时,也告别了曾经的自己。

八个孩子中,有的人性格冲动、有的人生性懦弱,还有的人就很任性。但是在现实世界只有几天的时间之内,他们却都经历了心理上的“飞越”。动画集中刻画了这短短的几天时间,而孩子们在动画中也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成长,几乎将中篇动画的核心优势发挥到极致。情节紧凑而详略分明,观众能够在故事进行中看到人物的不断变化。这使得许多观众,尤其是也处于成长阶段的受众感到惊艳不已

在关弘美确定了以“人类”和“成长”为主题的路线之后,他也开始与其他两位制作人沟通。在交流过程中,读卖广告社的负责人木村京太郎提出了《Stand by me》的大致剧情构想:

《Stand by me》(一译《伴我同行》)是一部1986年上映的电影,改编自著名恐怖小说《尸体》,其故事主角也是四位少年。电影讲述了他们沿着铁路开始“追寻尸体”的夏日冒险故事。四位主角在经历几天的冒险后,在归来时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了。

这种“Stand by me”式故事很快获得了关弘美的认可,并且加入到企划书之中。而企划书最初是以凡尔纳著名儿童文学《十五少年漂流记》为蓝本撰写的。

日阿尼制作的《十五少年漂流记》动画版

不过,导演角铜博之在这方面则显得相对冷淡一些。他认为少年成长并不是关键因素,但是为了让数码兽进化,他最终还是在故事中刻画了角色的成长。随后,《数码宝贝》式的人物成长和数码兽进化相结合的故事模式就诞生了。

除此以外,尽管企划书上加入了《十五少年漂流记》的内容,角铜博之却在此基础上,另外掺杂了《蝇王》的元素。

《蝇王》是著名的寓言式小说,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同样是飘落孤岛的小孩子们,但是他们在建立了脆弱的文明体系之后,很快走向了自相残杀的道路。故事有很多揭露人性的刻画。而在《数码宝贝大冒险》中,角铜博之特意安排了八神太一和石田大和在一路上的矛盾。因此,这种一半现实般的黑暗,一半童话般的成长的故事叙述,也成了初代风格之一。

关弘美作为制作人,最喜欢的就是“塑造内部设定”。而《数码宝贝大冒险》给了他一个“人尽其才”的机会。动画中着力刻画了各类人物,甚至是孩子们的家庭:

比如石田大和和高石岳这一对因父母离异而关系变得微妙的兄弟。与母亲同住而改名的高石岳,也在保护八神光的同时,个性发生了改变。这与关弘美在最初设想的“小孩子的一年,相当于成年人的五年”的思路完全一致。故事前后,不过几天时间,但是孩子们所经历的一切,却对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多年阅历也无法达到的震撼。

角铜博之则很好地平衡了各个角色之间的内容,使得《数码宝贝大冒险》没有成为“一神带七废”的格局。

八个孩子,有着八个不同的优秀品格、八种不同的性格,甚至也有着多种不太一样的缺点和不足。

年龄尚小的观众大多都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都能切实感受到角色的成长。成长既是获得,也是失去。失去了一些之前的东西,而且再也得不到。

消失的原设,衰落的“祸根”

尽管遇到种种困难,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在周边和收视率上依然算是成功的,虽然不及大家熟悉的Pokémon等国民级动画,依然远远超过了东映、万代自身的估计,动画播出到一半,制作组已经开始筹划续作和未来了。

但是,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并不是完美的。它开创了“动画大幅修改原设”的先河,从设定修改的程度上来说,《数码宝贝大冒险》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同类型的游戏改编动画。这成为了日后《数码宝贝》世界观分裂以及衰落的最大祸根。

动画《数码宝贝大冒险》对于原设的大幅修改,很多时候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原作携带机和游戏提供的内容很少,剧本压力很大,主创们经常一天工作到凌晨2点。剧本平均要修改4次。为了减少“编剧压力”,他们不得不修改一些设定,以减少一些障碍。比如“进化之后复原”的设定,就完全是动画原创的:

故事方面交给了他们,因此即使让搭档数码兽进化也能解除进化并复原,这点得到许可,使得这方面的自由度提升。在游戏中数码兽要是进化,不就不能复原了嘛,于是在动画中让数码兽进化后也能复原使得编剧也更容易点。亚古兽进化成暴龙兽后就这么带着行走也太不方便了吧,所以解除进化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导演 角铜博之

亚古兽&暴龙兽

这已经背弃了携带机和游戏原设。而这其实还算影响小的,真正引发争议的倒是动画中的“进化”设定。原作设定中,数码兽有完全不同的分支进化体系。根据进化时间、培育条件的不同,数码兽会进化为完全不同的进化体。培育不好,什么样的数码兽都有可能变成鼻涕兽。

而《数码宝贝大冒险》动画中则设置了类似Pokémon一样的“固定进化路线”,与养成等条件关系不大。动画中甚至出现了“错误进化”的丧尸暴龙兽。而在游戏以及携带机原设中,丧尸暴龙兽原是暴龙兽的正常“病毒种进化型”,无关善恶好怪,也没有正确错误之分。病毒种类似于“水”、“火”等属性,在游戏中与其他属性有着系统的克制关系。

“错误进化”的丧尸暴龙兽

显然,动画对于数码兽的设定相当“随意”。这也就造成了后续作品中“世界观分裂”的局面。《数码宝贝》因动画被大众所知,但是大众熟知的动画设定,在游戏中并不存在。万代之后的商业的操作,则几乎葬送了这个系列当年有限的热度和光明的前途。

万代先是“逆推”动画世界观,游戏修改设定,遵循动画,得罪了不少原先就接触携带机和游戏的“核心玩家”,再是搞“掌机独占”,挖来了从任天堂出走的“Gameboy之父”横井军平,开发万代版掌机Wonderswan,之后《数码宝贝》动画相关的游戏,几乎全部是“Wonderswan”平台独占。

而这种“东施效颦”的举动,自然引来了巨大失败。事实证明,《数码宝贝》的号召力完全不能与Pokémon相提并论。《数码宝贝》和Wonderswan平台一同没落,万代也由此退出了主机游戏市场的角逐。

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的优点,很多未能继承到续作。而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的缺点——团队松散而不稳定的问题,东映则一直没有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映却依旧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推出续作,售卖周边圈钱。

很快,团队不稳定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继任编剧和导演对于作品的不同理解,使动画从世界观到剧情风格,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变化。不少观众因此产生了陌生的感觉。从第四部动画开始,《数码宝贝》进入了“低谷期”。虽有续作,但是总体上已经淡出了主流ACG舞台,成为了时代的眼泪之一。

然而,情怀无价,《数码宝贝大冒险》作为经典动画依然活在每一个当年观看这部动画的少年少女心中。携带机永远离开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动画中八个徽章的品格永远会扎根于我们心底。

- END | 动画学术趴 -

相关文章